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10)
- 2023(16251)
- 2022(13276)
- 2021(12308)
- 2020(9931)
- 2019(22097)
- 2018(21605)
- 2017(40713)
- 2016(21805)
- 2015(24306)
- 2014(23826)
- 2013(23788)
- 2012(22336)
- 2011(20430)
- 2010(20703)
- 2009(19450)
- 2008(19444)
- 2007(17746)
- 2006(16087)
- 2005(14872)
- 学科
- 济(104911)
- 经济(104794)
- 业(91589)
- 企(72807)
- 企业(72807)
- 管理(70962)
- 农(48450)
- 方法(36674)
- 业经(33670)
- 中国(33581)
- 农业(32436)
- 数学(28164)
- 数学方法(27973)
- 财(27355)
- 地方(25004)
- 制(22269)
- 技术(21512)
- 贸(20471)
- 贸易(20449)
- 易(19910)
- 务(18219)
- 财务(18198)
- 财务管理(18170)
- 策(17759)
- 银(17486)
- 银行(17469)
- 企业财务(17159)
- 和(17077)
- 行(17074)
- 发(16639)
- 机构
- 学院(318003)
- 大学(309422)
- 济(146729)
- 经济(144243)
- 管理(124790)
- 研究(113322)
- 理学(105834)
- 理学院(104762)
- 管理学(103659)
- 管理学院(103042)
- 中国(91798)
- 京(65980)
- 财(64749)
- 科学(62729)
- 农(61095)
- 所(56509)
- 中心(51385)
- 研究所(50472)
- 江(50333)
- 财经(50285)
- 农业(46278)
- 经(45655)
- 业大(45437)
- 经济学(44220)
- 北京(42108)
- 院(40213)
- 范(40058)
- 经济学院(39807)
- 师范(39758)
- 州(39525)
- 基金
- 项目(201877)
- 科学(162140)
- 研究(155649)
- 基金(147269)
- 家(126436)
- 国家(125172)
- 科学基金(108638)
- 社会(104037)
- 社会科(98425)
- 社会科学(98402)
- 省(79798)
- 基金项目(77286)
- 教育(68636)
- 划(65061)
- 自然(64707)
- 自然科(63257)
- 自然科学(63244)
- 编号(62992)
- 自然科学基金(62181)
- 资助(57935)
- 成果(50293)
- 发(50005)
- 创(46654)
- 部(45683)
- 重点(45156)
- 国家社会(43806)
- 课题(43639)
- 创新(42997)
- 业(42581)
- 发展(41822)
- 期刊
- 济(178470)
- 经济(178470)
- 研究(100768)
- 中国(72709)
- 农(63335)
- 管理(51218)
- 财(50483)
- 科学(44123)
- 农业(42799)
- 学报(41374)
- 融(37156)
- 金融(37156)
- 业经(34113)
- 大学(33421)
- 教育(32849)
- 学学(31648)
- 技术(29680)
- 经济研究(27541)
- 财经(25453)
- 问题(23618)
- 业(23387)
- 经(22265)
- 世界(19499)
- 贸(18869)
- 技术经济(18852)
- 国际(16825)
- 经济问题(15789)
- 农村(15705)
- 村(15705)
- 现代(15659)
共检索到5086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应恒 刘余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农业发展总体水平仍处在以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与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现代化进程相比还存在严重滞后,农业发展成为国家现代化进程的瓶颈,发展方式亟需转型。本文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人均资源偏紧、生态环境恶化、农业比较收益降低、市场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下降、农业劳动力老年化以及农村社会空心化等因素。借鉴世界各国现代农业发展经验,未来我国农业应从基础设施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及经营体系构建、加快产业融合、增强产后环节建设,以
关键词:
农业发展 大趋势 新三农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应恒 刘余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农业发展总体水平仍处在以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与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现代化进程相比还存在严重滞后,农业发展成为国家现代化进程的瓶颈,发展方式亟需转型。本文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人均资源偏紧、生态环境恶化、农业比较收益降低、市场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下降、农业劳动力老年化以及农村社会空心化等因素。借鉴世界各国现代农业发展经验,未来我国农业应从基础设施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及经营体系构建、加快产业融合、增强产后环节建设,以及农业支持政策调整等方面着手,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
农业发展 大趋势 新三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龙江舫
农业发展的5大趋势龙江舫中国是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12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二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问题。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地等农业资源的恶化、减少,这两个问题都将日益尖锐化。为此,中国必须尽快改变传统的农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泽华
改革开放实践证明,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市场化。借鉴各国农业市场化一般规律,结合我国国情与农业现有基础,在未来几十年中,我国农业市场化发展内涵与趋势可能集中表现为几个方面:即经营项目专业化、生产布局区域化、经营过程社会化、经营方式集约化、经营主体多样化、交易市场体系化、商品交易契约化、市场行为协同化、市场竞争国际化等。
关键词:
中国农业 市场化 经济内涵 发展趋势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骆友生
中国农业发展:现状、问题、趋势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中国农经学会副理事长骆友生近年来,由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要地位,农业生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好形势。1995、1996年连续两年粮食获得大丰收,尤其是1996年,农业...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新章
本文从农业经济、农产品生产、畜产品生产和农业多功能性四个方面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发展格局的特征,对未来趋势进行了判断。结果表明,农业占GDP的比重下降速度将由以往的"急进式"转变为"温和式",2020年前后中国农业在产值上将进入农牧基本平衡阶段,"以牧为主"的生产格局将最先在经济发展水平的"中间地带"出现;粮食生产呈现向主产区集中趋势,区域供需不平衡现象更加突出,东北地区作为"国之粮仓"的地位将日渐巩固,黄淮海地区由目前的"供需有余"转为"供需基本平衡",长江中下游地区由目前的"供需基本平衡"转为"供不足需";畜产品总体呈现北强南弱态势,肉类、禽蛋生产将进一步向黄淮海、东北地区集中,西南地...
