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14)
2023(17663)
2022(14899)
2021(13908)
2020(11614)
2019(26752)
2018(26343)
2017(50192)
2016(27124)
2015(30676)
2014(30297)
2013(30537)
2012(28140)
2011(25552)
2010(25423)
2009(23836)
2008(23613)
2007(20692)
2006(18430)
2005(16577)
作者
(79603)
(66757)
(65993)
(62884)
(42124)
(31920)
(29929)
(26222)
(25246)
(23606)
(22681)
(22621)
(21171)
(20993)
(20549)
(20166)
(19645)
(19536)
(18943)
(18932)
(16514)
(16467)
(16134)
(15118)
(14924)
(14805)
(14723)
(14719)
(13470)
(13291)
学科
(117643)
经济(117506)
(101522)
管理(85008)
(82720)
企业(82720)
方法(52213)
(49220)
数学(42758)
数学方法(42370)
业经(34389)
农业(32667)
中国(32275)
(32130)
(22711)
(22385)
(22236)
贸易(22225)
(22106)
财务(22044)
财务管理(22017)
(21679)
技术(20925)
企业财务(20852)
地方(20599)
(20131)
理论(18868)
(18693)
(18489)
环境(18283)
机构
学院(395172)
大学(392431)
(167954)
经济(164853)
管理(159207)
理学(137621)
理学院(136170)
研究(135918)
管理学(134159)
管理学院(133449)
中国(105946)
(84084)
科学(82983)
(78670)
(73211)
(68919)
业大(63414)
研究所(62850)
中心(61419)
农业(60836)
财经(58818)
(57833)
(53768)
北京(53055)
经济学(49909)
(49391)
师范(48953)
(48292)
(45990)
经济学院(45081)
基金
项目(267493)
科学(211673)
基金(196400)
研究(195529)
(171709)
国家(170205)
科学基金(146411)
社会(125696)
社会科(118899)
社会科学(118865)
基金项目(104200)
(103263)
自然(94694)
自然科(92515)
自然科学(92494)
自然科学基金(90879)
教育(87052)
(86400)
资助(80125)
编号(79019)
成果(62727)
(59651)
重点(59558)
(57952)
(56889)
课题(53016)
创新(52666)
国家社会(52325)
科研(50839)
教育部(50704)
期刊
(189975)
经济(189975)
研究(116512)
(77010)
中国(75820)
学报(62984)
科学(60055)
管理(59133)
(56059)
农业(52720)
大学(48253)
学学(45750)
教育(36656)
(36239)
金融(36239)
业经(34894)
技术(33908)
经济研究(29113)
财经(28700)
(27994)
问题(25025)
(24696)
技术经济(21524)
世界(20281)
(19396)
(19129)
科技(19088)
现代(18653)
资源(18652)
理论(18277)
共检索到5895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奇  王会  陈海丹  
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方法,本文将农业生产中的氮磷流失作为一种要素投入测算了中国农业1992-2010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变化指数,并与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层面来看,研究期内我国农业GTFP年均增长与TFP基本相同;分解分析表明,我国农业GTFP和TFP的增长均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推动,技术效率的降低抵消了部分技术进步的效果,纳入环境要素后技术效率的下降趋势和技术进步的增长趋势都有所放缓。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GTFP年均增幅高于其TFP,中部地区二者基本相等,西部地区前者年均增幅低于后者。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海红  刘新民  
研究目标:解析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力源泉、时空分异及收敛性。研究方法:采用全局GML指数测算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采用全局莫兰指数分析空间相关性,采用σ收敛、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及动态空间收敛检验时空收敛性。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绿色集约增长的动力不足,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平衡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力源泉是绿色技术进步。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不具有绝对σ收敛态势。动态空间绝对β和条件β收敛表明,区域差异与区域的禀赋条件并不完全相关,区域农业绿色生产呈非均衡态势。研究创新:从时空维度动态视角对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收敛性进行全景式揭示和解释。研究价值:为区域农业绿色协调发展提供实证支撑和决策依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吕娜  朱立志  
为了解我国"十二五"期间农业发展的真实效率水平,在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核算的基础上,本文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非径向、非角度SBM超效率模型测算2011—2015年我国农业环境技术效率;并将农业污染排放纳入Malmquist指数框架中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加以测量。研究表明,我国东部地区环境技术效率最高(1. 084),西部次之(0. 704),中部最低(0. 476);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9. 5%,增长动力主要源自绿色技术进步,而农业绿色技术效率贡献有限;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高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在地区差异方面,东、中、西部地区平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不均衡,呈现西、中、东部地区依次递减的特征。针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逐年下降的原因,本文重点从政策角度进行分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骞  王珏  李超  刘鑫鹏  
