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173)
2023(20250)
2022(16588)
2021(15454)
2020(12913)
2019(29402)
2018(28984)
2017(55459)
2016(29347)
2015(33132)
2014(32837)
2013(32456)
2012(29302)
2011(26384)
2010(26545)
2009(24981)
2008(24450)
2007(21790)
2006(19632)
2005(17883)
作者
(82279)
(69249)
(68518)
(65401)
(43717)
(32820)
(30979)
(26950)
(26173)
(24664)
(23506)
(23037)
(22024)
(21916)
(21182)
(21084)
(20346)
(19787)
(19756)
(19491)
(17188)
(16824)
(16770)
(16001)
(15547)
(15541)
(15051)
(14932)
(13766)
(13494)
学科
(144720)
经济(144561)
(104472)
管理(92120)
(85664)
企业(85664)
方法(58421)
(50214)
数学(48810)
数学方法(48098)
中国(37984)
业经(37510)
(35127)
农业(33343)
地方(28212)
(26116)
(24083)
贸易(24062)
(23674)
(23362)
(23079)
财务(23008)
财务管理(22967)
理论(22086)
企业财务(21740)
技术(21737)
(20916)
(20757)
(20015)
(19662)
机构
学院(425136)
大学(419545)
(189781)
经济(186348)
管理(167650)
理学(144112)
理学院(142655)
研究(141740)
管理学(140173)
管理学院(139387)
中国(112800)
(87782)
(85003)
科学(81403)
(72894)
(69782)
财经(67414)
中心(64923)
(64272)
研究所(62771)
(61321)
业大(60206)
经济学(58647)
农业(55600)
北京(55459)
(52986)
经济学院(52607)
师范(52563)
(50585)
(50200)
基金
项目(277484)
科学(221961)
研究(206328)
基金(204702)
(176559)
国家(175006)
科学基金(152558)
社会(136140)
社会科(128957)
社会科学(128925)
(107313)
基金项目(107019)
自然(95823)
教育(94613)
自然科(93714)
自然科学(93693)
自然科学基金(92067)
(88955)
资助(83626)
编号(82798)
成果(65938)
(62511)
重点(61969)
(60874)
(59082)
国家社会(57310)
课题(56728)
创新(54764)
教育部(54433)
人文(53259)
期刊
(219391)
经济(219391)
研究(127785)
中国(85949)
(71497)
(67357)
管理(67148)
科学(59215)
学报(58451)
农业(48314)
大学(47222)
学学(44729)
(42009)
金融(42009)
教育(41517)
技术(41258)
业经(38161)
经济研究(35155)
财经(34471)
(29885)
问题(28621)
(26571)
技术经济(24304)
世界(22993)
统计(22676)
(22574)
(20789)
现代(19744)
(19725)
商业(19666)
共检索到6485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蒋南平  李博  
渐趋完成的人口转变与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两大趋势的结合为缓解近代以来一直制约中国农业发展的人地关系紧张局面提供了可能,从而使得中国劳均耕地(播种)面积有可能摆脱长期以来的下降趋势。通过对2006—2030年间中国人口转变和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影响下的农业劳动人口进行分析和预测,并结合耕地面积和播种面积的变化趋势,预测在2020年左右,中国劳均播种面积将大于11亩,而到2030年将进一步上升到14.5亩。因此,有理由认为在兼业化的农业产业结构下,这些条件已经可以确保在农业劳动力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并获得相对高的农业收入的情况下,形成中国现代小农经济模式。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叶茂   兰鸥   柯文武  
传统农业与小农经济是近十余年来学术界研究和争论较多的重大问题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农经界展开了关于中国现代农业化道路的大讨论,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传统农业,不但是这次讨论中的重要学术问题,而且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突出的现实问题。传统农业是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讨论传统农业不能不涉及小农经济。同时,经历了十年浩劫的人们突然惊讶地发现,原以为早已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的中国大地上,竟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计晗  许佳伟  聂凤英  
西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方案并不适用于小农经济条件下的乡土中国,如何走出一条符合本土国情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是一个基础性、长期性问题。以宏观制度变迁与乡土社会的互动关系为线索,梳理了自清末至今4个阶段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历程,分析了各个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特征、成就和代价。基于实践经验的启示在于:政府赋能与农民组织对农业农村现代化而言不可或缺,而这恰好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计晗  许佳伟  聂凤英  
西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方案并不适用于小农经济条件下的乡土中国,如何走出一条符合本土国情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是一个基础性、长期性问题。以宏观制度变迁与乡土社会的互动关系为线索,梳理了自清末至今4个阶段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历程,分析了各个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特征、成就和代价。基于实践经验的启示在于:政府赋能与农民组织对农业农村现代化而言不可或缺,而这恰好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戎向平  许倩  
本文考察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产生与存在的技术基础和经济关系基础;我国当前存在的小农经济是集体制农业衰败的产物,它既不能承担自然风险,也不能承担市场风险;改造小农经济,建设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对小农经济的改造必须从技术基础和组织基础两个方面进行,合作制和资本制是组织基础改造可行的选择,改造小农经济的技术基础,必须引入现代工业和科技成就。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单玉丽  刘克辉  
论述了知识经济影响下 ,现代农业的内涵和特征。包括知识武装农业 ;生产要素智能化 ;经济活动信息化 ;农业产品高级化 ;资源和资本高效利用 ;环境与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农业、农民、农村“三位一体”;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农民知识化“四化”联动 ;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统一等。提出 2 1世纪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战略任务是 :走现代集约持续农业的路子 ,大力发展知识农业 ;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增进农民福利 ;创新农业管理体制以及加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等。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傅华楠  李晓春  
