- 年份
- 2024(10502)
- 2023(14841)
- 2022(12281)
- 2021(11197)
- 2020(9656)
- 2019(22308)
- 2018(21818)
- 2017(42014)
- 2016(22658)
- 2015(25528)
- 2014(25419)
- 2013(25946)
- 2012(24162)
- 2011(21977)
- 2010(22171)
- 2009(20968)
- 2008(21315)
- 2007(19429)
- 2006(17250)
- 2005(15742)
- 学科
- 济(107463)
- 经济(107344)
- 业(93249)
- 企(75239)
- 企业(75239)
- 管理(74679)
- 农(47543)
- 方法(47235)
- 数学(38276)
- 数学方法(37871)
- 业经(31439)
- 农业(31247)
- 财(30700)
- 中国(28203)
- 制(21712)
- 务(21275)
- 财务(21241)
- 财务管理(21204)
- 贸(20910)
- 贸易(20899)
- 易(20398)
- 企业财务(20028)
- 学(19148)
- 和(18459)
- 技术(18453)
- 策(17963)
- 环境(17406)
- 划(17284)
- 地方(17004)
- 体(16390)
- 机构
- 学院(339672)
- 大学(336136)
- 济(152526)
- 经济(149835)
- 管理(133496)
- 研究(115820)
- 理学(114403)
- 理学院(113240)
- 管理学(111536)
- 管理学院(110904)
- 中国(93128)
- 京(70967)
- 农(69829)
- 财(68573)
- 科学(68195)
- 所(59275)
- 财经(54431)
- 农业(53902)
- 中心(53519)
- 研究所(53408)
- 业大(52647)
- 江(52110)
- 经(49371)
- 经济学(47146)
- 北京(45014)
- 经济学院(42656)
- 州(40529)
- 院(40477)
- 范(40466)
- 师范(40124)
- 基金
- 项目(217904)
- 科学(172970)
- 基金(161040)
- 研究(160081)
- 家(139722)
- 国家(138464)
- 科学基金(119264)
- 社会(105059)
- 社会科(99450)
- 社会科学(99422)
- 省(84492)
- 基金项目(84410)
- 自然(75365)
- 自然科(73654)
- 自然科学(73631)
- 自然科学基金(72371)
- 教育(70891)
- 划(69920)
- 资助(65957)
- 编号(63859)
- 成果(51005)
- 部(49661)
- 重点(48709)
- 发(48116)
- 创(47242)
- 业(45118)
- 国家社会(44394)
- 创新(43583)
- 课题(42809)
- 教育部(42333)
- 期刊
- 济(175365)
- 经济(175365)
- 研究(100549)
- 农(69966)
- 中国(66891)
- 财(55503)
- 学报(51464)
- 管理(49911)
- 科学(49745)
- 农业(47193)
- 大学(39766)
- 学学(37799)
- 融(34054)
- 金融(34054)
- 业经(32671)
- 技术(29783)
- 财经(27355)
- 经济研究(27293)
- 教育(26854)
- 业(25780)
- 经(23694)
- 问题(23548)
- 技术经济(20276)
- 世界(19527)
- 贸(19397)
- 统计(18085)
- 版(17496)
- 国际(16511)
- 策(16104)
- 商业(15638)
共检索到5171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戴小文
一般核算方法所得出的碳排放核算结果低估了农业部门的碳排放。我国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隐含碳排放核算方法反映碳排放更加全面,为现代农业的低碳化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中间载能生产资料耗用而产生的间接碳排放是构成隐含碳排放的重要部分,也是引起隐含碳排放变动的主要因素。建议改进现有的碳排放核算方法以明确碳排放构成,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农业碳减排;明确农业中间投入品生产者减排责任,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要素全面向现代农业低碳化发展领域投入。
关键词:
隐含碳 隐含碳排放 间接碳排放 对比分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戴小文 漆雁斌 唐宏
由于考虑了因消耗中间载能生产资料而产生的间接碳排放,农业隐含碳排放较一般核算方法下的农业碳排放核算更加全面。本研究根据1990-2010年投入产出数据核算了中国农业隐含碳排放,比较了两种碳排放核算方法下中国农业碳排放的差异,分析了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并利用Kaya恒等式分解原理将其分解为经济规模、经济结构、一般技术进步以及低碳农业技术进步四类因素。研究表明:经济规模因素对农业隐含碳排放做出了主要正向贡献,一般技术进步因素也在大部分年份对其表现出正向驱动,经济结构因素与低碳农业技术进步因素则是负向驱动农业隐含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根据隐含碳排放性质与特点,针对中国农业隐含碳驱动因素,采取防止一般农...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姚亮 刘晶茹 王如松
