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852)
2023(22292)
2022(18960)
2021(17570)
2020(14963)
2019(34376)
2018(33875)
2017(64231)
2016(35251)
2015(39682)
2014(39382)
2013(39249)
2012(36172)
2011(32799)
2010(32708)
2009(30741)
2008(30607)
2007(27414)
2006(24138)
2005(21258)
作者
(106521)
(89164)
(88423)
(84273)
(56304)
(42887)
(40173)
(35110)
(33641)
(31776)
(30284)
(30017)
(28316)
(28287)
(27728)
(27336)
(27061)
(26434)
(25558)
(25528)
(22435)
(21888)
(21818)
(20290)
(20047)
(19833)
(19809)
(19761)
(18180)
(17884)
学科
(146550)
经济(146383)
(115199)
管理(105408)
(95344)
企业(95344)
方法(66844)
数学(56207)
数学方法(55516)
(51689)
(40464)
中国(38500)
业经(38355)
农业(34218)
(31323)
(28010)
地方(27948)
(27929)
贸易(27918)
(27276)
财务(27196)
财务管理(27147)
(27145)
企业财务(25727)
理论(23906)
技术(23841)
(23735)
环境(21532)
(21506)
银行(21415)
机构
学院(514588)
大学(512405)
(207218)
经济(202978)
管理(198567)
研究(175480)
理学(171810)
理学院(169850)
管理学(166710)
管理学院(165803)
中国(132918)
科学(112636)
(109296)
(103767)
(92881)
(90820)
业大(84843)
研究所(83102)
农业(81241)
中心(79988)
(76455)
财经(75011)
北京(68493)
(68272)
(65360)
师范(64585)
(62762)
经济学(62440)
(61146)
经济学院(56494)
基金
项目(349910)
科学(273257)
基金(253846)
研究(247216)
(225026)
国家(223131)
科学基金(189581)
社会(155866)
社会科(147505)
社会科学(147460)
(137134)
基金项目(134291)
自然(126079)
自然科(123175)
自然科学(123134)
自然科学基金(120959)
(115782)
教育(112752)
资助(104845)
编号(99266)
成果(79648)
重点(78951)
(76285)
(74895)
(72951)
课题(68415)
创新(67928)
科研(67729)
计划(65561)
国家社会(64351)
期刊
(229151)
经济(229151)
研究(144830)
(98208)
中国(94592)
学报(91340)
科学(81221)
(72670)
管理(72578)
大学(67915)
农业(66498)
学学(64697)
教育(48318)
(44404)
金融(44404)
技术(43736)
业经(40762)
财经(36602)
经济研究(35779)
(35515)
(31506)
问题(30669)
(27266)
技术经济(26148)
科技(25073)
业大(24189)
统计(23888)
(23456)
图书(23046)
世界(23023)
共检索到7512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石慧  吴方卫  
文章使用非参数的双边相对Malmqutist生产率指数(Bilateral Relative MalmquistProductivity Index-BRMPI)的方法测算了中国28个省级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在控制地区空间因素的基础上研究生产率地区差异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空间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样本期间内各省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存在局部空间相关性。在利用空间计量方法估计的收敛方程中,我们发现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能够显著促进生产率水平的提高,人力资本的作用在不同的样本时期有差别,这可能与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有关,对外开放、市场化程度和农业科研投入的作用不明显。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韩晓燕  翟印礼  
在比较我国各省农业生产率的前提下,运用巴罗回归等方法,检验了我国农业生产率的收敛性和形成β收敛的条件。分析结果显示,1985—1991年中国各省的农业生产率呈发散态势,1992—2002年存在条件收敛,其中市场化程度、农村教育、耕地灌溉率对缩小农业生产率的地区差距有显著的影响;长期来看,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是农业生产率提高的主要促进因素,短期内改善农村教育、提高耕地灌溉率可能效果更加显著。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俊  陈怡  
考虑环境因素,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了1999-2008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农业环境技术效率,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度了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并将其进一步分解为技术进步率指数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以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效率变动对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实证结果表明:东部的农业环境技术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而中、西部的差别很小,中部略低于西部;1999-2008年间各年的ML指数均值都大于1,表明中国农业每年的生产率都在增长;中国农业生产率的改进来源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均值为0.997,农业技术效率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石慧  孟令杰  王怀明  
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1985-2005年中国地区农业生产绩效的动态表现。结果显示:(1)样本期间八大地区平均的TFP和技术进步率都为正增长,与此同时技术效率的改进不明显且为负增长,规模效率则表现出更明显的负增长,只有少数地区的配置效率改进有正增长;(2)从地区差距和波动来看,八大地区农业技术进步率的差异有所缩小,其技术效率变化趋势相同,并且两者波动性不大,而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的波动都较大;(3)通过进一步检验发现:配置效率的波动是农业TFP的波动的首要推动力,即近20年来农业生产要素的流动是农业TFP增长波动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珏  宋文飞  韩先锋  
本文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对中国各地区1992~2007年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建立了空间计量模型对影响中国各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地理因素、土地利用能力、工业化进程、对外开放和科技水平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影响,而电力利用水平、自然环境、需求因素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静  孟令杰  
