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014)
- 2023(19933)
- 2022(16898)
- 2021(15680)
- 2020(13352)
- 2019(30676)
- 2018(30354)
- 2017(58473)
- 2016(31937)
- 2015(36323)
- 2014(36408)
- 2013(36304)
- 2012(33303)
- 2011(30073)
- 2010(30194)
- 2009(28464)
- 2008(28498)
- 2007(25666)
- 2006(22667)
- 2005(20480)
- 学科
- 济(137718)
- 经济(137555)
- 业(109894)
- 管理(98380)
- 企(90581)
- 企业(90581)
- 方法(62092)
- 数学(51553)
- 数学方法(51085)
- 农(50584)
- 财(38449)
- 中国(37730)
- 业经(37286)
- 农业(33421)
- 制(27301)
- 学(26729)
- 贸(26243)
- 贸易(26230)
- 务(25882)
- 财务(25802)
- 财务管理(25752)
- 地方(25532)
- 易(25482)
- 企业财务(24396)
- 理论(22703)
- 技术(22622)
- 和(22502)
- 银(20909)
- 银行(20853)
- 策(20355)
- 机构
- 学院(466946)
- 大学(465642)
- 济(194887)
- 经济(190937)
- 管理(184395)
- 理学(158694)
- 研究(157113)
- 理学院(157010)
- 管理学(154588)
- 管理学院(153748)
- 中国(121410)
- 京(99219)
- 科学(95916)
- 财(88640)
- 农(86759)
- 所(79979)
- 研究所(72494)
- 中心(71582)
- 业大(71231)
- 财经(71008)
- 江(70061)
- 农业(67242)
- 经(64594)
- 北京(62835)
- 范(59775)
- 师范(59247)
- 经济学(58907)
- 州(55924)
- 院(55868)
- 经济学院(53356)
- 基金
- 项目(308779)
- 科学(243042)
- 研究(227069)
- 基金(224699)
- 家(195141)
- 国家(193431)
- 科学基金(166134)
- 社会(144521)
- 社会科(136752)
- 社会科学(136714)
- 省(120084)
- 基金项目(118938)
- 自然(106633)
- 自然科(104145)
- 自然科学(104116)
- 教育(103121)
- 自然科学基金(102296)
- 划(100319)
- 编号(92984)
- 资助(92159)
- 成果(75367)
- 部(68934)
- 重点(68779)
- 发(66371)
- 创(64743)
- 课题(63251)
- 创新(60111)
- 国家社会(59670)
- 教育部(58927)
- 科研(58807)
- 期刊
- 济(220028)
- 经济(220028)
- 研究(138146)
- 中国(88668)
- 农(83411)
- 学报(73365)
- 财(69356)
- 科学(68287)
- 管理(67703)
- 农业(56429)
- 大学(55762)
- 学学(52594)
- 教育(47164)
- 融(44200)
- 金融(44200)
- 技术(40538)
- 业经(39142)
- 财经(35179)
- 经济研究(34325)
- 经(30188)
- 业(30156)
- 问题(29477)
- 技术经济(24717)
- 版(22964)
- 贸(22708)
- 世界(22326)
- 图书(22144)
- 理论(21677)
- 现代(21566)
- 科技(21347)
共检索到6950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晓越
Based on the four components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eans,agricultural labor forces,agricultural output capacity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onditions,and on the predetermined sixteen variables,this study constitutes a statistical index system for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China and,thereby,analyzes empirically the progress of the Chines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from 1998 to 2001.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指标体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程怀儒
从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经验来看,传统农业要过渡到现代农业,首先必须将农业的生产目标由满足自给性消费的产量最大化转变为商品性生产的利润最大化;其次是要减少农业人口,实行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率和大型农业机械的利用率。而中国目前要完成这一转变必然面临着重重困难。巨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耕地资源稀缺;农业比较利益偏低;农业科技进步缓慢等,都成为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制约因素,而造成这种局面,既有历史和制度,又有思想和资源原因以及产业结构的原因。
关键词:
中国 农业现代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明国
现代农业生产力系统呈现出多因素的趋势,不仅独立的实体性要素的内涵在丰富,而且还拓展出了运筹性的综合要素、渗透性的智力要素、准备性的人力资本要素和生态的控制性要素。独立的实体性要素仍然作为前置的要素对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但是生态支撑/约束条件下的生态控制性要素逐步显现。从建国初单纯的机械化,到20世纪60、70年代农业现代化的"四化"推进,再到80、90年代以来全要素生产力系统的拓展,我国60年的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印证了现代农业生产力系统不断深化与拓展的趋势。现代农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素不断丰富的系统工程,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单要素偏废。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伟
基于2001-2013年我国3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文章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各个省域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使用0~1邻接权重矩阵、地理距离权重矩阵和嵌套权重矩阵的Moran's I指数分析了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的空间依赖性,并建立空间面板模型分析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空间溢出效应以及城镇化、工业化、农业财政投入、农业科技投入和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对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的影响。基于三种权重矩阵得出研究结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邻近(或地理距离较近、经济特征相似)地区的农业现代化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空间依赖性 城镇化 工业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奕山
新中国在小农户大量存在的起点上推进农业现代化,客观上无法离开小农户而另辟蹊径,农业现代化所取得的已有成就也离不开小农户的贡献。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小农户的作用体现在各个阶段。改革开放以前各家各户被统一组织起来,集中力量改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和发展粮食生产,输送粮食支援城市重工业;改革开放以来在不断深化的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小农户的分散决策和生产行为汇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了现代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农产品生产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小农户的处境也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以前农户的生产决策自主性和粮食消费受到计划体制的抑制;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化环境下,弱势小农户难以掌握高价值的现代生产要素、扩大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和增加在产品销售中的利益份额。在市场化环境下继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公共部门应更加重视保障弱势小农户的利益。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奕山