可持续消费研究是产业生态学的重要内容。居民消费包括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本研究首先采用综合生命周期分析方法(Hybrid LCA)核算1997、2002和2007三年的居民消费隐含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发现2007年的碳排放量已经达到18.01亿吨。城镇居民消费已经成为居民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到2007年城镇居民消费的碳排放量达到总量的76.44%。采用结构分解分析(SDA)方法对影响居民消费碳排放量变化的五项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排放强度因子是"减缓"居民消费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力量,而人均消费水平因子是推动碳排放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因素。同时,发现居民消费结构的变迁对碳排量的增加有一定促进作...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文举 向其凤
本文根据投入产出原理并结合国际双边贸易数据,对世界主要碳排放大国2005年进出口产品中的隐含碳排放进行了核算,给出了2005年世界主要国家的国内需求碳排放以及贸易内涵排放。结果表明通过国际贸易,发展中国家为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排放了数量巨大的CO2,中国不是其碳排放的唯一责任方。文章同时对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进出口差额进行了分解,并计算了各国贸易中CO2净转移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纯技术效应和汇率效应,给出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各自应承担的责任说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玉晶 兰天
文章基于2007—2020年ADB世界投入产出表,考察中国前向嵌入与后向嵌入RCEP区域价值链对中国与RCEP成员国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并进行异质性分析和机制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前向嵌入RCEP区域价值链可以显著降低贸易隐含碳排放,而后向嵌入RCEP区域价值链不利于减少贸易隐含碳排放,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基于前向关联嵌入RCEP区域价值链对技术密集型、非污染密集型行业贸易隐含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及技术效应是中国嵌入RCEP区域价值链影响贸易隐含碳排放的主要途径。因此,中国政府部门应从调整贸易规模和改善贸易结构着手,推进中国与RCEP成员国低碳合作,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石红莲 张子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参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发展迅速。但中国在大量出口产品的同时,也向国外出口了大量的隐含碳排放。利用投入产出法,采用中国的投入产出表计算了2003到2007年中国对美国出口产品的隐含碳排放。得出结论,随着中国对美国出口量的增加,出口产品的隐含碳排放也在增大,并提出了减少出口产品隐含碳排放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出口产品 隐含碳排放 实证分析 政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崔盼盼 张艳平 张丽君 孙莹莹 郑智成 王伟 徐晓霞
隐含碳排放研究是探索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论文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与城镇居民消费数据核算2002—2012年中国大陆30个省(除港澳台、西藏外)的城镇居民隐含碳排放,在分析城镇居民隐含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的基础上,运用LMDI-Ⅰ加法数量分解模型分析城镇居民消费隐含碳排放的驱动机制及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除吉林省外,其余各省的隐含碳排放呈增加趋势;消费水平提高是隐含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其高值主要聚集在北部沿海地区;人口规模对隐含碳排放变化具有双向效应,其强正向作用区与人口分界线所划分的东半壁逐渐趋于一致;导致多数省份隐含碳排放量下降的决定因素是隐含碳排放强度效应,空间差异不大;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对隐含碳排放变动的贡献不大,但其空间演变特征较为复杂。总之,各省隐含碳排放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存在差异,未来减排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戴小文
