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26)
- 2023(11265)
- 2022(9508)
- 2021(9119)
- 2020(7665)
- 2019(17495)
- 2018(17306)
- 2017(32961)
- 2016(18221)
- 2015(20438)
- 2014(20244)
- 2013(19989)
- 2012(18553)
- 2011(16952)
- 2010(17205)
- 2009(16449)
- 2008(16482)
- 2007(14837)
- 2006(13665)
- 2005(12742)
- 学科
- 济(77507)
- 经济(77394)
- 业(57284)
- 管理(49223)
- 农(46953)
- 企(36061)
- 企业(36061)
- 农业(30913)
- 方法(26778)
- 中国(25340)
- 制(23737)
- 数学(23688)
- 数学方法(23418)
- 业经(21855)
- 财(20795)
- 体(16871)
- 贸(16015)
- 贸易(16005)
- 易(15709)
- 银(15443)
- 银行(15433)
- 行(14872)
- 地方(13628)
- 融(13572)
- 金融(13570)
- 体制(13166)
- 发(13156)
- 策(12512)
- 学(12413)
- 环境(11340)
- 机构
- 学院(257344)
- 大学(256446)
- 济(120147)
- 经济(117994)
- 管理(96212)
- 研究(95229)
- 理学(81411)
- 理学院(80524)
- 管理学(79445)
- 管理学院(78954)
- 中国(78046)
- 财(57063)
- 农(56190)
- 京(55001)
- 科学(52272)
- 所(48111)
- 中心(43461)
- 财经(43148)
- 研究所(42653)
- 农业(42508)
- 江(40079)
- 经(39228)
- 业大(38940)
- 经济学(37314)
- 北京(35429)
- 范(33629)
- 师范(33405)
- 经济学院(33388)
- 院(33111)
- 财经大学(31446)
- 基金
- 项目(161778)
- 科学(129111)
- 研究(124353)
- 基金(119729)
- 家(103601)
- 国家(102650)
- 科学基金(87492)
- 社会(82741)
- 社会科(78197)
- 社会科学(78178)
- 基金项目(62359)
- 省(60792)
- 教育(55942)
- 自然(52227)
- 自然科(50997)
- 自然科学(50984)
- 划(50896)
- 编号(50221)
- 自然科学基金(50086)
- 资助(48338)
- 成果(42292)
- 部(38680)
- 制(37014)
- 重点(36690)
- 发(36055)
- 国家社会(35581)
- 课题(34932)
- 教育部(33467)
- 创(33303)
- 性(33259)
- 期刊
- 济(145095)
- 经济(145095)
- 研究(87093)
- 中国(60898)
- 农(59918)
- 财(43995)
- 农业(40190)
- 学报(36292)
- 科学(36183)
- 管理(35156)
- 融(32784)
- 金融(32784)
- 大学(29680)
- 教育(28430)
- 学学(27871)
- 业经(26734)
- 财经(22623)
- 经济研究(21373)
- 技术(21160)
- 问题(20565)
- 业(19697)
- 经(19571)
- 世界(17205)
- 贸(15988)
- 农村(15443)
- 村(15443)
- 农业经济(14499)
- 国际(14061)
- 经济问题(13659)
- 版(13194)
共检索到4183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郑淋议
农业经营制度变革,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业经营制度先后历经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合作经营、集体所有制下的集体经营、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双层经营和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多元经营四个阶段。现阶段农业经营制度正面临从双层经营向多元经营转变的挑战,存在小农户分得太散、集体经济组织统得不够、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不足、经营"非农化"和种植"非粮化"等问题。为此,需结合传统小农户发展转型的历史要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趋势,推动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双层经营制度向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多元经营制度转变,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罗必良 李尚蒲
农村改革40年来的农业经营制度变革,一直是在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的基础上,努力追求农业的规模经济性。尽管已有研究对如何改造传统小农尚未达成共识,但推进农地的规模经营已经成为我国主流的政策导向。规模经济的本质在于分工,如果将家庭经营卷入分工活动,那么农业规模经济性既可以表达为土地规模经济,也可以表达为服务规模经济。家庭经营卷入分工,关键在于开放和盘活农地经营权。盘活经营权依赖于产权的可分性,产权细分为多元经营主体进入农业提供了可能,从而构成了劳动分工的前提条件;劳动分工会导致交易费用的增加,而生产组织与交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郑淋议 罗箭飞 洪甘霖
研究目的:剖析农村土地制度和农业经营制度的关系,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先后历经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民所有、家庭经营"、改革开放前期的"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到改革开放后期的"集体所有、均田承包、家庭经营",再到现阶段的"集体所有、均田承包和多元经营"4个阶段。在这个过程当中,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既遵循人口与土地关系、生存与发展关系以及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大逻辑,又遵循着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逻辑"、农业经营制度的"生产逻辑"等小逻辑。研究结论:为深化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革,需加强农村土地制度与农业经营制度联动改革的制度设计,发挥要素、组织和制度的作用,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方卫 顾焕章
分析了中国 1 95 2~ 1 997年间农业总要素生产率 (TFP)变化的阶段特征 ,并对引起这种阶段性变化的制度原因进行探讨。重点研究了农业经营制度改革对提高农业TFP的影响和作用 ,并对未来中国农业经营制度调整的思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农业增长 总要素生产率 制度调整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钟甫宁
在资源禀赋既定的情况下,经济的增长取决于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资源禀赋与政治经济制度相互作用,共同决定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而言,生产的季节性、人口密度和经济活动强度也是资源禀赋的一部分,对经营制度的形成和演变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回顾中国农业经营制度的变迁,并以此为据讨论今后进一步演变的方向。从历史变迁的角度看,农业生产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不仅取决于政治经济制度,也取决于具体的经营制度。以土地制度为核心的产权关系应当有利于激励农民做出更多努力,国民经济的发展应当有利于吸收过剩的农业劳动力,农业内部的经营制度应当正确反映农业生产的特点。未来的农业生产组织应当具有充分的弹性,能够像制造业的全球产业链一样在不同层次上进行分工协作。"看得见的手"应当帮助生产者实现这种具有弹性的协作方式,而不是力图实现本社区、本地区的封闭式生产,在与外界的联系方面只重视生产资料、资金和商品的流通。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柳直勇 李雪晴 魏汉泽
