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00)
- 2023(12681)
- 2022(10284)
- 2021(9766)
- 2020(7656)
- 2019(17529)
- 2018(17351)
- 2017(31976)
- 2016(17295)
- 2015(19283)
- 2014(18945)
- 2013(18570)
- 2012(17484)
- 2011(16263)
- 2010(16341)
- 2009(15237)
- 2008(14680)
- 2007(12984)
- 2006(12166)
- 2005(11209)
- 学科
- 济(95292)
- 经济(95206)
- 农(47146)
- 业(45235)
- 管理(37790)
- 农业(31326)
- 方法(28368)
- 中国(26501)
- 数学(25758)
- 数学方法(25619)
- 企(23869)
- 企业(23869)
- 地方(22644)
- 业经(21887)
- 制(18563)
- 贸(15534)
- 贸易(15521)
- 财(15195)
- 易(15144)
- 体(14574)
- 发(14527)
- 学(14080)
- 融(13807)
- 金融(13806)
- 银(13651)
- 银行(13643)
- 行(13360)
- 地方经济(13191)
- 环境(12314)
- 策(11488)
- 机构
- 学院(245487)
- 大学(242451)
- 济(123439)
- 经济(121492)
- 研究(95576)
- 管理(88976)
- 理学(75541)
- 中国(75529)
- 理学院(74745)
- 管理学(73890)
- 管理学院(73427)
- 农(53208)
- 财(52560)
- 科学(51286)
- 京(51007)
- 所(47379)
- 中心(42771)
- 研究所(42541)
- 财经(40601)
- 农业(40139)
- 经济学(39675)
- 江(37299)
- 经(37188)
- 业大(36072)
- 经济学院(35545)
- 院(32955)
- 北京(32950)
- 范(32866)
- 师范(32651)
- 科学院(30122)
- 基金
- 项目(156568)
- 科学(124548)
- 研究(123081)
- 基金(114504)
- 家(98933)
- 国家(98028)
- 科学基金(83214)
- 社会(82438)
- 社会科(77828)
- 社会科学(77811)
- 省(59344)
- 基金项目(59319)
- 教育(55357)
- 编号(50040)
- 划(49032)
- 自然(47234)
- 自然科(46088)
- 自然科学(46076)
- 资助(45554)
- 自然科学基金(45296)
- 成果(41323)
- 发(37341)
- 部(37092)
- 国家社会(36081)
- 重点(35774)
- 课题(35095)
- 创(32864)
- 中国(32495)
- 性(32297)
- 教育部(32210)
- 期刊
- 济(150112)
- 经济(150112)
- 研究(84327)
- 中国(57689)
- 农(57527)
- 农业(38907)
- 财(37214)
- 科学(33079)
- 学报(32978)
- 管理(31856)
- 融(29882)
- 金融(29882)
- 教育(29163)
- 大学(27165)
- 业经(26154)
- 学学(25544)
- 经济研究(23811)
- 技术(22518)
- 财经(21374)
- 问题(20600)
- 业(19024)
- 经(18719)
- 世界(18375)
- 贸(15791)
- 农村(14897)
- 村(14897)
- 农业经济(14449)
- 国际(14170)
- 经济问题(14092)
- 技术经济(13606)
共检索到3982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隋建利 蔡琪瑶
本文基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各业总产值年度数据,利用非线性MS-AR模型,识别农业经济周期路径演化进程的具体形态,透析农业经济周期多阶段变迁的可能性。研究发现:1种植业总产值仅在相关政策出台的年份步入"快速增长区制",并在次年滑落至"中速增长区制"的短暂"过渡期",最终长期稳定于"低速增长区制"。2林业总产值仅在经济"软着陆"时期以及个别年份处于"低速增长区制",在多数年份处于"中速增长区制"或"快速增长区制"。虽然2006~2013年林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在2014年林业总产值却步入"低速增长区制"。3畜牧业总产值除了两次由"中速增长区制"过渡至短暂的"快速增长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志雄 胡智
对中国经济周期的研究是许多经济学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理论界比较有代表性的"谷—谷"划分法,中国经历了四个经济周期。本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1978年~2003年中国经济周期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与"谷—谷"划分法相同的结论,同时分析了2003年中国经济是否是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开端这一问题,并对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进行解释。
关键词:
经济周期 系统聚类分析 模糊聚类分析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黄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高增长、高波动"的运行态势,并先后经历了四轮完整的周期。尽管不同周期的波动特征不尽相同,但动态地看,四轮周期之间存在着明显而一致的演进规律: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逐渐增强,经济平均增速呈下降趋势,经济运行的平稳性明显提高,经济波动的不对称有所减弱,以及经济日益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处于新一轮周期的初始阶段,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较之前几轮周期发生了较大变化,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周期规律,把握新周期下经济运行的阶段性特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经济周期 波动特征 动态演进规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郭众 宋燕萍
在现代经济周期理论中,投资波动被认为是导致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因素。本文在对我国经济周期进行划分和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应用"乘数-加速数"模型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敛散性进行定量分析,并得出结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卢嘉瑞 徐圣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经历了 4个经济周期 ,这些经济周期的发生主要是由政府政策的不一贯性造成的。从 2 0 0 0年开始 ,我国已经进入第 5个经济周期。历史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 ,在经济运行平稳时 ,应尽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 ,减少或避免计划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而在经济趋向萧条或过热时则必须及时实施适度的宏观经济政策 ,以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为实现“十五”时期的目标和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第 5个经济周期的经济增长速度应再提高一些。
