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41)
- 2023(19695)
- 2022(16509)
- 2021(15466)
- 2020(12648)
- 2019(28996)
- 2018(28652)
- 2017(54115)
- 2016(29094)
- 2015(32876)
- 2014(32801)
- 2013(32873)
- 2012(30610)
- 2011(27914)
- 2010(28038)
- 2009(26199)
- 2008(25919)
- 2007(22951)
- 2006(20662)
- 2005(18805)
- 学科
- 济(131536)
- 经济(131390)
- 业(104915)
- 管理(89924)
- 企(84997)
- 企业(84997)
- 农(52811)
- 方法(52591)
- 数学(42605)
- 数学方法(42233)
- 中国(39080)
- 业经(37550)
- 农业(35002)
- 财(34831)
- 地方(29160)
- 制(25728)
- 贸(24423)
- 贸易(24404)
- 易(23707)
- 学(23604)
- 务(22613)
- 财务(22542)
- 财务管理(22508)
- 技术(22199)
- 和(21705)
- 企业财务(21315)
- 银(20319)
- 理论(20288)
- 银行(20278)
- 策(19919)
- 机构
- 学院(422486)
- 大学(420281)
- 济(180950)
- 经济(177427)
- 管理(168848)
- 研究(148408)
- 理学(144716)
- 理学院(143115)
- 管理学(141076)
- 管理学院(140277)
- 中国(116508)
- 京(90986)
- 科学(87684)
- 财(80987)
- 农(78430)
- 所(74626)
- 中心(67350)
- 研究所(67310)
- 江(63714)
- 财经(63559)
- 业大(63375)
- 农业(59929)
- 北京(58194)
- 经(57929)
- 范(55450)
- 师范(55001)
- 经济学(53527)
- 院(53182)
- 州(51068)
- 经济学院(48186)
- 基金
- 项目(278922)
- 科学(221020)
- 研究(208194)
- 基金(203591)
- 家(176418)
- 国家(174787)
- 科学基金(150668)
- 社会(134317)
- 社会科(127016)
- 社会科学(126982)
- 省(107678)
- 基金项目(107527)
- 自然(95033)
- 教育(93006)
- 自然科(92812)
- 自然科学(92791)
- 自然科学基金(91168)
- 划(89885)
- 编号(85112)
- 资助(82646)
- 成果(68937)
- 发(63032)
- 部(62332)
- 重点(61841)
- 创(59000)
- 课题(57883)
- 国家社会(55732)
- 创新(54562)
- 教育部(53471)
- 人文(52512)
- 期刊
- 济(212262)
- 经济(212262)
- 研究(130555)
- 中国(88989)
- 农(78051)
- 管理(64644)
- 学报(63488)
- 科学(62210)
- 财(62170)
- 农业(53105)
- 大学(49420)
- 学学(46487)
- 教育(44814)
- 融(43013)
- 金融(43013)
- 业经(38534)
- 技术(37059)
- 经济研究(32387)
- 财经(31288)
- 问题(27724)
- 业(27584)
- 经(26930)
- 技术经济(22616)
- 世界(21880)
- 贸(21432)
- 图书(20591)
- 版(20543)
- 现代(20243)
- 科技(19875)
- 理论(19733)
共检索到6545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彦随 龙花楼
本文回顾了中国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学科的简要历程,分析了相关研究进展、取得的重要成果及其社会影响,展望了适应国家战略需求的中国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领域创新研究任务及科学命题。未来中国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基地化与乡村发展的城镇化、产业化趋势日益明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战略导向下,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兼顾农业经济与社会问题、处理乡村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亟需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的专业理论创新和学术成果的有力支撑。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研究学者理应弘扬地理学为农业与农村服务的优良传统,适应新形势、剖析新问题,为国家战略需求做出新贡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彦随 龙花楼 张小林 乔家君
本文回顾了中国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学科的简要发展历程,分析了本学科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取得的重要成果及其在区域农业与农村发展决策实践中的应用。通过比较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进一步讨论了适应新时期国家战略需求的中国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创新研究的主要任务和科学命题。中国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归纳为研究成果、新方法与新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平台建设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其中新近研究成果主要包括:①农业与乡村地理学综合研究;②农村空心化与空心村整治;③新农村建设综合研究;④区域农业与乡村发展研究;⑤研究成果的系统化与国际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龙花楼 张英男 刘彦随 李裕瑞 王介勇
文章回顾农业与乡村地理学的学科传承与发展,分析面向国家战略与学科发展的相关研究进展、重点领域及取得的重要成果和社会影响,梳理有关科技成果转化与实践应用、科研成果的国际化与国际合作研究进展。未来中国农业与乡村地理学研究应与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相呼应,着眼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创新发展乡村地域系统与城乡融合系统理论,服务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个战略的有效衔接、促进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并为有效防范和应对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做出反思,为"后疫情"时代的农业与乡村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总体上,未来农业与乡村地理学要围绕专业研究,突出基础理论创新、技术方法研发、重大战略决策支撑,推进专业研究全球化与学术交流国际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毛汉英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建所70年来,世界地理研究由于坚持了紧密为国家政治斗争和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的正确方针,在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国家与区域地理的综合研究、部门地理与专题研究、中外对比研究、世界地理知识普及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超前性不够、系统性不强、研究手段落后、资料来源单一、成果的深度有待提高。根据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需求,今后世界地理研究应以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为主线,进一步加强对周边国家和地区及全球性重大专题研究,拓展海洋地理与海洋权益的研究,加强研究队伍建设和研究手段的革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华林甫
对20世纪的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研究做了全面回顾,分为总体进展、部门地理研究、断代地理研究、区域地理研究四个部分,既总结了学术界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指出了不足。认为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农业是先民的主要生产部门,故历史农业地理研究应该是所有历史地理研究中最为主要的领域,困难与挑战并存,该领域的研究还将大有用武之地。
关键词:
历史农业地理 中国 学术回顾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12月9日,中国农村改革40周年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以下简称农经所)建所60周年学术报告会在京举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长赋对会议作出指示。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韩俊发表讲话。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华俊发表致辞。农经所所长袁龙江致欢迎辞,报告会开幕式由农经所党委书记李思经主持。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院 振兴战略 报告会 研究所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12月9日,中国农村改革40周年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以下简称农经所)建所60周年学术报告会在京举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长赋对会议作出指示。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韩俊发表讲话。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华俊发表致辞。农经所所长袁龙江致欢迎辞,报告会开幕式由农经所党委书记李思经主持。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院 报告会 研究所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12月9日,中国农村改革40周年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以下简称农经所)建所60周年学术报告会在京举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长赋对会议作出指示。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韩俊发表讲话。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华俊发表致辞。农经所所长袁龙江致欢迎辞,报告会开幕式由农经所党委书记李思经主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守春
回顾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地理资源所)历史地理学科组成独立学科建制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在历史自然地理、历史人文地理、历史区域地理与历史地图编绘等方面所开展的大量工作;尤其是在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区域地理研究方面更具优势,硕果累累,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在对历史地理学未来研究进行展望时,特别指出由于地理资源所历史地理学科建制撤销造成极大损失,呼吁重视历史地理学研究并恢复在地理资源所历史地理学独立研究机构建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雷 高菠阳 刘卫东 陆大道 陈汉欣 赵令勋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成立70年来,在工业地理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开创性的成就,贡献了大批科研成果,代表了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方向与水平。本文首先回顾了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工业地理学发展经历的3个阶段,包括:曲折成长时期(1940-1979),全面成长时期(1979-1997)和兴旺发达时期(1998-2009)。3个时期各有特点,但都围绕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开展工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工业地理学研究内容呈多元化趋势。近年来地理资源所工业地理学研究取得了4个主要成就,包括:任务带学科,结出丰硕成果;借鉴国外经验,编著国外工业地理及翻译方法论著作;实践出真知,以创新精神进行理论总结和提高;开拓新的领域,高新产业和公司地理开花结果。在此基础上,对今后地理资源所,乃至中国工业地理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汤礼莎 龙花楼 周贵鹏 戈大专 杨嘉艺
梳理中国农业地理学的研究进程,明晰农业地理学研究的主题变化,探讨各时期农业地理学研究发展的特征,总结其取得的经验和成就,对于推动中国农业地理学研究发展、满足农业生产与乡村现代化需求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论文运用文献综述法、对比分析法分析中国农业地理学研究的阶段特征。研究发现:(1)从农业地理学研究历程看,大致可以将农业地理学研究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历史记述时期、农业集体化时期、改革发展时期和现代变革时期;(2)从中国现代农业地理学研究的领域来看,主要涉及4个研究领域,分别是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农业与乡村地理综合研究;(3)未来农业地理学研究将围绕气候变化、城乡融合、自适应韧性和数字化技术等主题展开,并运用到发展决策实践中。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焕成,王云才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农业地理学50 年的研究历程,对农业地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农业地理学的生产应用和对国民经济的重要贡献作出了全面的总结。同时,在新世纪、新体制和新形式下,对农业资源综合评价及合理应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与工业化、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农村社会经济区域发展规划以及乡村地理学理论与方法等领域的研究和创新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农业地理学 回顾 发展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心琴,张小林
首先系统地回顾了我国乡村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对建国之前、建国初期至19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三个阶段我国乡村地理学研究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进行了简略阐述与评价。同时,在对比国内外乡村地理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我国乡村地理学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
乡村地理学 回顾 展望 中国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合光 朱伟林
2018年12月9日,中国农村改革40年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以下简称"农经所")建所60周年学术报告会在北京召开。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做出指示:"农经所要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更好地发挥智库作用"。农业农村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韩俊向农经所表示衷心的祝贺,他强调,农经所要汇聚各方智慧、凝聚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金凤君 张文尝 王姣娥 王成金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地理资源所)走过了70年历程,取得了辉煌成就,为地理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地理资源研究所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每个学科都做出了相应的贡献。就交通地理学科而言,从20世纪50年代初起步,经过曲折而艰辛的发展历程,从无到有并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中国地理学界最为稳定的交通地理研究基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交通地理学科形成了"以任务带学科"的发展模式,学科研究主要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完成各项重大任务,并在工作中进行了相关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近年来,不断加强国际交流和国际合作,逐渐与国际研究接轨。本文对地理资源所交通地理学科的建立与成长历程,研究领域、研究队伍和研究成果等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并展望了未来重点研究领域和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