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04)
- 2023(15296)
- 2022(12726)
- 2021(11625)
- 2020(10043)
- 2019(23003)
- 2018(22437)
- 2017(42712)
- 2016(23257)
- 2015(26166)
- 2014(25857)
- 2013(26207)
- 2012(24526)
- 2011(22350)
- 2010(22456)
- 2009(21346)
- 2008(21637)
- 2007(19708)
- 2006(17458)
- 2005(15860)
- 学科
- 济(106170)
- 经济(106049)
- 业(92874)
- 企(74614)
- 企业(74614)
- 管理(73004)
- 农(47892)
- 方法(46349)
- 数学(37735)
- 数学方法(37445)
- 业经(31668)
- 农业(31552)
- 财(30691)
- 中国(28644)
- 制(21970)
- 贸(20951)
- 贸易(20941)
- 务(20927)
- 财务(20908)
- 财务管理(20873)
- 学(20546)
- 易(20378)
- 企业财务(19734)
- 技术(18443)
- 地方(17946)
- 和(17903)
- 策(17466)
- 划(16520)
- 体(16326)
- 环境(15496)
- 机构
- 学院(347825)
- 大学(344553)
- 济(152423)
- 经济(149619)
- 管理(133224)
- 研究(123099)
- 理学(114323)
- 理学院(113074)
- 管理学(111320)
- 管理学院(110702)
- 中国(97420)
- 农(76239)
- 科学(75536)
- 京(73519)
- 财(68094)
- 所(64142)
- 农业(59312)
- 研究所(58179)
- 业大(56531)
- 中心(56229)
- 财经(54108)
- 江(54006)
- 经(49189)
- 经济学(46911)
- 北京(46354)
- 院(43633)
- 范(42622)
- 经济学院(42529)
- 师范(42150)
- 州(41667)
- 基金
- 项目(227779)
- 科学(180252)
- 基金(168378)
- 研究(162887)
- 家(148647)
- 国家(147335)
- 科学基金(125481)
- 社会(106216)
- 社会科(100446)
- 社会科学(100418)
- 基金项目(89180)
- 省(88343)
- 自然(81451)
- 自然科(79577)
- 自然科学(79549)
- 自然科学基金(78201)
- 划(74249)
- 教育(72058)
- 资助(68325)
- 编号(64113)
- 重点(51799)
- 部(51399)
- 成果(50948)
- 发(50488)
- 创(49219)
- 业(47411)
- 创新(45527)
- 国家社会(44850)
- 科研(44204)
- 课题(43703)
- 期刊
- 济(175668)
- 经济(175668)
- 研究(102514)
- 农(75022)
- 中国(67973)
- 学报(57570)
- 科学(54940)
- 财(54180)
- 农业(50686)
- 管理(49245)
- 大学(43469)
- 学学(41586)
- 融(34060)
- 金融(34060)
- 业经(32736)
- 技术(28698)
- 业(27687)
- 经济研究(27318)
- 财经(27263)
- 教育(26436)
- 问题(23890)
- 经(23589)
- 世界(19678)
- 技术经济(19625)
- 贸(19011)
- 版(18355)
- 国际(16510)
- 资源(16392)
- 现代(16295)
- 统计(16150)
共检索到5266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晓聪 杜帅 沈鹏 赵慈 陈忱 谢明辉
依据《大气氨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利用排放因子法测算了2010—2019年中国农业源的NH_3排放量,探究了NH_3和PM_(2.5)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SPASS软件对PM_(2.5)和NH_3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9年NH_3排放量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主要源于氮肥施用的增减;NH_3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具有差异性:东部地区NH_3单位面积排放强度较高,而西部地区NH_3单位GDP排放强度较高。PM_(2.5)时间分布上具有差异性,自2013年以来,PM_(2.5)年均浓度逐年下降,但下降趋势在减缓,同时季节上PM_(2.5)总体污染情况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这与不利的气象条件、较强的大气氧化性以及区域传输有着密切的联系;空间分布上呈现明显的聚集特征,PM_(2.5)年均浓度未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省份基本均聚集在胡焕庸线以东地区。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PM_(2.5)年均浓度和NH_3单位GDP排放强度两者间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即中国PM_(2.5)污染的治理需要协同NH_3减排。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晓聪 杜帅 沈鹏 赵慈 陈忱 谢明辉