研究目标:考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分异程度及其驱动因素。研究方法:利用Dagum基尼系数考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分异程度及来源,利用地理探测器识别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分异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空间分异特征;(2)超变密度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分异的贡献率最高,其次是地区内分异,地区间分异的贡献率最低;(3)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分异是不同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交互强度大于单个因素的作用强度。研究创新:利用地理探测器揭示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分异的驱动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研究价值:对于推进农业区域协调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芳  杨梅君  
基于2003—2018年中国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广义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探究农产品国际贸易水平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产品国际贸易水平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促进作用,同时滞后性明显,估计结果稳健;农产品出口贸易水平和农产品进口贸易水平对农业绿色全要生产率均呈正向显著影响,且出口的影响系数小于进口的影响系数;南方和北方省份农产品国际贸易水平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存在正向影响,且北方省份农产品国际贸易水平回归系数高于南方省份;为考察不同层次的农产品国际贸易水平的影响进行分位数回归,随着农产品国际贸易水平的增加,农产品国际贸易水平的促进作用逐渐不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永浩   张昆扬   武拉平   史畅  
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而环境规制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论文分别运用非导向DDF与超效率SBM模型结合GML指数,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环境规制影响。研究发现:(1)2007—2019年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快速提高,增长动力主要源于技术进步;(2)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存在地区差异,西南地区增速最快;(3)环境规制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作用,环境规制通过推动绿色技术进步减少污染排放;(4)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利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自然灾害、贸易开放及高污染机械化则抑制其增长。基于此,论文就加强区域间农业技术合作等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永浩   张昆扬   武拉平   史畅  
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而环境规制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论文分别运用非导向DDF与超效率SBM模型结合GML指数,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环境规制影响。研究发现:(1)2007—2019年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快速提高,增长动力主要源于技术进步;(2)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存在地区差异,西南地区增速最快;(3)环境规制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作用,环境规制通过推动绿色技术进步减少污染排放;(4)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利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自然灾害、贸易开放及高污染机械化则抑制其增长。基于此,论文就加强区域间农业技术合作等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长青  刘聪粉  王晓军  
现有文献在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已经得到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结论,但不可否认的是,单纯考虑中国经济增长而忽略了资源环境因素对经济质量的影响是片面的。与类似研究相比,本文在生产率测量框架体系中引入了资源环境因素,从而为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提供一个更为科学的方法。文章分别运用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和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对1985~2010年间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及分解。研究发现,不考虑资源环境因素会高估全要素生产率,从而对我国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康亚文  彭博  赵浚夷  刘泠岑  张倩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针对国内外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研究的文献,探究其测算结果的一致性,以期为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测算及其结果提供更为全面、客观、系统的认识与理解。[方法]首先对中英文数据库中已发表的有关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文献进行检索筛选,再对纳入文献进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区域、方法、投入产出指标和年份区间的梳理,进而基于Meta分析定量化地分析各研究中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测算结果之间的异质性,并进行敏感性检验。[结果]结果显示:(1)中国农业TFP增长率测算总体异质性较低(I~(2)=10%),剔除单独省份或地区作为研究区域的文献后,Meta分析结果异质性增大(I~(2)=18%);(2)投入指标方面,劳动力投入指标使用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时的测算结果异质性较高(I~(2)=61%),而使用农林牧渔业从业人数时,测算结果同质性显著(I~(2)=0);(3)测算方法方面,使用DEA方法测算所得结果间同质性显著(I~(2)=0);(4)测算时段方面,各时段内农业TFP增长率测算结果呈现高度异质性,1992—1997、1998—2003、2004—2008、2009—2015各时段下I~(2)结果分别为 94%、89%、68%、87%。[结论](1)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1979—2015年期间年均增长2%是较为准确的测算结果,且单独省份的研究能够一定程度上填补以全国为研究区的文献间的异质性;(2)投入产出指标的遴选对农业TFP增长率测算结果有一定影响;(3)测算方法是农业TFP增长率异质性的主要来源;(4)农业TFP增长率测算中相关指标所选不变基期对长时间跨度测算结果影响不大,但对具体时段内的农业TFP测算结果影响显著。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白林  万忠  罗其友  林伟君  方伟  
