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28)
2023(15807)
2022(13316)
2021(12536)
2020(10558)
2019(24178)
2018(23908)
2017(46208)
2016(24777)
2015(27986)
2014(27701)
2013(27850)
2012(25455)
2011(23046)
2010(22923)
2009(21592)
2008(21316)
2007(18822)
2006(16771)
2005(14915)
作者
(71007)
(59340)
(58626)
(55871)
(37587)
(28194)
(26537)
(23298)
(22409)
(21063)
(20094)
(20042)
(18893)
(18565)
(18146)
(17895)
(17456)
(17269)
(16894)
(16795)
(14653)
(14618)
(14131)
(13536)
(13185)
(13166)
(13104)
(13101)
(11834)
(11748)
学科
(109000)
经济(108869)
(98727)
管理(80557)
(80409)
企业(80409)
(48246)
方法(48216)
数学(38967)
数学方法(38647)
业经(33223)
农业(32067)
(30572)
中国(29476)
(21612)
(21489)
财务(21430)
财务管理(21405)
(20810)
贸易(20799)
(20295)
企业财务(20263)
技术(19952)
(18775)
地方(18665)
(18532)
(18050)
理论(17642)
(17267)
(16578)
机构
学院(361368)
大学(358365)
(156240)
经济(153404)
管理(149740)
理学(129627)
理学院(128330)
管理学(126630)
管理学院(125972)
研究(120133)
中国(94358)
(76143)
科学(71112)
(68169)
(68061)
(59501)
业大(55478)
财经(54982)
中心(54330)
研究所(54048)
(52290)
农业(52257)
(50243)
北京(48089)
经济学(46271)
(44498)
师范(44181)
(42679)
经济学院(41856)
(41718)
基金
项目(242790)
科学(193105)
研究(181601)
基金(178904)
(154374)
国家(152978)
科学基金(132885)
社会(117663)
社会科(111314)
社会科学(111284)
基金项目(95209)
(93205)
自然(84354)
自然科(82427)
自然科学(82408)
自然科学基金(80990)
教育(80611)
(77164)
编号(74257)
资助(72594)
成果(59128)
(54901)
重点(53097)
(52460)
(52045)
课题(49071)
国家社会(48864)
创新(48006)
教育部(47282)
人文(46699)
期刊
(177336)
经济(177336)
研究(107306)
(68286)
中国(66492)
管理(55713)
学报(52494)
(52137)
科学(51991)
农业(46609)
大学(41066)
学学(38955)
业经(33495)
(33344)
金融(33344)
教育(32674)
技术(30955)
经济研究(26902)
财经(26871)
(24098)
问题(23578)
(23054)
技术经济(19917)
世界(18857)
现代(17588)
(17310)
科技(17035)
(17033)
理论(16788)
商业(16179)
共检索到5334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汤礼莎   龙花楼   周贵鹏   戈大专   杨嘉艺  
梳理中国农业地理学的研究进程,明晰农业地理学研究的主题变化,探讨各时期农业地理学研究发展的特征,总结其取得的经验和成就,对于推动中国农业地理学研究发展、满足农业生产与乡村现代化需求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论文运用文献综述法、对比分析法分析中国农业地理学研究的阶段特征。研究发现:(1)从农业地理学研究历程看,大致可以将农业地理学研究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历史记述时期、农业集体化时期、改革发展时期和现代变革时期;(2)从中国现代农业地理学研究的领域来看,主要涉及4个研究领域,分别是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农业与乡村地理综合研究;(3)未来农业地理学研究将围绕气候变化、城乡融合、自适应韧性和数字化技术等主题展开,并运用到发展决策实践中。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立三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农民是中国经济的主要力量”,农民问题也就成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问题,而农业又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焕成,王云才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农业地理学50 年的研究历程,对农业地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农业地理学的生产应用和对国民经济的重要贡献作出了全面的总结。同时,在新世纪、新体制和新形式下,对农业资源综合评价及合理应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与工业化、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农村社会经济区域发展规划以及乡村地理学理论与方法等领域的研究和创新进行了展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彦随  龙花楼  
本文回顾了中国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学科的简要历程,分析了相关研究进展、取得的重要成果及其社会影响,展望了适应国家战略需求的中国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领域创新研究任务及科学命题。未来中国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基地化与乡村发展的城镇化、产业化趋势日益明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战略导向下,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兼顾农业经济与社会问题、处理乡村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亟需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的专业理论创新和学术成果的有力支撑。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研究学者理应弘扬地理学为农业与农村服务的优良传统,适应新形势、剖析新问题,为国家战略需求做出新贡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龙花楼  张英男  刘彦随  李裕瑞  王介勇  
