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87)
- 2023(14490)
- 2022(12062)
- 2021(11325)
- 2020(9757)
- 2019(22735)
- 2018(22543)
- 2017(43471)
- 2016(23408)
- 2015(26838)
- 2014(26679)
- 2013(26773)
- 2012(24626)
- 2011(22285)
- 2010(22680)
- 2009(21711)
- 2008(21928)
- 2007(19990)
- 2006(17552)
- 2005(15959)
- 学科
- 济(109674)
- 经济(109560)
- 业(96629)
- 企(78465)
- 企业(78465)
- 管理(76215)
- 方法(51436)
- 农(47879)
- 数学(42830)
- 数学方法(42231)
- 业经(32204)
- 农业(31555)
- 财(30557)
- 中国(28390)
- 制(22323)
- 贸(21435)
- 贸易(21423)
- 务(21383)
- 财务(21338)
- 财务管理(21303)
- 易(20907)
- 企业财务(20103)
- 技术(19233)
- 策(18436)
- 和(17839)
- 理论(17505)
- 学(16920)
- 划(16813)
- 地方(16812)
- 体(16348)
- 机构
- 学院(350993)
- 大学(344887)
- 济(155629)
- 经济(152856)
- 管理(141161)
- 理学(121539)
- 理学院(120380)
- 管理学(118479)
- 管理学院(117845)
- 研究(114130)
- 中国(92730)
- 京(72113)
- 财(69045)
- 农(68496)
- 科学(67009)
- 所(57772)
- 财经(55203)
- 中心(53309)
- 江(53219)
- 业大(53054)
- 农业(52783)
- 研究所(52088)
- 经(50079)
- 经济学(47508)
- 北京(45623)
- 经济学院(43037)
- 州(41568)
- 范(41388)
- 师范(41039)
- 财经大学(40313)
- 基金
- 项目(225302)
- 科学(179144)
- 研究(166190)
- 基金(166010)
- 家(143263)
- 国家(141991)
- 科学基金(123234)
- 社会(108426)
- 社会科(102652)
- 社会科学(102621)
- 省(88045)
- 基金项目(87062)
- 自然(78295)
- 自然科(76561)
- 自然科学(76541)
- 自然科学基金(75255)
- 教育(75249)
- 划(72536)
- 资助(68710)
- 编号(67592)
- 成果(53418)
- 部(51167)
- 重点(50107)
- 发(49036)
- 创(48958)
- 业(45572)
- 国家社会(45377)
- 课题(45186)
- 创新(45182)
- 教育部(43969)
- 期刊
- 济(177325)
- 经济(177325)
- 研究(101076)
- 农(68485)
- 中国(66937)
- 财(55580)
- 管理(53153)
- 学报(49625)
- 科学(49478)
- 农业(46148)
- 大学(38875)
- 学学(37069)
- 融(35038)
- 金融(35038)
- 业经(33924)
- 技术(32667)
- 教育(29357)
- 财经(27775)
- 经济研究(27530)
- 业(25203)
- 经(23974)
- 问题(23880)
- 技术经济(21001)
- 世界(19296)
- 统计(19161)
- 贸(18814)
- 策(17595)
- 版(17207)
- 商业(16900)
- 现代(16284)
共检索到5244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邹新月 肖国安
20世纪 80年代初以户为单位的小规模家庭经营模式成为中国农村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 ,农村小规模家庭经营弊端日益凸现。基于此 ,本文运用博弈模型分析了小规模农业经营模式弊端产生的主要原因 ,并结合我国土地集体所有、农户家庭经营的基本制度框架 ,从体制创新、政府支持、科学管理等几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
小规模经营 博弈 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相宏
本文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 ,首次将当前我国农业规模经营模式总结为土地集中型、契约型和市场激励型三种形式 ,并分别对其进行了分析。本文结论认为 ,我国农业规模经营应该主要依靠市场配置资源 ,依靠政府纠正市场失灵 ;各地区应该结合自己的经济发展状况、自然条件、产业结构及其调整方向、市场发育程度以及社会传统等实际情况 ,选择适合自己的规模经营模式
关键词:
农业规模经营 农业规模生产 市场配置资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帅传敏 张金隆
世纪之交我国农业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现有农业产业组织结构的局限性是阻碍农业发展的主要症结。引导各种农业一体化经营组织的发育 ,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实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行以土地股份合作经营为主导的农业规模化经营机制 ,是新世纪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任治君
规模经济的含义是,扩大经营规模,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大规模地进行生产,充分发挥各生产要素的生产力,达到降低产品成本、增加收益的目的。但是,如果经营规模超过了一定的限度,那又会造成平均成本上升、规模收益递减的规模不经济。因此,单是从降低产品成本这个角度来看,经营规模也有一个适度的问题,这就是适度规模经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金高峰
农业大户对推进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具有重大意义,其产生是家庭承包经营的进一步发展,但家庭承包经营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利于农业大户发展的限制因子,基于此,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
现代农业 规模经营 大户经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范爱军 肖丹丹
我国农业的劳动生产率较低,其根本原因在于土地耕作规模过小。小规模传统式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农户融资能力差,进而导致机械化程度低和农业科学技术应用率低,使我国主要农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为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在农村推行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本文提出以下几点相应对策。
关键词:
规模效益 农业产业化 土地流转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马晓河