利用1996-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模型,分析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构成即农业技术效率提高(Ech)和农业技术进步(Tch),并解释了不同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分解值的趋同性。研究结果表明:(1)1996-2010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年均增长率为4.1%,其中农业技术进步(Tch)年均增长率为4.8%,农业技术效率(Ech)年均增长率为-0.7%;(2)农业技术效率对全国农业全要素增长率区域差异的解释度分别为58%,剩下的42%则由农业技术进步解释;(3)"九.五"到"十一.五"期间,中西部区域农业技术效率和农业技...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俊  龙少波  
通过拓展的非径向非角度的DEA模型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在估算了农业污染的前提下,计算了中国农业绿色TFP的增长,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绿色TFP目前增长较慢,且区域差异明显;农业技术效率改善缓慢,技术进步是农业绿色TFP增长的主要源泉;如果忽视环境约束,将导致农业TFP增速的明显高估;农业税的减免促进了农业绿色TFP增速的提高,而农业财政支出的影响并不明显;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和农业贸易条件阻碍了农业绿色TFP增速的提高。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方福前  张艳丽  
本文以分析中国2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为基础,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首先,根据KS和T检验筛选投入产出指标;然后,利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计算出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构成;最后利用面板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分析了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诸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乡村从业人员对农业生产效率值的影响较为明显;技术进步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区域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较大;财政支农的力度和农业在整体经济中的地位会显著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匡远配   张昊鹏  
在2006—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基础上,本文通过SBM-GML超效率模型测算中国各省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模型等方法,实证分析农地流转和农业绿色TFP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分析其影响路径机制。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能够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技术进步。而农地流转能够推动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则是得益于技术效率改进。从异质性分析来看,农地流转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最显著的是东部地区和非粮食主产区,但在西部地区却正好相反。因此,中国应当加快推进农地流转工作进展,促进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模式变革,加快研发、推广和应用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构建区域协作互助机制促进地区交流,进而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燕平   范祥祺   耿鹏鹏  
规模化经营与绿色化发展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明晰规模经营与农业绿色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运用SBM-GML指数测算并刻画出我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趋势,基于2008-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土地规模经营与服务规模经营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我国省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规模经营在研究期内整体均呈上升趋势;土地规模经营与服务规模经营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存在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非线性关系,两种规模经营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均存在适度规模效应;农业机械化水平在规模经营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中发挥作用。两种规模经营对不同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因此,应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因地制宜发展规模经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燕平   范祥祺   耿鹏鹏  
规模化经营与绿色化发展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明晰规模经营与农业绿色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运用SBM-GML指数测算并刻画出我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趋势,基于2008-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土地规模经营与服务规模经营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我国省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规模经营在研究期内整体均呈上升趋势;土地规模经营与服务规模经营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存在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非线性关系,两种规模经营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均存在适度规模效应;农业机械化水平在规模经营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中发挥作用。两种规模经营对不同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因此,应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因地制宜发展规模经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