依据《大气氨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利用排放因子法测算了2010—2019年中国农业源的NH_3排放量,探究了NH_3和PM_(2.5)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SPASS软件对PM_(2.5)和NH_3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9年NH_3排放量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主要源于氮肥施用的增减;NH_3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具有差异性:东部地区NH_3单位面积排放强度较高,而西部地区NH_3单位GDP排放强度较高。PM_(2.5)时间分布上具有差异性,自2013年以来,PM_(2.5)年均浓度逐年下降,但下降趋势在减缓,同时季节上PM_(2.5)总体污染情况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这与不利的气象条件、较强的大气氧化性以及区域传输有着密切的联系;空间分布上呈现明显的聚集特征,PM_(2.5)年均浓度未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省份基本均聚集在胡焕庸线以东地区。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PM_(2.5)年均浓度和NH_3单位GDP排放强度两者间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即中国PM_(2.5)污染的治理需要协同NH_3减排。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旭豪 郭欣格 郎建垒
基于算术平均法的传统PM_(2.5)和PM_(10)浓度指标没有考虑空气污染对公众健康和暴露人口的影响。文章从大气污染的公众受体出发,采用基于城市暴露人口加权的算法,计算了31个省份和全国的PPM_(2.5)和PPM_(10)年均值。研究发现,2015年,大部分省份人口加权平均法的PPM_(2.5)与算术平均法的PM_(2.5)均有显著差异,其中黑龙江与新疆的差异度最大;从2013~2015年,基于74个城市的全国PPM_(2.5)都要高于PM_(2.5),而且PPM_(2.5)和PM_(2.5)之间的差异度逐年上升。虽然2004至2015年期间PPM_(10)与PM_(10)都呈下降趋势,但...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韩宗伟
[目的]为更加全面掌握中国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定量化和可视化的分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该研究尝试以中国境内已被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或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收录的62处农业文化遗产为数据源,通过ArcGIS 10.3的空间分析工具对农业文化遗产进行空间特征分析和核密度估计,并结合农业文化遗产的地域特征研究影响农业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的因素。[结果](1)农业文化遗产呈带状分布、组团状分布,分布不均衡,总体空间分布类型属聚集型;(2)农业文化遗产地域间差异明显,主要集中于我国中部和东部,长江、黄河流域内多而流域外少,沿海多而内陆少,西南部多于西北部和东北部;(3)农业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聚集区域有5个,主要以京津、浙东、陇东、黔东、滇西为核心;(4)影响农业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独特的地域资源、差异化的民族特点、复杂的文化生态环境。[结论]在开展农业文化遗产地保护工作时,地理信息系统的引入将为农业文化遗产地保护提供精准决策依据和数据支撑,未来需要深入发掘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字化、信息化、可视化技术在农业文化遗产信息管理、资源评估、保护规划的运用深度和广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韩宗伟
[目的]为更加全面掌握中国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定量化和可视化的分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该研究尝试以中国境内已被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或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收录的62处农业文化遗产为数据源,通过ArcGIS 10.3的空间分析工具对农业文化遗产进行空间特征分析和核密度估计,并结合农业文化遗产的地域特征研究影响农业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的因素。[结果](1)农业文化遗产呈带状分布、组团状分布,分布不均衡,总体空间分布类型属聚集型;(2)农业文化遗产地域间差异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熊欢欢 梁龙武 曾赠 王振波
