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96)
- 2023(15261)
- 2022(12554)
- 2021(11561)
- 2020(9762)
- 2019(22008)
- 2018(21396)
- 2017(40943)
- 2016(22190)
- 2015(24334)
- 2014(23738)
- 2013(24010)
- 2012(22255)
- 2011(20013)
- 2010(20245)
- 2009(19234)
- 2008(19400)
- 2007(17435)
- 2006(15687)
- 2005(13976)
- 学科
- 济(103758)
- 经济(103637)
- 业(93070)
- 企(75041)
- 企业(75041)
- 管理(71225)
- 农(47028)
- 方法(45407)
- 数学(37220)
- 数学方法(36962)
- 业经(31631)
- 农业(31109)
- 财(30580)
- 中国(27056)
- 务(21228)
- 财务(21222)
- 财务管理(21203)
- 贸(20495)
- 贸易(20484)
- 制(20263)
- 企业财务(20176)
- 易(19996)
- 技术(18289)
- 学(17470)
- 策(17204)
- 地方(16963)
- 划(15962)
- 体(15806)
- 和(15407)
- 银(14463)
- 机构
- 学院(331712)
- 大学(327689)
- 济(149115)
- 经济(146824)
- 管理(129064)
- 研究(114377)
- 理学(112134)
- 理学院(110948)
- 管理学(109363)
- 管理学院(108794)
- 中国(90209)
- 农(74444)
- 科学(69236)
- 京(68081)
- 财(65760)
- 所(58764)
- 农业(57862)
- 业大(55214)
- 研究所(53549)
- 财经(53149)
- 中心(51087)
- 江(49302)
- 经(48590)
- 经济学(46428)
- 经济学院(42219)
- 北京(42115)
- 院(39818)
- 财经大学(39210)
- 范(38739)
- 师范(38263)
- 基金
- 项目(221333)
- 科学(176489)
- 基金(166226)
- 研究(156009)
- 家(147280)
- 国家(145944)
- 科学基金(125158)
- 社会(105563)
- 社会科(100043)
- 社会科学(100015)
- 基金项目(88494)
- 省(85001)
- 自然(81188)
- 自然科(79448)
- 自然科学(79420)
- 自然科学基金(78101)
- 划(71337)
- 教育(68735)
- 资助(66680)
- 编号(59330)
- 部(50223)
- 重点(49761)
- 创(48355)
- 发(48298)
- 业(47455)
- 成果(46146)
- 国家社会(45331)
- 创新(44626)
- 教育部(42615)
- 科研(42389)
- 期刊
- 济(168665)
- 经济(168665)
- 研究(95438)
- 农(74061)
- 中国(60572)
- 学报(56034)
- 科学(53251)
- 财(51912)
- 农业(50049)
- 管理(48407)
- 大学(42477)
- 学学(41115)
- 融(32583)
- 金融(32583)
- 业经(31964)
- 财经(27183)
- 业(26755)
- 经济研究(26745)
- 技术(25518)
- 经(23513)
- 问题(23281)
- 教育(20683)
- 世界(19402)
- 技术经济(19016)
- 贸(18806)
- 版(17617)
- 国际(16825)
- 现代(15628)
- 商业(15519)
- 统计(15129)
共检索到4909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敬 田文 肖伶俐
文章基于二元p阶VAR模型、网络分析法及QAP分析,实证分析了1993—2016年我国农业投资增长的空间关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我国区域间农业投资增长存在346个空间关联关系,具有普遍联系性。各区域农业投资增长空间聚类形成了双向溢出、经纪人、主受益、净受益四个功能板块,其梯度溢出机制产生了63.72%的板块间关联和41.62%的整体空间关联。地理上的空间邻近以及区域间农业土地资源结构、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结构的差异对我国农业投资增长空间关联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荣 王培志
本文通过对影响农业投入效率的制度和技术因素的理论分析及其二者对中国农业增长变动的贡献的实证分析,量化了制度和技术之间在农业发展中的约束关系,提出了我国新时期农业发展的几大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惠利伟 张明斗
文章采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2000—2020年中国省域农业生产效率进行测度,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二次指派程序(QAP)方法明确农业生产效率的空间关联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省域农业生产效率的空间关联关系越来越紧密,网络结构的稳定性较强;河南、山东、湖北等农业生产大省在空间关联网络中处于中心行动者地位,海南、上海、天津等地理位置较偏或农业生产规模较小的省份处于边缘行动者地位;缩小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农业技术水平差异、农业人力资本差异、市场化水平差异有助于强化区域间农业生产效率的空间关联,且地理距离邻近的省份间更容易建立空间关联关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贺亚亚 李谷成
本文依据1997—2013年全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基于一种全新的视角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考察区域农业TFP空间溢出关联特征,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从总体来看,中国区域农业TFP增长具有明显的空间关联性,地区之间"普遍联系"着,存在115个空间关联关系,且网络稳健性较强;其次,从地区角色来看,中国区域农业可以分为四个功能板块——"净溢出板块"、"双向溢出板块"、"主受益板块"和"经纪人板块";最后,从溢出的传递机制来看,农业TFP的空间溢出中存在双源头——"净溢出板块"和"双向溢出板块",二者主导了整个溢出过程,"经纪人板块"则在溢出过程中充当"桥梁"。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郑云 黄杰
