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54)
- 2023(13297)
- 2022(10890)
- 2021(9913)
- 2020(8172)
- 2019(18519)
- 2018(18030)
- 2017(34644)
- 2016(18411)
- 2015(20522)
- 2014(20045)
- 2013(20522)
- 2012(19056)
- 2011(17299)
- 2010(17300)
- 2009(16037)
- 2008(15980)
- 2007(14438)
- 2006(12792)
- 2005(11777)
- 学科
- 济(90206)
- 经济(90111)
- 业(86129)
- 企(68399)
- 企业(68399)
- 管理(63884)
- 农(46398)
- 方法(37980)
- 农业(30707)
- 数学(30233)
- 数学方法(30093)
- 业经(29823)
- 财(27335)
- 中国(25158)
- 贸(20483)
- 贸易(20474)
- 易(20050)
- 制(18729)
- 务(18048)
- 财务(18042)
- 财务管理(18024)
- 技术(17053)
- 企业财务(17032)
- 环境(16299)
- 策(16117)
- 划(15920)
- 和(15302)
- 体(14715)
- 地方(14477)
- 出(13543)
- 机构
- 学院(275740)
- 大学(269429)
- 济(132426)
- 经济(130397)
- 管理(111555)
- 理学(96279)
- 理学院(95377)
- 管理学(94372)
- 管理学院(93880)
- 研究(93394)
- 中国(76093)
- 财(57678)
- 农(57003)
- 京(55853)
- 科学(52091)
- 财经(46145)
- 所(46130)
- 农业(43410)
- 中心(42570)
- 经(42265)
- 业大(41941)
- 经济学(41745)
- 研究所(41613)
- 江(41192)
- 经济学院(38004)
- 北京(34925)
- 财经大学(33877)
- 经济管理(33344)
- 院(32914)
- 州(31489)
- 基金
- 项目(182241)
- 科学(147624)
- 基金(138011)
- 研究(135513)
- 家(119363)
- 国家(118257)
- 科学基金(103431)
- 社会(93583)
- 社会科(88792)
- 社会科学(88773)
- 基金项目(73205)
- 省(69577)
- 自然(63814)
- 自然科(62450)
- 自然科学(62437)
- 自然科学基金(61395)
- 教育(58744)
- 划(57139)
- 资助(54894)
- 编号(52395)
- 部(42619)
- 发(40923)
- 创(40661)
- 国家社会(40570)
- 重点(40178)
- 业(39996)
- 成果(39958)
- 创新(37352)
- 教育部(36831)
- 制(36560)
- 期刊
- 济(151324)
- 经济(151324)
- 研究(82959)
- 农(59116)
- 中国(52367)
- 财(45074)
- 管理(42045)
- 农业(40155)
- 科学(39279)
- 学报(37279)
- 大学(29984)
- 业经(29806)
- 学学(28845)
- 融(28656)
- 金融(28656)
- 经济研究(23594)
- 财经(23380)
- 技术(22799)
- 业(21514)
- 问题(20940)
- 经(20297)
- 贸(17726)
- 世界(17708)
- 教育(16888)
- 技术经济(16592)
- 国际(14866)
- 农村(14349)
- 村(14349)
- 农业经济(13984)
- 现代(13777)
共检索到4155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田云 尹忞昊
本文在对中国农业碳排放进行再测算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农业碳排放的现状特征,并围绕其动态演进趋势及空间溢出效应展开探讨。研究发现:第一,2005-2019年中国农业碳排放总量处于下降态势但存在年际波动;各类碳源中仅畜禽养殖碳排放减少而余者皆有小幅增加;农业碳排放强度呈持续下降态势。第二,2019年农业碳排放量省际差异较大且以湖南居首北京最末,相比2005年有18个省份处于下降趋势;各省份农业碳排放强度总体呈现“西高东低”的态势;基于碳排放构成的差异可将30个省份(不包括西藏)划分为7类不同的地区。第三,考察期内中国农业碳排放强度的省际差距有所扩大;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内部省际差距明显缩小而粮食主销区的情形相反。第四,农业碳排放受市场和政府两类因素的共同影响。在市场层面因素中,产业集聚水平与农业碳排放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且产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农业发展水平变量显著抑制了农业碳排放增长而农业产业结构变量却起到了相反作用,但二者均具有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在政府层面因素中,环境规制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农业碳减排,农业公共投资却反之;同时,农业财政支持与农业公共投资都表现出了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总体而言,中国农业碳排放总量处于波动下降态势而省际差异明显;全国以及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和粮食主销区农业碳排放的动态演进特征不尽相同;产业集聚水平、农业发展水平等多个因素在影响农业碳排放上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务伟 王辰飞 呼静茹
山东省作为农业大省,其农业生产总产值始终稳居全国首位,但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与江浙沪等先进地区相比,山东省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现状凸显了山东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本研究基于2007—2020年山东省16地市的空间面板数据,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并进行综合测度分析,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和核密度图揭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时空差异,通过莫兰指数验证农业农村现代化空间相关性,选取随机效应空间杜宾模型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研究发现:山东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和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农村建设和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低是制约山东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原因;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均能显著促进山东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而农业劳动力参与因素则在一定程度上负向抑制山东省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基于此,本研究从区域协调发展、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劳动力参与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务伟 王辰飞 呼静茹
