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873)
- 2023(20838)
- 2022(17810)
- 2021(16620)
- 2020(14095)
- 2019(32671)
- 2018(32257)
- 2017(61308)
- 2016(33241)
- 2015(37849)
- 2014(37700)
- 2013(37652)
- 2012(34700)
- 2011(31396)
- 2010(31278)
- 2009(29622)
- 2008(29610)
- 2007(26247)
- 2006(23011)
- 2005(20578)
- 学科
- 济(142737)
- 经济(142576)
- 业(113128)
- 管理(102198)
- 企(93561)
- 企业(93561)
- 方法(66300)
- 数学(55835)
- 数学方法(55146)
- 农(51087)
- 财(39835)
- 中国(37822)
- 业经(37440)
- 农业(33744)
- 学(27883)
- 制(27495)
- 贸(27167)
- 贸易(27156)
- 务(26918)
- 财务(26838)
- 财务管理(26788)
- 易(26407)
- 地方(25694)
- 企业财务(25391)
- 技术(23217)
- 理论(23199)
- 和(23175)
- 银(21040)
- 银行(20983)
- 策(20930)
- 机构
- 学院(485166)
- 大学(483163)
- 济(201872)
- 经济(197835)
- 管理(192438)
- 理学(166164)
- 理学院(164399)
- 研究(162296)
- 管理学(161520)
- 管理学院(160643)
- 中国(125859)
- 京(102505)
- 科学(99732)
- 财(91504)
- 农(89430)
- 所(82303)
- 研究所(74738)
- 中心(74597)
- 业大(74407)
- 财经(73438)
- 江(71674)
- 农业(69367)
- 经(66843)
- 北京(64813)
- 范(61286)
- 经济学(60911)
- 师范(60709)
- 院(58040)
- 州(57400)
- 经济学院(55046)
- 基金
- 项目(324811)
- 科学(255767)
- 基金(237086)
- 研究(235866)
- 家(206640)
- 国家(204879)
- 科学基金(176284)
- 社会(149964)
- 社会科(141987)
- 社会科学(141948)
- 省(126165)
- 基金项目(124875)
- 自然(114864)
- 自然科(112224)
- 自然科学(112192)
- 自然科学基金(110219)
- 教育(107499)
- 划(105702)
- 资助(98477)
- 编号(95833)
- 成果(76954)
- 重点(72338)
- 部(72071)
- 发(69153)
- 创(67811)
- 课题(65212)
- 创新(63042)
- 科研(62359)
- 国家社会(61996)
- 教育部(61551)
- 期刊
- 济(223922)
- 经济(223922)
- 研究(140930)
- 中国(90445)
- 农(85283)
- 学报(76763)
- 财(72014)
- 科学(71446)
- 管理(70846)
- 大学(58633)
- 农业(57972)
- 学学(55492)
- 教育(46490)
- 融(44519)
- 金融(44519)
- 技术(43242)
- 业经(39666)
- 财经(35914)
- 经济研究(35125)
- 业(30892)
- 经(30839)
- 问题(29453)
- 技术经济(25755)
- 统计(24283)
- 版(24029)
- 贸(23410)
- 世界(22838)
- 理论(22619)
- 图书(22379)
- 科技(22167)
共检索到718683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静 孟令杰
本文使用非参数的HMB生产率指数方法,考察了中国农村改革以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趋势,并把TFP的增长构成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应和投入产出混合效应四个部分。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TFP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技术效率的下降对TFP的增长造成了不利影响,而规模效应和混合效应影响较弱。文章还指出中国农业的育种能力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是农业技术进步的决定力量。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何新安 熊启泉 刘莹丰
本文使用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广东省1993-2005年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趋势进行了考察,并把TFP的增长构成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三个部分。结果表明:13年间广东全省农业TFP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下降对TFP的增长造成了不利影响;农业TFP增长的地区水平差异显著,而且增长的结构也有所不同。最后是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生产率 技术进步 技术效率变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萍 余康 黄玉
利用中国省级地区面板数据,采用Fre-Primont生产率指数测度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而采用夏普理值不平等分解法对中国农业TFP地区差异进行了测度与分解。结果表明:中国农业TFP地区差异呈V型波动;从TFP构成分解看,中国农业TFP地区差异的57%来自农业剩余混合效率地区差异的贡献;从空间分解看,中国农业TFP地区差异的31%来自东部农业TFP地区差异的贡献,29%来自东、中、西部区域间农业TFP差异的贡献。
关键词:
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剩余混合效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炯 邓宗兵
使用1978~2008年省域面板数据,运用非参数曼奎斯特(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测算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指数,并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全国、三大地区及绝大多数省份农业TFP的增长主要属于技术进步型的增长;全国及三大地区农业TFP增长呈现出明显的波动特征;农业TFP增长呈现出显著的区域间和区域内省际间的不平衡;农业技术效率的下滑制约全国及三大地区农业TFP的增长,而农业技术效率下滑是纯技术效率损失和规模效率下降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区域差异 曼奎斯特指数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石慧 吴方卫
文章使用非参数的双边相对Malmqutist生产率指数(Bilateral Relative MalmquistProductivity Index-BRMPI)的方法测算了中国28个省级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在控制地区空间因素的基础上研究生产率地区差异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空间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样本期间内各省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存在局部空间相关性。在利用空间计量方法估计的收敛方程中,我们发现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能够显著促进生产率水平的提高,人力资本的作用在不同的样本时期有差别,这可能与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有关,对外开放、市场化程度和农业科研投入的作用不明显。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端明
本文运用非参数的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1978~2005年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时序演进和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1978~2005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保持了快速和健康的增长,年均增长率3.3%,其中农业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1.7%,农业技术效率增进年均增长率1.6%。但是,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存在区域不均衡现象。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表明,中国农业增长与发展的动力已经由投入为主转变为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为主。
关键词:
曼奎斯特指数 技术进步 技术效率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全炯振
本文使用1978~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非参数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和参数随机前沿函数模型结合起来的SF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测算了中国各省份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化指数,并分析了其时序增长与空间分布特征。本文的结论是:1978~2007年期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为0.7%,其增长主要来自于农业技术进步。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技术诱导型的增长模式、明显的波动性(阶段性)、地区之间增长的不平衡。提高农业技术效率水平是中国未来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潜在动力。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石慧 孟令杰 王怀明
