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93)
2023(14597)
2022(12079)
2021(11299)
2020(9362)
2019(21387)
2018(20899)
2017(39880)
2016(21251)
2015(23761)
2014(23079)
2013(22968)
2012(21561)
2011(19469)
2010(19684)
2009(18750)
2008(18751)
2007(16757)
2006(15053)
2005(13830)
作者
(58510)
(49660)
(48913)
(46866)
(31492)
(23556)
(22057)
(19161)
(18781)
(17668)
(16820)
(16530)
(16008)
(15531)
(15438)
(14815)
(14402)
(14380)
(14164)
(14138)
(12327)
(12092)
(11883)
(11459)
(11089)
(11088)
(10838)
(10811)
(9912)
(9885)
学科
(95985)
经济(95879)
(91924)
(73472)
企业(73472)
管理(70908)
(47723)
方法(39703)
数学(31720)
业经(31565)
农业(31477)
数学方法(31468)
(29667)
中国(28596)
(21545)
(20255)
贸易(20244)
(19833)
(19779)
(19769)
财务(19753)
财务管理(19731)
企业财务(18696)
技术(17924)
(15901)
(15763)
(15657)
(15435)
银行(15418)
地方(15320)
机构
学院(306695)
大学(300915)
(144510)
经济(142228)
管理(125219)
理学(107303)
理学院(106293)
研究(105702)
管理学(105094)
管理学院(104493)
中国(88179)
(65783)
(62958)
(59352)
科学(57973)
(52334)
财经(51621)
中心(49731)
(47246)
研究所(46914)
(46770)
农业(45071)
经济学(44365)
业大(43660)
经济学院(40164)
北京(39797)
财经大学(37840)
(37084)
(36488)
师范(36263)
基金
项目(199025)
科学(160903)
研究(151466)
基金(149491)
(128358)
国家(127131)
科学基金(111087)
社会(102003)
社会科(96639)
社会科学(96618)
基金项目(77828)
(74585)
自然(68089)
自然科(66629)
自然科学(66615)
教育(66246)
自然科学基金(65511)
(62211)
编号(61491)
资助(60356)
成果(49224)
(46368)
(44062)
重点(43750)
国家社会(43695)
(43621)
(41344)
教育部(40322)
创新(40127)
(40021)
期刊
(167283)
经济(167283)
研究(95693)
中国(62332)
(60724)
(51462)
管理(47661)
科学(42044)
农业(41046)
学报(39932)
(36458)
金融(36458)
大学(32165)
业经(31890)
学学(30369)
经济研究(26474)
财经(26037)
技术(25930)
教育(24632)
(22653)
问题(22059)
(22028)
世界(19525)
(19004)
技术经济(17695)
国际(16925)
农村(15450)
(15450)
现代(14925)
经济问题(14630)
共检索到4794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史清华  程名望  徐翠萍  
文章以湖北、山西、云南3省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持续数年田野调查和固定观察,综合分析了样本家庭对新粮食政策和新税收政策的反应。研究发现,取消农业税等新政策实施后,农户家庭种粮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但其种粮动机并没有根本的改变;农户家庭对税费负担轻重的感觉变化明显趋好;农户人均纯收入水平呈现一种持续上升趋势,但政策对收入增长的贡献以税收政策效应为主,补贴效应为辅。其直接贡献份额相当有限,政策变革的效应仅是"引子"效应。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旷宗仁  梁植睿  左停  
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科技创新各项政策目标设定基础上,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宏观政策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在目标设定中存在定位不清问题,实际创新活动未能充分实现现有保障国家食物安全、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目标。建议应该更准确地对农业科技创新功能作用进行定位,不应过分夸大其作用和功能,而应该将其仅仅作为实现人们多元目标的一种手段。同时,应该深入认识农业科技创新的内在规律,针对不同内容制定不同政策目标,采用不同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乐芬  裴雪舒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农业巨灾风险愈加突出,建立完善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变得尤为重要,同时随着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涌现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巨灾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异质性经营主体巨灾风险分散的需求,笔者基于2016年对江苏省6个市2 251户种植业农户的田野调查,利用层次分析法从农户角度评价江苏省农业保险巨灾理赔政策效应,并在此基础上采用Tobit模型分别对小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保险巨灾理赔政策效应评价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虽然保险公司在勘察定损、赔案处理各环节都表现出较高的效率,但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周波  于冷  
本文利用江西省11个村连续5年固定跟踪观察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农业技术应用对农户家庭收入的静态和动态影响效应以及影响路径。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农户生产经营特征、社会经济和自然等方面因素后,农业技术应用对农户家庭总收入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农业技术应用能够促进农户家庭总收入平均增长6.3%;若应用的时间跨度大,农业技术应用可能会对农户家庭总收入产生负面影响,但若应用的时间跨度小,则农业技术应用会促进农户家庭总收入有效增长。现阶段,农业技术促进农户家庭总收入增长的根源在于它能够节省劳动时间和精力,使农户更好地从事非农就业以提高其外出打工收入,从而促进其家庭总收入增长。实证研究结果充分证明了这...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贾娟琪  李先德  孙致陆  
根据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利用DID模型研究了我国主粮价格支持政策对农户收入增加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主粮价格支持政策的实施只对政策实施省份的农户种粮收入增加有一定的促进效应,但与其他收入增加对农户总收入增加的带动效应相比,种粮收入增加的作用相对较小;从影响因素来看,通过主粮价格支持政策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已经效果甚微,农户增收仍主要依靠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因此,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现行主粮价格支持政策,提高其对农户种粮收入促进作用的基础上,需要将农民收入问题纳入宏观经济以及其他产业的发展中协同考虑,通过与其他政策措施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相结合来构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磊玲  邢琪瑄  张云燕  
降低农户信贷风险是提高金融机构放贷意愿、缓解农村信贷约束、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论文构建抵押、担保、信用贷款三种贷款监督机制与农户信贷风险缓释机制的理论模型,并运用Log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抵押贷款能够防范信贷风险;担保贷款防范信贷风险的效果通过担保人异质性发挥作用,优质担保人能有效约束农户道德风险,影响农户还贷意愿,但对农户还款能力没有积极影响。最后从优化信贷决策、提高客户风险筛选能力、提高农户信用意识、重塑农村信用环境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旻  张广胜  蓝海涛  周静  