山东省作为农业大省,其农业生产总产值始终稳居全国首位,但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与江浙沪等先进地区相比,山东省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现状凸显了山东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本研究基于2007—2020年山东省16地市的空间面板数据,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并进行综合测度分析,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和核密度图揭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时空差异,通过莫兰指数验证农业农村现代化空间相关性,选取随机效应空间杜宾模型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研究发现:山东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和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农村建设和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低是制约山东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原因;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均能显著促进山东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而农业劳动力参与因素则在一定程度上负向抑制山东省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基于此,本研究从区域协调发展、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劳动力参与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辉平 王增涛 王美霞
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和1999-2014年中国农业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FDI对中国农业TFP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FDI对农业TFP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即FDI不仅能促进本地区TFP提升,还能促进相邻地区TFP提升;FDI对本地区和相邻地区农业技术效率改进都具有抑制作用;FDI对本地区的农业技术进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相邻地区的农业技术进步影响不显著。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谢杰 李鹏
本文以二元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推理出的命题假设为理论分析框架,应用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直接影响因素与空间溢出效应。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时间上的积累效应和空间上的辐射带动作用;工业化在短期内对农业现代化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农业水利化和城市化在短期内对农业现代化产生正向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农业科技投入和农村财政支出对农业现代化有促进作用;值得警惕的是在我国几乎尚未形成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长效机制。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既要加强各地区农业发展政策之间的协调,又要加强农业区域规划的配套体系建设;不但关注短期效果,更要思考如何形成促进农业现代化实现的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辉平 王增涛 王美霞
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和1999-2014年中国农业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FDI对中国农业TFP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FDI对农业TFP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即FDI不仅能促进本地区TFP提升,还能促进相邻地区TFP提升;FDI对本地区和相邻地区农业技术效率改进都具有抑制作用;FDI对本地区的农业技术进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相邻地区的农业技术进步影响不显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辉平 王增涛 王美霞
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和1999-2014年中国农业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FDI对中国农业TFP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FDI对农业TFP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即FDI不仅能促进本地区TFP提升,还能促进相邻地区TFP提升;FDI对本地区和相邻地区农业技术效率改进都具有抑制作用;FDI对本地区的农业技术进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对相邻地区的农业技术进步影响不显著。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云 张俊飚 尹朝静 吴贤荣
研究农业碳排放的动态分布特征与趋势演进规律对于农业碳减排政策的合理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科学测算31个省(市、区)2002-2011年农业碳排放量的基础上.以农业碳强度为指标.利用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法.系统考察了我国农业碳排放的地区差距及分布动态演进。研究结论揭示:(1)中国农业碳排放呈现较为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特征。基于农业碳排放总量变化趋势的差异可将31个地区划分为“持续下降型”、“波动下降型”、“持续上升型”与“波动上升型”等四种类型;农业碳强度均呈下降趋势.但降幅差异较大。(2)基尼系数测算结果表明.全国农业碳排放空间分布的总体差距正逐步扩大。其中.东部地区处于高度平均;中部地区扩...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田云 张俊飚 李波
本研究基于农地利用、稻田、牲畜肠道发酵和粪便管理等四方面16类主要碳源,测算了我国1995年-2010年期间以及31个省(市、区)2010年的农业碳排放量。结果表明:①2010年我国农业碳排放总量为28673.23万t,较1995年增加了12.31%。其中,农地利用、稻田、肠道发酵和粪便管理所导致的碳排放量分别占农业碳排总量的34.29%、42.48%、17.77%和5.46%;分阶段来看,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下降-上升"的三阶段变化特征;②横向来看,区域差异明显:农业碳排放总量,排在前10位的地区占全国农业总排放的59.61%,而排在后10位的地区仅占全国8.33%,传统农业大省尤其粮食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宽 张弘 史磊
