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63)
2023(14378)
2022(11927)
2021(11075)
2020(9138)
2019(20519)
2018(20035)
2017(37377)
2016(20035)
2015(22111)
2014(21349)
2013(21571)
2012(19897)
2011(17965)
2010(17893)
2009(17053)
2008(17068)
2007(14951)
2006(13275)
2005(11989)
作者
(58529)
(49426)
(48866)
(46204)
(30877)
(23744)
(21896)
(19396)
(18650)
(17261)
(16964)
(16363)
(15586)
(15498)
(15326)
(14937)
(14442)
(14400)
(14115)
(14066)
(12395)
(11939)
(11854)
(11291)
(11093)
(11018)
(10794)
(10777)
(9822)
(9762)
学科
(92508)
经济(92400)
(88656)
(70984)
企业(70984)
管理(65552)
(46620)
方法(39442)
数学(31771)
数学方法(31612)
农业(30793)
业经(30484)
(27567)
中国(26069)
(19247)
贸易(19238)
(19095)
财务(19089)
财务管理(19074)
(18986)
(18794)
企业财务(18096)
技术(17416)
(16358)
(15218)
(14892)
地方(14774)
(14695)
(13981)
(13167)
机构
学院(293844)
大学(288497)
(135549)
经济(133574)
管理(117086)
研究(102512)
理学(101748)
理学院(100679)
管理学(99413)
管理学院(98894)
中国(82547)
(67113)
科学(60634)
(60236)
(57995)
农业(51922)
(51697)
业大(49118)
研究所(47102)
财经(46707)
中心(46657)
(42877)
(42791)
经济学(41572)
经济学院(37707)
北京(37463)
(35930)
经济管理(34721)
财经大学(34366)
(33881)
基金
项目(198544)
科学(159030)
基金(149773)
研究(141062)
(132368)
国家(131162)
科学基金(113129)
社会(96472)
社会科(91403)
社会科学(91378)
基金项目(80219)
(75991)
自然(72883)
自然科(71305)
自然科学(71283)
自然科学基金(70112)
(63545)
教育(60962)
资助(59030)
编号(53526)
(45088)
重点(44449)
(44173)
(44123)
(43717)
国家社会(41576)
创新(40670)
成果(40352)
教育部(38259)
科研(38116)
期刊
(153713)
经济(153713)
研究(84900)
(67838)
中国(55848)
学报(47456)
科学(46485)
农业(45929)
(45459)
管理(43641)
大学(36359)
学学(35154)
业经(30667)
(29482)
金融(29482)
(24813)
经济研究(24338)
财经(23608)
技术(22804)
问题(21011)
(20446)
世界(18216)
(16996)
技术经济(16814)
教育(16610)
国际(15230)
(15168)
资源(14528)
农村(14347)
(14347)
共检索到4392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骞  武荣伟  王弘儒  
研究目标:农业用水效率在区域层面的空间交互影响效应。研究方法:利用Global超效率DEA模型和全要素用水效率指标测度中国省际农业用水效率,并首次采用VAR框架下的脉冲响应函数识别中国农业用水效率的空间交互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用水效率呈持续升高趋势;在空间格局上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总体分布态势;由于中国农业用水效率的集聚特征仅体现在小范围地区,而在整体上未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传统的空间计量模型并不适用于识别农业用水效率的空间交互影响。研究创新:基于VAR框架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表明,不同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骞  武荣伟  王弘儒  
研究目标:农业用水效率在区域层面的空间交互影响效应。研究方法:利用Global超效率DEA模型和全要素用水效率指标测度中国省际农业用水效率,并首次采用VAR框架下的脉冲响应函数识别中国农业用水效率的空间交互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用水效率呈持续升高趋势;在空间格局上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总体分布态势;由于中国农业用水效率的集聚特征仅体现在小范围地区,而在整体上未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传统的空间计量模型并不适用于识别农业用水效率的空间交互影响。研究创新:基于VAR框架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的农业用水效率之间确实存在空间交互影响。研究价值:充分利用空间交互影响效应实现农业用水效率的空间协同提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玲玲  丁雪丽  沈莹  王宗志  王小红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解析农业用水效率状况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影响因素作用程度的空间异质性,是寻求农业用水效率提高策略的前提。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我国各地区农业用水效率值,发现我国各地区农业用水效率空间差异明显且水平总体偏低。为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方法分析年降水量、农业用水占比、农产品多样性、节水灌溉面积、亩均灌溉费用等的空间异质性及对用水效率的贡献程度。研究发现不同省份用水效率提高策略侧重不同:新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有效举措在于调整用水结构和种植结构;南方地区的出路在于强化蓄水、截水、节水等工程建设;黑龙江着力于节水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山东、河南、天津、河北、北京、吉林、辽宁与上海等省需综合考虑自然禀赋、用水结构、种植结构、节水技术与经济因素;西南、西北地区不宜通过提高亩均灌溉费以提高用水效率。