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51)
- 2023(12751)
- 2022(10299)
- 2021(9396)
- 2020(7824)
- 2019(17651)
- 2018(17200)
- 2017(32696)
- 2016(17623)
- 2015(19628)
- 2014(18973)
- 2013(19225)
- 2012(17806)
- 2011(15870)
- 2010(16016)
- 2009(15267)
- 2008(15295)
- 2007(13701)
- 2006(12240)
- 2005(11156)
- 学科
- 济(86280)
- 经济(86187)
- 业(85034)
- 企(67653)
- 企业(67653)
- 管理(59759)
- 农(45887)
- 方法(36400)
- 农业(30429)
- 业经(29172)
- 数学(28838)
- 数学方法(28714)
- 财(26119)
- 中国(23956)
- 务(18528)
- 财务(18520)
- 财务管理(18508)
- 制(17594)
- 企业财务(17554)
- 贸(16850)
- 贸易(16834)
- 易(16496)
- 技术(16372)
- 策(15752)
- 地方(14266)
- 体(14130)
- 划(14085)
- 和(13736)
- 发(12149)
- 学(12087)
- 机构
- 学院(259362)
- 大学(252667)
- 济(124424)
- 经济(122667)
- 管理(105276)
- 理学(90860)
- 理学院(90043)
- 管理学(89109)
- 管理学院(88650)
- 研究(88347)
- 中国(73363)
- 农(55223)
- 财(54673)
- 京(52095)
- 科学(49472)
- 所(43737)
- 财经(43628)
- 农业(42063)
- 中心(40555)
- 经(39895)
- 业大(39571)
- 研究所(39434)
- 江(38911)
- 经济学(38639)
- 经济学院(35108)
- 北京(32622)
- 财经大学(31823)
- 经济管理(31799)
- 院(31140)
- 商学(29632)
- 基金
- 项目(169983)
- 科学(137818)
- 基金(128726)
- 研究(126490)
- 家(111508)
- 国家(110479)
- 科学基金(96549)
- 社会(86982)
- 社会科(82405)
- 社会科学(82386)
- 基金项目(68195)
- 省(64860)
- 自然(59792)
- 自然科(58466)
- 自然科学(58456)
- 自然科学基金(57497)
- 教育(54966)
- 划(53078)
- 资助(51103)
- 编号(49369)
- 部(39648)
- 业(38642)
- 发(38379)
- 重点(38064)
- 成果(37974)
- 创(37972)
- 国家社会(37695)
- 创新(34803)
- 制(34143)
- 教育部(34110)
- 期刊
- 济(143339)
- 经济(143339)
- 研究(78299)
- 农(57372)
- 中国(50284)
- 财(43333)
- 管理(40154)
- 农业(39009)
- 科学(37411)
- 学报(34874)
- 业经(28584)
- 大学(28154)
- 学学(27232)
- 融(26820)
- 金融(26820)
- 经济研究(22487)
- 财经(22077)
- 技术(21969)
- 业(21130)
- 问题(19464)
- 经(19173)
- 世界(17021)
- 教育(16653)
- 技术经济(15892)
- 贸(15230)
- 农村(14148)
- 村(14148)
- 农业经济(13856)
- 经济问题(13196)
- 国际(13059)
共检索到3936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海彬 李谷成 何岸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玉 潘瑜春 唐林楠
论文基于偏离-份额法的Esteban-Marquillas拓展模型,从份额分量、结构分量、净竞争分量和资源配置分量4方面系统研究了1985—2014年间中国农业生产规模及结构的演进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中国农业增加值呈现阶段式增长,种植业和牧业是导致农业增长的主要产业,黄淮海区和长江中下游区是全国农业增长的主要区域。2)八大粮食生产区农业产业份额分量均表现出先剧烈波动、后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各区域产业结构优势总体较弱且进一步下降;净竞争分量变化具有波动性,种植业、渔业促进区域农业总体竞争力的作用增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林 温涛
研究目标:考察中国实体经济增长的时空特征及动态演进趋势。研究方法:分别利用Moran’s I指数、泰尔指数及其分解和核密度估计方法研究实体经济的空间相关性、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研究发现:中国实体经济增长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均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和区域差异性,且后者更明显;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总体差异呈收敛趋势,而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研究创新:全面揭示实体经济增长的时空特征和区域差异,并考察其分布动态演进。研究价值:考察中国实体经济增长的时空特征、区域差异和分布动态演进,为有效促进实体经济增长和缩小地区差异提供针对性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何红光 宋林 李光勤
本文构建了农业经济增长质量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空间统计技术对全国1990—2014年农业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测度,并分析了其变化趋势,重点考察了2005—2014年各省农业经济增长质量的时空差异。研究表明:(1)从时间维度来看,中国农业经济增长质量在1990—2004年为缓慢提升期,2005年后为快速提升期;(2)农村发展水平和农业经济结构对农业经济增长质量贡献较大,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业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3)从空间维度来看,各省农业经济增长质量的变化程度和发展均衡性均存在