基于中国30个省(区、市)2011—2020年面板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等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影响机制与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驱动中国农业现代化,该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条件下依然成立;面板门槛效应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对农业现代化的驱动效应存在以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和农村非农就业为门槛变量的递增型非线性特征;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有利于形成区域间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能够驱动东部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但对中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的赋能作用尚不明显;驱动路径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对农业三个子体系现代化的驱动效应从大到小依次为产业体系现代化、经营体系现代化、生产体系现代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奕山  
新中国在小农户大量存在的起点上推进农业现代化,客观上无法离开小农户而另辟蹊径,农业现代化所取得的已有成就也离不开小农户的贡献。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小农户的作用体现在各个阶段。改革开放以前各家各户被统一组织起来,集中力量改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和发展粮食生产,输送粮食支援城市重工业;改革开放以来在不断深化的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小农户的分散决策和生产行为汇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了现代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农产品生产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小农户的处境也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以前农户的生产决策自主性和粮食消费受到计划体制的抑制;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化环境下,弱势小农户难以掌握高价值的现代生产要素、扩大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和增加在产品销售中的利益份额。在市场化环境下继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公共部门应更加重视保障弱势小农户的利益。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奕山  
新中国在小农户大量存在的起点上推进农业现代化,客观上无法离开小农户而另辟蹊径,农业现代化所取得的已有成就也离不开小农户的贡献。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小农户的作用体现在各个阶段。改革开放以前各家各户被统一组织起来,集中力量改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和发展粮食生产,输送粮食支援城市重工业;改革开放以来在不断深化的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小农户的分散决策和生产行为汇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了现代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农产品生产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小农户的处境也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以前农户的生产决策自主性和粮食消费受到计划体制的抑制;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化环境下,弱势小农户难以掌握高价值的现代生产要素、扩大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和增加在产品销售中的利益份额。在市场化环境下继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公共部门应更加重视保障弱势小农户的利益。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筠谦  
农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的工业、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的经济管理科学来装备农业和管理农业,使落后的农业“化”为现代的农业。当今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国外的经验只能借鉴,不能照搬。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有自己的特点,必须走适合我国国情的道路。怎样走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本文现就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谈一谈怎样解决农业现代化资金问题,与同志们商榷。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宝贡敏  黄祖辉  徐旭  
文章以人与自然良性相互作用为最高目标,在明确主客体地位的条件下,提出了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就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途径展开了分析,阐述了农业积累和投入机制的完善、农用土地使用权期约交易机制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建设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关键的思想。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田魁祥  毕绪岱  王智平  
在认识农业现代化内涵的基础上,归纳出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思路或途径:继承传统农业精华,突破小农经济束缚;发挥农业政策的导向作用;协调工业与农业的发展关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保护农民利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施土地规模经营;完善积累和投入机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选择劳动力与技术相结合的集约方式;建立有效的农业服务体系;抓住三种重要模式;分阶段实施;建成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杜鹰  
本文在阐明农业现代化核心要义的基础上,试图分析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面临的约束和中国农业领域的重要阶段性变化,并探索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推进策略。研究表明,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面临着两方面的约束:一是微观主体方面农户属于典型的东亚小农类型;二是资源禀赋方面"人多地少水更少"。不过,中国农业领域出现了产业结构性变革发生、新型经营主体大量涌现、非农产业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比值明显缩小等重要阶段性变化,这些从积极方面昭示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可能前景。要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应重视统筹安排好国内农业的供给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积极稳妥地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优化农业技术体系,完善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丁文斌  陈昭玖  朱朝晖  
农业产业化给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然而,受人地矛盾、农村劳动力过剩、商品率低下的制约,农业产业化需在小农经济下寻找发展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小农经济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作用,探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适宜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丁玉平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在我国最大的问题就属农业问题了。要想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最艰难但也是最刻不容缓的就是农业的现代化。农民是我国最大的群体,没有农民的小康,中国的小康也就无从谈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也就没有了中国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指的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我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最迫切需要实行的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