研究结果有助于制定不同区域农业用水效率的差异性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冀玄玄   姜军松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文章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测算了2005—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并利用Kernel密度估计、Moran’s I和Markov链分析方法全面考察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演进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较为显著。(2)总体而言,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呈“左高右低”的“偏左”分布特征,样本期内低水平集聚态势逐渐改善,并且不同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分布形态存在差异。(3)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变化趋势较为稳定,并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处于较高发展水平的省份对邻近省份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佟金萍  马剑锋  王慧敏  秦腾  王倩  
借鉴全要素用水效率的测度思路,运用超效率DEA方法和Tobit模型展开农业全要素用水效率的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全国农业全要素用水效率呈先降后升再回落走势,东、中、西部呈递减格局,且西部显著低于东、中部;年降水量、农产品进出口以及供水结构中地下水所占比例与农业用水效率均呈较显著的正向关系;人均水资源量与用水效率呈负向关系,表明丰水地区需加强节水措施;在灌溉费与农业全要素用水效率关系上,全国、东部和中部模型结果与西部模型结果表现不一,但灌溉费与每亩灌溉水量呈显著的负向关系,表明灌溉费的节水效应是显著的,也意味着水价政策的节水效应将促进节约水量流向用水效益更高的用水户,进而提高整体的农业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戴蓉  郭泺  薛达元  孙发明  
依据1978-2008年间的农业人口统计资料,结合1:100万中国土地利用分布图,在ArcGIS9.2软件支持下,运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以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为分析单元,分析和探讨了近30年来中国农业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变化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农业人口空间分布不连续,地区之间差异显著。自然条件、国家政策和社会经济水平与中国农业人口空间格局时空变化紧密相关。良好的自然条件是农业人口分布的基础条件,地区经济水平发展是促进农业人口空间格局分布的主要因素,国家人口政策调控与农业人口变化直接相关。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学渊  赵连阁  
本文利用1997—200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FA)方法测算了中国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与灌溉用水效率,并利用Tobit模型对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用水效率远低于生产技术效率,平均农业用水效率仅为0.49,这意味着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达到目前的产量可减少一半的用水量;而且农业用水效率与生产技术效率相比地区间差异更大;西北地区是全国最具节水潜力的区域。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表明,减少水密集型作物的种植、新建和改造农田水利设施、调整农业用水供给系统、加强农业水资源需求管理、采取有利于增加农民节水积极性的经济措施,对农业用水效率的提高均有积极作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简小鹰  
我国农业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出较明显的区域性梯度分布格局,表现在:①宏观上,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发展速度不均衡,呈现东部快于中部,中部又快于西部的现象;②中观上,以城市为中心,同一区域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农业生产结构随距城市的远近不同而变化;③微观上,农业发展水平随地理海拔高度的降低而提高的趋势。本文对我国农业发展的空间格局形成的过程及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赖晓敏  张俊飚  李兆亮  
梳理1985—2017年间中国农业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演进,采用Pyatt分解的基尼系数量化区域分布差异变化,并实证省域层面专利数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农业专利数加速攀升,专利以动植物栽培管理工艺和人工合成剂类居多,研发主体以本土农业科研机构为核心,本土企业在数量上正赶超美日欧跨国公司;区域间专利布局不均衡且存在马太效应,东北区域内失衡严重;科技研发经费投入与农业经济发展是专利增长的重要因素,科研机构从业人员与地方专利激励政策的作用不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韩宗伟  
[目的]为更加全面掌握中国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定量化和可视化的分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该研究尝试以中国境内已被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或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收录的62处农业文化遗产为数据源,通过ArcGIS 10.3的空间分析工具对农业文化遗产进行空间特征分析和核密度估计,并结合农业文化遗产的地域特征研究影响农业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的因素。[结果](1)农业文化遗产呈带状分布、组团状分布,分布不均衡,总体空间分布类型属聚集型;(2)农业文化遗产地域间差异明显,主要集中于我国中部和东部,长江、黄河流域内多而流域外少,沿海多而内陆少,西南部多于西北部和东北部;(3)农业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聚集区域有5个,主要以京津、浙东、陇东、黔东、滇西为核心;(4)影响农业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独特的地域资源、差异化的民族特点、复杂的文化生态环境。[结论]在开展农业文化遗产地保护工作时,地理信息系统的引入将为农业文化遗产地保护提供精准决策依据和数据支撑,未来需要深入发掘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字化、信息化、可视化技术在农业文化遗产信息管理、资源评估、保护规划的运用深度和广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韩宗伟  
