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34)
- 2023(18477)
- 2022(15434)
- 2021(14302)
- 2020(11919)
- 2019(27159)
- 2018(26470)
- 2017(50609)
- 2016(27498)
- 2015(30809)
- 2014(30885)
- 2013(31048)
- 2012(29241)
- 2011(26688)
- 2010(27120)
- 2009(25412)
- 2008(25727)
- 2007(23397)
- 2006(20949)
- 2005(19341)
- 学科
- 济(129674)
- 经济(129542)
- 业(99404)
- 管理(84232)
- 企(79746)
- 企业(79746)
- 方法(51709)
- 农(50223)
- 数学(41461)
- 数学方法(41140)
- 中国(37016)
- 业经(35528)
- 财(33889)
- 农业(33540)
- 地方(29785)
- 制(25633)
- 学(24047)
- 贸(24009)
- 贸易(23991)
- 易(23309)
- 务(22540)
- 财务(22509)
- 财务管理(22467)
- 技术(21430)
- 和(21334)
- 企业财务(21302)
- 环境(20959)
- 银(20303)
- 银行(20268)
- 行(19646)
- 机构
- 学院(410045)
- 大学(403864)
- 济(176992)
- 经济(173546)
- 管理(156056)
- 研究(145625)
- 理学(132946)
- 理学院(131386)
- 管理学(129485)
- 管理学院(128694)
- 中国(114213)
- 科学(88138)
- 京(86617)
- 农(80653)
- 财(80296)
- 所(75139)
- 研究所(67811)
- 中心(66389)
- 江(64224)
- 财经(63214)
- 农业(62152)
- 业大(61705)
- 经(57307)
- 北京(55224)
- 范(54260)
- 经济学(54117)
- 师范(53764)
- 院(51715)
- 州(50738)
- 经济学院(48846)
- 基金
- 项目(264363)
- 科学(209519)
- 研究(194302)
- 基金(192768)
- 家(168193)
- 国家(166658)
- 科学基金(142522)
- 社会(126595)
- 社会科(119787)
- 社会科学(119755)
- 省(104202)
- 基金项目(101996)
- 自然(89895)
- 自然科(87700)
- 自然科学(87672)
- 划(86692)
- 教育(86415)
- 自然科学基金(86164)
- 资助(78229)
- 编号(77714)
- 发(62386)
- 成果(62266)
- 重点(59905)
- 部(58947)
- 创(56539)
- 课题(53794)
- 国家社会(52972)
- 创新(52367)
- 业(50808)
- 发展(50592)
- 期刊
- 济(209204)
- 经济(209204)
- 研究(121815)
- 中国(84682)
- 农(78728)
- 学报(63072)
- 财(63009)
- 科学(61516)
- 管理(58277)
- 农业(53138)
- 大学(47861)
- 学学(45500)
- 融(42921)
- 金融(42921)
- 教育(38689)
- 业经(38150)
- 技术(34827)
- 经济研究(31963)
- 财经(31714)
- 业(28884)
- 问题(28105)
- 经(27448)
- 技术经济(22304)
- 贸(22059)
- 世界(21527)
- 版(20488)
- 资源(20363)
- 商业(19280)
- 国际(19159)
- 现代(18691)
共检索到6312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立民 魏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小龙
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 ,以开发田园旅游资源为重点的新型艺术农业 ,它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生活于一体 ,是一种高层次的农业。本文就生态旅游农业的概念、兴起、意义、特征、形式、应遵循的原则、发展政策和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中国 农业新天地 生态旅游农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颂军,保继刚
本文对农业生态旅游的概念、意义、开发条件以及开发前景进行探讨 ,指出广东省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农业特色优势和客源优势 ,并指出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是今后农业开发的一个方向 ,在发展广东农业生态旅游时应充分认识到农业旅游的区域性、自然性和季节性的特点 ,要在农业生产与旅游相结合的基础上 ,保持其自然景观和乡土气息 ,同时必须利用当地资源优势 ,合理布局 ,全面规划 ,突出区域性特色 ,避免重复布点 ,以促进农业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业生态旅游 条件 区域性 广东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文捷 刘冬晔
在当今经济发展迅速的趋势下,人们越来越期待通过多元化的旅游模式来缓解自己面对的生活巨大压力,因此所形成的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型新产业——农业生态旅游应运而生。本文将立足于河北省农业环境及特色,对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前景给予合理的展望,并且在对农业生态旅游所形成的相关经济效益上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将其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对农业生态旅游的经济带动给予较好的策略性研究,同时从相关的理念及经济角度进行剖析,以期待为以后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给予优化型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
农业生态旅游 旅游产业 区域经济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旭辉 陈梦伟 朱启贵
加快农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是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亦是中国对数字中国战略和“双碳”承诺的践行。在测度2012—2021年中国农业数字化和农业绿色化发展指数的基础上,研判中国农业数字化与绿色化的协同关系与相对发展现状,并剖析农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过程中的空间不平衡问题及其收敛机制。研究表明:第一,样本考察期内,全国及三大粮食功能区农业数字化与绿色化的协调发展度均稳步提升,各地区农业数字化与绿色化整体向协调发展靠拢,但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区域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最大;第二,全国相对发展类型始终处于数字化发展滞后型,但其相对发展度波动上升,农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发展的不同步状况不断改善;第三,全国及三大粮食功能区均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且省份间农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的空间互动效应对β收敛趋势存在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对于把握农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的效能和水平以及探寻出农业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推进策略提供实证支持具有重要启示和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怡
文章在Carlino和Mills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生态旅游收敛模型,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区以及西南四省区共九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宏观统计数据,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生态旅游发展的收敛性进行实证研究,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但各省区的协整关系存在一定差异,从表示地区差异的β收敛性来看西北五省区显著通过检验,生态旅游业每年以0.27%收敛速度缩小地区之间差异,西南四省区大部分没有通过检验,但丝绸之路经济带在整体上通过检验,表示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旅游业的区域差异性在逐渐缩小。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生态旅游 收敛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陆文喜 李国平
理论与实证研究均表明 ,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区域金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势必制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我国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背景下 ,实证检验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收敛性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采用β -收敛法检验了 1985年以来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的收敛问题。结果表明 ,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存在着阶段性和区域性的收敛特征 ,而且这种特征与金融发展政策有关。