本文利用2006年与2015年辽宁省新农村建设"百村千户"跟踪调查数据,从省级层面比较分析了我国新农村建设十年的前后变化和面临的新挑战。在生产方面,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改善明显,农民收入来源多元化、家庭经营收入增长最多,农业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农户参保率显著提高;在生活方面,农民收入显著提高,消费水平提高、消费层次再上新台阶,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日渐完善;在乡风方面,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休闲娱乐方式多样化,农村社会风气改善,宗教信仰特色突出;在村容方面,生活基础设施改善明,村容村貌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旻  张广胜  蓝海涛  周静  
本文利用2006年与2015年辽宁省新农村建设"百村千户"跟踪调查数据,从省级层面比较分析了我国新农村建设十年的前后变化和面临的新挑战。在生产方面,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改善明显,农民收入来源多元化、家庭经营收入增长最多,农业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农户参保率显著提高;在生活方面,农民收入显著提高,消费水平提高、消费层次再上新台阶,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社会保障体系日渐完善;在乡风方面,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休闲娱乐方式多样化,农村社会风气改善,宗教信仰特色突出;在村容方面,生活基础设施改善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改善明显;民主管理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还面临诸多新挑战:农业生产环境污染严重、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破坏严重,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市场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低下,农业技术应用水平落后,农民信息化水平偏低,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下,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但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拉大,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严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唐仁健  黄延信  王忠海  张新慧  
1979年以来我国政府对农业采取的新经济政策,使1979—1990年农业的增长率比改革前30年的增长率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这表明我国农业改革的成就是巨大的。然而,在此过程中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明显研究不够:一是1979年以来的农业改革究竟是按照什么线索演进的;二是已经进行12年的农业改革究竟带来了什么实质性变化,这些变化如何和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唐仁健  黄延信  王忠海  张新慧  
改革以后中国农业的增长并不是均速直线上升的。而是经历了前后两个反差极大的时段:一是1979—1984年,农业总产值年递增率高达7.7%(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下同);二是1985—1990年,年递增率降为4.53%,后者比前者低3.17个百分点。更今人关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登荣  
2012年中央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的"一号文件",这是一项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措施。作为西部地区的甘肃省陇南市,是一个拥有283万多人口的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全市人口的81%。面对如此市情,当地金融业如何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科技创新,值得深思和探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渠鲲飞  左停  
在中国的农业供给侧中,农户处于事实上的主体地位。研究发现,农户在农产品供给过程中存在着供给效率悖论现象,即农产品在生产阶段中供给效率提高的同时,总体利润实现阶段的供给效率却出现下降趋势。进一步分析表明,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大大提高了生产阶段中自然资源的转化率,这个阶段的供给效率得以提升。而生产结构的调整却滞后于消费结构的升级,生产出的农产品却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营销阶段的供给效率一直在低位徘徊。总体阶段供给效率的研究表明:人均土地面积、农产品价格与供给效率呈正相关,而生产性投资与供给效率呈现反向变动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我国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资源错配情况。此外,人力资本的低质量、生产经营的组织性不足,也造成总体阶段的供给效率低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帮俊  朱荣  
通过政策量化测算政策文本效力,利用计量模型分析政策实施效果。结果表明:政策整体效力逐年提高,平均效力则呈W型波动,政策效力取决于政策数量;从政策力度、目标、措施、反馈测算政策效力,政策目标、措施得分普遍高于力度、反馈;政策效果滞后期、创新绩效促进程度存在类型差异,供给型政策有利于产学研创新直接产出,需求型、环境型则指向经济产出;需求型政策滞后期比其他两类更短,影响的创新绩效指标更多。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詹正茂  舒志彪  
本文对2006—2008年我国政府出台的各类创新政策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并从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人才政策、政府采购、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政策、创新平台建设等六个角度进行了详细分析。文章认为,我国政府出台的创新政策较为全面,重点突出,着重解决了阻碍我国当前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瓶颈。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吴亚玲  杨汝岱  吴比  鲁国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提高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形成生产要素向先进生产力集聚的体制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借鉴Ayerst等核算农业生产领域要素错配程度的理论框架,基于2003-2020年农业农村部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对农户层面要素错配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从生产率角度看,本文参考两种框架的测算结果均显示,2003年以来农户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上升并不明显,也不具备持续性;中国农业生产领域内部要素错配程度较高,各要素按照错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劳动力、土地、资本和中间投入,若对要素进行有效重新分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业生产率增长,大致可使农业总产出上升40%~50%;通过反事实分析发现,单纯依靠提升农户全要素生产率或提高要素投入对增加总产出的效果并不理想,改善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应成为下一阶段农业农村改革的重点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