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87)
- 2023(13138)
- 2022(10550)
- 2021(9725)
- 2020(8258)
- 2019(18438)
- 2018(18023)
- 2017(34807)
- 2016(18077)
- 2015(20339)
- 2014(19770)
- 2013(19969)
- 2012(18431)
- 2011(16519)
- 2010(16786)
- 2009(16266)
- 2008(15695)
- 2007(14164)
- 2006(12622)
- 2005(11681)
- 学科
- 业(86045)
- 济(82427)
- 经济(82329)
- 企(68577)
- 企业(68577)
- 管理(59532)
- 农(46445)
- 方法(33945)
- 农业(30968)
- 业经(30233)
- 中国(29310)
- 融(26497)
- 金融(26496)
- 数学(26230)
- 数学方法(26092)
- 财(25864)
- 银(24762)
- 银行(24755)
- 行(24134)
- 制(21577)
- 务(18718)
- 财务(18705)
- 财务管理(18688)
- 企业财务(17725)
- 贸(17268)
- 贸易(17250)
- 易(16923)
- 技术(16358)
- 策(16037)
- 体(15990)
- 机构
- 学院(264482)
- 大学(257074)
- 济(124399)
- 经济(122435)
- 管理(106549)
- 理学(91151)
- 理学院(90350)
- 管理学(89380)
- 管理学院(88895)
- 研究(88339)
- 中国(79521)
- 财(56016)
- 农(54588)
- 京(52864)
- 科学(48399)
- 财经(44615)
- 所(43466)
- 中心(42701)
- 农业(41469)
- 经(40736)
- 江(39832)
- 研究所(39065)
- 经济学(38718)
- 业大(38616)
- 经济学院(35097)
- 北京(33153)
- 财经大学(32720)
- 经济管理(31584)
- 州(31437)
- 院(30550)
- 基金
- 项目(170166)
- 科学(137403)
- 研究(129276)
- 基金(128039)
- 家(109792)
- 国家(108722)
- 科学基金(95084)
- 社会(88127)
- 社会科(83409)
- 社会科学(83391)
- 基金项目(67468)
- 省(65007)
- 自然(57679)
- 自然科(56434)
- 自然科学(56424)
- 自然科学基金(55526)
- 教育(55397)
- 划(52909)
- 编号(51931)
- 资助(50881)
- 成果(40934)
- 部(39250)
- 创(38550)
- 业(38493)
- 发(38370)
- 国家社会(37842)
- 重点(37743)
- 创新(35190)
- 制(34547)
- 性(34118)
- 期刊
- 济(144272)
- 经济(144272)
- 研究(80393)
- 农(57513)
- 中国(52655)
- 财(44177)
- 融(41265)
- 金融(41265)
- 管理(40412)
- 农业(38346)
- 科学(37035)
- 学报(34634)
- 业经(28751)
- 大学(28252)
- 学学(27274)
- 财经(22815)
- 经济研究(22181)
- 技术(21613)
- 业(20472)
- 经(19798)
- 问题(19279)
- 教育(17211)
- 世界(17018)
- 技术经济(15409)
- 贸(15306)
- 农村(15114)
- 村(15114)
- 农业经济(13997)
- 国际(13896)
- 现代(13202)
共检索到4099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江
农村金融问题的关键不仅仅是如何改善现有的农村金融供给 ,更重要的是深刻理解农村的金融需求 ,其核心是农户的融资偏好。本文认为要建立金融服务与农村经济生活之间紧密联系 ,首先应充分认识、理解直接反映农户偏好的融资次序。融资次序是由其背后独特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农业文化所决定。理顺这一逻辑便构成本文的核心命题 ,并希望在此基础之上构建符合农户需要的金融服务模式。
关键词:
农业文化 农户融资次序 农村金融服务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热依拉·依里木
通过分析新疆农村入户调查的微观数据,根据McFadden’s随机效用最大化模型和美国经济学家(Mayer)的啄食顺序理论(the pecking oder theory),对新型小农户家庭融资次序偏好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小农户对正规金融渠道的融资需求较大,亲友贷款和其他民间渠道贷款需求相对薄弱。户主技能水平、储蓄存款以及家庭经济决策十分显著地影响农户的融资偏好顺序,农户非农收入、户主年龄和家庭收入对农户融资偏好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以往借贷经历对农户融资渠道次序选择具有一定的影响。新疆新型小农户实际融资路径遵循正规金融渠道、亲戚朋友等非正规渠道、自我积累的"倒啄食顺序"的偏好。基于经验研究,提出了金融改革政策需要考虑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农户融资需求和渠道选择的差异性特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东立 刘钟钦
资金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壮大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而融资难是制约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要瓶颈。本文主要是基于优序融资理论,并结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独特的制度设计,提出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一般应遵循内源融资、权益融资、债务融资这样的先后顺序,这与优序融资理论分析的一般企业融资次序略有不同。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融资 优序融资理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顾海兵
