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73)
- 2023(17831)
- 2022(14800)
- 2021(13945)
- 2020(11946)
- 2019(27477)
- 2018(27154)
- 2017(51043)
- 2016(27468)
- 2015(30981)
- 2014(30692)
- 2013(30486)
- 2012(28131)
- 2011(25304)
- 2010(25306)
- 2009(23855)
- 2008(23878)
- 2007(21356)
- 2006(18600)
- 2005(16918)
- 学科
- 济(122229)
- 经济(122106)
- 业(103710)
- 管理(86808)
- 企(85060)
- 企业(85060)
- 方法(55599)
- 农(49013)
- 数学(46345)
- 数学方法(45845)
- 财(35308)
- 业经(34758)
- 中国(33728)
- 农业(32320)
- 制(24628)
- 务(24101)
- 财务(24052)
- 财务管理(24008)
- 贸(23720)
- 贸易(23708)
- 易(23163)
- 技术(23073)
- 企业财务(22774)
- 学(20743)
- 地方(20404)
- 和(19692)
- 策(19126)
- 理论(18516)
- 体(18266)
- 划(17915)
- 机构
- 学院(397482)
- 大学(393055)
- 济(174539)
- 经济(171401)
- 管理(158902)
- 理学(136749)
- 理学院(135373)
- 管理学(133314)
- 研究(133056)
- 管理学院(132546)
- 中国(105939)
- 京(82551)
- 科学(78797)
- 财(78006)
- 农(74618)
- 所(66628)
- 中心(62671)
- 财经(62119)
- 研究所(60249)
- 业大(59905)
- 江(59854)
- 农业(57571)
- 经(56564)
- 经济学(53452)
- 北京(51897)
- 经济学院(48311)
- 范(48110)
- 师范(47628)
- 院(47173)
- 州(46677)
- 基金
- 项目(262838)
- 科学(209059)
- 基金(193913)
- 研究(192660)
- 家(168430)
- 国家(166954)
- 科学基金(144635)
- 社会(125505)
- 社会科(118922)
- 社会科学(118890)
- 基金项目(102192)
- 省(101958)
- 自然(92437)
- 自然科(90384)
- 自然科学(90358)
- 自然科学基金(88813)
- 教育(86921)
- 划(84919)
- 资助(79094)
- 编号(77523)
- 成果(61425)
- 部(59183)
- 重点(58762)
- 发(57019)
- 创(56771)
- 国家社会(53064)
- 创新(52620)
- 课题(51692)
- 教育部(50849)
- 科研(50604)
- 期刊
- 济(195096)
- 经济(195096)
- 研究(114454)
- 中国(77106)
- 农(72947)
- 财(63151)
- 管理(60095)
- 学报(59057)
- 科学(57575)
- 农业(49504)
- 大学(46046)
- 学学(43598)
- 融(38301)
- 金融(38301)
- 技术(38080)
- 业经(35720)
- 教育(33902)
- 财经(31035)
- 经济研究(30607)
- 业(27008)
- 经(26835)
- 问题(26017)
- 技术经济(23067)
- 贸(21348)
- 世界(21220)
- 统计(20262)
- 版(19458)
- 策(18630)
- 国际(18522)
- 科技(18202)
共检索到5983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鞠传宝
农业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分解,将农业产出增长归结为技术进步效应和投入增加效应,前者又表示为资本深化、人力资本积累和经营规模扩大等技术进步动力的作用结果,以此探讨中国农业发展中技术进步的动力结构。发现劳均农机动力提升具有变弹性的作用,劳均固定资本投资和其他动力因素对产出的影响都为固定弹性的作用;虽然农业生产中人力资本的边际产出最高,但各农业主产区普遍面临人力资本紧缺的现象;农业经营规模具有系统性的技术促进作用,尤其对资本深化过程有明显促进作用。分地区的研究表明技术进步的动力结构具有地域特征,不仅资本深化的路径各有特点,且经营规模扩张的系统性作用也不尽相同。在促进农业技术进步的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
关键词:
资本积累 人力资本 规模经营 路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肖琳子 肖卫
在考察基于技术进步的农业发展、劳动力有效流动及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与二元经济均衡增长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一个内生农业技术进步的二元经济模型,研究发现二元经济中基于技术进步的农业发展,是促进农业劳动力有效流向现代产业部门的前提条件,并构成二元经济均衡增长的基本动力。基于1992-2012年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显示,农业技术进步、农业投资和现代产业对农业的反哺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作用,农业发展基础上的劳动力有效流动、投资、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参与和前期的研发投入是决定二元经济均衡增长的主要因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义武 林万龙 张莉琴
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支撑。本文运用1999—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动态广义矩估计和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了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粮食增产的作用渠道,并检验了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研究表明,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粮食增产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前者的边际效应大于后者。临近省份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对本省粮食生产溢出效应不明显,而临近省份农业技术效率对本省粮食生产表现为空间挤出效应。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义武 林万龙 张莉琴
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支撑。本文运用1999—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动态广义矩估计和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了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粮食增产的作用渠道,并检验了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研究表明,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粮食增产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前者的边际效应大于后者。临近省份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对本省粮食生产溢出效应不明显,而临近省份农业技术效率对本省粮食生产表现为空间挤出效应。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大湖 丁士军
