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90)
2023(18370)
2022(15173)
2021(14234)
2020(12013)
2019(27706)
2018(27152)
2017(50845)
2016(27176)
2015(30829)
2014(30436)
2013(30393)
2012(27860)
2011(25174)
2010(25159)
2009(23789)
2008(23771)
2007(21179)
2006(18479)
2005(16623)
作者
(78624)
(66241)
(65730)
(62681)
(41683)
(31680)
(29991)
(25867)
(24972)
(23392)
(22442)
(22246)
(20917)
(20733)
(20548)
(20333)
(19761)
(19453)
(19027)
(18951)
(16279)
(16243)
(16063)
(15166)
(14908)
(14863)
(14684)
(14540)
(13372)
(13290)
学科
(121791)
经济(121662)
(101832)
管理(84684)
(82803)
企业(82803)
方法(55407)
(52012)
数学(46280)
数学方法(45773)
业经(36078)
农业(34395)
(34394)
中国(32727)
(23709)
(23577)
贸易(23567)
(23556)
财务(23513)
财务管理(23471)
(23013)
企业财务(22240)
技术(20515)
(20512)
地方(20399)
(19416)
(19082)
理论(18301)
(17789)
(17678)
机构
学院(397839)
大学(393050)
(172445)
经济(169343)
管理(157797)
理学(136071)
理学院(134686)
研究(132653)
管理学(132608)
管理学院(131858)
中国(105442)
(81806)
科学(79242)
(78282)
(76993)
(66489)
中心(62414)
财经(61541)
业大(61528)
农业(60505)
研究所(60284)
(59408)
(56050)
经济学(52744)
北京(50966)
(48352)
师范(47871)
经济学院(47692)
(46675)
(46621)
基金
项目(264840)
科学(210385)
基金(195592)
研究(193146)
(170313)
国家(168810)
科学基金(145974)
社会(126105)
社会科(119466)
社会科学(119431)
基金项目(102965)
(102869)
自然(93389)
自然科(91316)
自然科学(91286)
自然科学基金(89740)
教育(86863)
(85702)
资助(79367)
编号(77451)
成果(61556)
(59242)
重点(59080)
(57377)
(56817)
国家社会(53443)
创新(52625)
课题(51726)
科研(51013)
(50834)
期刊
(192876)
经济(192876)
研究(112935)
(77850)
中国(76135)
(61999)
学报(61290)
科学(58474)
管理(58310)
农业(53155)
大学(47564)
学学(45160)
(37934)
金融(37934)
业经(36281)
技术(35644)
教育(32822)
财经(30513)
经济研究(29892)
(28257)
(26376)
问题(25771)
技术经济(21976)
世界(21183)
(20996)
(20695)
统计(20315)
(18464)
国际(18239)
现代(18106)
共检索到5933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吴亚玲  杨汝岱  吴比  鲁国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提高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形成生产要素向先进生产力集聚的体制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借鉴Ayerst等核算农业生产领域要素错配程度的理论框架,基于2003-2020年农业农村部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对农户层面要素错配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从生产率角度看,本文参考两种框架的测算结果均显示,2003年以来农户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上升并不明显,也不具备持续性;中国农业生产领域内部要素错配程度较高,各要素按照错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劳动力、土地、资本和中间投入,若对要素进行有效重新分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业生产率增长,大致可使农业总产出上升40%~50%;通过反事实分析发现,单纯依靠提升农户全要素生产率或提高要素投入对增加总产出的效果并不理想,改善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应成为下一阶段农业农村改革的重点目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佳朔  宋洪远  
基于2009—2018年鲁豫两省农村固定观察点的调查数据,探究了微观农户视角下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结果显示:老年农户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比中青年农户较慢,并且中高龄老年农户的增长水平低于低龄老年农户。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可能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在小麦生产中更为突出。具体而言,这一负面影响在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更依赖粮食或农业经营收入的农户以及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进程较快的农村地区更为明显。为应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应加强农业生产经营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壮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佳朔  宋洪远  
基于2009—2018年鲁豫两省农村固定观察点的调查数据,探究了微观农户视角下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结果显示:老年农户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比中青年农户较慢,并且中高龄老年农户的增长水平低于低龄老年农户。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可能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在小麦生产中更为突出。具体而言,这一负面影响在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更依赖粮食或农业经营收入的农户以及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进程较快的农村地区更为明显。为应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应加强农业生产经营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壮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雪  李谷成  范丽霞  尹朝静  