一、中国农业的地位 中国农业的地位由中国的国情所决定,中国农业的特殊地位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世界人口中,中国人口占20%以上,有近12亿人。过多的中国人口与过低的经济实力,决定中国的经济只能走自力更生为主的道路。特别是农业,我国谷物产量、肉类产量、棉花产量等必须保住世界第一的位次。否则,一旦农业出了问题,天下必定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洪革 曹博 赵文铖
文章利用环境生产技术思想构建了全要素视角下的农业碳排放绩效衡量指标,进一步引入考虑群组异质性的非径向Malmquist动态指数与空间收敛检验方法,测度分析了2000—2018年中国31个省份农业全要素碳排放绩效的时序演进与空间收敛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全要素碳排放绩效平均值由2000年的0.29提升至2018年的0.57,成效显著。(2)东、中、西部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碳排放绩效均呈现波动递增的时序演进特征。(3)东、中、西部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碳排放绩效增长驱动模式具有差异性,东部地区属于效率改善与技术进步双重作用的“双驱”增长模式;西部地区属于技术主导型的“单驱”增长模式;中部地区属于效率改善型的“单驱”增长模式。(4)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碳排放绩效不存在明显的σ收敛,但在全国和中部地区存在绝对β收敛。因此,不同地区应因地制宜地制定农业低碳减排方案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针政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耿士威 罗剑朝
农户面临的信贷融资困境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根本,内部积累不足与外部融资约束导致农业产业化发展缺乏稳固的资金基础,而农业产业链融资则顺应了农户组织化程度提高与产业链扩展深化所带来的农业金融需求的深刻转变。基于陕西渭南生猪产业链和猕猴桃产业链的微观农户调研数据,运用二元Probit模型,研究了陕西省农户农业产业链融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户参与农业产业链融资意愿影响因素多元而复杂,既有文化程度、人均支出、政策了解程度等微观因素,也有利率水平、信贷约束等宏观因素。其中人均支出、政策了解程度、政策评价、期限满意度促进了农户参与农业产业链融资的意愿;而文化程度、信贷约束、利率水平减弱了农户参与农业产业链融资的意愿。基于收入分组视角,不同收入层次,农户参与农业产业链融资意愿的影响因素也有所不同;不同的影响因素对农户参与农业产业链融资意愿影响也存在差异。其中,农业产业链融资开展中的农户政策了解程度对其参与融资意愿是全面性的,其余变量对农户参与产业链融资意愿的影响则是结构性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庄腾跃 胡杰 罗剑朝
发挥社会资本对农户农业信用担保融资意愿和行为的促进效应,对解决农村金融市场上农户抵押担保融资难题意义重大。基于陕西3县(区)666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Bivariate Probit模型,分析社会资本对农户农业信用担保融资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同时进行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探讨其影响机制和农户异质性。结果表明,50.4%的受访农户愿意进行农业信用担保融资,但融资行为率仅为18.6%,农户对农业信用担保融资有效意愿较低,且意愿与行为间存在偏差。各类社会资本中,政府关系资本仅有利于提高农户农业信用担保融资意愿,而银行关系资本和村级关系资本能显著促进农户同时具有农业信用担保融资意愿和行为,减少二者之间的偏差。社会资本通过提高农户农业信用担保融资流程认知和政策认知而提高其具备融资意愿和行为的概率;相比于其他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的农户,社会资本对年龄在60岁以下、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以下和低收入水平农户的融资意愿和行为影响更显著。因此,提出丰富农户社会资本,加大农业信用担保融资宣传力度,制定差异化的农业信用担保贷款政策和申请条件等对策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坤 赵虹慧
基于四川省12个水果重点建设乡村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Probit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线上社会资本对参与农业产业链农户融资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线上社会资本对链上农户的融资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弱关系”桥接型社会资本相比“强关系”粘连型,其促进作用更为突出。同时,线上社会资本主要通过影响数字信用来显著增强农户的融资绩效。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强关系”,“弱关系”桥接型线上社会资本对于有村干部参与管理且种植规模较小的链上农户融资绩效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据此,应增强农户获得线上社会资本的能力,促进村干部参与农业产业链村级服务站的管理,建设和完善产业链数字化服务平台,以有效提升农户的产业链融资绩效。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吕江林 王秀艳 张斓弘 黄哲
