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85)
2023(14222)
2022(11846)
2021(11034)
2020(9483)
2019(21764)
2018(21284)
2017(40957)
2016(22264)
2015(25346)
2014(25186)
2013(25488)
2012(23894)
2011(21682)
2010(22103)
2009(21138)
2008(21623)
2007(19882)
2006(17566)
2005(15971)
作者
(65993)
(55687)
(55664)
(52655)
(35404)
(26628)
(25185)
(21631)
(21002)
(19875)
(19200)
(18662)
(17954)
(17651)
(17402)
(17030)
(16547)
(16304)
(16192)
(16066)
(13940)
(13906)
(13516)
(12863)
(12598)
(12485)
(12425)
(12303)
(11386)
(11220)
学科
(103788)
经济(103579)
(92205)
(74143)
企业(74143)
管理(71848)
(47811)
方法(45554)
数学(36556)
数学方法(36285)
业经(31656)
农业(31457)
(30351)
中国(28464)
(21832)
(20662)
财务(20641)
财务管理(20608)
(20512)
贸易(20503)
(19989)
企业财务(19472)
(18406)
技术(18261)
(18107)
(17527)
地方(17112)
(16162)
(16049)
理论(16048)
机构
学院(339070)
大学(336061)
(150363)
经济(147725)
管理(132016)
研究(116385)
理学(113379)
理学院(112146)
管理学(110534)
管理学院(109900)
中国(92198)
(70930)
(70044)
科学(69077)
(67946)
(59907)
财经(54134)
研究所(54122)
农业(54097)
中心(53149)
(52286)
业大(52050)
(49086)
经济学(46522)
北京(44702)
(42703)
师范(42348)
经济学院(42170)
(40420)
(40173)
基金
项目(217025)
科学(172624)
基金(160379)
研究(160233)
(139017)
国家(137724)
科学基金(118291)
社会(106158)
社会科(99666)
社会科学(99634)
基金项目(84821)
(83829)
自然(74227)
自然科(72551)
自然科学(72526)
教育(71474)
自然科学基金(71341)
(69877)
资助(64572)
编号(64391)
成果(52193)
(49907)
重点(48760)
(47953)
(47159)
(44975)
国家社会(44307)
创新(43501)
课题(43343)
教育部(42625)
期刊
(175340)
经济(175340)
研究(100774)
(70259)
中国(65800)
(54657)
学报(51756)
科学(50527)
管理(48478)
农业(47450)
大学(39868)
学学(37909)
(33759)
金融(33759)
业经(32602)
教育(28468)
技术(28248)
财经(27775)
经济研究(26824)
(25385)
(24009)
问题(23904)
世界(19721)
技术经济(19521)
(19001)
(17779)
国际(16149)
现代(15842)
商业(15804)
统计(15705)
共检索到5132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吕耀  
农业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文明积淀的基础。我国传统农业一方面为统治阶级的政权稳固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它在维持社会经济、解决农民就业、保障食物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以及军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阶段,我国农业在解决农民就业及提供家庭收入、社会福利替代、保障食物安全、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等方面的作用非常突出。经济发展使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相对下降,但农业的社会功能依旧非常重要。解决农民就业、农村社会安定以及农民社会福利替代等问题将主要依靠农业社会功能的发挥。因此,解读农业的社会功能对新时期我国农村健康发展以及由非贸易关注引发的农业保护问题均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穆娜娜  孔祥智  
以黑龙江省克山县仁发合作社为例,通过案例研究发现:初始阶段降低农机作业服务市场交易成本的需要,会诱使合作社吸收农户以家庭承包耕地入股,而土地统一经营会进一步促使合作社配套提供农资采购等产中服务,最终获得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规模经济效益,解决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随着规模经济到达极限和农业本身自然与市场风险的凸显,合作社一般会继续拓展其在产后与产前等环节的服务,通过产业链延伸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确保合作社及其成员稳定增收,从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解决农业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雷坤洪   梁亚文   马睿泽   阮俊虎  
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梳理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逻辑的基础上,采用2000—2022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从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主体和环境及服务成效三个维度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泰尔指数、Kernel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等分析方法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时空演变特征进行探讨。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逐年上升,整体呈现“东高西低,南低北高”空间分布格局;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区域差异整体呈缩小趋势,地区内差异是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东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存在明显地区优势;区域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差距逐渐扩大,极化现象逐年减弱,逐步呈现区域梯度演变格局;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呈现显著空间正相关性,东部地区多表现为高—高和低—高型集聚,西部地区多为低—低型集聚,存在“高水平发展极”与“低水平发展陷阱”并存的分异规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航英  
作为一门新兴分支学科,中国农业社会学的发展方兴未艾。通过对农业社会学发展现状的考察,本文认为,“生产视角”下的农业转型研究,虽然使农业社会学初步得到了学界的认可,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业社会学尚未形成自己的核心问题、理论框架和概念体系。针对这一状况,农业社会学应当推动研究视角的转变,即从“生产视角”迈向“生产—消费视角”。在新的研究视角下,研究者应当以“食物体系”为核心概念,推动相关研究的整合和学科地位的进一步确立,最终通过回应社会现实问题,迈向有机公共社会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航英  
作为一门新兴分支学科,中国农业社会学的发展方兴未艾。通过对农业社会学发展现状的考察,本文认为,“生产视角”下的农业转型研究,虽然使农业社会学初步得到了学界的认可,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业社会学尚未形成自己的核心问题、理论框架和概念体系。针对这一状况,农业社会学应当推动研究视角的转变,即从“生产视角”迈向“生产—消费视角”。在新的研究视角下,研究者应当以“食物体系”为核心概念,推动相关研究的整合和学科地位的进一步确立,最终通过回应社会现实问题,迈向有机公共社会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灿  