[目的]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2007-2018年期间,我国农业技术进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方法]基于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并设置邻接矩阵、地理距离矩阵和经济距离矩阵,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进一步将农业技术进步分解为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效率。[结果]中国省域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呈现出“高-高”和“低-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农业技术进步不仅有利于缩小本省份城乡收入差距,还可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邻近省份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对本省份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邻近省份的溢出效应不明显;农业技术效率则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结论]农业技术进步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要继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进行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技术效率,同时加强省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促使区域间农业技术的创新、转化与扩散。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德禄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实质不是就业数量问题,而是就业质量问题。大学生就业与生产效率关系密切,因此文章将技术进步、资本深化和产业升级3个效率变量作为主要研究变量引入大学生就业模型,并对2001~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大学生就业比重与技术进步、资本深化及产业升级之间存在着正向关联性;(2)技术进步对大学生就业的拉动效应在时间轴的表现强于省级截面轴;(3)大学生就业对提高资本深化产出效率意义重大,但资本深化拉动大学生就业的实际效果不够显著;(4)产业升级带动大学生就业不能独立于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并且与区域生产效率正相关。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科技进步 资本深化 产业升级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徐会奇 王克稳 李辉
中国农业增长除受资本、劳动力和土地面积等投入要素的影响之外,技术进步因素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基于扩展的CD函数,采用全国29个省份和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从广义技术进步中分解出了人力资本积累、农业结构效应和农业总投资的外部性影响,进而更为精确地测算了1995-2008年的狭义技术进步贡献率。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农业总投资的外部性明显,农业的狭义技术进步贡献率变动呈现分阶段的特征,而且近年间降为负值。
关键词:
农业技术进步 索罗残值法 技术进步分解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杨义武 林万龙
关于农业技术进步的增收效应一直存在争论。本文运用动态广义矩估计方法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增收效应进行再检验,结果发现,农业技术进步不仅对农民纯收入影响显著为正,对农民工资性和经营性收入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异质性分析表明,随着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增收效应逐渐体现出来且影响力呈递增趋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省份,农业技术进步的增收效应越明显;当农民工资性收入严重低于经营性收入时,农业技术进步带来的劳动力剩余并不能转化为供给剩余,此时一定程度上阻碍农民增收,随着这一比重逐渐变大,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增收效应由负转正且影响力也随之增强;城乡市场一体化程度越高,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
关键词:
农业技术进步 农民增收 收入结构 异质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廖开妍 杨锦秀 曾建霞
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对实现乡村振兴、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31个省份2002~2017年的数据为基础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分析农业技术进步与粮食安全、农民收入增长的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业技术进步能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粮食产量,还能通过对劳动力的替代和释放效应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与工资性收入,且在不同区域间,农业技术进步对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入的作用机制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政府应注重农业技术的发展,重视农民科技素养的提升,推动农业机械化普及,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
关键词:
农业技术进步 粮食产量 农民收入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军 詹韵秋
文章构建了技术进步对就业质量影响的理论传导机制,发现技术进步对就业质量存在正面和负面的双重作用,而何种作用机制居于主导地位主要取决于一个国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基本国情。随后,基于2000~2016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回归模型对就业质量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从全国样本来看,研究期内,技术进步有助于中国就业质量的改善,且经济增长会让技术进步对就业质量的影响产生正向调节作用。就业质量存在明显的路径依赖效应,产业结构优化有利于就业质量的提高,而一定速度的经济增速是就业质量提升的前提。分地区来看,技术进步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东部地区影响力度最大,其次是中部地区,但是西部地区的就业质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从进一步促进技术进步和改革教育制度等角度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就业质量 技术进步 机制构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郝楠 李静