关键词:
农业经济 增长质量 主成分分析 空间差异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何红光 宋林 李光勤
本文构建了农业经济增长质量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空间统计技术对全国1990—2014年农业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测度,并分析了其变化趋势,重点考察了2005—2014年各省农业经济增长质量的时空差异。研究表明:(1)从时间维度来看,中国农业经济增长质量在1990—2004年为缓慢提升期,2005年后为快速提升期;(2)农村发展水平和农业经济结构对农业经济增长质量贡献较大,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业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3)从空间维度来看,各省农业经济增长质量的变化程度和发展均衡性均存在较大差异,农业经济增长质量水平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和东南沿海,而中南部省份的农业经济增长质量水平相对较低。
关键词:
农业经济 增长质量 主成分分析 空间差异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尹朝静 杨坤 田云
基于2005-2021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本文科学估算中国农业生态价值,进而将其作为一种合意产出纳入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体系,并构建EBM-GML模型测算和分解中国农业生态全要素生产率,然后采用Dagum基尼系数、收敛模型、核密度估计、马尔可夫链等方法,考察中国农业生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时空演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2005-2021年,中国农业生态价值呈波动式上升趋势,且形成“西高、中次、东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第二,中国农业生态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3.08%,表现出阶段性的波动式增长和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特征,中国农业生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农业生态技术进步驱动。第三,农业生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总体差异明显扩大,这种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此外,全国和三大区域农业生态全要素生产率不存在s收敛和绝对β收敛,但存在条件β收敛。第四,农业生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地区差距明显扩大,分布形态呈现由“单极化”向“两极化”和“多极化”演进的趋势,且分布动态的内部流动性较弱。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徐维祥 王睿 刘程军 徐严 刘晓雯
基于重构的农业科技创新指标体系,运用TOPSIS熵权法对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进行测算,并利用空间自相关、趋势面、空间引力模型分析农业科技创新的时空演进特征,进一步运用GWR模型探究其背后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较低且两极分化和层级差异较大,总体呈东北—华北—华东区向西南—西北区层级式递减的发展态势。(2)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地域内部分异明显,空间格局基本呈倒ζ形趋势。其空间联系网络结构具有"东密西疏"的特征,东北区与华东区空间联系强度明显,形成黑龙江—浙江—安徽空间三角强联系及陕西—山东、山东—湖北、陕西—浙江交叉强联系的空间分异格局。(3)政府扶持力度、人力资本强度、互联网+战略对农业科技创新具有较大的正向效应,农村经济水平、农业资源禀赋对部分区域农业科技创新由负向影响效应转为正向效应,区域开放程度对大部分区域的农业科技创新存在负向效应。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 时空演进特征 地理加权回归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桂虎
非金融企业资产负债率和杠杆率,是衡量金融体系风险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对于宏观经济形势同样产生显著影响。本文选取2000-2015年的月度数据,使用SVAR模型、ARCH模型等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试图说明和解释非金融企业资产负债率、杠杆率和经济增长等三者之间存在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非金融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和杠杆率在短期内都会拖累经济增速;如果经济增速能够维持一定程度或者有所增加,对于降低非金融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和杠杆率会有所帮助;而非金融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和杠杆率在短期内是相互促进的。因此,要加大对非金融企业债务风险的防范。
关键词:
资产负债率 杠杆率 经济增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代子俊 赵霞 李冠稳 王兴春 庞龙辉
【目的】以像元为基本单元,研究青海省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以揭示NDVI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分析青海省未来植被变化趋势,为青海省生态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以青海省2000-2015年的MODIS13Q1/NDVI为数据源,将反映趋势变化的Theil-Sen Median方法与检验趋势显著性的Mann-Kendall方法结合使用,研究青海省NDVI的变化趋势,并采用Hurst指数方法判断变化趋势的可持续性。【结果】1)青海省NDVI的空间分布整体呈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的趋势。2)16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传谌 王鹏 崔悦 齐文浩
