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26)
- 2023(13292)
- 2022(10917)
- 2021(10293)
- 2020(8745)
- 2019(19677)
- 2018(19440)
- 2017(36222)
- 2016(19779)
- 2015(22640)
- 2014(22343)
- 2013(22579)
- 2012(20819)
- 2011(18900)
- 2010(19347)
- 2009(18491)
- 2008(18917)
- 2007(17397)
- 2006(15757)
- 2005(14514)
- 学科
- 业(91477)
- 济(85670)
- 经济(85560)
- 管理(74599)
- 企(73716)
- 企业(73716)
- 农(46784)
- 方法(35459)
- 农业(31047)
- 业经(30237)
- 财(28052)
- 数学(26896)
- 数学方法(26699)
- 中国(24271)
- 制(20732)
- 务(20301)
- 财务(20267)
- 财务管理(20238)
- 企业财务(19155)
- 策(17585)
- 技术(17373)
- 划(17362)
- 贸(17155)
- 贸易(17143)
- 易(16762)
- 和(16670)
- 学(16548)
- 环境(15975)
- 体(15439)
- 银(14439)
- 机构
- 学院(298465)
- 大学(293103)
- 济(129185)
- 经济(126796)
- 管理(118762)
- 研究(103120)
- 理学(100052)
- 理学院(98987)
- 管理学(97669)
- 管理学院(97105)
- 中国(85495)
- 农(67099)
- 京(63622)
- 科学(62619)
- 财(59086)
- 所(53585)
- 农业(51357)
- 业大(49063)
- 研究所(48599)
- 中心(47696)
- 江(47495)
- 财经(45993)
- 经(41856)
- 北京(40413)
- 经济学(38442)
- 州(37024)
- 院(35945)
- 范(35592)
- 师范(35234)
- 经济学院(34649)
- 基金
- 项目(192677)
- 科学(152546)
- 基金(141601)
- 研究(140548)
- 家(124325)
- 国家(123142)
- 科学基金(105452)
- 社会(91613)
- 社会科(86499)
- 社会科学(86475)
- 省(75100)
- 基金项目(74803)
- 自然(67490)
- 自然科(65880)
- 自然科学(65858)
- 自然科学基金(64764)
- 划(62152)
- 教育(61492)
- 资助(57304)
- 编号(55496)
- 成果(44067)
- 重点(43421)
- 部(43355)
- 发(42596)
- 创(42051)
- 业(42044)
- 创新(38728)
- 国家社会(38634)
- 课题(37832)
- 制(36653)
共检索到4646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强胜 张欢
农业生态系统是受人为干扰最剧烈的生境之一,因此也是受外来物种重灾区。最近十多年来由于入侵物种新发,调查也更广泛和更深入。但是还没有就我国农业生态系统外来入侵植物状况做过系统综述。因此,根据调查、文献和标本查阅,系统总结中国农业生态系统外来入侵植物入侵及管理现状,可为制定合理的防治策略及正在开展的全国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提供参考。迄今,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植物共计52科187属331种5变种。生活型以一年生(209种,占总种数的62.20%)和越年生(132种,39.29%)为主,其次为多年生(121种,36.01%),灌木和半灌木较少;生态型以中生植物为主(271种,80.65%),旱生、湿生、水生及寄生较少。植物地理区系成分包括10区7亚区。50.60%的植物为有意引入后逸生,种类数量和首次引入地都呈现出由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逐渐减少的趋势。入侵植物主要来自于美洲(64.58%),依次是欧洲(23.81%)、亚洲(15.48%)、非洲(13.69%)、大洋洲(0.89%)。菜地和果园入侵植物最多,分别达83.33%和66.37%,而后为秋熟旱地(59.52%)和夏熟旱地(51.19%)。根据危害性分为恶性22种、区域恶性53种,是农田外来入侵植物的重点防除目标。目前农业外来入侵植物主要依赖化学防治,因此导致60种外来入侵植物在世界不同地区演化出抗药性生物型。将来需重视边境的检疫、生物、生态等综合防治,还应加强外来种对农业生态系统入侵的历史、途径、分布、机制、趋势的研究,监测入侵植物和抗药性生物型对农业有害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闫生荣 周青
全球化不仅带来了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的变化,而且也改变了生物分布的空间格局——导致生物种群的重新分布,由此而产生的生物入侵已成为各国政府、国际社会和学术界所共同关心的全球变化问题。生物入侵、全球变化和生境丧失是21世纪的最棘手的三大环境问题。本文简述了生物入侵的概况、定义、入侵途径和过程,特别是其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防止生物入侵的治理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
生物入侵 农业生态系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宁 杜丽 周兵 闫小红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整理分析中国外来观赏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生长特性、首次发现或引入时间及地点、地理来源,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外来观赏入侵植物共计84种,隶属30科,其中以菊科、柳叶菜科、豆科、茄科和旋花科植物为主,且多年生和一年生草本植物占据多数;入侵植物繁殖方式多以种子进行繁殖,部分兼具无性繁殖能力;首次发现或引入外来观赏植物时间较集中于1890-1969年,地点主要为中国一些沿海省份以及云南省,其地理上多来源于美洲;属于高、中、低入侵危害等级的外来观赏植物分别有8种、56种和20种,中等风险入侵植物所占比例较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兵 李睿玉 罗曼元 魏豪梅 张红 马丹炜
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了入侵植物三叶鬼针草苗期和果期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三叶鬼针草苗期根际土壤理化性质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果期根际土壤与对照和苗期差异显著,有机质含量增加,全P含量显著降低,全K含量明显下降;与苗期相比,果期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的数量显著增加,但放线菌的数量无显著差异;整体来看,三叶鬼针草果期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大于苗期。与苗期相比,果期根际土壤的脲酶活性、蔗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升高,而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降低。由此可见,三叶鬼针草通过改变土壤生态系统的微生物组成和土壤酶活性,提高自身对土壤养分的利用能力,以保证其种群顺利繁殖,维持其竞争优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晨曦
2010年7月29日凌晨,福建省泉州市区刺桐路发现数百只褐云玛瑙螺;2010年7月中旬,有媒体报道说,毒草紫茎泽兰在经历2010年大旱后的西南疯抢地盘;近年来,湖南、山西、广东、云南等地,有害生物入侵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警钟频频响起!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郜庆炉 薛香
