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49)
2023(15070)
2022(12478)
2021(11470)
2020(9754)
2019(22540)
2018(21955)
2017(42090)
2016(22879)
2015(25731)
2014(25476)
2013(25892)
2012(24185)
2011(22032)
2010(22064)
2009(21140)
2008(21402)
2007(19498)
2006(17217)
2005(15630)
作者
(67522)
(56785)
(56678)
(53741)
(35957)
(27275)
(25640)
(22235)
(21463)
(20196)
(19480)
(18943)
(18273)
(17880)
(17800)
(17531)
(16861)
(16710)
(16363)
(16286)
(14198)
(14057)
(13871)
(12930)
(12867)
(12866)
(12629)
(12543)
(11556)
(11483)
学科
(110092)
经济(109977)
(93982)
(75396)
企业(75396)
管理(73869)
(48374)
方法(47927)
数学(39218)
数学方法(38943)
业经(32232)
农业(31983)
(30668)
中国(29343)
(21791)
(21600)
贸易(21588)
(21043)
(20800)
财务(20778)
财务管理(20747)
地方(20509)
企业财务(19618)
技术(18848)
(17974)
(17723)
(17612)
(16837)
(16259)
环境(16035)
机构
学院(343707)
大学(338496)
(156490)
经济(153834)
管理(135622)
研究(118534)
理学(116471)
理学院(115280)
管理学(113779)
管理学院(113150)
中国(94276)
(71227)
(71094)
科学(69583)
(68550)
(60825)
农业(55095)
研究所(54954)
财经(54794)
中心(54515)
业大(53517)
(52372)
(49746)
经济学(48426)
北京(44743)
经济学院(43950)
(41310)
(41121)
师范(40767)
(40765)
基金
项目(223410)
科学(177712)
基金(165454)
研究(163689)
(143830)
国家(142561)
科学基金(122761)
社会(108797)
社会科(102998)
社会科学(102969)
基金项目(87589)
(86802)
自然(77171)
自然科(75425)
自然科学(75402)
自然科学基金(74119)
教育(72217)
(71745)
资助(66873)
编号(64801)
成果(51218)
(50880)
(50036)
重点(49941)
(48743)
(46242)
国家社会(46219)
创新(45057)
课题(43538)
教育部(43404)
期刊
(179405)
经济(179405)
研究(100957)
(71267)
中国(65399)
(54210)
学报(51390)
科学(50426)
管理(50297)
农业(48263)
大学(39451)
学学(37753)
(35034)
金融(35034)
业经(33578)
技术(29251)
经济研究(27843)
财经(27441)
(26470)
教育(25241)
问题(24437)
(23794)
技术经济(20314)
世界(20145)
(19691)
(17178)
国际(17046)
统计(17031)
商业(16344)
经济问题(16119)
共检索到5187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强  徐宣国  张园园  
文章运用综合评价模型测算2010—2019年31个省份农业绿色生产水平,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方法、Kernel密度估计方法与空间Markov链分析方法,探究其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及动态演化趋势。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绿色生产在低水平上反复波动,中部地区农业绿色生产水平高于东部、西部地区。(2)中国农业绿色生产水平地区差异显著且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地区间差异与地区内差异的交互作用是造成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3)研究期间中国农业绿色生产水平极化现象消失后又重现,东部地区两极化趋势较为明显,中西部地区两极化趋势减弱。(4)传统Markov链估计结果表明,农业绿色生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具有自我强化功能,进一步引入空间因素后发现,中国农业绿色生产水平的动态演化过程中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时间越长,溢出效应就越明显。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漆雁斌  韩绍?  邓鑫  
发展绿色农业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农业生产导致的"高耗"与"高污",而且被认为是我国高质量农业的发展方向。本文基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4—2017年的面板数据,从绿色农业生产角度测度省域经济体的绿色农业发展水平、空间差异及收敛情况,从实证角度进一步厘清"绿色农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发展脉络。研究结果表明,1994—2017年全国的绿色农业生产水平平均值为0.60,从三大地带来看东部最优,西部最差;全国绿色农业生产水平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地带间的生产水平差异引起;地带内、地带间和总泰尔指数值呈现出上涨趋势;全国及三大地带的绿色农业生产水平差距都有扩大的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才津津  王丹  
文章构建了绿色农业生产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选取我国31个省份2013—2019年的数据,采用模糊物元模型、空间自相关与障碍因子诊断方法测度绿色农业生产水平。结果表明:中国绿色农业生产水平整体呈波动上升态势;从空间自相关性来看,各省份间绿色农业生产水平表现出强依赖性,但随着时间推移,各省份的发展逐渐具备独立性;影响我国绿色农业生产水平的障碍因子较多,主要包括农药使用量、面源污染与工业废水排放量等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才津津  王丹  
