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36)
2023(10760)
2022(8662)
2021(8076)
2020(6833)
2019(15417)
2018(15148)
2017(29381)
2016(15549)
2015(17243)
2014(16885)
2013(17305)
2012(15935)
2011(14440)
2010(14626)
2009(14051)
2008(14122)
2007(12741)
2006(11406)
2005(10585)
作者
(43378)
(36809)
(36489)
(34549)
(23103)
(17496)
(16341)
(14326)
(13909)
(12955)
(12671)
(12165)
(11920)
(11490)
(11373)
(11023)
(10832)
(10531)
(10414)
(10302)
(9227)
(9072)
(8842)
(8513)
(8225)
(8170)
(8064)
(8018)
(7315)
(7276)
学科
(82714)
(78653)
经济(78566)
(65827)
企业(65827)
管理(55586)
(45235)
方法(32768)
农业(29935)
业经(28468)
数学(25370)
数学方法(25285)
(24388)
中国(21809)
(17641)
财务(17638)
财务管理(17625)
(17525)
企业财务(16705)
技术(15775)
(15744)
贸易(15735)
(15461)
(15436)
(14368)
(13380)
(12738)
地方(11372)
体制(11313)
(11104)
机构
学院(235758)
大学(228752)
(116284)
经济(114734)
管理(97210)
理学(83953)
理学院(83223)
管理学(82500)
管理学院(82064)
研究(78535)
中国(66020)
(50334)
(50127)
(46891)
科学(42242)
财经(40239)
(38497)
农业(38155)
(36756)
经济学(36176)
中心(35574)
业大(35415)
(34961)
研究所(34550)
经济学院(32776)
经济管理(29849)
北京(29388)
财经大学(29284)
商学(27603)
商学院(27375)
基金
项目(151147)
科学(123059)
基金(115036)
研究(114500)
(98323)
国家(97360)
科学基金(85808)
社会(79646)
社会科(75399)
社会科学(75380)
基金项目(60815)
(57618)
自然(51968)
自然科(50853)
自然科学(50841)
自然科学基金(50059)
教育(49262)
(46443)
资助(45735)
编号(44937)
(36378)
(35873)
成果(34481)
国家社会(34407)
(34377)
(34193)
重点(33137)
创新(31371)
(31335)
教育部(31149)
期刊
(136383)
经济(136383)
研究(71087)
(53974)
中国(44391)
(39864)
管理(37473)
农业(36577)
科学(32912)
学报(29855)
业经(27998)
(25457)
金融(25457)
大学(24742)
学学(23989)
经济研究(21140)
财经(20793)
技术(20070)
(19198)
问题(18735)
(18136)
世界(16532)
技术经济(15083)
(14441)
农村(14033)
(14033)
农业经济(13720)
经济问题(12820)
教育(12791)
国际(12454)
共检索到3563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成贵  
一、计划体制和短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农业结构1978年农村改革以前,我国农业结构单一。由于片面强调“以粮为纲”,综合经营的发展受到了严重抑制。在改革前的近30年间,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变化甚微,这一结构突出了“三个为主”,即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以粮食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杜建军  张军伟  邵帅  
搜集整理1999—2013年中国27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和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OLS、动态FE、SGMM和空间计量等方法,对农业产业集聚的基本事实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得出结论:(1)农业劳动力数量、农业资本数量、农业技术水平和农业耕地数量等资源禀赋是推动中国农业产业集聚形成演变的基础性因素;外部性因素交通设施对推动中国农业产业集聚的形成演变具有重要作用,外部性因素农业人力资本和对外开放度对农业产业集聚的影响不明显。(2)以粮食和蔬菜为代表的经济作物的特点不同,因而影响其产业集聚的外部因素也有所不同。(3)各种因素对农业产业集聚的影响并不是线性的,有的起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有的起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杜建军  张军伟  邵帅  
搜集整理1999—2013年中国27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和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OLS、动态FE、SGMM和空间计量等方法,对农业产业集聚的基本事实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得出结论:(1)农业劳动力数量、农业资本数量、农业技术水平和农业耕地数量等资源禀赋是推动中国农业产业集聚形成演变的基础性因素;外部性因素交通设施对推动中国农业产业集聚的形成演变具有重要作用,外部性因素农业人力资本和对外开放度对农业产业集聚的影响不明显。(2)以粮食和蔬菜为代表的经济作物的特点不同,因而影响其产业集聚的外部因素也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杜建军  张军伟  邵帅  
搜集整理1999—2013年中国27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和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OLS、动态FE、SGMM和空间计量等方法,对农业产业集聚的基本事实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得出结论:(1)农业劳动力数量、农业资本数量、农业技术水平和农业耕地数量等资源禀赋是推动中国农业产业集聚形成演变的基础性因素;外部性因素交通设施对推动中国农业产业集聚的形成演变具有重要作用,外部性因素农业人力资本和对外开放度对农业产业集聚的影响不明显。(2)以粮食和蔬菜为代表的经济作物的特点不同,因而影响其产业集聚的外部因素也有所不同。(3)各种因素对农业产业集聚的影响并不是线性的,有的起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有的起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白宏  
随着中国农业由过去的资源性约束转向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 ,市场需求制约的作用日趋加大。目前中国的农业结构仍然不尽合理 ,使得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目前中国已经加入 WTO,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根据比较优势来调整中国的农业结构是一个关键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立勋  刘媛媛  
文章根据农业产业结构的内涵和本质,选取了畜牧业与种植业总产值比值、粮经比、农村就业人员中从事非农产业所占比重等十一项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1978~2008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效果进行了测度: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效果呈波动上升趋势;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历经增量调整、非农产业发展、结构优化、追求效益、可持续发展共五个阶段。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曾芬钰  