本文基于2014-2015年中国190个大中城市PM_(2.5)的监测数据,建立空间数据统计模型,总结两年内PM_(2.5)的浓度、空间集聚的年际变化和存在问题,为相关研究与决策提供参考。结果显示:(1)2015年较2014年全国平均PM_(2.5)浓度下降10%,达标天数提升了4.4%,空气质量整体改善,但改善的天数主要集中在春夏秋季,冬季改善幅度甚微,其中12月污染加重。(2)2015年PM_(2.5)整体污染范围缩小,污染核心区由京津冀向鲁西北和豫北地区扩散,京津冀、长三角、长江中游等城市群年均浓度降幅较大,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城市群日均达标率增长较快。(3)2015年PM_(2.5)的集聚性更明显,浓度高值区范围减小,热点地区更密集地分布在以京津冀地区为中心的华北地区,并呈多中心格局。由此,应该加快构建制度支持的多中心监督治理模式,以华北地区为先行先试区域,构建管理支持的多区域联动治理模式,培养环境伦理支持的公众环保意识,实现民防民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殷俊 陈曦 谢高地 张建辉 张昌顺 史宇 王帅
为全面掌握中国细颗粒物(PM2.5)的污染现状水平及空间分布格局,本文运用统计学、空气质量评价规范、聚类分析方法对全国74个城市2013年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目前中国PM2.5污染程度整体较重,74个城市中仅有拉萨、海口和舟山3个城市达到年均值二级标准,邢台、邯郸和石家庄3个城市PM2.5的超标天数比例超过70%;2PM2.5浓度季节变化特征大体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重度及以上污染主要集中在12月和1月;3从浓度水平来看,沿海城市总体优于中部内陆地区,污染最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北南部地区;4受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气候、地形等多因素影响,全国PM2.5污染状况区域特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侗 张帅倩 闫金伟 吴义豪 武奇 陶菲
基于国控点发布的2017~2019年PM_(2.5)数据,综合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地理探测器和混合地理加权回归(MGWR)等方法,对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PM_(2.5)浓度进行多空间尺度、多影响指标和多分析模型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的PM_(2.5)浓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三年平均PM_(2.5)浓度值最低,长江中游城市群三年平均PM_(2.5)浓度最高,但下降幅度最大,成渝城市群三年内空气质量在三大城市群中处于中等水平。(2)在季节尺度上,春冬季PM_(2.5)浓度值较高,夏秋季较低。(3)空间视角,长江以北空气污染较长江以南更为严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东部和南部的空气质量优于该城市群的其他地区,长江中游城市群西北部空气质量较差,成渝城市群东部空气质量较好。(4)PM_(2.5)浓度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气象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中,城镇化率是2017~2019年PM_(2.5)污染的最主要影响因子,其次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气象因素中,总降水量、最高气温等因素对PM_(2.5)污染有较强的削弱作用。总体上,现阶段城市化进程对PM_(2.5)污染的影响程度较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揣小伟 高润艺 李建豹 赵荣钦 卢月
基于空间数据,对中国PM_(2.5)排放强度和浓度的空间分布及时空变化进行了多尺度分析,定性、定量地讨论了两者关系及省际不公平性。结果表明:我国PM_(2.5)排放强度和浓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具有相似性,中东部为高值主要分布区;1970~2015年,全国PM_(2.5)排放总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中间略有波动;1998~2016年,全国PM_(2.5)浓度整体上波动上升,相对于排放强度,其波动幅度较大;在不同时间段,PM_(2.5)排放强度和浓度年均变化具有较大差异;1998~2012年,PM_(2.5)排放强度和浓度在省级空间上具有明显相关性;时间序列上,两者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区域的变化趋势差异性较大。基于PM_(2.5)排放和浓度的区域公平性具有明显空间差异,东部和南部沿海省份占据优势,而西北和北部内陆地区处于劣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周芳 金书秦 张惠
