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55)
2023(10606)
2022(8544)
2021(7948)
2020(6748)
2019(15227)
2018(15092)
2017(29148)
2016(15481)
2015(17423)
2014(16976)
2013(17341)
2012(15925)
2011(14308)
2010(14365)
2009(13874)
2008(13983)
2007(12710)
2006(11367)
2005(10414)
作者
(42347)
(35995)
(35767)
(33715)
(22592)
(17096)
(15925)
(14098)
(13619)
(12734)
(12350)
(11937)
(11559)
(11175)
(11107)
(10745)
(10486)
(10266)
(10248)
(10049)
(8947)
(8861)
(8571)
(8363)
(8147)
(7980)
(7943)
(7814)
(7281)
(7104)
学科
(84522)
(76535)
经济(76435)
(67379)
企业(67379)
管理(57318)
(45431)
方法(32240)
农业(30167)
业经(28295)
(25667)
数学(24818)
数学方法(24738)
中国(22091)
(18891)
财务(18882)
财务管理(18869)
企业财务(17943)
(16978)
技术(15773)
(15686)
贸易(15677)
(15397)
(15276)
(13717)
(13329)
(12724)
(10854)
经营(10672)
理论(10667)
机构
学院(232678)
大学(225369)
(114329)
经济(112813)
管理(97613)
理学(84268)
理学院(83596)
管理学(82908)
管理学院(82475)
研究(75204)
中国(64142)
(49623)
(49410)
(46028)
财经(39784)
科学(39697)
农业(37234)
(36775)
(36396)
经济学(35231)
业大(34709)
(34612)
中心(34570)
研究所(32799)
经济学院(31885)
经济管理(29792)
财经大学(28990)
北京(28916)
商学(27542)
商学院(27309)
基金
项目(148217)
科学(120641)
研究(113201)
基金(112705)
(95965)
国家(94996)
科学基金(83938)
社会(78826)
社会科(74570)
社会科学(74552)
基金项目(59542)
(56155)
自然(50553)
自然科(49469)
自然科学(49457)
自然科学基金(48693)
教育(48632)
(45202)
编号(45005)
资助(44816)
(35828)
(35234)
成果(34657)
国家社会(33982)
(33722)
(33002)
重点(31840)
(31397)
教育部(30762)
创新(30723)
期刊
(134739)
经济(134739)
研究(69103)
(53328)
中国(46428)
(40522)
管理(37616)
农业(36221)
科学(31657)
学报(28170)
业经(27765)
(24835)
金融(24835)
大学(23746)
学学(23028)
财经(20709)
经济研究(20367)
技术(20268)
(19149)
问题(18407)
(17995)
世界(16219)
技术经济(15143)
(14184)
农村(14092)
(14092)
农业经济(13800)
经济问题(12679)
教育(12561)
国际(12167)
共检索到3538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潘文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举世瞩目的高速经济增长:在过去的19年中,以不变价计的人均GDP增长速度高达8.4%,经济总量增长了4.9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3.4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1倍,2亿多人告别了绝对贫困。巨大的变化得益于...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穆光宗  
解放30多年来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为什么迟迟不得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初始条件、转移机制或途径?本文试图在一个较大的历史跨度内挖掘一下“转移滞后”深层的历史成因,并对1978年后获得启动的“非农化”浪潮给予理论上的说明。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潘文卿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较大规模的转移是从 1 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真正开始的。那么迄今为止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现状如何 ?这一转移究竟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或者说劳动力转移这一资源再配置效益到底有多大 ?本文对此问题做了初步探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范方志  张杰飞  
本文借鉴新经济地理模型内生性建模的研究思路及其关于效用函数和生产函数的假设,并考虑中国"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现实,加入"迁移成本"、"城市成本"和"城乡非农产业技术差距"三个变量,建立了内生的一般均衡模型,深入解释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选择取决于"城乡非农产业技术差距"、"迁移成本"和"城市成本"三个变量的相对大小。由此得出促进劳动力异地转移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胡援成  
该文着重探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时期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条件和现实途径。文章确认农产品剩余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物质基础,我国目前劳动力转移速率和产业结构高度化速率能够达到何种程度,主要取决于农产品的供给和剩余状况。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又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物质前提。文章还对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速率与劳动生产率提高速率作了实证性比较。对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现实途径也作了趋势性分析,认为第三产业将是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魏悦  魏忠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国工业化进程中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由于与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道路不同,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带有其特殊性。近代以来,思想先驱们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进行了深入探索,提出了都市集中、乡村转移、就地安置和就近进城等思想。从经济思想史角度对这些理论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不仅可以丰富社会转型期的经济理论,同时对于当代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尧晓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必由之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这一问题的比较复杂,涉及的范围又很广泛,西方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并不都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因而,至今还未完全形成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体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朱方明  
本文对马克思和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并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个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廷煊  
建国以来 ,城市化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的历史进程 ,按其转移的速度和规模及经济效益 ,可划分为两个时期。我国城市化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进程具有以下的特点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艰巨性 ,城市化严重滞后 ;开创了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独特道路 ;开创了以建设小城镇作为转移农业剩余劳动的主要渠道。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徐晓东  
农业剩余劳动力由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由低效益的第一产业向效益较高的第二、第三产业的持续转移,是发展中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的必不可少的关键性环节。通过劳动力的产业和空间上的转移,使得劳力资源得以在社会经济各部门中重新配置,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变迁,带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增加了社会总产出,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杰飞  
既有研究仅关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单向关系,本文利用我国1978-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使用VAR模型对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两者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互为格兰杰长期因果关系;劳动力转移对农民增收产生促进作用,且长期影响较强,而农民增收对劳动力转移产生的促进作用较弱。由此得出启示:应进一步加大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增加农民收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宋金平,王恩儒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中国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核心。本文分析了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归纳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剩余劳 动力转移的各种成功的模式,分析了今后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发展趋势。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朱臣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而且经济发展水平又较低,农业劳动力过剩问题十分突出,因此,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关键需要大量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日本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中国存在许多相似和可借鉴的地方。本文通过探究日本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出解决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一些合适途枉和有效办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丰春  
本文通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本—收益分析,说明农村劳动力在决定其是否转移时,体现着“自利”的“理性人”行为,并通过理想失落指数、相对剥夺指数和不公正指数对其进城打工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价,从而进一步论证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愿是以预期的状况为依据的,而不是现实的城乡差异。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占俊英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应该置于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由于提升、优化了农业经济结构,促进农业逐步形成合理规模,农业产业化能改善农业生产布局,提高农业经济时序效益,提高农业总体经济效益,拓宽农业生产经营范围,从而吸收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