文章回顾农业与乡村地理学的学科传承与发展,分析面向国家战略与学科发展的相关研究进展、重点领域及取得的重要成果和社会影响,梳理有关科技成果转化与实践应用、科研成果的国际化与国际合作研究进展。未来中国农业与乡村地理学研究应与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相呼应,着眼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创新发展乡村地域系统与城乡融合系统理论,服务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个战略的有效衔接、促进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并为有效防范和应对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做出反思,为"后疫情"时代的农业与乡村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总体上,未来农业与乡村地理学要围绕专业研究,突出基础理论创新、技术方法研发、重大战略决策支撑,推进专业研究全球化与学术交流国际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华林甫  
对20世纪的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研究做了全面回顾,分为总体进展、部门地理研究、断代地理研究、区域地理研究四个部分,既总结了学术界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指出了不足。认为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农业是先民的主要生产部门,故历史农业地理研究应该是所有历史地理研究中最为主要的领域,困难与挑战并存,该领域的研究还将大有用武之地。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彦随  龙花楼  张小林  乔家君  
本文回顾了中国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学科的简要发展历程,分析了本学科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取得的重要成果及其在区域农业与农村发展决策实践中的应用。通过比较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进一步讨论了适应新时期国家战略需求的中国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创新研究的主要任务和科学命题。中国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归纳为研究成果、新方法与新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平台建设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其中新近研究成果主要包括:①农业与乡村地理学综合研究;②农村空心化与空心村整治;③新农村建设综合研究;④区域农业与乡村发展研究;⑤研究成果的系统化与国际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国生  
历史农业地理研究的一部佳作──评《清代两湖农业地理》陈国生(西南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重庆630715)龚胜生博士撰著的《清代两湖农业地理》一书已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被该书对清代两湖地区的农业地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是近年来国内历史地理研...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修翔  
通过对澳大利亚进行农业考察,重点关注了这个国家的农业地理以及农业资源的利用情况,实际考察了澳大利亚的农业地理区域状况和可以借鉴的农业资源利用方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布鲁恩·斯坦利  刘爱利  
尽管空间、地方、区域、环境是所谓"永恒的地理命题",但大部分的人文、环境地理学研究中的"时间"主题都聚焦在研究地方、景观和区域的当前或过去,却少有研究者对其未来产生兴趣。研究的缺乏可能要归因于对此前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地理学者所做的相关研究不熟悉,或者对这些研究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估计不足。本文希望通过梳理在不同年代地理学界对未来地理学的研究做过哪些工作,以及未来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出贡献,来弥补这一缺陷。20世纪70年代早期,地理学者开始关注当时正在显现的后工业经济、社会的不同特征,信息和通讯技术的革新,城市未来,变化中的社会秩序,区域和全球尺度上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改造等一系列问题。部分未来地理学者从"带有地理色彩"的科幻作家们以及其他各学科的学者那里借鉴了许多观点和概念。这些学者们的代表作品,在文中列出的书目以及两本主要的跨学科杂志The Futurist(由世界未来学会出版)以及Future Studies中可以看到。未来学家们所使用的预测方法和模型多种多样,如趋势外推、交叉影响分析、模型模拟、情景假设、德尔菲法等,这些方法各有其优势和劣势。当前,对未来的研究已经引起了企业界、教育界、政策研究界等的重视,这一点可以从学术性刊物、奖项,以及对2050年及其以后的世界规划中,对未来研究的兴趣日益增长得到证明。对未来的研究聚焦于世界南方(发展中国家)、北方(发达国家)、区域经济与人口,以及全球环境的未来,不仅需要考虑"确定性"(期待中的世界),也同样要考虑"不确定性"以及"不愿意看到却又可能出现"的一面。本文给出了当前至2050年时段地理学者可能需要考虑的29个重点研究主题,涉及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及环境地理领域。同时,本文还讨论了6个针对中国经济、文化、政治、环境领域未来发展的研究主题,包括中国的"绿色化",作为崛起的世界性强国的中国,中国消费者及其伦理观,作为全球创新领袖的中国,人口问题和数字鸿沟,以及未来的宗教/信仰问题。为便于对未来研究的讨论和分析,文中给出了7幅富有新意的专题图,分别描绘了欧洲世界的亚洲化趋势,未来的城市系统,重大洲际交通工程,不同区域的时间文化,自治区域和新的国家,以及环境地带迁移等。最后,本文建议中国地理学界运用德尔菲法,对中国的未来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审视。其结果对于区域和国家层面规划制订将是非常具有价值的,也将使地理学者在推动建设社会、环境美好未来的过程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同时,地理学者也需要与其他学科的学者们紧密合作,共同研究与国家、区域乃至全球未来相关的"时间"主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忍  陈燕纯  
以地理学主要中文期刊近40年来刊发的有关乡村研究的文献为分析对象,采用Citespace软件文献计量分析及文献归纳方法,对中国乡村地理学研究主要热点进行识别和阶段性划分,并梳理其主要热点的研究进展。结果发现,伴随20世纪80年代的乡镇工业和21世纪初以乡村旅游业兴起的乡村两次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国家乡村发展和建设的战略和政策不断调整,乡村地理学的研究热点演化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1)1978-2000年,主要聚焦于乡村城市化、城乡关系、乡村聚落、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等研究,为国家和地区的农业与农村发展做出了基础性和战略性贡献。(2)2000-2008年,开始转向以乡村旅游、农村居民点、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空心村等研究热点话题,中国乡村地理学发展改变了"重城轻乡"的学科格局,逐渐走向繁荣。(3)2008年至今,研究热点转向多元化,涉及乡村转型、乡村重构、乡村性、空间重构、乡村社区、乡村治理等,研究主题逐渐接轨于国际乡村地理学。未来中国乡村地理学的研究应以建设乡村地理学学科基础理论和方法体系为核心目标,服务于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积极关注乡村发展、转型、分化、重构与治理等核心话题,深化乡村多元空间价值理论研究,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乡村地理学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保继刚  尹寿兵  梁增贤  陈钢华  李鹏  