本文从农业生态学角度,研究探讨了农业生态系统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和农业生态系统内在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种群调控和动态平衡等功能的持续性机制,并对其调控途径做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持续性,机制,调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万斌 邱化蛟 常欣 程序
生产力是农业生态系统的核心问题之一,其概念与计量方法对人类认识农业生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目前农业生产力概念的界定及其度量方法已经与飞速发展的农业生产严重脱节,导致对农业生产的功能与价值普遍认识不全面,造成许多有致命弱点的农业生产方式因短期经济效益掩盖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而迅速扩张,和许多生态效益良好但是直接经济效益不显著的农业生产方式难以为继。本研究在厘清近一百年间农业生产属性和特征变化的基础上,界定了生态系统尺度上的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概念,并引入能值和最大潜能两种分析法,给出了农业生态系统的总成本、生产力、耦合度等的计量公式,把农业生产占用的自然资本与人工投入,生产的目标产品与生产过程造成的...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生产力 能值 最大潜能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柯建国 陈长青 柳建国 陆建飞
建立了面向行政首长和农业主管部门的地、县级农业生态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A)。系统实现“四库一体化”结构,提出全新的方法库概念和适合于大体量知识库的产生式规则法、框架法、关系数据库法结合的知识表达体系。采取回旋阶梯式和缩进式结合的方法,通过推理、人机交互,较好地解决了农业决策的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问题。系统驱动为知识—数据的共轭驱动和用户驱动结合的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世琦 高旺盛
依据数理统计理论与方法构建了农业生态系统协调度测度理论和模型,包括功效函数、协调函数和协调度的变化范围和协调度等级,建立了农业生态系统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为例进行了农业生态系统自协调发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农业生态系统1990—2002年系统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1990—1998年呈弱度失调在5级以下、1999—2002年呈弱度协调在6级以上;系统协调度的变化主要受子系统影响,1990年的系统协调度低主要是因经济和社会子系统的协调度太低,1998年系统协调度低的主要原因是生态子系统的协调度太低;从研究时段看,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系统协调度主要随经济子系统和生态子系统的协调度...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协调度 协调等级 资阳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佐礼 陈聿华 马正宗
本文提出了确立农业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客观地设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和确定基础层次评价指标权重的方法;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刘岭村农业生态系统进行了综合评判,找出了该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和对各因子的调控顺序。
关键词: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静 张洁瑕 段瑞娟
区域农业生态系统在提供人类生活和生产资料的同时,还能维持区域自然环境的平衡。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区域农业生态系统运行规律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系统阐述了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研究的主要进展,着重从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研究的概念、性质、原理及研究方法及研究趋向展开论述。最后简要评述了研究领域的拓展及趋向,认为加强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的理论、影响因子、作用机制以及定量化研究结果的理论指导性和实践应用性为今后的研究趋向。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区域 进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希彪
通过对陇东旱塬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途径、人工辅助的输入结构 ,各亚系统的能量输入输出结构及其比例 ,与其他地区对比分析 ,以及农田亚系统的投能结构对能效影响的分析表明 :封闭性和有机型仍是该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该系统的能量投入水平低 ,投能结构不合理 ,亚系统比例失调 ,造成了系统的低能效。应提高投能水平 ,优化投能结构 ,调整亚系统的比例 ,以提高系统产出
关键词:
旱塬 农业生态系统 能量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录强
完整的营养循环是农业生态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传统农业属于环境友好型生态农业。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循环结构完整,持续健康、繁荣。但是,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农业耕作方式的转变,农业生态系统营养循环的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导致一系列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问题。通过秸秆还田以及城市生活废弃物(排泄物、厨房垃圾等)向农业生态系统的返还,重建农业生态系统完整的营养循环,是我国农业生态系统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向华
标准化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方法研究滞后,传统方法主观性较强,总量计量沿用简单线性加总方法,不符合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的复杂网络特性,导致农业生产过程中过度关注经济价值而常忽略生态服务,难以保障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文章以河南省为例,根据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界定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类型,然后筛选并改进服务价值评估方法,运用专家调研结合生态系统服务的复杂网络特性,定量分析了上述服务类型的权重,最终运用非线性总量方法测算河南省农业生态服务价值总量。其结果比传统总量方法计量结果低了2.01倍,有效剔除了价值重复核算部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