[目的]为更加全面掌握中国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定量化和可视化的分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该研究尝试以中国境内已被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或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收录的62处农业文化遗产为数据源,通过ArcGIS 10.3的空间分析工具对农业文化遗产进行空间特征分析和核密度估计,并结合农业文化遗产的地域特征研究影响农业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的因素。[结果](1)农业文化遗产呈带状分布、组团状分布,分布不均衡,总体空间分布类型属聚集型;(2)农业文化遗产地域间差异明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琳琳  张俊飚  曾杨梅  吴贤荣  
利用核密度函数、收敛理论及空间计量方法对1997—2012年我国大陆31省区的农业碳生产率分布演进规律、收敛趋势、聚类状况和俱乐部特征等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全国及三大地区农业碳生产率均呈现明显的增长态势,省域间差异扩大,空间分布上逐渐不均衡化,且由较为明显的"一主三小"的四峰格局演变为"一主一次"的双峰格局,具有多个地区集聚的可能。2)全国农业碳生产率整体不存在σ收敛迹象,而东西部农业碳生产率存在较为明显的σ收敛现象。3)我国农业碳生产率呈现绝对β趋同特征,但收敛速度相对较小,仅有0.65%;同时,空间自相关指数进一步证实我国省域农业碳生产率存在集聚现象,且4个象限不同集聚类型地区的β收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晓聪   杜帅   沈鹏   赵慈   陈忱   谢明辉  
依据《大气氨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利用排放因子法测算了2010—2019年中国农业源的NH_3排放量,探究了NH_3和PM_(2.5)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SPASS软件对PM_(2.5)和NH_3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9年NH_3排放量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主要源于氮肥施用的增减;NH_3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具有差异性:东部地区NH_3单位面积排放强度较高,而西部地区NH_3单位GDP排放强度较高。PM_(2.5)时间分布上具有差异性,自2013年以来,PM_(2.5)年均浓度逐年下降,但下降趋势在减缓,同时季节上PM_(2.5)总体污染情况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这与不利的气象条件、较强的大气氧化性以及区域传输有着密切的联系;空间分布上呈现明显的聚集特征,PM_(2.5)年均浓度未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省份基本均聚集在胡焕庸线以东地区。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PM_(2.5)年均浓度和NH_3单位GDP排放强度两者间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即中国PM_(2.5)污染的治理需要协同NH_3减排。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郑芳  
以中国14个省份为研究样本,通过统计描述以及信息熵和均衡度的测算分析了农业外商直接投资的空间分布状况;并通过因子分析法探讨了产生空间分布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农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较为不平衡;但随着时间推移,东部地区的农业外商直接投资在向中部地区转移。与东部和中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吸收农业外资相对滞后与其自身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较弱、对外开放力度不够以及人力资本匮乏相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晓聪   杜帅   沈鹏   赵慈   陈忱   谢明辉  
依据《大气氨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利用排放因子法测算了2010—2019年中国农业源的NH_3排放量,探究了NH_3和PM_(2.5)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SPASS软件对PM_(2.5)和NH_3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9年NH_3排放量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主要源于氮肥施用的增减;NH_3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具有差异性:东部地区NH_3单位面积排放强度较高,而西部地区NH_3单位GDP排放强度较高。PM_(2.5)时间分布上具有差异性,自2013年以来,PM_(2.5)年均浓度逐年下降,但下降趋势在减缓,同时季节上PM_(2.5)总体污染情况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这与不利的气象条件、较强的大气氧化性以及区域传输有着密切的联系;空间分布上呈现明显的聚集特征,PM_(2.5)年均浓度未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省份基本均聚集在胡焕庸线以东地区。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PM_(2.5)年均浓度和NH_3单位GDP排放强度两者间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即中国PM_(2.5)污染的治理需要协同NH_3减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