用长远的观点看,要使我国农业稳定发展,就必须保证务农者能获得与务工者同样的收入。只有如此,农民才会有务农的兴趣。采取何种途径能让农业生产者达到这样的收入水平呢?一种途径是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价格,以此增加农业的收益。从短期看,提高农产品价格完全必要也十分合理。这是因为目前国内大部分农产品价格都远低于国际市场价格水平,我国要搞市场经济并同国际市场接轨,农产品价格必然要提高,并会自动向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靠近。很显然,这可增加务农者的收入。但是,由于我国人多地少,农业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郑宇 张敏新
以林业税费改革减轻林农负担、刺激林业生产增长的目标为出发点,分析了税费改革的政策效应:以"让利"为特征的单纯性地取消某些税种和降低某些收费的改革,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障碍;后林业税费时期,要实现基于税费改革的林业生产的良性循环,提高税费改革效应,必须针对林农的小规模经营,从限额采伐制度、林权流转制度、多元化的融资体系、合理的税收政策以及公共财政支出体系等方面构建新的政策框架和服务体系。
关键词:
后林业税费时期 改革绩效 政策需求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郑淋议 李烨阳 钱文荣
本文利用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4期农户面板数据,使用多期DID模型评估了新一轮土地确权对农业规模经营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土地确权不仅会扩大农地的经营规模,也会推动农地的连片集中。不过,相较于先前没有土地确权经历的农户,新一轮土地确权对有土地确权经历农户的激励作用更大;相较于先前没有土地调整经历的农户,新一轮土地确权对有土地调整经历农户的激励效果更低。
关键词:
土地确权 多期DID 农业规模经营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军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理论上构建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一般分析框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范式,构建由环境分析、行为分析、结构分析和绩效评价四个部分组成的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EBSP分析框架:环境分析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制度环境分析;行为分析考察政府、农户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行为选择与演化;结构分析研究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培育以及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亦是这一分析框架的核心;绩效评价主要从农民、农业和农村三个角度来进行,以收入指标为主、效率指标为辅。还应深化制度改革,规范主体行为,优化内在结构,完善激励机制,以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军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理论上构建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一般分析框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范式,构建由环境分析、行为分析、结构分析和绩效评价四个部分组成的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EBSP分析框架:环境分析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制度环境分析;行为分析考察政府、农户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行为选择与演化;结构分析研究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培育以及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亦是这一分析框架的核心;绩效评价主要从农民、农业和农村三个角度来进行,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军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理论上构建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一般分析框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范式,构建由环境分析、行为分析、结构分析和绩效评价四个部分组成的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EBSP分析框架:环境分析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制度环境分析;行为分析考察政府、农户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行为选择与演化;结构分析研究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培育以及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亦是这一分析框架的核心;绩效评价主要从农民、农业和农村三个角度来进行,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凌啸
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已成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政策导向。本文通过对"土地规模经营"和"服务规模经营"之间关系的理论分析,同时结合多个省区的实地调研资料,试图描绘中国农业规模经营的现实图谱。虽然"土地规模经营"和"服务规模经营"都是基于某一核心要素以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方式,但二者之间难以分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中国农业规模经营的实践也不是两种方式任选其一,而是两种方式的有机结合。"土地+服务"的二元规模化,构成了中国农业规模经营的现实图谱,但依然存在区域性和阶段性特征。在我国推进农业规模经营的过程中,没必要完全依赖或推广某种特定形式,应该形成适宜各村庄自身条件的规模经营形式。
关键词:
规模经营 土地 服务 现实图谱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凤芹
本文采用施蒂格勒的生存检验法,研究了我国农业土地经营规模问题。从理论上和经验上得出如下结论:土地经营并没有确切的最优规模界限和最优生产模式,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下,行为当事人将选择交易费用最低的经济组织形式。中国农民在可兼业的条件下,小规模的个体农户的经营方式是符合规模经济要求的。通过对我国农村要素市场的研究,验证了克莱因、克劳福德和阿尔钦假说,在农村劳动力价格上升和农用机械可以拆分、进行跨区作业的条件下,大的机械化农场就不是规模经济的必然要求,而强调走单纯的大机械化农场的农业发展道路的主张是错误的。
关键词:
农业 土地经营 小块农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