1996年以来 ,我国农民收入增幅持续下降 ,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增长。我国农民收入持续下降的重要原因 ,就是农业结构不合理 ,即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市场需求和对外开放。客观上要求必须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构筑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和社会结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立勋  刘媛媛  
文章根据农业产业结构的内涵和本质,选取了粮经比等十一项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1978——2008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效果进行了测度,并据此得出: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效果呈波动上升趋势;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历经增量调整、非农产业发展、结构优化、追求效益、可持续发展共五个阶段。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福江  孙立新  毛世平  
中国现行农业支持政策存在忽视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农产品生产结构失衡、限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等结构性问题,农业支持政策改革迫在眉睫。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宏观背景下,优化农业支持政策结构要充分考虑包括供给与需求、国际与国内、政府与市场等在内的多重关系。在梳理中国现行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上述多重关系的分析,建议从创新支持手段、加强环境保护、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强化农业保险的保障作用、增强政策执行力度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农业支持政策结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盖尔·约翰逊  
 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业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中国目前正承受着巨大的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压力,将农业劳动力降到10 % 以下是政府在未来30 年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调整,一项重要措施是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使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机会;同时,还应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以及社会、文化设施的投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钱加荣  赵芝俊  毛世平  
本文从要素体现式技术进步理论视角强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的理论基础,针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存在的问题,对测算模型和估计方法进行优化调整,进一步将农业技术进步细化分解为中性技术进步、要素增强技术进步等部分,以此来解析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结果显示,1990—2020年中国农业技术进步速度为2.44%,其中中性技术进步速度呈快速上升趋势,并已成为驱动中国农业科技进步的主导力量,物质增强技术进步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劳动增强技术进步保持平稳上升态势;当前中性、物质、劳动技术进步在农业技术进步中的比重分别为50.7%、32.3%和17.3%,其技术进步贡献率分别为31.3%、23.1%和10.4%;2000—2020,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35%快速上升至超过60%水平,表明我国农业科技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农业发展方式已逐步实现由早期的要素依赖型向科技驱动型转变。最后,从加快科技创新步伐、重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等方面,提出促进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水平提升的实现路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诸培新  曲福田  
对中国农业生产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后认为 ,当前中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面临双重任务 :保证粮食供应能力不下降 ;提高农民收入。对照此任务 ,中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面临着多方面的制约 :①人地关系紧张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不可能占用大量耕地 ;②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 ,产品附加值低 ,缺乏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③国内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对国际市场的放开 ,导致市场竞争加剧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风险加大 ;④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必须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据此分析 ,提出了中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整体思路。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钟怀宇  
在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趋势日益明显。但这种变革仍然具有相当的脆弱性,国际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的传导蔓延,又使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条件发生了改变,出现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驱动力衰竭、产品品种转换压力加大、农村信贷投入面临更大困难等问题。本文认为,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方略,必须着眼于农业产业化和产业体系现代化的趋势与未来,采取加强宏观调控,稳定农产品供给和价格,进行适应性的结构调整等措施,从而保证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竞争力不仅不能被削弱,反而应该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得到进一步与持续的增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