基于1997—2018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窗口DEA模型测度各省份农业生态效率,利用社会网络和模体分析方法实证考察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的空间关联特征,并通过二次指派模型对其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省际农业生态效率的空间关联具有明显的网络化特征,上海、天津、重庆等地在网络中居于核心位置,对我国农业生态效率的提升具有引领作用;块模型分析显示,四大板块的农业生态效率互动紧密,全国联动效应显著;模体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关联网络中非均衡关联关系大量存在;QAP回归结果表明,相似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市场化程度和农业技术水平有利于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地理相邻对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关键词:
农业生态效率 空间关联 社会网络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俊 陈怡
考虑环境因素,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测算了1999-2008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农业环境技术效率,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度了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并将其进一步分解为技术进步率指数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以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效率变动对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实证结果表明:东部的农业环境技术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而中、西部的差别很小,中部略低于西部;1999-2008年间各年的ML指数均值都大于1,表明中国农业每年的生产率都在增长;中国农业生产率的改进来源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均值为0.997,农业技术效率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玲玲 丁雪丽 沈莹 王宗志 王小红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解析农业用水效率状况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影响因素作用程度的空间异质性,是寻求农业用水效率提高策略的前提。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我国各地区农业用水效率值,发现我国各地区农业用水效率空间差异明显且水平总体偏低。为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方法分析年降水量、农业用水占比、农产品多样性、节水灌溉面积、亩均灌溉费用等的空间异质性及对用水效率的贡献程度。研究发现不同省份用水效率提高策略侧重不同:新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有效举措在于调整用水结构和种植结构;南方地区的出路在于强化蓄水、截水、节水等工程建设;黑龙江着力于节水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山东、河南、天津、河北、北京、吉林、辽宁与上海等省需综合考虑自然禀赋、用水结构、种植结构、节水技术与经济因素;西南、西北地区不宜通过提高亩均灌溉费以提高用水效率。研究结果有助于制定不同区域农业用水效率的差异性对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元红
改革以来中国农业的增长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就。1979年到1994年,农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6%,种植业产值的年增长率也接近5%。毫无疑问,始于农村的改革是这一增长的基本前提,也是农业增长的最初推动力。但改革政策毕竟不是80年代农业增长的唯一源泉,特别是80年代后期农村改革进展缓慢,农业增长仍然要依赖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和由技术进步等导致的生产率的提高。本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考察各种要素投入的增长及其对农业增长的贡献,衡量技术进步在改革以来我国农业和种植业生产中的状况和作用。这也是确定未来我国农业发展政策重点和取向的基本依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尹朝静 范丽霞 李谷成
基于VES生产函数,结合变截距的固定效应模型,估计了中国28个省份1978—2010年的农业资本—劳动的替代弹性,对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在农业增长中的作用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农业生产中资本要素投入的产出弹性明显大于劳动要素投入的产出弹性,农业生产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1978—2010年间农业资本对劳动的平均替代弹性为1.529,农业资本对劳动的替代弹性促进了农业增长;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农业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均呈上升趋势,且替代弹性较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无论是农业资本—劳动替代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顾海 孟令杰