针对工业生产过程以及居民生活过程的隐含碳排放问题,通过对中国改革开放后历次编制的投入产出表进行整理和分析,计算各区间年度中国整体隐含碳排放量,并基于Kaya恒等式和LMDI指数分解法将中国隐含碳排放分解为两个层次8个因素,认为生产方式进步因素和生活方式进步因素是造成中国隐含碳排放变动最为重要的两个驱动因素。建议中国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应该对隐含碳排放的问题施予关注,采取更加完整的视角来看待碳排放问题。
[期刊] 求索
[作者]
程宝栋 李慧娟
运用增加值贸易核算法以及贸易隐含碳排放核算法,选取"一带一路"沿线的中国、俄罗斯、印度、印度尼西亚、土耳其、捷克6个国家,从国家和部门两个层面对比分析这些国家2000—2014年的"一带一路"出口隐含碳排放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国家出口隐含碳排放被高估了22.1百万吨,被高估了9.43%,且呈上升趋势。中国被高估的总量最大,捷克和土耳其被高估的比例最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隐含碳排放被高估,主要由机械、运输设备、电气和光学设备制造业等价值链较长的部门的出口所引起。"一带一路"国家应积极推动全球碳排放责任的重新认定,推行更加准确的衡量碳排放量的核算体系,以更加积极地姿态融入全球价值链。
关键词:
贸易隐含碳排放 增加值贸易 全球价值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谭飞燕 张力 李孟刚
文章在对MRIO模型构建及碳核算方法进行描述的基础上,选取了2016年京津冀地区隐含碳的投入产出表,对该地区碳足迹、隐含碳现状进行分析,以此确认各地区的碳排放责任分配,进一步实现京津冀地区的跨区域合作和一体化治理。
关键词:
MRIO模型 京津冀贸易 污染转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忠杰
文章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八大区域2002年和2007年的隐含碳贸易进行了核算和结构分解分析,结果显示:一般情况下,各区域内部的隐含碳贸易量大于区域间贸易以及出口贸易的隐含碳贸易量;对全行业来说,一般情况下技术变化会引起隐含碳贸易量的减少,但是产业关联变化和贸易量变化会引起隐含碳贸易量的增加;对三次产业来说,各产业的技术变化、产业关联变化和贸易量变化对隐含碳贸易量的影响存在产业上的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忠杰
文章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八大区域2002年和2007年的隐含碳贸易进行了核算和结构分解分析,结果显示:一般情况下,各区域内部的隐含碳贸易量大于区域间贸易以及出口贸易的隐含碳贸易量;对全行业来说,一般情况下技术变化会引起隐含碳贸易量的减少,但是产业关联变化和贸易量变化会引起隐含碳贸易量的增加;对三次产业来说,各产业的技术变化、产业关联变化和贸易量变化对隐含碳贸易量的影响存在产业上的差异。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丛晓男 王铮 郭晓飞
文章基于GTAP国际投入产出数据,核算了全球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贸易隐含碳量。结果表明:全球贸易隐含碳量巨大,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1/4强;隐含碳流入、流出量存在明显区域差异,中国等金砖国家的净流出量较大,美国、欧盟等则净流入量较大;贸易隐含碳的大小存在特定的地缘结构,分化出三种类型的国家或地区集团,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制造业国是中国在隐含碳问题上的主要谈判合作伙伴,低水平发展中国家反而不是中国的最佳谈判合作伙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兰会 张丹青 符颖佳
以2002、2007和2012年投入产出数据为依据,计算了我国木质林产品行业的隐含碳排放,并应用LMDI分解法对木质林产品行业的隐含碳排放变化影响因素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隐含碳排放量呈上升趋势,木质林产品行业的隐含碳排放主要用于出口产品使用,中间产品消耗的碳排放水平比较高,在碳减排方面存在较大的空间。木质林产品行业隐含碳排放的拉动因素按其促进效应的大小依次为:经济产出、人口规模和能源结构,能源强度则是抑制木质林产品行业隐含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木质林产品 隐含碳 碳排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