文章构建了绿色农业生产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选取我国31个省份2013—2019年的数据,采用模糊物元模型、空间自相关与障碍因子诊断方法测度绿色农业生产水平。结果表明:中国绿色农业生产水平整体呈波动上升态势;从空间自相关性来看,各省份间绿色农业生产水平表现出强依赖性,但随着时间推移,各省份的发展逐渐具备独立性;影响我国绿色农业生产水平的障碍因子较多,主要包括农药使用量、面源污染与工业废水排放量等因素。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永丽   李其涛   柳建平  
在构建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2011年至2022年31个省(市、区)相关数据,从农业产出效率、环境优好水平、生态系统稳定性、资源利用效率4个维度,测度和考察了全国及各省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程度、区域发展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呈快速、稳步上升态势,其中农业产出效率和环境友好水平的提升速度最快,生态稳定性保持在平稳状态,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速度最慢;现阶段对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贡献度最高的是农业产出效率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但整体上单个维度的影响力逐渐降低,4个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影响逐步增强;农业绿色发展各个维度之间的耦合性和协调性不断加强,自然、社会、经济、生态等系统正在走向良性循环,但存在一定的波动,稳定性依然不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区域差距呈缩小趋势,但东、中、西部之间以及各个区域内部的差距依然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炎忠  罗小锋  李兆亮  
为探析新时期我国农业绿色生产水平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利用2005—2014年的宏观数据构建指标体系,在评价各地区农业绿色生产水平基础上,运用泰尔指数分析其时空差异,并构建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不同区域农业绿色生产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绿色生产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东部地区农业绿色生产水平最高,中部地区则相对较低。2)我国的农业绿色生产水平的区域差异明显,相较于区域内差异,区域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影响较大。3)东部农业绿色生产水平受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影响较大,其他区域则更容易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丽纯  
灰色优势分析能在排除主观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对各评价指标进行赋权,提升了评价体系的可信度。农业现代化产出指标和投入指标的关联序分别表征了各评价指标在衡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时的代表性强弱。结果显示:1981—2010年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已先后走出"高效益、低水平"和"高水平、低效益"的非良性状态,逐步趋向"高效益、高水平"的良性发展。随着资源、环境、人力等因素对农业的约束日渐趋紧,未来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不能单纯依靠农业投入产出的规模扩张,必须注重提高农业投入产出的效益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戴致光  
[目的]推动农业绿色生产对于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从经济效益、资源利用、生态优化和基本保障4个层面选取了18个代表性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客观评价了2005—2018年辽宁省的农业绿色生产水平及各市之间的差异。[结果](1)2005—2018年,全省农业绿色生产水平的评价分值基本呈现直线式上升的趋势,由2005年的0.233提高到了2018年的0.806,年均增长18.9%。其中,经济效益、资源利用、生态优化和基本保障水平整体呈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目前资源利用和生态优化对整体发展水平的贡献较低。(2)从各市的农业绿色生产水平来看,大连、盘锦等5个市相对处于较高水平,本溪、营口等6个市处于中等水平,抚顺、铁岭和鞍山3个市处于相对较低水平。[结论]辽宁省农业绿色生产水平整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区域差异较大。其中,辽宁东北部及中部地区农业绿色生产有待加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丽娜  
文章基于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中国2012—2020年各省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并利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结果显示,省份间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差异呈现缩小态势,落后省份的追赶成效开始显现,但与领先省份间的差距仍然较大;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和东北地区省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领先于中西部地区,整体呈“中部塌陷”分布格局。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业科研财政拨款、城镇化率、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等因素均是促进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增长的重要原因,而农作物受灾面积、农业机械投入强度会显著抑制农业绿色生产效率提升。在控制省份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后,各影响因素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方向及显著性保持不变。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丽娜  