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1985-2005年中国地区农业生产绩效的动态表现。结果显示:(1)样本期间八大地区平均的TFP和技术进步率都为正增长,与此同时技术效率的改进不明显且为负增长,规模效率则表现出更明显的负增长,只有少数地区的配置效率改进有正增长;(2)从地区差距和波动来看,八大地区农业技术进步率的差异有所缩小,其技术效率变化趋势相同,并且两者波动性不大,而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的波动都较大;(3)通过进一步检验发现:配置效率的波动是农业TFP的波动的首要推动力,即近20年来农业生产要素的流动是农业TFP增长波动的主要原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江激宇 李静 孟令杰
用基于线性规划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农村改革以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趋势,并把TFP的增长构成分解为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变化两个部分。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TFP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生产效率的下降对TFP的增长造成了不利影响。据此提出了基本的解决途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康亚文 彭博 赵浚夷 刘泠岑 张倩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针对国内外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研究的文献,探究其测算结果的一致性,以期为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测算及其结果提供更为全面、客观、系统的认识与理解。[方法]首先对中英文数据库中已发表的有关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文献进行检索筛选,再对纳入文献进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区域、方法、投入产出指标和年份区间的梳理,进而基于Meta分析定量化地分析各研究中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测算结果之间的异质性,并进行敏感性检验。[结果]结果显示:(1)中国农业TFP增长率测算总体异质性较低(I~(2)=10%),剔除单独省份或地区作为研究区域的文献后,Meta分析结果异质性增大(I~(2)=18%);(2)投入指标方面,劳动力投入指标使用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时的测算结果异质性较高(I~(2)=61%),而使用农林牧渔业从业人数时,测算结果同质性显著(I~(2)=0);(3)测算方法方面,使用DEA方法测算所得结果间同质性显著(I~(2)=0);(4)测算时段方面,各时段内农业TFP增长率测算结果呈现高度异质性,1992—1997、1998—2003、2004—2008、2009—2015各时段下I~(2)结果分别为 94%、89%、68%、87%。[结论](1)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1979—2015年期间年均增长2%是较为准确的测算结果,且单独省份的研究能够一定程度上填补以全国为研究区的文献间的异质性;(2)投入产出指标的遴选对农业TFP增长率测算结果有一定影响;(3)测算方法是农业TFP增长率异质性的主要来源;(4)农业TFP增长率测算中相关指标所选不变基期对长时间跨度测算结果影响不大,但对具体时段内的农业TFP测算结果影响显著。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纪生 陈超
本文在科研投资与农业生产率HMB指数Granger因果检验的基础上,采用非参数局部多项式核回归的方法模拟了全国及不同区域农业科研投资与农业生产率的动态变化,比较分析了区域差异存在的可能原因,进而提出了提高农业科研投资效率、优化科研投资配置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研投资 生产率指数 非参数核回归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伟,马瑞永,何元庆
Based on the decomposing model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change(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the paper analyses provincial productivity change during 1980~2003 years in China,and analyses convergence of provincial technical efficiency.The conclusion shows that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each province generally shows stronger growth situation in China.The growth of TFP mainly stems from the function of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exist very remarkable convergence during 1980~1995 years in provinces of China,but after 1995,technical efficiency convergence presented the downward trend.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for the government to take certain policy and measure to promote this kind of convergence trend.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杰 杨建龙
文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运用DEA下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并分解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以来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化,并对变化原因进行了解释。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韩晓燕 翟印礼
在比较我国各省农业生产率的前提下,运用巴罗回归等方法,检验了我国农业生产率的收敛性和形成β收敛的条件。分析结果显示,1985—1991年中国各省的农业生产率呈发散态势,1992—2002年存在条件收敛,其中市场化程度、农村教育、耕地灌溉率对缩小农业生产率的地区差距有显著的影响;长期来看,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是农业生产率提高的主要促进因素,短期内改善农村教育、提高耕地灌溉率可能效果更加显著。
关键词:
农业生产率 地区差异 条件收敛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艳华 王军 张越杰
本文运用2000—2007年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内部12个子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分析了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情况,并将其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7年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TFP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内部12个子行业TFP增长的速度、技术进步的程度和技术效率的变化差异很大;从静态角度看,一些行业技术非效率主要源于生产中要素投入冗余、产出不足以及投入产出比不合理等因素。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推荐搜索
中国农业生产结构变动的实证分析
农业生产效率变动分析、分解及调整目标——基于DEA方法的实证研究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构成及区域趋同性分析——基于1996-2010年Malmquist指数法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991—2008年Malmquist指数方法
中国乳制品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析——基于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
中国制造业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析——基于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
转型期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的分解、变迁与分布
中国农业生产率的增长及收敛性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外包对水稻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358个农户的实证分析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分解(1978~2006年)——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Malmquist指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