旅游地理学是处于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之间的综合性分支地理学科。中国旅游地理学在20世纪80年代的地理学大发展中应运而生,经过30年的发展壮大,旅游地理学逐渐成为中国地理学中发展最快,成果最丰,思想活跃的分支学科之一。近年来,旅游地理学一方面从研究规范的讨论到问题意识的强调,学科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在社区旅游、事件旅游、遗产旅游、城市旅游和旅游流与空间结构等研究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卓有特色的研究成果,学科涉及领域趋于多元化,研究方法不断创新,学科队伍不断壮大,学科平台不断扩大,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逐渐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旅游地理学者广泛参与到省域及重点区域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实践和世界遗产保护中,并致力于中国旅游标准化和旅游产业国际化的实践。旅游地理学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展望未来,中国旅游地理学一方面将继续发挥理论结合实际的学科传统优势,不断壮大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力量;另一方面需不断加强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进一步提升旅游地理学研究的理论深度和国际化水平。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成金  金凤君  
交通运输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有必要考察其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向。在界定评述体系的基础上,本文从学科理论构筑、区域综合交通与区划、部门交通、城市交通、空间效应等角度,回顾了我国交通运输地理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过程以及最新进展,梳理出该学科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发展和研究的宏观脉络,并对其进行简单总结和评述。同时参考相关权威杂志,简单介绍了国际交通运输地理学的最新研究动态和热点。然后根据我国的研究进展和特殊社会经济环境,结合国际最新研究动态,探讨未来我国交通运输地理学的研究趋向和发展态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卫东  金凤君  张文忠  贺灿飞  刘志高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最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在社会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可以用"以任务带学科"来概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派"经济地理学。近年来,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突出特点表现为:规划导向、综合导向、"区域主义"、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和可视化表达愈来愈普遍、国际化趋势明显。在研究方向上,除了传统优势领域得到强化外,出现了若干新的研究方向,包括功能区划分、能源与碳排放、全球化与外资外贸、生产性服务业、信息技术与互联网,以及农区地理与农户区位研究等。在人地系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发展新因素与新格局,产业集群与产业集聚,全球化、跨国公司及外资,交通运输地理与空间组织,资源型城市及老工业城市转型,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海洋经济地理,地域空间规划方法等领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展。在国家重大地域空间规划中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包括主体功能区划、东北振兴规划、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部崛起规划、资源枯竭型城市规划、生态区域建设规划,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冀地区、成渝地区等重点区域规划。未来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既拥有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在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同时,需要更加重视理论总结和人才培养。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方创琳  周尚意  柴彦威  陆玉麒  朱竑  冯健  刘云刚  
本文重点总结了近年来人地关系论、文化地理学、行为地理学、社会地理学和政治地理学等人文地理学的特色分支学科和新兴分支学科的发展现状、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展望。通过对国内大量的文献分析和与国外相关研究进展的比较分析后认为,中国人文地理学在理论创新、研究方法、手段革新和实践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表现为:人地关系论作为地理学研究核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文化地理研究视野更为开阔,并在转向新文化地理学;行为地理学进入了重要的研究转向与繁荣发展新阶段;政治地理学顺应地缘政治战略需求开始由低迷走向回暖;社会地理学伴随和谐社会建设蓬勃发展。未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总体趋势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树立人地和谐的科学发展观,紧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步伐,在力所能及地解决国家发展中若干新问题的同时,重点深化人地关系理论及研究方法,加强人地系统调控机理与过程、格局与节律及其示范应用的研究,加强人地系统演进过程中的全球问题、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的研究;顺应国家文化产业大发展和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要求,加强文化地理研究与国家文化产业振兴的融合研究,建设中国"本土化"的文化地理学学科体系;进一步拓展行为地理学研究广度与深度,加强实验性研究;关注新地缘政治学、都市政治地理和地方政治地理的研究,依托"六普"数据推动社会地理学研究实现新的跨越。通过上述研究,进一步推动中国人文地理学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