在深入贯彻执行乡村振兴战略和"双循环"战略,尤其是浙江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时期,考察农户的投融资特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浙江金华市2300个农户的入户调查问卷,研究发现:农户融资偏好正规金融机构,农户总体上未明显受到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供给型约束,农户向正规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最在乎的是利率;农户投资最为偏好的金融产品是银行存款,农户投资有强烈的风险规避特征,农户缺乏最基本的金融投资知识。根据分析,得到四点启示:一是当前完善正规金融体系比发展非正规金融体系更为重要;二是当前在农户正规金融信贷约束问题上降低需求方约束比降低供给方约束更为重要;三是农户金融投资意识中安全比收益更为重要;四是农户普及金融基础知识比提高文化程度更为重要。
关键词:
农户投融资 正规金融机构 问卷调查报告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田满文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随机影响变截距模型探讨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效率问题,从总体和结构两个层面对农业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代理成本进行分类研究和动态比较研究。研究发现,1999年前后农业类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变化存在显著差异。1999年前,总体上农业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与债务融资杠杆比率显著正相关;1999年后,其代理成本随杠杆比率增加幅度有递减趋势,弹性逐渐变小。从结构分析来看,农业类上市公司代理成本变化主要源于国有控股公司代理费用变化所致,而社会控股公司的代理成本稳中趋降,且弹性较小,由此说明国家宏观调控与监管效应日益发挥作用,但西方的杠杆治理在中国仍失效。2005年后国有控股农业上市公司的代理成...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邢伟
价值链融资是解决中国中小农业企业和分散农户融资难题的有效方式,且在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中,被证明是可行、有效的,应大力推广。本文在对价值链融资的必要性、模式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荷兰合作银行价值链融资的成功经验,提出中国发展农业价值链融资的对策以及配套措施。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价值链融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何琳 冯彤 廖东声
本文分析了美国农业合作社的融资特征,探讨了我国农村融资现状,以实际数据为基础比较了二者的差异,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传明 宁安宁 贾蓓蓓 张丁一
文章采用熵权法对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对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地区差异进行分解,运用核密度估计方法揭示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总体差异呈现逐年缩小趋势,这说明伴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空间协调性在逐渐加强。从区域内差异来看,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区域内差异较大;从区域差异的贡献率来看,区域间差异是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和农民富裕富足三个维度的核密度曲线存在中心右移、主峰高度上升、从双峰向单峰过渡等现象,表明两极化逐步缓解、差距逐渐缩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岳翔 陈江生 屠明忠
发展现代农业是各国应对青年劳动力短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本出路。基于2018年陕西关中地区620个农户的随机问卷调查数据库开展相关研究,分别利用一般线性回归及Logistic模型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潜力;研究发现:低受教育家庭相较于其他家庭农业生产效率较低;农地利用规模和农业生产效率均对高受教育劳动力职业化从事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吸引力;农户高受教育子女子承父业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农业生产代际更替路径,以加速高素质劳动力职业农民化进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米运生 廖祥乐 吴怡
农地产权变得日益强化而完整,农地流转也正在常态化;农地流转既标志着农户要素配置结构的变化,也可能影响着农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农业结构的优化也可能产生金融影响:既提升农户信贷可得性,也改变其融资渠道。利用广东、江西两省的农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农地流转对于农业的转型升级及其对于农户融资渠道选择等金融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农地流转从几个方面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经营格局从细碎化转变为规模化;生产目的从自给自足转变为商品生产,种植品种从以消费为主的大宗农产品升级为利润导向的经济作物。此外,农地流转在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加快了资本对劳动的替代,进而从改善供给与增加需求方面提升了农户的信贷可得性,并促使农户在选择融资渠道时更偏向于正规金融机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