本文使用非参数的HMB生产率指数方法,考察了中国农村改革以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趋势,并把TFP的增长构成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应和投入产出混合效应四个部分。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TFP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技术效率的下降对TFP的增长造成了不利影响,而规模效应和混合效应影响较弱。文章还指出中国农业的育种能力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是农业技术进步的决定力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康亚文  彭博  赵浚夷  刘泠岑  张倩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针对国内外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研究的文献,探究其测算结果的一致性,以期为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测算及其结果提供更为全面、客观、系统的认识与理解。[方法]首先对中英文数据库中已发表的有关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文献进行检索筛选,再对纳入文献进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区域、方法、投入产出指标和年份区间的梳理,进而基于Meta分析定量化地分析各研究中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测算结果之间的异质性,并进行敏感性检验。[结果]结果显示:(1)中国农业TFP增长率测算总体异质性较低(I~(2)=10%),剔除单独省份或地区作为研究区域的文献后,Meta分析结果异质性增大(I~(2)=18%);(2)投入指标方面,劳动力投入指标使用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时的测算结果异质性较高(I~(2)=61%),而使用农林牧渔业从业人数时,测算结果同质性显著(I~(2)=0);(3)测算方法方面,使用DEA方法测算所得结果间同质性显著(I~(2)=0);(4)测算时段方面,各时段内农业TFP增长率测算结果呈现高度异质性,1992—1997、1998—2003、2004—2008、2009—2015各时段下I~(2)结果分别为 94%、89%、68%、87%。[结论](1)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1979—2015年期间年均增长2%是较为准确的测算结果,且单独省份的研究能够一定程度上填补以全国为研究区的文献间的异质性;(2)投入产出指标的遴选对农业TFP增长率测算结果有一定影响;(3)测算方法是农业TFP增长率异质性的主要来源;(4)农业TFP增长率测算中相关指标所选不变基期对长时间跨度测算结果影响不大,但对具体时段内的农业TFP测算结果影响显著。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德海  曲艺  
通过构造Global-Metafrontier-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本文利用2006-2015年相关面板数据对中国各地区的零售服务业生产率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对零售服务业生产率影响因素进行估算。研究表明,地区经济发展、人力资源管理、通信与信息技术的运用以及市场化对零售服务业生产率有正向作用,但管制则带来负面影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德海  曲艺  
通过构造Global-Metafrontier-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本文利用2006-2015年相关面板数据对中国各地区的零售服务业生产率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对零售服务业生产率影响因素进行估算。研究表明,地区经济发展、人力资源管理、通信与信息技术的运用以及市场化对零售服务业生产率有正向作用,但管制则带来负面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阳  张红旗  
基于全国2014个县域农业统计数据,在GIS技术支持下,分析了中国农业生产率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县(市)数299个,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燕山太行山山麓平原、胶东半岛与冀鲁豫低洼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和江淮平原东部、福建西部,以及新疆的部分地区;低值县(市)数201个,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大部地区、川滇高原、黔桂岩溶地区、秦巴山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西部、桂南滇西地区,以及藏南部分地区。土地生产率较高的县(市)数197个,集中分布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平原;低值县(市)数277个,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西部、三江平原、内蒙古东部、黄土高原...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郑云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一方面在整个时间段表现为不断发展的技术进步,另一方面表现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水平的变化在不同时间段相互背离,只是近两年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出现了双向增长;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差异。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公共投资、工业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市场化程度、城市化程度等是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赵达薇  李非非  
首先讨论农业生产率的决定因素,包括制度、化肥、资本、知识和环境因素等,接着利用回归方法建立起农业生产率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并结合实际对2020年黑龙江省的农业生产率进行了预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萍  余康  黄玉  
利用中国省级地区面板数据,采用Fre-Primont生产率指数测度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而采用夏普理值不平等分解法对中国农业TFP地区差异进行了测度与分解。结果表明:中国农业TFP地区差异呈V型波动;从TFP构成分解看,中国农业TFP地区差异的57%来自农业剩余混合效率地区差异的贡献;从空间分解看,中国农业TFP地区差异的31%来自东部农业TFP地区差异的贡献,29%来自东、中、西部区域间农业TFP差异的贡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战伟  
[目的]通过测算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揭示其动态演进趋势及影响因素,从而为推动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文章使用SBM-Global Malmqusi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利用Kernel核密度估计方法刻画了中国农业TFP增长的动态演进,并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中国农业TFP增长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是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的下降是阻碍其增长的主要原因;核密度估计表明各省份之间的农业相对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差距不断扩大,技术效率普遍恶化,而技术进步增长速度显著;农业金融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农业科技水平对中国农业TFP都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外开放水平对中国农业TFP则产生了阻碍作用,农村人力资本则对农业TFP产生的正效应不显著。[结论]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农业现代化.各省份应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措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金怀玉  菅利荣  
为了研究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情况及影响因素,本文全部以实物量指标作为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以避免价格因素对测算结果的影响,并采用非参数的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论为: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但从长期来看呈增长趋势;造成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波动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所造成的自然灾害频发;由于受自然灾害影响,近年来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普遍下降,从四大地区来看,只有中部地区生产率提高,其他地区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西部地区下降幅度最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