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38)
2023(18461)
2022(15507)
2021(14356)
2020(11913)
2019(27267)
2018(26968)
2017(51729)
2016(27902)
2015(31517)
2014(31307)
2013(31159)
2012(28412)
2011(25589)
2010(25567)
2009(24063)
2008(23803)
2007(21197)
2006(18925)
2005(17089)
作者
(79822)
(66605)
(66027)
(62974)
(42291)
(31720)
(29924)
(26126)
(25269)
(23805)
(22574)
(22528)
(21185)
(20905)
(20482)
(20268)
(19646)
(19295)
(19093)
(19076)
(16482)
(16475)
(16046)
(15223)
(14862)
(14841)
(14715)
(14634)
(13324)
(13215)
学科
(124296)
经济(124149)
(103383)
管理(87803)
(84302)
企业(84302)
方法(55230)
(51810)
数学(45218)
数学方法(44846)
业经(36806)
中国(34910)
农业(34392)
(33994)
(24147)
(23186)
贸易(23173)
(23101)
财务(23029)
财务管理(22995)
地方(22773)
(22550)
企业财务(21807)
(21459)
技术(21181)
(19976)
理论(19944)
(19238)
(18429)
(18373)
机构
学院(406395)
大学(403657)
(173901)
经济(170646)
管理(164599)
理学(142178)
理学院(140763)
管理学(138745)
管理学院(138012)
研究(134487)
中国(105502)
(85519)
科学(79505)
(78066)
(74285)
(66361)
财经(62926)
中心(61085)
业大(60917)
研究所(60090)
(59847)
(57400)
农业(56807)
北京(53889)
经济学(52592)
(51130)
师范(50743)
(47841)
(47817)
经济学院(47659)
基金
项目(271151)
科学(215629)
研究(202567)
基金(199363)
(171890)
国家(170353)
科学基金(148004)
社会(131971)
社会科(124944)
社会科学(124912)
基金项目(105251)
(104412)
自然(93092)
教育(90984)
自然科(90978)
自然科学(90959)
自然科学基金(89392)
(86511)
编号(82428)
资助(81193)
成果(66240)
(61018)
重点(59706)
(58336)
(57379)
课题(55443)
国家社会(55192)
创新(53076)
教育部(52766)
人文(52046)
期刊
(196062)
经济(196062)
研究(121678)
中国(76542)
(74152)
管理(61013)
学报(59968)
(59394)
科学(58024)
农业(50473)
大学(47105)
学学(44537)
教育(39506)
(38846)
金融(38846)
业经(36560)
技术(35006)
财经(30966)
经济研究(30434)
(26559)
问题(26397)
(25942)
技术经济(21652)
世界(20487)
统计(20291)
(19771)
(19753)
现代(19199)
科技(18563)
理论(18541)
共检索到6045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雪玲  
文章首先基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从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与农民现代化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借助CRITIC-熵权组合赋权方法与TOPSIS评价模型测度2010—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然后,基于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考察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其来源;最后,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法探究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组态路径。结果表明:(1)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各维度水平不一,其中农业现代化水平与农民现代化水平稳步上升,农村现代化水平差异较大。(2)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其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和东北地区的区域间差异较大。(3)不存在引致高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单个必要条件,但可识别出高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4条组态路径,即农业支持下的农民精神富足型、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协调型、农民生活与公共服务协调型、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协调型;同时,也存在3条阻碍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组态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传明  宁安宁  贾蓓蓓  张丁一  
文章采用熵权法对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对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地区差异进行分解,运用核密度估计方法揭示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总体差异呈现逐年缩小趋势,这说明伴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空间协调性在逐渐加强。从区域内差异来看,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区域内差异较大;从区域差异的贡献率来看,区域间差异是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和农民富裕富足三个维度的核密度曲线存在中心右移、主峰高度上升、从双峰向单峰过渡等现象,表明两极化逐步缓解、差距逐渐缩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玉龙   章汪丽   赵亚娟  
文章基于2012—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并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不仅可以直接促进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且能够通过推动科技创新,间接对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产生正向影响。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在区域结构和维度层面均具有明显的异质性。通过空间计量分析发现,数字经济能够产生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在促进本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同时,对相邻地区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也具有推动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林广  
构建包含农业、农村、农民与城乡融合现代化4个维度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核密度估算法等方式揭示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及动态演变规律。研究表明:2009~2021年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四大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空间非均衡分布特征;全国及东、中、西与东北地区的核密度分布位置曲线逐步向右移动。地区内东部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差距最大,西部地区与东北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小;地区间东、西部之间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差异最大,中、西部之间差异最小。据此,应加强农村顶层规划设计,补齐基础服务供给短板;优化特色产业集群,赋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农业农村新业态模式,健全差异化发展机制。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晓越  
Based on the four components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eans,agricultural labor forces,agricultural output capacity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onditions,and on the predetermined sixteen variables,this study constitutes a statistical index system for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China and,thereby,analyzes empirically the progress of the Chines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from 1998 to 2001.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巽浩  任天志  