[目的]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西藏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制约因素,揭示西藏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探明其主要污染源和分布特征,能够为西藏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利用单元调查法,以西藏不同地区农田化肥、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为污染单元,对2000—2016年西藏农业面源排放的总氮(TN)和总磷(TP)排放总量、构成及强度进行核算,并分析其空间差异与分布特征,反映西藏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并把握其动态演变。[结果]西藏农业面源污染的TN、TP排放量基本呈现有增有减的平稳态势,畜禽养殖贡献率最大,占TN、TP排放总量的96. 3%和94. 5%,畜禽养殖是西藏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重点领域。西藏不同地区TN、TP排放量和强度差异明显,那曲市、昌都市、日喀则市的TN和TP排放总量位居前3位,拉萨市和昌都市的TN和TP排放强度位居前2位,阿里地区TN和TP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均最低。[结论]综合考虑到农业面源污染总量和负荷强度,拉萨市、昌都市、日喀则市、那曲市应当作为西藏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点区域。
关键词:
西藏 农业面源 总氮 总磷 分布特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克林 李保国 吕贻忠 段增强 李子忠 李贵桐 孙丹峰
对中国农业大学上庄实验站面积约70 hm2的试验区布设了68个观测点,测定了其表层土壤基本理化性质(质地、容重、pH、电导率、速氮、速磷、速钾、有机质、微量元素等)。应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pH变异系数为0.02外,其余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异系数范围为0.12~0.77,均属中等变异强度。半方差函数分析结果表明:除微量元素Mn和Zn表现为纯块金效应外,其余土壤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均存在空间相关关系,其中表层土壤颗粒组成和阳离子交换量的空间相关距离最大,表现在全区均有相关性;其次,CaCO3含量和速效Fe的空间相关距离较大,分别为603 m和541 m;其余土壤理化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彭彦彦 万思齐 秦波 阮芳芳
基于35个大城市企业空间分布数据,结合Lasso和OLS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了城市空间结构多中心度和集聚度对城市PM_(2.5)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企业空间分布表征的城市空间结构能够有效反映城市经济活动空间集聚对PM_(2.5)浓度的影响。在控制城市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后,发现多中心城市的PM_(2.5)浓度更低,而空间结构越紧凑的城市PM_(2.5)浓度则越高,城市空间多中心发展对PM_(2.5)浓度的影响大于城市空间集聚度。总体来说,在中国主要的大城市中,分散化多中心城市拥有更好的空气质量。建议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和管理政策,鼓励适度分散的多中心城市发展,以实现更高的城市空气质量和更少的污染物排放。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熊友云 张明军 刘园园 金爽 李瑞雪
根据880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地理位置、主营业务等资料,利用相关分析、生态分布格局理论等方法,分析了龙头企业在宏观、微观地域及分行业空间布局特征。结果表明:①龙头企业以东部地区聚集为主,西部地区比重有一定提高,东部地区比重有波动;农业发展规模、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省份聚集企业多,一省农产品丰富度与其龙头企业数相关性亦很显著;②龙头企业在各省内分布聚集程度不一,总体都以聚集为主,尤其以省会城市或中心城市聚集居多。但河北、浙江省内呈均匀分布;③在县级区域,存在一些龙头企业聚集县、专业化县,东部地区聚集县多,中部地区专业化程度高,西部地区特色产业聚集;④划定的17类龙头企业行业,聚集程度大体可分为四类,但总体上对原料依赖行业聚集程度高,对市场依赖行业聚集程度低。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窦梓雯
[目的]发展休闲农业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分析云南省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优化布局供理论参考。[方法]以2011—2016年云南省农业厅和农业省旅游局及国家旅游局公布的休闲农业名单为研究样本,运用平均最邻近比率、地理集中指数和平均分布密度等方法研究云南省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特征,并具体分析了影响分布的因素。[结果](1)云南省的休闲农业可分为观光采摘园、农业科技园、休闲农业园、文化创意园4种类型,整体呈集聚分布,但4种类型分布不均匀。(2)休闲农业市域分布差异明显,其中昆明市和大理白族自治州分布数目最多,昆明市、玉溪市和保山市休闲农业的平均分布密度远高于其他地区。(3)影响云南省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交通条件和气候特点,云南省休闲农业多分布在拥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充沛、丰富的交通干线和气候条件优越的地区。[结论]云南省休闲农业分布不均,根据"点—轴"空间理论和核心—边缘理论,今后可先形成城市边缘休闲地带,然后由经济的带动逐步向欠发达地区拓展。充分利用地区气候条件优势和资源优势,开发休闲农业新模式。还可考虑将休闲农业与传统旅游景区相结合共同形成环城市或环交通干线的景观带,形成"一串式"发展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