关键词:
经济波动 经济周期 经济政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隋建利 张亿萍
文章基于省际旅游总收入增长率年度数据,运用非线性MS模型,探讨以2008年作为模型中结构突变点的合理性,捕捉中国东中西部区域以及省域旅游经济增长率在"扩张区制"与"收缩区制"之间转移变迁的客观规律,识别区域旅游经济周期的动态演化路径。研究发现:(1)中国旅游经济以2008年为分水岭,2008年之后,无论是东中西部区域,抑或是具体各省份,旅游经济发展波动性减弱,不确定性降低,且旅游总收入平均增长率、高平均增长率与低平均增长率等均在突变点后发生显著变化。文章将2008年视为模型中蕴含"结构突变点"的时间节点,进而计算得到的估计结果,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旅游经济周期的阶段性特征。(2)东中西部区域旅游经济主要存在3个扩张期,分别是2001—2002年(WTO效应期)、2004—2007年("非典"恢复期)以及2010—2011年(金融危机回暖期)。中国大部分省份均经历了以上3个扩张期,且多数省份提前经历第三个扩张期并且更为持续。因此,各省份的扩张期大体为2001—2002年、2004—2007年与2009—2012年。(3)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各异。近年来,东部区域旅游业处于疲软状态,缺乏发展动力,东部区域省份旅游经济平滑概率或处于"收缩区制",或在0.5附近浮动,扩张状态不显著;中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态势稳定,未来出现高波动的可能性较小,中部区域省份旅游经济较为低迷,在2008年之后不具有明显的扩张期;西部区域以及各省份的旅游经济蓬勃发展,但是未来将伴随较大波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弥
本文通过对自1978年至今经济增长波动周期的分析,发现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从上行滑向下行以及从下行再翻转为上行,都有一些规律性的衰退原因和发力经验,这些经验和规律表明,只有大力度和突破性的改革,才能使资金、劳动力、技术和经营管理等要素向各经济领域大规模涌入,形成投资需求和新的生产能力,创造更多的国民财富,实现收入支配的需求与扩大供给的财富相平衡。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弥
本文通过对自1978年至今经济增长波动周期的分析,发现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从上行滑向下行以及从下行再翻转为上行,都有一些规律性的衰退原因和发力经验,这些经验和规律表明,只有大力度和突破性的改革,才能使资金、劳动力、技术和经营管理等要素向各经济领域大规模涌入,形成投资需求和新的生产能力,创造更多的国民财富,实现收入支配的需求与扩大供给的财富相平衡。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冯开文 原正军 王任 李军
本文以《中国农村经济》刊文为素材,通过文献统计和分析,揭示了1985~2010年间中国农业经济学研究主题、研究重点的变化趋势以及中国农业经济学研究理论和方法演进的基本态势,并从"三农"发展实践等层面探索了农业经济学不断进展的原因。本文指出,投身并服务于"三农"实践的要求,是中国农业经济学取得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关键原因。而在注解实践的同时,农业经济学研究也为实践提供先导性的引领;在整体不断优化提升的态势中,农业经济学适时采用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也充分体现了自身的固有特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黄赜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数次经济周期和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正确认识与把握中国经济周期的特点,对于改善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首先考察了1978-2007年间中国历次经济周期的运行规律与波动特征,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从所有制结构、社会总供求关系、经济结构、价格体制、调控手段和对外开放度等方面分析宏观调控对我国经济波动形成机制产生的影响;接着从国际经济周期的角度考察了中国、美国与世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特征,以及中国与世界其他15个不同市场类型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周期存在的特征事实;最后给出了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周期 宏观调控 特征事实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恒
经济周期波动是内部传导机制与外在冲击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周期形成机理也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外在冲击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程度有所下降,经济的周期波动越来越表现为自身运行规律的客观反映。全面把握中国经济周期形成机理变化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有利于减小经济波动造成的损失,从而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经济周期 形成机理 比较分析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蒋伏心 林江
本文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分权和锦标赛式的官员晋升机制并存的制度背景出发,提出了一个解释这一时期宏观经济所表现出的较显著的阶段性差异的分析框架。作为验证,本文利用1978-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政治经济周期的存在状况、政治周期的财政扩张效应以及财政政策的顺周期性这三个基本假设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较好地支持了上述假设。结合对改革开放以来财政体制改革的分析,本文认为,1994年推行的分税制收紧地方财政的政策是改变原有财政顺周期性特征并实现宏观经济波动趋于平滑的重要原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葛颜祥 赵瑞莹 刘德玉
本文讨论了我国农业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引致因素,并对内生因素及外生因素引起农业经济波动的传递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减缓农业波动,促进农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蔡清龙
农业经济韧性水平提高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赋能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动能。选取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从抵抗能力、调节能力、创新能力三个角度构建指标体系,对中国农业经济韧性水平、空间布局及收敛性特征展开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农业经济韧性水平呈现逐渐上升态势。中国农业经济韧性水平存在空间相关性,东部及中部地区多为H-H型和L-H型集聚。中国农业经济韧性水平在全国及四大区域均存在条件b收敛,但不存在显著s收敛,且东北地区具有绝对b收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