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29)
2023(16966)
2022(14265)
2021(13187)
2020(10957)
2019(25110)
2018(24778)
2017(47990)
2016(25748)
2015(29008)
2014(28621)
2013(28888)
2012(26509)
2011(24074)
2010(23879)
2009(22138)
2008(21818)
2007(19294)
2006(17139)
2005(15237)
作者
(74187)
(62321)
(61576)
(58611)
(39296)
(29607)
(27703)
(24414)
(23554)
(22032)
(21138)
(20962)
(19844)
(19416)
(19127)
(18733)
(18332)
(18058)
(17789)
(17608)
(15360)
(15307)
(14915)
(14185)
(13920)
(13792)
(13713)
(13661)
(12428)
(12362)
学科
(114464)
经济(114333)
(100847)
管理(84820)
(82245)
企业(82245)
方法(51018)
(48742)
数学(41681)
数学方法(41346)
业经(34020)
农业(32406)
(31747)
中国(30398)
(22100)
(22009)
财务(21950)
财务管理(21925)
(21547)
贸易(21536)
(21018)
企业财务(20771)
技术(20499)
(20424)
(19886)
地方(19629)
环境(19395)
(18697)
(18357)
理论(17852)
机构
学院(377583)
大学(374093)
(163908)
经济(160983)
管理(155608)
理学(134934)
理学院(133606)
管理学(131823)
管理学院(131145)
研究(125299)
中国(98122)
(78912)
科学(74810)
(71867)
(71363)
(62079)
业大(58581)
财经(57907)
中心(56832)
研究所(56525)
农业(55192)
(54398)
(52925)
北京(49556)
经济学(49308)
(45822)
师范(45470)
经济学院(44676)
(44553)
(43265)
基金
项目(256101)
科学(203828)
研究(189743)
基金(189339)
(164066)
国家(162631)
科学基金(141167)
社会(123611)
社会科(117047)
社会科学(117017)
基金项目(100640)
(98439)
自然(90067)
自然科(88015)
自然科学(87997)
自然科学基金(86477)
教育(84008)
(81610)
资助(76773)
编号(76638)
成果(60327)
(57747)
重点(56277)
(55466)
(54862)
国家社会(51686)
课题(50772)
创新(50706)
教育部(49667)
人文(49025)
期刊
(183565)
经济(183565)
研究(110951)
(71231)
中国(68296)
管理(57667)
学报(56011)
科学(54862)
(54404)
农业(48776)
大学(43607)
学学(41546)
业经(34569)
(34224)
金融(34224)
教育(32311)
技术(32165)
财经(28330)
经济研究(28242)
(25622)
问题(24486)
(24369)
技术经济(20938)
世界(19370)
现代(18161)
(17952)
科技(17917)
(17778)
理论(17317)
商业(16968)
共检索到5525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田云  张俊飚  
农业具有碳排与碳汇的双重效应。分析和把握不同省区的农业净碳水平,是深入研究农业生产碳排放问题的重要前提。鉴于此,研究基于农用物资投入、稻田、土壤、牲畜养殖等四方面23类主要碳源和以水稻、小麦为代表的15类主要农作物碳汇品种,测算了我国1995—2010年及31个省(市、区)2010年的农业生产碳排量、碳汇量,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各自净碳汇量。结果表明:①我国农业生产净碳汇量总体保持上升态势,由1995年的26 736.13×104t增至2010年的37 697.19×104t,年均递增2.32%。其中,碳排放量由1995年的24 952.39×104t增至2010年的29 116.91×104t...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熊崇俊  
中国农业生产是多个投入和多种产出的生产过程,数据包络分析是经证明过的能很好处理多个投入产出问题的方法。本文以1992~2005年度的14个年份为决策单元,以中国的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农村居民家庭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农业从业人员等为投入指标,以农业总产值、粮食总产量为产出指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这些年份中国农业生产的相对运行效率、规模收益及投入剩余、产出亏空等情况作出较为全面的评价和分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阳  张红旗  
基于全国2014个县域农业统计数据,在GIS技术支持下,分析了中国农业生产率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县(市)数299个,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燕山太行山山麓平原、胶东半岛与冀鲁豫低洼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和江淮平原东部、福建西部,以及新疆的部分地区;低值县(市)数201个,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大部地区、川滇高原、黔桂岩溶地区、秦巴山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西部、桂南滇西地区,以及藏南部分地区。土地生产率较高的县(市)数197个,集中分布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苏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平原;低值县(市)数277个,主要分布于松嫩平原西部、三江平原、内蒙古东部、黄土高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云  张俊飚  
运用DEA-Malmquist模型考察中国低碳农业生产率并利用Tapio脱钩模型探究农业碳排放与其之间的协调性。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碳排放总量上升趋势较为明显,但年际间也伴随一定的波动起伏;农业碳排放强度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农用物资、稻田与牲畜养殖所引发的碳排放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农用物资碳排放所占比重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而稻田与牲畜养殖的占比均有不同程度降低。2)1993年以来,我国低碳农业生产率增速总体偏慢,年均仅为0.80%,基于其累计值的年际变化可划分为平稳起伏、波动下降和波动上升等3个阶段;从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运华  
运用Context-dependent DEA模型,本文对2004年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了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丽红  吕丽莉  
土地、生产资料和劳动者构成农业的基本要素,从三者关系上看,发达国家已经为人类演示了农业现代化的三种模式。这些模式为中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依此可以设定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粗线条标准和自己特色的农业现代化路径。从土地生产方式来看,中国农业现代化总体上只有两个路径,即规模化经营和精细化经营。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石忆邵  
