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439)
- 2023(20433)
- 2022(17279)
- 2021(16070)
- 2020(13553)
- 2019(31039)
- 2018(30402)
- 2017(58523)
- 2016(31342)
- 2015(35041)
- 2014(34613)
- 2013(34645)
- 2012(31566)
- 2011(28413)
- 2010(28386)
- 2009(26667)
- 2008(26304)
- 2007(23163)
- 2006(20508)
- 2005(18112)
- 学科
- 济(137962)
- 经济(137817)
- 业(110765)
- 管理(99505)
- 企(91645)
- 企业(91645)
- 方法(62625)
- 数学(52648)
- 数学方法(52080)
- 农(50325)
- 财(39041)
- 业经(36779)
- 中国(35926)
- 农业(33481)
- 地方(26958)
- 务(26155)
- 财务(26084)
- 财务管理(26040)
- 制(25759)
- 贸(24749)
- 企业财务(24743)
- 贸易(24738)
- 学(24105)
- 易(24038)
- 技术(22641)
- 和(22006)
- 理论(21408)
- 策(20563)
- 划(20475)
- 环境(19635)
- 机构
- 学院(451213)
- 大学(449077)
- 济(191346)
- 经济(187707)
- 管理(183917)
- 理学(159597)
- 理学院(157925)
- 管理学(155448)
- 管理学院(154609)
- 研究(147844)
- 中国(114732)
- 京(94406)
- 科学(88420)
- 财(86697)
- 农(78250)
- 所(72490)
- 财经(69766)
- 中心(67707)
- 业大(66645)
- 研究所(65787)
- 江(65613)
- 经(63700)
- 农业(60110)
- 北京(59258)
- 经济学(57884)
- 范(56684)
- 师范(56221)
- 院(53644)
- 州(52725)
- 经济学院(52398)
- 基金
- 项目(306476)
- 科学(244141)
- 基金(226096)
- 研究(225775)
- 家(195858)
- 国家(194193)
- 科学基金(169010)
- 社会(146515)
- 社会科(138863)
- 社会科学(138826)
- 基金项目(119586)
- 省(117820)
- 自然(108581)
- 自然科(106152)
- 自然科学(106129)
- 自然科学基金(104269)
- 教育(102144)
- 划(98472)
- 资助(92505)
- 编号(91429)
- 成果(72666)
- 部(68559)
- 重点(67783)
- 发(65429)
- 创(64508)
- 课题(61392)
- 国家社会(61226)
- 创新(59844)
- 教育部(59227)
- 人文(58297)
- 期刊
- 济(210837)
- 经济(210837)
- 研究(131154)
- 中国(81394)
- 农(75338)
- 管理(68243)
- 财(67810)
- 学报(65890)
- 科学(64013)
- 大学(51561)
- 农业(51400)
- 学学(48992)
- 教育(41336)
- 融(40843)
- 金融(40843)
- 技术(39504)
- 业经(38004)
- 财经(34123)
- 经济研究(32828)
- 经(29318)
- 问题(28140)
- 业(27002)
- 技术经济(23688)
- 统计(21465)
- 贸(21434)
- 世界(21246)
- 版(21054)
- 现代(20857)
- 图书(20854)
- 科技(20546)
共检索到6611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孙继琼
本文运用1978~2006年的数据对中国7大区域农业公共投资绩效的空间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地理条件、资源禀赋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农业公共投资对农业产出的影响在区域间表现出巨大的差异。从投资回报率看,华北、东南等经济发达地区在农业科研上的投资回报率较高,但在农业灌溉以及农村通讯上的回报率较低;与此相反,西南、西北等欠发达地区在农业灌溉以及农村通讯上的回报率较高,但在农业科研上的回报率却远低于经济发达地区。
关键词:
农业 公共投资 绩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曾福生 刘俊辉
农业生态效率是衡量农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指标。以农业碳排放和农业污染排放综合指数作为非期望产出,利用组合DEA模型评价了2000—2016年中国31个省份的农业生态效率,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分析了两种前沿距离下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东、中、西部农业生态效率呈现出"U"型发展格局;基于两种不同前沿距离考察,中、西部农业生态效率被低估。(2)两种前沿距离下中国农业生态效率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但集聚水平较低且具有一定的波动性,有些年份表现出微弱的空间分散趋势。(3)两种前沿距离下农业生态效率通过显著性检验的"热点"及"冷点"的省份数量均在减少,且在空间上呈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因地制宜制定地区农业生态化发展政策、创新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是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政策取向。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米运生 谭莹
帕累托式的信贷区域配置对协调区域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对信贷资本的区域配置效率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尽管宏观经济严重依赖银行信贷,但信贷配置效率差强人意;信贷配置效率的区域差异主要体现为省际层面而非区域层面。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四大区域之间的信贷配置效率并无实质性差异。省际层面上,信贷配置效率差异非常显著,西部大多数省份和东部的浙江、江苏对信贷依赖程度较大;东部的上海、广东因多元化的金融体系而降低了对信贷的依赖;中部和东北的信贷配置效率较低且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关键词:
信贷资本 配置效率 地区差异 面板数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金晓彤 李杨
本文基于全国31个地区、198个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问卷数据,分析了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南、华东和华中7个文化区域的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行为,指出了各个区域的新生代农民工在消费—储蓄比例、消费结构、自身人力资本投入、社会资本投入、高科技产品消费以及炫耀性消费之间的差异,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消费行为 区域差异
[期刊] 改革
[作者]
尹忞昊 田云 卢奕亨
在测算中国农业碳排放量并分析其现状特征的基础上,围绕其区域差异特点、动态演进趋势与空间分异机理等问题展开探讨。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农业碳排放总量、绝大多数省份以及各区域农业碳排放量均处于下降态势。2020年中国农业碳排放总量为93 885.28万吨,较2005年减少7.04%。15年间,共有18个省份农业碳排放量处于下降态势且以北京降幅最大,高达75.84%。第二,中国各省份农业碳排放量差异受劳动力规模的影响要大于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粮食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三类区域与之类似。从动态演进趋势来看,省际层面已出现“俱乐部收敛”现象,未来有可能出现马太效应。第三,中国农业碳排放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因子依次为农业机械化水平、地形起伏度、农业产业集聚、农业公共投资、农业产业结构。具体到三类区域,粮食主产区的主导因子为地形起伏度,而粮食主销区与产销平衡区则受农业机械化水平影响最大。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区域差异 空间分异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唐菁 曾庆均 刘浩
探索农业碳补偿率的分布动态、区域差异及收敛特征,可为全国整体和分区域制定农业减排固碳政策提供量化支撑。本文将农业碳排放和碳汇同时纳入农业碳补偿率核算体系,测算2006—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农业碳补偿率,采用核密度估计法、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计量模型剖析其动态演进、区域差异及空间收敛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碳补偿率整体表现出“绝对水平上升,离散程度扩大”的特征,而粮食主销区表现出“绝对水平下降,离散程度缩小”的相反特征;(2)区域间差异是农业碳补偿率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其中粮食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的区域间差异较小;(3)全国及三大区域农业碳补偿率均不存在σ收敛,但存在绝对和条件β收敛。全国和粮食主产区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产销平衡区与之相反,区域内虹吸效应和“核心一边缘”的格局显著。不同区域的农业技术进步、劳均机械动力、农业产业结构、农业发展水平对农业碳补偿率的影响也有显著异质性。研究建议,加快农业能源结构转型、提升土壤固碳能力、强化区域内部平衡性,以促进区域间农业减排增汇工作协调发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宋爽
我国四大区域不同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差异化诉求,选择恰当的环境规制工具可以有效实现淘汰落后产能和激发技术创新。采用2004—2014年省级工业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从成本效应、创新效应和集聚效应三方面对比分析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对污染产业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在四个地区的影响效果呈现显著差异;费用型规制、投资型规制和公众参与型规制在东部地区具有显著创新效应;费用型规制和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中部地区污染企业形成较大的成本压力;建设项目"三同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宋爽
我国四大区域不同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差异化诉求,选择恰当的环境规制工具可以有效实现淘汰落后产能和激发技术创新。采用2004—2014年省级工业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从成本效应、创新效应和集聚效应三方面对比分析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对污染产业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在四个地区的影响效果呈现显著差异;费用型规制、投资型规制和公众参与型规制在东部地区具有显著创新效应;费用型规制和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中部地区污染企业形成较大的成本压力;建设项目"三同时"投资和公众参与型规制在西部产业集聚地区能够有效抑制污染产业的流入;费用型规制、工业污染源治理和建设项目"三同时"投资能够有效抑制污染产业流入东北地区。因此,应因地制宜地选择恰当的环境规制工具组合以实现区域经济的绿色发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宋爽
