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08)
2023(18498)
2022(15567)
2021(14571)
2020(12046)
2019(27594)
2018(27402)
2017(52352)
2016(28198)
2015(31893)
2014(31729)
2013(31786)
2012(29544)
2011(26922)
2010(27085)
2009(25145)
2008(24912)
2007(22165)
2006(19979)
2005(18104)
作者
(82200)
(68593)
(67887)
(64462)
(43529)
(32765)
(30817)
(26976)
(26039)
(24504)
(23361)
(23173)
(21987)
(21714)
(21083)
(20723)
(20192)
(19987)
(19599)
(19550)
(17172)
(16957)
(16471)
(15735)
(15307)
(15250)
(15246)
(15232)
(13861)
(13640)
学科
(126370)
经济(126227)
(103338)
管理(88014)
(83848)
企业(83848)
方法(51166)
(49860)
数学(41336)
数学方法(40967)
中国(36949)
业经(35959)
农业(33296)
(33189)
地方(27642)
(24854)
(23709)
贸易(23690)
(23042)
(22490)
技术(22320)
(22318)
财务(22244)
财务管理(22215)
(21297)
企业财务(21034)
理论(20239)
(19477)
(19389)
银行(19345)
机构
学院(410453)
大学(407228)
(175088)
经济(171660)
管理(164636)
研究(141847)
理学(141182)
理学院(139693)
管理学(137768)
管理学院(137018)
中国(110682)
(87931)
科学(84343)
(77949)
(76466)
(71353)
研究所(64469)
中心(63989)
业大(61998)
(61840)
财经(61756)
农业(58681)
(56283)
北京(56148)
(53183)
师范(52731)
经济学(51789)
(50699)
(49696)
经济学院(46698)
基金
项目(271059)
科学(214682)
研究(202747)
基金(197126)
(170755)
国家(169178)
科学基金(145885)
社会(130107)
社会科(123052)
社会科学(123020)
(105467)
基金项目(104369)
自然(92249)
教育(91055)
自然科(90118)
自然科学(90098)
自然科学基金(88520)
(87652)
编号(83269)
资助(80227)
成果(67402)
(61506)
(60681)
重点(60049)
(57775)
课题(56702)
国家社会(53748)
创新(53427)
教育部(52053)
人文(51082)
期刊
(203966)
经济(203966)
研究(125383)
中国(84399)
(75264)
管理(63074)
学报(60961)
科学(59619)
(59583)
农业(51245)
大学(47264)
学学(44579)
教育(44332)
(40802)
金融(40802)
业经(37332)
技术(36511)
经济研究(31059)
财经(30438)
(27010)
问题(26930)
(26188)
技术经济(22141)
世界(20905)
(20486)
现代(19626)
科技(19578)
图书(19302)
(19167)
理论(18724)
共检索到6277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卢凤军  
我们通过历史剖析与未来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运用情景分析方法和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预测社会需求、科技、资源、乡镇企业、人口、劳动力、政府诱导和市场调节对农业发展及所需支撑能力提高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一)改革后我国农业发展的效果明显好于改革前,其关键原因是: 1.改革前农村经营管理体制和农产品收购价格不合理,农业生产指导方针有较大的片面性,致使1959-1978年间农业发展支撑体系建设所形成的硬支撑能力,有相当大一部分因软支撑能力低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平建  
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支撑系统进行了研究 ,结果认为 ,由家庭承包制、农业产业化、行政管理组织的协调这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构成的“三维结构体系”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的制度支撑系统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高鹏  刘燕妮  
农业可持续发展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稳定。论文在以往研究基础上,以客观性、系统性、可操作性为原则建立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保障四个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维度,筛选出反映4个维度的22个指标,并以因子分析方法建立我国农业可持续能力评价模型。利用统计年鉴2000-2009年的数据对我国31个省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计算,各省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因子综合得分显示:我国东部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水平最高,中部和西部部分省份次之,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水平最低。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谷雨  
中国如果出问题,可能出在农业上,农业出问题,全局都会受影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简小鹰  
我国农业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出较明显的区域性梯度分布格局,表现在:①宏观上,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发展速度不均衡,呈现东部快于中部,中部又快于西部的现象;②中观上,以城市为中心,同一区域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农业生产结构随距城市的远近不同而变化;③微观上,农业发展水平随地理海拔高度的降低而提高的趋势。本文对我国农业发展的空间格局形成的过程及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丽  
中国加入WTO使农业面临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和新的国际环境,在这个新环境和新阶段中如何抓住入世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是中国农业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燕妮  任保平  高鹏  
本文运用非参数的莫氏(Malmquist)指数法,研究了1978—2009年期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构成的时序特征及其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绩效。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1978—2009年的31年间,年均增长率为2.6%,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自技术进步,中国农业仍然保持粗放型发展方式,目前主要处于低度粗放型阶段。在未来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中,通过技术进步、劳动者素质和生态环境保护来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宁淼  邹秀萍  叶文虎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水土资源短缺、自然灾害与病虫害频发、生产力低下、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等突出问题,这不仅降低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且对国家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构成威胁。基于此,本文着重探讨中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科技支撑及其关键技术。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颖   徐少雄  
[目的]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旨在探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我国制定切实可行的碳减排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方法]采用排放因子法和熵权法分别构建了我国农业碳排放和数字经济发展的指标衡量体系,并综合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数字经济的推广可以显著减少农业碳排放,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一个单位可使农业碳排放减少355.26万吨;且优化能源结构和技术进步是数字经济抑制农业碳排放的重要作用机制;数字经济的发展对邻近地区的农业碳排放具有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在不同区域、不同碳排放水平地区以及针对不同的碳排放源,数字经济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结论]数字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其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可以有效推动我国农业的低碳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苏晓宁  田志宏  
本文立足科学的历史观和发展观,总结了27年来中国农业引进国外智力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引智对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和不足。中国农业引智可划分为起步时期、探索时期、逐步成熟时期和新机遇期等4个阶段,已形成了"项目一引智一基地"的引智新模式,注重新品种、新技术、新生产方式和新标准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后要继续扩大引智的领域,提升引智的系统性和前瞻性,全方位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安华  楼栋  孔祥智  
当前中国农业的发展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本文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农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耕地、淡水、资金、劳动力、国际市场、化肥、农药、农业科技等方面的资源约束,及其所面临的越来越严重的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降低中国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安岩  
系统总结了农业科技取得的成就,科学分析了农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农业科技进步是农业发展的决定力量,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农业科技进步,同时围绕农业科技创新提出了实施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农业科技产业化战略、农业科技体制创新战略、创新条件与平台提升战略,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的支撑能力、引领能力,不断增强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傅洪勋  
面对农业发展新阶段和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 ,迫切需要在生产者与市场之间架起信息服务的桥梁。文章以广东省为例 ,分析了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琦  陶建平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弱化对农业发展的支持保护作用,加大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差异,在农业保险换挡期,应聚焦于农业保险的区域差异问题。基于中国农业保险发展遵循收敛性理论假设,运用空间计量的分析方法,构建空间Moran模型,利用2004-2013年农业保险统计数据,分析农业保险密度空间收敛性,探讨农业保险发展的空间收敛性。结果表明,农业保险密度Gini系数最小值为2013年(0.459),农业保险发展区域差异显著,"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农业保险发展区域间相互作用明显,具有相同资源禀赋且空间位置邻近的省份,农业保险密度区域集聚性较强;空间滞后模型是最适合研究农业保险空间收敛的模型,中国农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