文章基于2003—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生产函数和因子测度公式测算了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碳排放强度,并借助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二者之间的内在影响关系,研究发现: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的“减碳效应”;农业科技进步与农业碳排放强度存在正向空间关联关系;本地区农业科技进步对相邻地区的农业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即存在“减碳效应”;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存在非线性影响,农业科技进步发挥了门槛效应,且整体呈现先增后减的“倒U”型特征。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田云 蔡艳蓉 张蕙杰
本文在明确30个省份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和农业碳排放效率现状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了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在其中的门槛作用以及数字经济对农业碳排放效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各省份农业碳排放效率和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处于稳步上升态势。样本考察期内,除上海之外,其余29省份农业碳排放效率均呈上升趋势且以青海增幅最大;所有省份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表现出增长态势且以浙江增幅最大。(2)数字经济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存在“N”型非线性关系,即农业碳排放效率会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表现出“先增、后降、再增”的三阶段特征,且最终表现为促进作用。(3)数字经济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存在农村人力资本门槛,且始终为正向非线性作用。(4)数字经济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农业碳排放效率会随邻近地区数字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受到不同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宽 史磊
[目的]破解农业碳排放问题是全面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关键举措,探索农村产业融合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有助于为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拓展新途径。[方法]基于2008—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村产业融合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机制和空间影响关系。[结果](1)农村产业融合对农业碳排放存在显著的“减碳效应”。(2)基于投入要素视角,农村劳动力外流、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农业科技进步发挥了中介作用,即农村产业融合可以通过优化劳动力、土地、技术等要素间接实现“减碳效应”。(3)农村产业融合与农业碳排放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且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4)农村产业融合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地区农业存在显著的“减碳效应”。[结论]充分肯定农村产业融合对农业碳排放的重要作用,继续发挥好政策、资金和技术的保障作用,深化农村产业融合进程,助推低碳农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伟
基于2001-2013年我国3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文章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各个省域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使用0~1邻接权重矩阵、地理距离权重矩阵和嵌套权重矩阵的Moran's I指数分析了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的空间依赖性,并建立空间面板模型分析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空间溢出效应以及城镇化、工业化、农业财政投入、农业科技投入和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对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的影响。基于三种权重矩阵得出研究结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邻近(或地理距离较近、经济特征相似)地区的农业现代化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空间依赖性 城镇化 工业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晓慧 杨飞 陆迁
文章基于2007—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农业碳排放量,采用空间Moran?s I指数分析农业碳排放以及城镇化的空间相关性和集聚特征,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城镇化对农业碳排放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2007—2019年,农业碳排放的高低排序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农业碳排放和城镇化都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呈现集聚的特征;城镇化不仅直接影响本省农业碳排放,也通过间接效应影响邻省农业碳排放,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存在相互抵消的现象。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佳骏 史丹 汪川
论文利用空间相关模型与空间溢出模型,结合全国30个省区面板数据分析我国碳排放强度与人均碳排放的空间效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间,碳排放强度局部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空间相关性,"冷点"区与"热点"区空间格局相对稳定;人均碳排放强度局部范围内空间相关性较低,没有出现显著的"凸点"和"凹点"现象;碳排放强度溢出效应显著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区与中西部传统能源产品输出省区,人均碳排放溢出效应显著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环渤海与长三角城市群聚集的省区,中部(两湖、徽、赣)和云贵高原的人均碳排放存在一定集聚效应,但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区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与其各自省区碳排放占全国份额的发散...
关键词:
碳排放 空间相关 溢出 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