在国际技术差距和技术扩散的视野下,本文分析了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对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来自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通过促进技能溢价上涨、人力资本过时、技术锁定与依赖等中间机制对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积累产生"侵蚀效应",这不仅会抑制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水平提升,更使其自主创新和技术差距收敛之路面临挑战。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从提高劳动力知识和技能水平、加大自主创新以及加快劳动力市场供给侧改革等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林燕 潘子纯 魏凤
基于2014—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泰尔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固定效应模型等考察了中国农业对外投资的空间差异、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对外投资存量呈上升趋势,东部地区变化趋势与全国一致,中部、东北、西南和西北地区投资存量增长速度较缓慢,同时全国投资总体差异波动增大,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区内差异;2014—2020年间中国各省农业对外投资存量高值集中区由东北方向转变为东南方向,投资存量的分布态势由随机分布变为集聚分布;区域因素、产业因素和制度因素均会对农业投资带来影响,但各区域的主要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据此,为扩大农业对外投资规模和优化投资布局,提出加强政策引导、发挥投资水平较高区域的联动性、探索农业对外投资水平提升的区域差异化路径等政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何雄浪 王诗语 杨春光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01—2018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普通面板回归模型、中介效应回归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实证研究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污染治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能够起到推动作用,而通过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来改善生态环境的中介作用并未显现。进一步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污染治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即技术进步对东部地区环境污染治理效果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效果则不明显;产业结构高级化是中、西部地区技术进步影响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渠道;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在迈过门槛值后,其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更大。为此,提升环境污染治理效果,改善地区生态环境,应着力提升社会科技创新能力,加大西部地区科研投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使绿色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戴育琴 冯中朝 李谷成 瞿艳平
本文运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测度1995-2011年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农业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实证评析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对不同地区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区域的农业技术进步和效率改进对农产品出口贸易有促进作用,而影响传导机制则表现出一定的地区差异性,东部地区的规模经济效应日益削弱,亟须寻求由追求农产品出口规模向提升农产品出口质量转变的途径,中部和西部则处于规模经济效应上升阶段。此外,要素重置效应表明,当前各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与要素禀赋存在一定偏离。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晗 王钊 姜松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技术效率已然成为农业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人力资本积累无疑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文章基于1990~2013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综合运用随机前沿分析和面板数据分析等方法实证研究人力资本对农业技术效率影响的总体效应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农业技术效率总体上不断提高,且具有一定的区域差异;人力资本对农业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东、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效应不同。鉴于此,文章提出要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事业,重点培养专业农业技术人才,同时重视地区之间的差异,以期通过人力资本的不断积累,提高农业技术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二元经济中的农业技术进步、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来自2001~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农村金融发展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是技术进步还是技术效率——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GMM估计
农村金融发展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是技术进步还是技术效率——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GMM估计
农业用水效率与技术进步:基于中国农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农业技术进步、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基于“推拉理论”和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就业效应——200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
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与技术进步路线的选择——基于1990~200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人力资本结构、技术进步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中国2002-2013年30个省区面板数据的分析
中国农业技术进步方向与要素结构匹配度的区域差异分析
农业灌溉用水效率悖论:技术进步与反弹效应——基于京津冀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