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15)
2023(13973)
2022(11534)
2021(10858)
2020(9009)
2019(20334)
2018(20086)
2017(38980)
2016(20965)
2015(23260)
2014(22839)
2013(22974)
2012(21311)
2011(19288)
2010(19660)
2009(18597)
2008(18787)
2007(17041)
2006(15344)
2005(14044)
作者
(58723)
(49496)
(49059)
(46624)
(31539)
(23721)
(22048)
(19123)
(18702)
(17900)
(16946)
(16346)
(16050)
(15733)
(15629)
(14917)
(14434)
(14214)
(14176)
(14107)
(12333)
(12164)
(11930)
(11393)
(11114)
(11072)
(10973)
(10944)
(10018)
(9984)
学科
(94662)
经济(94548)
(93422)
(75344)
企业(75344)
管理(71160)
(47517)
方法(38469)
农业(31512)
业经(30889)
数学(30367)
数学方法(30104)
(29671)
中国(28359)
(21964)
(20810)
(20167)
财务(20145)
财务管理(20123)
(19482)
贸易(19470)
企业财务(19096)
(19093)
技术(18397)
(16234)
(16057)
地方(15693)
(15422)
(15250)
银行(15237)
机构
学院(307909)
大学(301265)
(143216)
经济(140830)
管理(124266)
理学(106655)
研究(105764)
理学院(105650)
管理学(104479)
管理学院(103879)
中国(85920)
(65273)
(62439)
(60699)
科学(58295)
(52851)
财经(51404)
中心(48076)
研究所(47370)
(46896)
(46866)
农业(46265)
业大(44733)
经济学(43774)
经济学院(39476)
北京(39393)
财经大学(37655)
(36823)
(36483)
(36000)
基金
项目(196420)
科学(158482)
研究(148164)
基金(147120)
(126490)
国家(125260)
科学基金(109210)
社会(99726)
社会科(94396)
社会科学(94376)
基金项目(76608)
(74865)
自然(67565)
自然科(66085)
自然科学(66069)
教育(65467)
自然科学基金(65015)
(61789)
资助(59699)
编号(59108)
成果(47555)
(45727)
(43684)
(43247)
重点(43139)
国家社会(42200)
(41861)
(40134)
创新(39718)
教育部(39670)
期刊
(167157)
经济(167157)
研究(95452)
(62706)
中国(61830)
(51619)
管理(48777)
科学(43671)
农业(42322)
学报(40860)
(35266)
金融(35266)
大学(32901)
业经(31842)
学学(31534)
财经(26347)
经济研究(26184)
技术(25943)
教育(24470)
(22824)
(22589)
问题(22341)
世界(18926)
(18331)
技术经济(17751)
国际(16046)
现代(15395)
农村(15233)
(15233)
经济问题(14755)
共检索到4743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董昕  
中国农业转移人口迁移与城镇化、经济发展密切相连。中国农业转移人口迁移的最大特点是农村向城镇迁移的不完全、不彻底,当前新型城镇化的核心问题就在于提高中国农业转移人口迁移的持久性。本文在总结中国农业转移人口迁移的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分析阻碍农业转移人口持久性迁移的主要因素,提出要以户籍为先导、以土地为重点、以住房为基本,减少农业转移人口持久性迁移的阻碍,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董昕  
解决中国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的关键在于引导农业转移人口的迁移;其中,不可忽视的是农业转移人口的迁移意愿,尤其是持久性迁移意愿。文章以房租收入比作为农业转移人口家庭住房支付能力的衡量指标,实证分析住房支付能力对农业转移人口持久性迁移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房租收入比对农业转移人口持久性迁移意愿的影响显著,而且存在拐点。在拐点之前房租收入比与农业转移人口持久性迁移意愿呈正相关关系,在拐点之后二者呈负相关关系。在拐点之前,相对于农业转移人口的收入,住房租赁价格尚在可承受的范围内,房租收入比对迁移意愿并不显现出负向影响,从而解释了为什么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倾向于选择住房价格较高的大城市,而不是住房价格较低的中小城市或小城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董昕  
人口的持久性迁移意愿直接影响人口流向以及城镇规模的变化,要改变中国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关键是引导人口的迁移方向。本文重点研究住房价格对人口持久性迁移意愿的影响,将住房价格对人口迁移意愿的影响细化为购房与租房两方面,采用房价收入比和房租收入比等作为变量进行经验研究,结果发现:房价收入比和房租收入比对人口持久性迁移意愿的影响均显著;相对于收入水平而言,住房的销售价格已经进入抑制人口持久性迁移意愿的阶段,而住房的租赁价格尚未进入抑制人口持久性迁移意愿的阶段。因而,可以利用住房市场价格对人口持久性迁移意愿的影响来引导人口流向,因城施策合理选择住房保障的范围和方式,使住房政策成为引导人口迁移的手段...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肇齐  
灌溉农业对我国的农产品供应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不足耕地一半的灌溉土地上,生产了占全国总产量70%的粮食,80%的棉花和90%以上的蔬菜。然而由于水资源短缺和由此引发的生态与经济问题,灌溉农业的持久性已受到威胁。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必须走节水农业的道路。而我国节水农业的发展,必须:1、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2、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3、需要国家的财政支持。4、因地制宜。5、与宏观的水资源管理相结合。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徐爱东  吴国锋  
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化和推广,我国农业转移人口跨区、跨省迁移的自由度越来越大,而自发迁移的农业转移人口迁往何地是遵循经济理性原则的。基于经济理性选择理论,从收益成本的视角构建农业转移人口省际迁移测算模型;采用我国31个省区统计数据,测算2013年各省区农业转移人口的省际迁移收益矩阵、人口外迁拉力和内迁引力,分析表明:各省区内迁引力差距巨大,而外迁拉力基本一致;农业转移人口是流入本省区城镇还是流向外省区城镇,主要取决于本省区的内迁引力,内迁引力大于外迁拉力的省区即为人口净迁入省区。进一步的预测分析表明,各地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志能  
目前,国际服务业转移已蔚然成风,涉及软件、电讯、金融服务、管理咨询、芯片、生物信息等多个行业,涵盖产品设计、财务分析、交易处理、呼叫中心、IT技术保障、办公后台支持和网页维护等多种服务类型,转移的工作岗位动辄成千上万,业务金额则数以亿美元计。美国的跨国公司是这一国际服务业转移潮流的发轫者和主体。微软、Intel、IBM、GE、花旗集团、Cis-