关键词:
区域金融 收敛 β-收敛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徐孝新 孙自敏 刘戒骄
全面认识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差异的空间特性,为推动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的协调发展提供有益启示。本文从新发展理念出发,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加入时间变量的熵权法测度2003—2018年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利用Dagum基尼系数揭示其发展的区域差异大小及其来源,并采用多种收敛方法考察其收敛性特征。结果显示: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在波动中呈总体上升趋势;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其差异在波动中呈总体下降趋势,区域内差异与区域间差异交替成为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具备典型的σ收敛和β收敛特征,分区域和分时期的收敛性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因此为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和缩小区域差距,需要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发展农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并通过“追赶效应”和“以高带低”拉动机制,推动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跨区域协同提升。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叶小平
生态旅游发展的可行性与定位分析,不仅是世界性的大课题,也是中国旅游业何去何从的核心思路问题。结合中国旅游业现状,从整体趋势与存在差距2个方面对生态旅游在中国的发展可行性作了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发展生态旅游的思路与具体对策,认为发展大众旅游的生态化是现阶段我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合理规划与开发旅游,加强宣传教育是实现我国大众旅游生态化的有效途径。参1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郑铁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并决定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发展生态旅游农业不仅可以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缓解农村资源、环境和人口压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唐菁 曾庆均 刘浩
探索农业碳补偿率的分布动态、区域差异及收敛特征,可为全国整体和分区域制定农业减排固碳政策提供量化支撑。本文将农业碳排放和碳汇同时纳入农业碳补偿率核算体系,测算2006—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农业碳补偿率,采用核密度估计法、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计量模型剖析其动态演进、区域差异及空间收敛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碳补偿率整体表现出“绝对水平上升,离散程度扩大”的特征,而粮食主销区表现出“绝对水平下降,离散程度缩小”的相反特征;(2)区域间差异是农业碳补偿率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其中粮食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的区域间差异较小;(3)全国及三大区域农业碳补偿率均不存在σ收敛,但存在绝对和条件β收敛。全国和粮食主产区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产销平衡区与之相反,区域内虹吸效应和“核心一边缘”的格局显著。不同区域的农业技术进步、劳均机械动力、农业产业结构、农业发展水平对农业碳补偿率的影响也有显著异质性。研究建议,加快农业能源结构转型、提升土壤固碳能力、强化区域内部平衡性,以促进区域间农业减排增汇工作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芝敏 陈颖
农业生态旅游是近年来日渐兴起的旅游项目,农业生态旅游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作用。可持续的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应具备如下特点,文化的持续发展、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我国目前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面临着两个方面的阻碍,其一是农业生态旅游产品失真,其二是农业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为此,要适度开发,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开发高质量的旅游特色产品;优化旅游产业要素结构,推动旅游产业升级。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旅游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秀玉 乔翠霞
为了测算我国各区域的农业补贴绩效情况,进而分析区域间的收敛性,文章先运用熵权TOPSIS法设置指标权重,构建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的农业补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后对2000-2016年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的农业补贴绩效水平进行了σ收敛和β收敛性检验。研究结果显示:考察期前期不存在σ收敛性,后期呈现一定程度的σ收敛性,但全国范围的农业补贴绩效σ系数明显大于三大地区内部的农业补贴绩效σ系数,说明三大地区之间的农业补贴绩效差距较大,东中西部之间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有限;条件β收敛在全国和三大区域都不显著,说明其农业补贴绩效很难自动发展到各自的稳态水平。
关键词:
农业补贴 绩效 熵权TOPSIS 收敛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凯 刘美伦 尹建军
探索旅游产业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空间收敛性,对于协同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基于2001—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综合运用Super-SBM模型、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和收敛模型等方法,分析中国旅游产业效率的区域差异及空间收敛性。研究发现:中国旅游产业效率整体提升较为缓慢,空间上呈现出由东向西梯度递减的分异格局。全国旅游产业效率差异与四大区域间旅游产业效率差异逐步缩小,区域间差异的交叉重叠对旅游产业效率总体差异的影响较大,且全国及四大区域的旅游产业效率存在极化现象。中国旅游产业效率总体上存在σ收敛,并具有显著的β收敛特征,条件β收敛下旅游产业地位、交通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对旅游产业效率收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对其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纳入空间因素后,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产业地位对旅游产业效率收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对其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凯 刘美伦 尹建军
探索旅游产业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空间收敛性,对于协同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基于2001—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综合运用Super-SBM模型、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和收敛模型等方法,分析中国旅游产业效率的区域差异及空间收敛性。研究发现:中国旅游产业效率整体提升较为缓慢,空间上呈现出由东向西梯度递减的分异格局。全国旅游产业效率差异与四大区域间旅游产业效率差异逐步缩小,区域间差异的交叉重叠对旅游产业效率总体差异的影响较大,且全国及四大区域的旅游产业效率存在极化现象。中国旅游产业效率总体上存在σ收敛,并具有显著的β收敛特征,条件β收敛下旅游产业地位、交通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对旅游产业效率收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对其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纳入空间因素后,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产业地位对旅游产业效率收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对其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