文章基于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中国2012—2020年各省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并利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结果显示,省份间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差异呈现缩小态势,落后省份的追赶成效开始显现,但与领先省份间的差距仍然较大;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和东北地区省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领先于中西部地区,整体呈“中部塌陷”分布格局。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业科研财政拨款、城镇化率、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等因素均是促进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增长的重要原因,而农作物受灾面积、农业机械投入强度会显著抑制农业绿色生产效率提升。在控制省份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后,各影响因素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方向及显著性保持不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兆亮  罗小锋  薛龙飞  张俊飚  
为探讨我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现状及其形成机理,综合运用生产函数、GIS、泰尔指数等方法对中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呈缓慢上升趋势,但总体仍然偏低,高效率省份上升幅度较小,低效率省份增长幅度较大。2)中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区域差异明显,效率高值省份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和西部部分省份,而低效率省份则集中分布于华北平原地区,呈现由中部向南和向北增加的空间分布特征。3)由泰尔指数分析可知,中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区域差异呈总体缩小态势,区域内差异对总体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迪   叶林祥  
文章在界定农业绿色韧性内涵的基础上,从风险抵抗能力、适应恢复能力和创新转型能力三个维度选取指标构建了农业绿色韧性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7—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采用多种模型对中国农业绿色韧性的发展情况、演变特征及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绿色韧性明显增强,但整体水平仍然偏低。其中,粮食主销区农业绿色韧性水平相对较高。对中国农业绿色韧性各维度评价从高到低依次为适应恢复能力、风险抵抗能力和创新转型能力。中国农业绿色韧性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空间集聚状态比较稳定,省际农业绿色韧性存在一定的极化现象,且区域间绝对差异逐渐增加。各省份农业绿色韧性水平短期内难以实现跨阶段跃迁,相邻省份水平的提升能够提高本省向更高水平转移的概率。各农业功能区组间差异是导致我国农业绿色韧性不均衡的主要原因。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余  卢华  周应恒  
在日益开放的市场格局下,中国农业无论是内部结构还是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成为当下重心。随着以土地流转为主要方式的农业规模化的推进,我国土地成本不断显现,2016年江苏土地成本上涨至557.5元/亩,土地流转价格高达791.1元/亩,而与我国资源禀赋类似的日本的稻、麦种植户土地成本水平却呈现出下降趋势。进一步的实证结果表明,土地成本对小麦种植技术效率水平存在倒"U"型影响,当土地总成本超过477.71元/亩或是小麦当季土地成本超过225.57元/亩时,土地成本进一步上升将损害小麦产业的竞争力。未来,我国政府可探索通过多种形式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土地流转履约保险制度来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占兵  
文章利用统计分析与归纳总结等研究方法,深入探究了中国农业劳动力的历史变迁过程与未来演化趋势。结果表明:以改革开放为分界,中国农业劳动力的变动轨迹存在较大差异。在改革开放前的第一阶段,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处于萎缩状态,中国农业劳动力的流动性不足,农业劳动力的数量和结构变化常常受制于政治、社会等非经济性因素的严重影响,产出结构的变化快于劳动力总体就业结构的变化。在改革开放后的第二阶段,农业劳动力的数量和结构变化呈现出高流动性和强规律性的特征,劳动力总体就业结构的变化快于产出结构的变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欠男  李谷成  尹朝静  
基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视角,采用SBM-Global-Super模型对中国2000—2017年地级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运用Dagum基尼系数、σ收敛和β收敛方法考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和收敛性。结果表明:1)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表现出波动上升趋势,并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均属于领先型,其他地区分布相对分散;2)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呈逐步上升态势,东北和中部区域内差异较小,东部—西部区域间差异最大;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超变密度和区域内差异的影响相对较小;3)全国及四大区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并未呈现明显的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特征,但存在显著的条件β收敛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