新中国在小农户大量存在的起点上推进农业现代化,客观上无法离开小农户而另辟蹊径,农业现代化所取得的已有成就也离不开小农户的贡献。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小农户的作用体现在各个阶段。改革开放以前各家各户被统一组织起来,集中力量改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和发展粮食生产,输送粮食支援城市重工业;改革开放以来在不断深化的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小农户的分散决策和生产行为汇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了现代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农产品生产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小农户的处境也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以前农户的生产决策自主性和粮食消费受到计划体制的抑制;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化环境下,弱势小农户难以掌握高价值的现代生产要素、扩大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和增加在产品销售中的利益份额。在市场化环境下继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公共部门应更加重视保障弱势小农户的利益。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姜松 黄庆华 曹峥林
基于"趋同假说"框架,运用参数与非参数相结合的方法对西部农业现代化演进过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样本跨期内西部农业现代化演进过程为"俱乐部趋同",呈现"双峰状"-"单峰状"-"双峰状与三峰状交替"特征,西部农业现代化演进过程中"两极分化"现象十分突出,已成为新时期西部农业现代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演进过程 趋同 Kernel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汪昊 张俊飚 王志娜
[目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动态的过程,衡量不同时期各地区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及其收敛特征对实现乡村振兴和区域均衡发展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首先基于熵权法,借助2003—2020年中国30个地区(除西藏、澳门、台湾、香港)的面板数据,构建包含农业面源污染数据在内的8大指标体系,测算中国各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其次,借助非线性时变因子俱乐部检验法,识别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收敛组;最后,应用ordered logit和ordered probit模型检验俱乐部的成因。[结果]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现代化总体水平不高,地区差距明显;30个地区收敛于4个俱乐部,其中北京、上海、黑龙江3个地区收敛于高水平俱乐部、21个地区收敛于中高水平俱乐部、云南和重庆收敛于中等水平俱乐部、山西、甘肃、贵州和青海收敛于低水平俱乐部;进一步研究发现,技术创新、人力资本水平和农业保险对俱乐部融合具有促进作用。[结论]因此,低水平俱乐部可以通过提升人力资本、加大科技投入、发展农业保险等路径实现向高水平俱乐部的趋同。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谢杰 李鹏
本文以二元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推理出的命题假设为理论分析框架,应用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直接影响因素与空间溢出效应。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时间上的积累效应和空间上的辐射带动作用;工业化在短期内对农业现代化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农业水利化和城市化在短期内对农业现代化产生正向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农业科技投入和农村财政支出对农业现代化有促进作用;值得警惕的是在我国几乎尚未形成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长效机制。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既要加强各地区农业发展政策之间的协调,又要加强农业区域规划的配套体系建设;不但关注短期效果,更要思考如何形成促进农业现代化实现的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春龙
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都对耕地的保护与利用工作重视不够,还存在着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而问题的解决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问题与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同时也关系到我国包括农业现代化进程在内的各项现代化事业的成败,所以,我们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应对耕地保护与利用中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
耕地 保护与利用 农业现代化进程 基础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毛雁冰 凌继全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强化农业部门的基础地位,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是目前经济转型发展中的关键问题。通过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可以扩大农业部门的产出规模,增加就业,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同时,可以避免快速城市化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文章基于长三角地区面板数据,利用Malmquist指数法测度了衡量农业现代化科技进步的TFP增长率,进一步分析TFP时序、农业现代化投入要素以及其他影响因素对城市化率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农业现代化会显著促进城市化发展,但农业现代化还需要从多方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卢良恕
中国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国家,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80年代以来,中国的农业发展迅速,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全世界22%的人口,人民生活正在由温饱阶段向小康阶段转变。近年来,中国人口不断增长,土地资源不断减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雪玲
文章首先基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从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与农民现代化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借助CRITIC-熵权组合赋权方法与TOPSIS评价模型测度2010—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然后,基于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考察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其来源;最后,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法探究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组态路径。结果表明:(1)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各维度水平不一,其中农业现代化水平与农民现代化水平稳步上升,农村现代化水平差异较大。(2)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其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和东北地区的区域间差异较大。(3)不存在引致高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单个必要条件,但可识别出高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4条组态路径,即农业支持下的农民精神富足型、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协调型、农民生活与公共服务协调型、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协调型;同时,也存在3条阻碍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组态路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叶普万 白跃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孙鸿志
美国的农业现代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19世纪50年代后期至1920年的第一个阶段,美国实现了农业半机械化;1920年到1950年的第二个阶段,农业实现了机械化,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得到进一步应用;1950年至今,美国农业发展步入第三个阶段,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时期。美国农业的发展进程,为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启示:首先,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府的支持;其次,农业政策有它的预见性和先导性,然而更多是因时循势而采取的战略措施;最后,建立健全的农业政策体系是保证中国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