[期刊] 改革  [作者] 马九杰  孟凡友  
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及家庭决策模式等影响农民工的持久性迁移决策。本文选择教育水平(表征人力资本 )、迁移距离和进城时间 (反映社会资本 )、迁入 -迁出地收入差距 (影响家庭内部劳动力区域配置 ) 4个变量 ,利用深圳市农民工持久迁移意愿调查资料、描述统计及判别分析技术 ,探讨了农民工自身因素与迁移行为的关系。基本结论是 :较低的受教育水平、较短的进城时间、较低的收入、较低地位的职业及工种、较差的居住社区环境 ,导致农民工的非持久性迁移取向 ;迁移距离并不是持久性迁移的主要障碍 ,迁移距离越远的农民工表现出的持久迁移意愿越强 ;城乡收入差距是影响农民工久留与否的首要因素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亚丽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已成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提升城镇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美国、日本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方面因地制宜,积累了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运作与管理经验。本文在总结、分析美国、日本两个国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结合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矛盾,提出了完善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户籍制度、健全相关法规等政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锐  曹广忠  
本文利用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和公安部门登记数据,分析了全国各省(市、区)需要市民化的农业转移人口的规模、结构以及市民化推进程度的空间特征。研究发现,全国待市民化人口每年新增1510万,东部沿海以跨省市迁移为主,中部地区以省内迁移为主。采用迁移人口中的落户人口与总迁移人口的比值考察不同地区迁入人口落户难度,发现中部地区落户最易,西北地区其次,东部沿海最难。影响市民化进程的因素,一是高昂的市民化成本,特别是需要政府承担的公共成本部分抑制了市民化进程;二是现行的财政体制下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主要由迁入地政府负担,降低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三是现有产业人口与落户要求不匹配,使得粗放型产业所吸引的就业人群难以达到落户门槛。本文进一步结合户籍制度改革的动力机制分析,从政府投资体制和空间资源配置两方面就不同地区转移人口市民化对策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魏后凯  苏红键  
文章在明确界定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内涵与标准的基础上,对当前农业转移人口的增长状况和市民化进程进行了科学评估,并进一步提出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农业人口转移处于快速稳定增长阶段,从政治参与、公共服务、经济生活、综合素质方面判定的2011年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综合程度仅为39.56%,据此推算的2012年中国真实的完全城镇化率为42.2%。考虑到中国农业转移人口规模大、市民化程度低、面临的障碍多,文章建议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要分层次、分类型、多途径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韦鸿  
本文分析了农业反补政策对农村人口迁移和农地制度的影响,认为产生这些影响的根源是农民拥有承包耕地不具有财产的特征。克服这些影响的对策不是停止农业反补政策,而是改革农地制度。即取消农民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条件——农村集体的成员权,使农民承包地的使用权财产化(即承包地使用权具有使用的排他性、收益的独享性、转让的自由性等)。国家用“农地农用”法规限制农地的非农转移,并根据农业生产能力的发展和非农产业发展的需要每年释出一定量的农地。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卢小君  
社会融合是农业转移人口迁移过程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关系到其能否有效实现市民化。利用1086名农业转移人口调查数据,在使用基本回归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对就近迁移和异地迁移者的社会融合水平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就近迁移和异地迁移的农业转移人口的社会融合呈现分层性特征。就近迁移的农业转移人口的社会融合水平要整体优于异地迁移者,尤其是在心理认同方面的优势凸显,而在经济融合和社会适应层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工作满意度和社会关系网络方面。就近迁移对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身份的转变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杨文兵  陈伟鸿  
近年来,企业跨区域迁移活动日益活跃,已经引起众多学者和政策制订者的广泛关注,企业迁移是企业决策者综合考虑企业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之后做出的战略选择。根据企业迁移的需要,存在着生存型、机会型和政策型迁移等类型,通过采取成本领先型、差异型、群聚型以及多元化等各种企业迁移策略,可以谋求新的竞争优势。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忠俊  李宾  
论文采用湖北省和重庆市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农户面临的信贷约束是否受到非持久性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基于二项Logistic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非持久性劳动力转移不仅未能有效缓解农户家庭面临的信贷约束,还可能加重农户家庭面临的信贷约束。研究还发现:较大的家庭人口规模和较长的户主教育年限有助于缓解农户面临的信贷约束;地区差异能够显著影响农户家庭面临的信贷约束。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玲杰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现阶段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文章在剖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面临新形势、新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制度性障碍、城市承载能力不足、市民化进程滞后和调控策略选择等突出难题,提出了以坚持民生为本、突出就业导向、善用底线思维、加快制度创新、因地制宜、有序推进等为核心内容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策略,进而从创新城市融入机制、创新协调推进机制、创新支持保障机制等入手,构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推进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