我国四大区域不同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差异化诉求,选择恰当的环境规制工具可以有效实现淘汰落后产能和激发技术创新。采用2004—2014年省级工业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从成本效应、创新效应和集聚效应三方面对比分析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对污染产业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环境规制工具在四个地区的影响效果呈现显著差异;费用型规制、投资型规制和公众参与型规制在东部地区具有显著创新效应;费用型规制和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中部地区污染企业形成较大的成本压力;建设项目"三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利国 谭笑 肖晴川 刘爱文
文章将气候生产潜力作为气候资源投入要素纳入农业生态效率测算体系,使用窗口EBM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了2003—2020年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域的农业生态效率,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进行区域差异分析,最后使用SDM模型和Shapley值对区域差异成因进行量化解析,结果如下:(1)中国农业生态效率总体呈增长趋势,东部地区逐渐超越其他地区成为农业生态效率“领头羊”。(2)农业生态效率区域差异总体呈下降趋势,区域间差异逐渐成为区域差异的主要表现特征。(3)SDM模型显示,受灾率、财政支农水平和工业化水平与农业生态效率显著负相关,种植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生态效率显著正相关。(4)Shapley值分解显示,工业化水平是导致农业生态效率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且贡献率呈增长趋势,受灾率与经济发展水平贡献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种植结构和财政支农水平的贡献率总体保持稳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艳彦 朱为群
文章主要运用Theil指标等方法研究我国1978~2009年六大区域税负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原因,研究发现,六大区域税负总差异、区内差异及区际差异都经历了"扩大"转向"不再扩大"或"缓慢下降"的过程;经济发达地区一般区内差异较大;虽然京津冀和长三角区内差异均较大,但其中心城市——北京与上海的税负结构明显不同,其原因主要为税制改革、长期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流转税的主体地位"、总机构效应"等。最后,针对这些特征及原因总结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供解决对策与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洪名勇 郑丽楠
文章基于中国1997—2016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实证研究了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和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生态效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纯技术效率对于综合效率的贡献大于规模效率的贡献。中国农业生态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而研究期内农业生态效率区域及其时间变化相对不大,同时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呈一定的收敛趋势,东北地区呈一定的发散趋势。中国农业生态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但空间正相关性呈减弱态势。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于亢亢 朱信凯 杨承霖
本文探讨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不同区域中各类主体交易成本与效率的差异。通过对10个省区110个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的问卷调研,构建了广义线性模型,并对比了各区域在自然禀赋、农业和经济发展上的差异。本文的主要启示是:重点推进区域要降低购销费用和完善标准规范以帮扶传统承包户,并为种养大户提供充足信息;率先实现区域要降低龙头企业交易的购销费用,实现其带动作用;稳定发展区域要为各类专业合作社提供充足信息,发挥对生态保障的积极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宁 陈超
本文以农业经济增长为科研投资效率衡量的标准探讨近20年来中国农业科研投资的效率。分析和说明了选取"资本边际收益率均一化"准则作为农业科研投资效率的衡量基础,以非参数计量经济方法对地区农业科研投资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中国29个省份农业科研投资的边际收益值及其差异指数。
关键词:
农业科研投资 边际收益率 区域比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鸣 宋洪远
使用1999—2010年的面板数据,计算了中国各省区的农业碳排放量,使用ML指数、空间Morans’I指数和三种收敛性模型深入分析了中国农业碳排放绩效的动态变化和空间聚集与收敛等问题。研究发现:第一,1999—2010年间中国农业碳排放绩效的ML值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存在区域间绩效发展状况不均衡的问题,例如东部绩效最高而中部最低。第二,在中国农业碳排放绩效中,起到最主要贡献作用的是技术进步,而效率变化的贡献度非常小,意味着技术进步可以提高农业碳排放绩效值。第三,中国农业碳排放绩效的ML指数值存在空间自相关关系(即空间聚集效应),而2000年以后这种空间自相关关系程度越来越弱。第四,中国农业碳排放绩效存在"俱乐部收敛"效应,表明各省区的农业碳排放绩效存在收敛性和趋同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