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城镇化的顺利开展对推动产业创新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2000-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以及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交互作用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能够显著地正向影响城镇化水平,如果二者协调发展,城镇化进程会加快;如果不能协调发展则城镇化进程会减慢。最后提出推动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水平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交互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传谌 王鹏 崔悦 齐文浩
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城镇化的顺利开展对推动产业创新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2000-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以及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交互作用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能够显著地正向影响城镇化水平,如果二者协调发展,城镇化进程会加快;如果不能协调发展则城镇化进程会减慢。最后提出推动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水平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交互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传明 宁安宁 贾蓓蓓 张丁一
文章采用熵权法对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对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地区差异进行分解,运用核密度估计方法揭示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总体差异呈现逐年缩小趋势,这说明伴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空间协调性在逐渐加强。从区域内差异来看,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区域内差异较大;从区域差异的贡献率来看,区域间差异是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和农民富裕富足三个维度的核密度曲线存在中心右移、主峰高度上升、从双峰向单峰过渡等现象,表明两极化逐步缓解、差距逐渐缩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禤铃沂 龚岳 李贵才
利用五普、六普和2015年全国1%抽样调查数据,计算了北上广深四座特大城市的区位熵、差异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研究发现,2000-2015年,我国特大城市流动人口形成近郊集中居住的环状区域,不同户口地类型流动人口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不同。城市流动人口从近郊集中转向远郊扩散,镇流动人口从远郊集中转向郊区分散,农村流动人口从郊区集中转向城市各区域扩散。特大城市流动人口空间分异程度总体呈先加深后减少趋势,城市流动人口融合程度较好,镇的流动人口融合程度一般,农村流动人口融合程度较差;农村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的隔离程度最为严重。各特大城市人口多元化程度在15年间普遍上升且趋向一致,特大城市人口多样化指数可能存在0. 7左右的均衡点。
关键词:
空间分异 流动人口 特大城市 户口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宝义
本文综合利用1993—2013年样本数据,在农业碳排放测算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中国农业碳排放的结构特征和时空差异。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碳排放量持续增加,农业化学制品尤其是化肥占据了排放量的重要份额;农业碳排放效率的经济指标和物理指标存在较大差别,在衡量农业发展问题上要综合衡量经济和生态效益指标。中国农业减排责任重大,不同地区必须结合现实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综合平衡农业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结构特征 时空差异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波 张俊飚 李海鹏
农业生产所导致碳排放大幅增加以及引发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基于农业生产中6个主要方面的碳源,测算了我国1993-2008年农业碳排放量。发现自1993年以来我国农业碳排放处于阶段性的上升态势,总体上可分为快速增长期、缓慢增长期、增速反弹回升期、增速明显放缓期等四个变化阶段。其中农业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08%、2.38%。农业碳排放总量较高地区主要集中在农业大省,农业碳排放强度较高地区主要集中在发达城市、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和中部农业大省。进一步通过Kaya恒等式变形对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效率因素、结构因素、劳动力规模因素对碳排放量具有一定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