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与持续化指标体系的研究刘巽浩,任天志(北京农业大学100094)1问题的提出与重要性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我国21世纪奋斗的重要目标。但是,由于缺乏应有的理论指导与切实可行的量化指标,因而目标模糊,路子不清,看法不一,影响了我...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课题组   叶兴庆   程郁   张诩   伍振军   殷浩栋   韩丹  
本文构建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以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基于中国省域面板数据,测算评价全国各省份农业与农村基本现代化完成度,以及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耦合协调情况。研究发现,大部分省份农业与农村基本现代化实现度存在明显不平衡,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协调性也有待改善,农村现代化滞后仍是协调发展的短板。推动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协调发展,应在充分把握好两者相互促进的逻辑关系和协同演进规律的基础上,利用好两者之间的关联带动机制,做好乡村空间规划,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协同推进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多元化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营造“宜居宜业”和“生态美、生活美、生产美”的环境。同时,还要加强资金投入的有机协同,围绕激发要素活力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体推进。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丁岩彬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司伟  
本文尝试运用经济转型过程中农业部门发展的一般规律,解释乡村振兴战略、城乡融合发展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逻辑关系。研究认为,中国结构转型过程中,农业部门劳动力占总体劳动力份额下降的速度远远滞后于农业部门创造的GDP占GDP总量的份额下降的速度,劳动力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在城乡之间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基于此,中国需要在持续推进城镇化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同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农业发展是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如何提高农业部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尤其是农民财产性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农业融入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头平   钟桂珍  
农业农村现代化既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目标之一。文章通过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对2002—2021年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进行统计测度,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识别其影响因素,探究其影响机理,定量测度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2002—2021年,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区域差异逐步缩小,区域间差异是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2021年我国各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数整体呈自东向西逐渐递减的趋势,且存在较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但该空间集聚态势随时间推移在不断演变,高值集聚区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积极作用,而工业化水平对农业农村现代化有一定的消极影响,财政支农力度则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司伟  
本文尝试运用经济转型过程中农业部门发展的一般规律,解释乡村振兴战略、城乡融合发展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逻辑关系。研究认为,中国结构转型过程中,农业部门劳动力占总体劳动力份额下降的速度远远滞后于农业部门创造的GDP占GDP总量的份额下降的速度,劳动力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在城乡之间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基于此,中国需要在持续推进城镇化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同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农业发展是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如何提高农业部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尤其是农民财产性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农业融入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谢会强  王涵  谭宇航  
本文通过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测度中国2008—2020年省级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并利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KDE)、Moran’sⅠ指数和Dagum基尼系数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及区域差异。研究发现:除东北区域2014年后出现负增长外,其他三大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均持续上升,但不同省域与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东部区域发展最好、中部区域发展最快、西部区域发展相对较慢;各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具有明显的地理空间集聚特征,其空间集聚模式以“高—低”或“低—高”为主;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整体上处于不断优化的过程中,但东部区域和中部区域内部差异逐年增大,且东部区域内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非均衡程度尤其突出。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戴林送  杨国才  
本文构建评价我国农村现代化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我国31个地区的农村现代化状况进行实证分析,从中勾画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并相应地探讨这些基本特征形成的原因。文章最后结合实证分析的结论对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雪英  
中国农村产业链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现实进路,是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文章采用2008—2022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综合指数模型测度了中国农村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及演变趋势,并进一步使用静态面板模型、动态面板模型检验了中国农村产业链现代化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农村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中国农村产业链现代化的前期积累会促成示范效应,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循环”。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土地流转程度、农村数字化程度均有助于提升中国农村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斌   张霞  
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运行逻辑是扶智、扶技、扶业。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体现了增强农业产业链韧性、推进技能乡村建设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价值意蕴。据此提出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方略:完善人才链,即强化供给侧改革,筑就技能人才培养“压舱石”;提升价值链,即深化技术创新,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助推器”;服务产业链,即优化专业结构,把牢产业效益增值“定盘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