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66)
2023(13826)
2022(11369)
2021(10494)
2020(8573)
2019(19506)
2018(19093)
2017(36426)
2016(19471)
2015(21859)
2014(21750)
2013(22063)
2012(20661)
2011(18904)
2010(19284)
2009(18102)
2008(18130)
2007(16553)
2006(15045)
2005(13881)
作者
(56414)
(47387)
(47284)
(44439)
(29995)
(22863)
(21283)
(18630)
(18132)
(16946)
(16364)
(15812)
(15332)
(15047)
(14759)
(14252)
(13895)
(13657)
(13616)
(13581)
(12046)
(11797)
(11516)
(10976)
(10659)
(10639)
(10604)
(10519)
(9617)
(9530)
学科
(98635)
经济(98526)
(87596)
(69217)
企业(69217)
管理(64497)
(47328)
方法(36223)
农业(31685)
业经(31615)
中国(30204)
数学(28194)
数学方法(28017)
(26158)
地方(22501)
(20044)
(18711)
贸易(18693)
技术(18602)
(18210)
(18005)
财务(17985)
财务管理(17962)
(17018)
企业财务(16975)
(16363)
(15708)
(15288)
(15129)
(14905)
机构
学院(291976)
大学(284407)
(135712)
经济(133444)
管理(116530)
研究(102672)
理学(99001)
理学院(98012)
管理学(96994)
管理学院(96438)
中国(83483)
(60758)
(59513)
(59348)
科学(57614)
(51585)
中心(46635)
财经(46544)
研究所(46138)
(45666)
农业(44996)
业大(43292)
(42274)
经济学(40787)
北京(38844)
经济学院(36732)
(36145)
(36038)
师范(35879)
(35754)
基金
项目(184910)
科学(148317)
研究(140912)
基金(135229)
(116119)
国家(114951)
科学基金(99783)
社会(94382)
社会科(89291)
社会科学(89267)
(73044)
基金项目(71091)
教育(61523)
自然(60023)
(59468)
自然科(58650)
自然科学(58635)
自然科学基金(57641)
编号(56912)
资助(54157)
(46112)
成果(44970)
(42245)
(41089)
重点(41062)
(40386)
国家社会(39724)
课题(38951)
发展(38410)
(37792)
期刊
(165449)
经济(165449)
研究(90623)
中国(64270)
(61829)
(46632)
管理(45749)
农业(42008)
科学(41000)
学报(38408)
(32626)
金融(32626)
业经(32441)
大学(30902)
学学(29394)
技术(27060)
教育(26325)
经济研究(24899)
财经(23555)
(22550)
问题(22069)
(20525)
世界(18221)
技术经济(18047)
(17070)
农村(15133)
(15133)
经济问题(14999)
国际(14983)
农业经济(14856)
共检索到4614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燕妮  任保平  高鹏  
本文运用非参数的莫氏(Malmquist)指数法,研究了1978—2009年期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构成的时序特征及其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绩效。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1978—2009年的31年间,年均增长率为2.6%,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自技术进步,中国农业仍然保持粗放型发展方式,目前主要处于低度粗放型阶段。在未来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中,通过技术进步、劳动者素质和生态环境保护来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燕妮  任保平  高鹏  
运用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法和层次聚类分析法,研究1978-2009年期间我国西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构成的区域分布特征、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绩效及其区域发展方式转变水平的聚类结果。结果表明,我国农业增长仍然保持粗放型发展方式,东部的转变绩效高于中部和西部,农业发展方式的区域差异明显。我国各省市按发展方式转变水平进行聚类分析可划分为四种类型,各地应该结合自身效率特点,有侧重地提高技术进步水平或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高鹏  刘燕妮  
农业可持续发展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稳定。论文在以往研究基础上,以客观性、系统性、可操作性为原则建立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保障四个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维度,筛选出反映4个维度的22个指标,并以因子分析方法建立我国农业可持续能力评价模型。利用统计年鉴2000-2009年的数据对我国31个省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计算,各省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因子综合得分显示:我国东部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水平最高,中部和西部部分省份次之,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水平最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苏锦旗  潘婷  董长宏  
农业数字化是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基于数字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三个维度,构建农业数字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度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农业数字化发展综合指数以及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区域指数。研究发现:整体而言,我国农业数字化水平稳步上升的趋势显著,且不同省份间存在明显差异;分区域看,东部地区农业数字化发展指数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中部和西部发展指数接近。依据测度结果,从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促进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融合及加强政策扶持三方面提出推动我国农业数字化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谷雨  
中国如果出问题,可能出在农业上,农业出问题,全局都会受影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简小鹰  
我国农业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出较明显的区域性梯度分布格局,表现在:①宏观上,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发展速度不均衡,呈现东部快于中部,中部又快于西部的现象;②中观上,以城市为中心,同一区域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农业生产结构随距城市的远近不同而变化;③微观上,农业发展水平随地理海拔高度的降低而提高的趋势。本文对我国农业发展的空间格局形成的过程及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丽  
中国加入WTO使农业面临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和新的国际环境,在这个新环境和新阶段中如何抓住入世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是中国农业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宝义  
本文基于农业生态效率和支撑约束条件两个层面构建农业生态化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1996—2015年中国农业生态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同时对障碍因子和系统耦合协调关系进行诊断分析。研究发现:1996—2015年中国农业生态化发展的综合指数总体呈现波动趋势,自2007年呈现上升趋势。生态效率指数与综合指数趋势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经济条件指数和资源条件指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而环境条件指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1996—2015年环境条件和资源条件,农用柴油使用强度、生产性固定资产、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等指标对农业生态化发展的障碍影响较大。生态效率与综合指数耦合协调度高,经济条件、资源条件、环境条件与生态效率的耦合协调度较高。总体上,在促进农业生态化发展过程中,稳步提高农业生态效率的同时,加强支撑约束条件建设,当前时期尤其是降低环境条件约束力非常重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蒋和平  黄德林  
采用多指标综合分析方法,建立中国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1980—2003年,总体上,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呈上升趋势,农业现代化区域发展总体水平表现为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蒋和平  黄德林  郝利  
利用多级指标综合指数分析方法,通过建立中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确立权重,根据建立的农业现代化评价模型,采用中国统计年鉴(1980-2004年)、中国农业统计年鉴(1980-2004年)等年鉴数据,从1980-2003年,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发展阶段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动态监测,并预测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韩方明  
本文在对“知识农业”、“资本农业”进行广泛研究的基础上 ,首次提出了“知本农业”的概念。并结合WTO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阐明了在知识经济、WTO与全球化条件下 ,中国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战略思路。重点探讨了“知本农业”战略的主要内容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梅方权  
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的短短十年内,“持续农业”的思潮在全球迅速传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一、世界持续农业的崛起 (一)持续农业提出的历史背景 持续农业在国际上形成一定的影响,是八十年代后期,反映在一些主要的国际组织形成的文件和报告中: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2000年粮食:转向持续农业的全球政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高旺盛  
本文简要回顾了可持续农业的产生背景及其发展过程,讨论了可持续农业的内涵及其实质,并结合我国农业实际,探讨中国农业持续发展的目标及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