文章从突出农业部门角度,研究了中国农业社会核算矩阵的结构和内容,以相关统计资料为基础编制中国农业社会核算矩阵;阐述了中国农业社会核算矩阵的平衡处理方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春文  李阳阳  柯雪龙  
以往农业问题主要是经济学和农学的研究对象,农业社会学可以为这一问题的解析提供独特视角。201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农业社会学论坛"聚焦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主题,分别就"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与脱贫攻坚""农村土地制度土地保护与土地流转""农业转型与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生态、农耕文明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四个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对我国农业社会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穆娜娜  钟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稳定发展、巩固提升和创新完善,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战略地位发生了一系列重要转变。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成维度也随之呈现出了不同的政策演变特征:服务内容由全产业链向生产性服务聚焦;服务主体由村集体向多元市场主体拓展;服务对象由各类经营主体向小农户倾斜;服务形式由多样化向农业生产托管集中。基于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历程和农业现代化的实践经验,结合农业全面转型升级和乡村全面振兴的要求,“十四五”时期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将在服务内容、服务主体、服务对象和服务形式等方面呈现出高质量发展趋势。为此,决策部门要充分领会和把握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内涵要义,不断强化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性及其典型案例的宣传、推广和学习,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在社会化服务中的角色分工。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春文  
因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农业转型道路,形成了农业社会学的国别传统。在美国农业社会学的源头,教会、政府和大学是三种重要的影响力量。本组专题的三篇论文从历史的角度对形塑美国农业社会学品格的三种因素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概括了美国农业社会学的突出特点,即综合性、学科交叉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式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背景下,深入研究他国的农业社会学传统,有助于我国农业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和能力提升。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詹武  
(一)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历史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双包为主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有力推动着我国农业向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发展。社会化服务就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的迫切需要下发展起来并促进专业化、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十年来社会化服务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农户间、农户与集体、国营经济部门间自发协作联合,以解决对社会化服务的需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春文  
因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农业转型道路,形成了农业社会学的国别传统。在美国农业社会学的源头,教会、政府和大学是三种重要的影响力量。本组专题的三篇论文从历史的角度对形塑美国农业社会学品格的三种因素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概括了美国农业社会学的突出特点,即综合性、学科交叉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式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背景下,深入研究他国的农业社会学传统,有助于我国农业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和能力提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春文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农业社会学近年来在中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一门学科的发展,需要通过不断的知识积累和经验研究进行一砖一瓦的建设,其中理论建设尤其重要。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经典文本在农业社会学的理论建设中具有核心位置。本专题选取了三个(对)农业社会学中的经典命题:农业的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农业技术变迁中的占取主义与替代主义,以及技术采用中的"农业跑步机理论"。按照时代背景、原典阐释、学术延续以及启发意义的思路撰写,尝试为农业社会学的入门者提供一种理论梳理的路径。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龚道广  
本文是对农业社会化服务问题进行理论研究的一个尝试。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人们  通常议论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这一概念 ,其经济内涵到底是什么 ;第二部分 ,运用制度经济  学的概念 ,分析农业社会化服务产生、发展和运行的内部机理 ;第三部分则用一种新的分  类方法对我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进行划分 ;第四部分是用问卷调查资料分析农户对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本态度 ,找准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庄林政  陈家碧  李阳阳  
为促进农业社会学学科发展,建设学术共同体,增进学界交流,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筹备大会于2021年6月6日在线上成功召开。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2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7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春海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稳定和优化家庭承包经营的出路,是推动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战略引擎。基于国外经验的梳理和我国实践模式的总结,构建了一个以服务要素为切入点的"三位一体"分析框架来探究服务体系的运行机理。并以机制框架对照实地调研,检视当下发展面临的约束。从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前提也是创新建设路径的关键点入手,须改进相关制度设计,培育服务主体,创新服务机制,整合服务资源,优化服务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