以往文献在解释建国以来我国农业所取得的进展时,经常把制度作为关键要素。然而,新制度经济学式的激励结构分析可能过分地强调了制度变革所引致的有效劳动投入变化的决定性作用。本文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全国24省区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劳动投入对农业生产贡献不明显,生产率稳步提高的关键是现代要素投入的增加。改革开放以来的一系列制度变革的核心影响并非劳动激励的改变,而是重构市场主体、促进农业资本积累和现代要素通过市场交换进入农业生产。
关键词:
制度变革 劳动投入 过密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满书君 叶樊妮
本文从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出发,分析新监管体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优越性,指出混业经营是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对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模式和中国监管体制改革提出建议。
关键词:
金融改革 混业经营 监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廖祖君
"公司+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等农业经营模式的出现,实际上是对农业产业链整合方式的创新,这将促使农业产业组织由单一的纵向或横向一体化向纵横兼有的混合一体化的重要转变。本文认为,产业链整合机制的深化,导致以企业为龙头、合作社为载体、农户为单元的"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混合一体化经营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它将成为中国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农业经营制度变迁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
产业链整合 农业经营制度 混合一体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明国
曾经带动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小农经济正在不断解体,中国农民诉求了几千年的"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原来并不一定就能给农民带来福音。按照科学发展观三大产业和城乡之间协调发展、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中国农业需要构建在政府足够补贴和支持下的、具有明显计划性的农业合作经营制度。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含 曹云峰
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对于自然灾害频发的农业大国来说意义重大。中国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相关政策缺乏科学性,其运营存在诸多困难。文章在研究中国建设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现状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完善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不仅可以有效地分散农业生产风险、保护农民利益、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是建立和完善中国农村现代金融制度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
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 国外经验 发展取向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石自忠 王明利
为考察制度变迁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构建包括市场化程度、非国有化率、产业合理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及城镇化率等五个指标在内的制度变迁评价体系,通过熵值法测算制度水平,并借助MS-VAR模型就制度变迁对我国农业经济影响的非线性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制度变迁条件下,我国农业经济运行存在明显的状态转换和阶段性特征,其在平缓和剧烈两种波动状态下频繁转换,运行区间可划分为五个阶段,即1979-1981年、1982-1986年、1987-1991年、1992-1996年和1997-2015年;制度变迁对农业经济具有长期影响,且该影响在两种状态下呈现出差异性,剧烈波动状态下农业经济所受影响较平缓波动状态更大;制度变迁对种植业经济的冲击影响总体表现为负,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经济所受影响为正;渔业经济所受影响最大,其次为林业和畜牧业经济,种植业经济受影响较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跃生
本文在当代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之上,通过分析制度因素对形成中国农户行为方式的影响,探讨制度因素在农业环境生态问题中的作用,说明制度因素对于解决环境生态问题的意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吴圣 吴永常
基于制度变迁理论,对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将园区变迁过程划分为地方自主探索、制度建设与供给、中央主导下的全面创新实践、总结调整和进一步的制度创新四个阶段。认为农业结构调整升级政策、经开区和高新区建设实践、农业科技国际竞争等在变迁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且变迁带有明显的政府主导色彩,兼具渐进性和路径依赖性特点。针对当前农业科技园区存在的制度优势下降、制度创新乏力、激励约束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创新资源要素投入机制、完善园区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配套政策体系建设等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江野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经历了以打破平均主义推进按劳分配、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相结合、切实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共同富裕等阶段。通过改革初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分配制度,优化了资源配置,促进了经济发展,实现了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和来源多样化。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仍然面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初次分配秩序混乱、再分配机制不健全等不容忽视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以公平、公正、公开作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取向,使全体居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关键词:
收入分配 制度改革 目标取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