关键词:
农业发展格局 演变特征 趋势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清津
改革开放之后的工业化进程破除了农业农村长时期的“内卷化”格局,使中国农业农村开启了城乡互动的专业化进程。中国农业服务业的发展路径和趋势就体现了这种城乡互动关系。本文的分析表明,农业服务业的发展路径有内生和外生两种路径。前者指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之后,随着农业劳动力大量外出就业,通过接受农户让渡的农业生产环节而发展起来的以农机作业服务为主的服务业;后者指在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之前即已存在的、超出农户范畴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这两类农业服务业所呈现的专业化和非农化趋势已使自身超出了农村领域,成为既横跨城乡又联结城乡的专业化服务部门。数字农业催生的科技对农业的跨时空服务以及农业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所推动的农业向精神性消费领域的拓展,更促进了上述发展趋势。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于孔燕
随着中国步入会展大国行列,各类会展活动已成为支撑和引导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服务平台,其自身也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一个产业。本文通过对中国农业会展产业发展的历程回顾、现状总结和特征归纳,分析了产业的发展脉络和趋势,得出农业会展业即将进入数量增长和质量提升并重的发展时期的结论。同时,针对展览规模、观众质量、展示效果等提升农业会展质量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提出了促进产业发展、打造品牌展览的建议。
关键词:
农业会展 产业发展 市场趋势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卢良恕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赵俊伟 尹昌斌 牛敏杰
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测度2007—2014年中国各省区农业生态文明发展水平,使用空间Moran's Ⅰ指数和两种收敛性模型深入分析中国农业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动态变化、空间集聚和收敛性问题。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呈现波动性增长态势,在区域层面上,东中部地区差距逐渐消除,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差距较大,但西部地区增速最快,在省域层面上,各省区农业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区较多分布于东中部地区,而发展水平较低的省区较多分布于西部地区;通过Moran's Ⅰ指数检验发现中国农业生态文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郭永旺 朱恩林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郑远红 王越子
中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合作社运动,农业合作社是生产过程的合作化,但采取搞政治运动的方式来搞合作化,严重违背了自愿互利原则,违背了经济规律,结果由盛到衰。我国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了农业生产过程的自身特点,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释放了大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赵俊伟 尹昌斌 牛敏杰
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测度2007—2014年中国各省区农业生态文明发展水平,使用空间Moran's Ⅰ指数和两种收敛性模型深入分析中国农业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动态变化、空间集聚和收敛性问题。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呈现波动性增长态势,在区域层面上,东中部地区差距逐渐消除,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差距较大,但西部地区增速最快,在省域层面上,各省区农业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区较多分布于东中部地区,而发展水平较低的省区较多分布于西部地区;通过Moran's Ⅰ指数检验发现中国农业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存在较为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发展水平较高省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将使区域间的差距不断缩小;收敛性分析表明各省区的农业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收敛性和趋同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常艳花 张红利 师博 张新月
采用组合赋权法,基于农业投入、农业产出、农村社会发展、农业生态四个维度,测度2009—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而采用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莫兰指数和传统马尔科夫链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规律和特征及其趋势进行预测。研究发现:(1)基尼系数及分解显示,样本期内,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呈上升态势,这一结论得到了核密度估计的验证。从整体来看,各区域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差异在样本考察期内存在“收敛现象”,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2)核密度估计分析显示,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分布向右移动意味着各地区的发展水平在逐渐提升,但各地区间具有非均衡发展特征。(3)莫兰指数分析表明,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在地理距离上呈现空间正自相关,存在空间集聚现象。(4)传统马尔科夫链分析显示,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各状态间的流动性较高;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向高水平方向转移,存在跨越式转移的可能性较小。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区域差异 演变趋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德忠
在工农联动发展过程中,我国农业发展表现出十大趋势:农副产品加工深度化;农业经营规模化;工业资本农业化;工农效益均衡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农村居民市民化;农业经营工业化;农村文化衰退化;农业技术高新化。
关键词:
工农联动发展 农业发展 十大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