总要素生产率TFP(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是指一个企业、行业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投入和总产出之比。农业TFP提高表明生产效率的提高。这种变化不仅使本行业产品价格下降,提升既定市场条件下农产品的竞争力,而且可以带动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价格的下降,从而提高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农业TFP的增长,还使得原本用于“必需品”生产的大量资源得以释放,为其他部门发展提供更多可用资源。本文拟以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分析1980年~1995年间我国农业生产率的变化及构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锐 曹广忠
本文利用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和公安部门登记数据,分析了全国各省(市、区)需要市民化的农业转移人口的规模、结构以及市民化推进程度的空间特征。研究发现,全国待市民化人口每年新增1510万,东部沿海以跨省市迁移为主,中部地区以省内迁移为主。采用迁移人口中的落户人口与总迁移人口的比值考察不同地区迁入人口落户难度,发现中部地区落户最易,西北地区其次,东部沿海最难。影响市民化进程的因素,一是高昂的市民化成本,特别是需要政府承担的公共成本部分抑制了市民化进程;二是现行的财政体制下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主要由迁入地政府负担,降低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三是现有产业人口与落户要求不匹配,使得粗放型产业所吸引的就业人群难以达到落户门槛。本文进一步结合户籍制度改革的动力机制分析,从政府投资体制和空间资源配置两方面就不同地区转移人口市民化对策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可 李晶 聂阳剑 薛松
文章运用强可处置性方向距离函数测度了2013年我国农业水环境效率,并进一步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农业水环境效率的空间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31个省域的农业水环境效率在空间上是相关的,其分布特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具有非均衡的空间分布特征,大致呈现从东到西逐步降低的分布格局,二是具有一定的空间聚集特征,东部沿海地区是农业水环境效率的高值集聚区域,而中西部地区是农业水环境效率的低值集聚区域;(2)影响因素对农业水环境效率的影响表现为,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的农业结构变动、良好的农业环境基础设施条件和针对性的环境规制有利于农业水环境效率的提升,而粗放型的农村工业增长方式降低了农业水环境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可 李晶 聂阳剑 薛松
文章运用强可处置性方向距离函数测度了2013年我国农业水环境效率,并进一步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农业水环境效率的空间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我国31个省域的农业水环境效率在空间上是相关的,其分布特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具有非均衡的空间分布特征,大致呈现从东到西逐步降低的分布格局,二是具有一定的空间聚集特征,东部沿海地区是农业水环境效率的高值集聚区域,而中西部地区是农业水环境效率的低值集聚区域;(2)影响因素对农业水环境效率的影响表现为,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的农业结构变动、良好的农业环境基础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马军旗 乐章
在乡村生态振兴战略背景下,深入考察当前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差异以及影响因素,对推进乡村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3—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单元调查法和空间计量分析方法,探讨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业面源污染的地区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其中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农业面源污染较轻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即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呈现出由东中部地区向西北和东北地区递减的趋势。空间计量分析表明,农业面源污染呈现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高污染集聚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低污染集聚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生产效率、清洁能源技术、产业结构优化、环境治理投资是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议强化环境治理投资,加强农业绿色科技投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完善区域间联防联控,以提升乡村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俊 龙少波
通过拓展的非径向非角度的DEA模型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在估算了农业污染的前提下,计算了中国农业绿色TFP的增长,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绿色TFP目前增长较慢,且区域差异明显;农业技术效率改善缓慢,技术进步是农业绿色TFP增长的主要源泉;如果忽视环境约束,将导致农业TFP增速的明显高估;农业税的减免促进了农业绿色TFP增速的提高,而农业财政支出的影响并不明显;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和农业贸易条件阻碍了农业绿色TFP增速的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