本文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客观必然性,概述了扩大我国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主要障碍,提出了推进我国农业生产地域分工和地域专业化的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丽红  吕丽莉  
土地、生产资料和劳动者构成农业的基本要素,从三者关系上看,发达国家已经为人类演示了农业现代化的三种模式。这些模式为中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依此可以设定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粗线条标准和自己特色的农业现代化路径。从土地生产方式来看,中国农业现代化总体上只有两个路径,即规模化经营和精细化经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科艳  曹明福  
本文利用超越对数形式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采用一步法进行估计,测度了中国30个省区1981—2011年的农业生产效率,并分析了中国农业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生产存在严重技术非效率,1981—2011年间中国30个省区的农业技术效率平均值只有0.55。中国农业生产效率存在随时间不断下降的趋势。人均农业GDP代表的人力资本和农业技术因素、有效灌溉率反映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条件等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有积极影响,工业化程度、受灾率以及财政支出占GDP比率反映的政府干预程度对农业生产效率有负面作用,农业GDP占全部GDP比重代表的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和农业机械动力密度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韩晓燕  翟印礼  
在比较我国各省农业生产率的前提下,运用巴罗回归等方法,检验了我国农业生产率的收敛性和形成β收敛的条件。分析结果显示,1985—1991年中国各省的农业生产率呈发散态势,1992—2002年存在条件收敛,其中市场化程度、农村教育、耕地灌溉率对缩小农业生产率的地区差距有显著的影响;长期来看,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是农业生产率提高的主要促进因素,短期内改善农村教育、提高耕地灌溉率可能效果更加显著。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石忆邵  
中国农业生产地域分工问题研究石忆邵一、市场经济呼唤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扩大1.农业生产地域分工是农业商品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农业生产地域分工是指不同地区利用各自的特有条件进行各有侧重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间进行产品的交换,是农业生产社会分工的空间形式①。农业...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国涛  张特  东梅  
研究目标:评价中国农业生产效率与减贫效率,探索效率的改善空间。研究方法: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共同前沿下的二阶段EBM模型,对2013~2017年中国28个省份的中国农村统计数据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共同前沿下,东部地区总效率值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第一阶段农业生产效率值明显低于第二阶段减贫效率值,农业生产效率仍然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大部分省份政府财政资金利用效率较高;农村贫困人口数量效率值有明显的地区分布差异,东北、西北和西南部分地区效率值较低。研究创新:构建全新的二阶段贫困研究理论分析框架,综合评价农业生产效率和减贫效率,在相关领域进行尝试性的拓展;结合共同前沿下EBM模型和网络DEA模型的优点,将改进的EBM模型应用于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村减贫效率研究。研究价值:检验中国的减贫效率,总结中国扶贫的经验教训,探索扶贫路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博  张文忠  余建辉  
基于中国1998—2012年各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了碳排放约束下的中国各省市区的地区农业生产效率,进而利用泰尔指数分解方法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地区农业生产效率差异的结构性原因与外部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大部分省市区处于农业生产非效率的状态,多数省市区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效率下降。2农业生产效率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多数年份中,差异主要由东中西与东北部区域间的差异所造成。3多数年份中,区域内部的差异是造成整体差异的次要原因,其中,西部区域内各省份的差异在各区域内差异中占比最大。4各影响因素与农业生产效率地区差异的关联度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产业结构的地区差异、农业结构的地区差异、灾害影响的地区差异、农村劳动者教育素质的地区差异、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城乡收入比的地区差异,以及研发创新投入力度的地区差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傅前瞻  
文章借鉴Feder模型,构建非农产业和农业的两部门非均衡模型,并利用中国1981-2011年的宏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非农产业发展对农业生产具有拉动作用及溢出效应,且非农产业的要素边际生产率远远高于农业。因此,在实施工业反哺农业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小农户分散经营的特点,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也要考虑到非农产业的发展,积极发挥非农产业的农业生产的外溢效应,实现包容性增长。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明  李文秀  
在对2004—2016年中国各省份生产服务业开放和农业生产率进行估算的基础上,采用SYSGMM方法探讨了生产服务业开放所带来的农业生产服务技术投入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服务业开放对农业生产率的正向作用显著;从细分生产服务业看,技术研发服务、信息服务和货物运输仓储服务开放对农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位居前三位,其后是金融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从生产服务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的系数看,技术研发服务、信息服务和货物运输仓储服务走出去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相对大于其引进来所带来的影响,而金融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走出去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则相对小于其引进来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