本文基于2003-2011年湖北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及气象数据,运用"Z指数"法核算各气象站点的雨涝发生等级,并对其特征进行分析。依据"Z指数"计算结果将年份划分为正常年份与雨涝灾害年份,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定量分析雨涝灾害对水稻种植户要素投入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2003-2011年间湖北偏涝少于大涝,极涝并未出现,大涝、偏涝发生区域较为集中。此外,稻农生产要素投入在正常年和雨涝灾害年间存在显著差异。雨涝灾害的发生对中间投入、劳动力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后者影响程度最大。另外,分位数回归表明,随着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雪  李谷成  范丽霞  尹朝静  
本文基于2003-2011年湖北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及气象数据,运用"Z指数"法核算各气象站点的雨涝发生等级,并对其特征进行分析。依据"Z指数"计算结果将年份划分为正常年份与雨涝灾害年份,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定量分析雨涝灾害对水稻种植户要素投入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2003-2011年间湖北偏涝少于大涝,极涝并未出现,大涝、偏涝发生区域较为集中。此外,稻农生产要素投入在正常年和雨涝灾害年间存在显著差异。雨涝灾害的发生对中间投入、劳动力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后者影响程度最大。另外,分位数回归表明,随着分位数的提高,雨涝灾害对中间投入、劳动力投入的影响程度逐渐提高。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湖北雨涝灾害的预警及预报,为农户尤其是高投入水平的种植大户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及知识技术支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康亚文  彭博  赵浚夷  刘泠岑  张倩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针对国内外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研究的文献,探究其测算结果的一致性,以期为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测算及其结果提供更为全面、客观、系统的认识与理解。[方法]首先对中英文数据库中已发表的有关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文献进行检索筛选,再对纳入文献进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区域、方法、投入产出指标和年份区间的梳理,进而基于Meta分析定量化地分析各研究中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测算结果之间的异质性,并进行敏感性检验。[结果]结果显示:(1)中国农业TFP增长率测算总体异质性较低(I~(2)=10%),剔除单独省份或地区作为研究区域的文献后,Meta分析结果异质性增大(I~(2)=18%);(2)投入指标方面,劳动力投入指标使用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时的测算结果异质性较高(I~(2)=61%),而使用农林牧渔业从业人数时,测算结果同质性显著(I~(2)=0);(3)测算方法方面,使用DEA方法测算所得结果间同质性显著(I~(2)=0);(4)测算时段方面,各时段内农业TFP增长率测算结果呈现高度异质性,1992—1997、1998—2003、2004—2008、2009—2015各时段下I~(2)结果分别为 94%、89%、68%、87%。[结论](1)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1979—2015年期间年均增长2%是较为准确的测算结果,且单独省份的研究能够一定程度上填补以全国为研究区的文献间的异质性;(2)投入产出指标的遴选对农业TFP增长率测算结果有一定影响;(3)测算方法是农业TFP增长率异质性的主要来源;(4)农业TFP增长率测算中相关指标所选不变基期对长时间跨度测算结果影响不大,但对具体时段内的农业TFP测算结果影响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史常亮  朱俊峰  揭昌亮  
利用能够把个体效应与非效率项区别开来的固定效应SFA模型,结合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中国31个省份1993-2013年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算,并采用面板单位根法对中国农业tFP增长的地区差异进行随机收敛检验。结果发现:中国农业生产存在明显的效率损失,平均技术效率偏低且处于不断恶化状态;样本期间中国农业tFP增长呈现出先降后升的u型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74%,农业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技术效率下降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各省区农业tFP增长存在比较大的地区差异,并且不存在随机收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庆  林光华  何军  
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农民兼业收入已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农民这种兼业行为会降低农业生产的劳动投入,特别是会降低无法用雇工和机械替代的农业生产管理的劳动投入,因此,有必要研究农民兼业化行为对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多元线性模型验证农民兼业化对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民的兼业化对家庭土地投入规模有显著负向影响,对家庭的机械使用量有显著正向影响,对生产资料的投入量存在着负向效应。这说明,农村劳动力的兼业行为,并非是在劳动力完全剩余状况下产生的,农民的兼业行为会降低农业生产的人力投入,农民家庭会通过改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来实现家庭收入最大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战伟  
[目的]通过测算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揭示其动态演进趋势及影响因素,从而为推动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文章使用SBM-Global Malmqusi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利用Kernel核密度估计方法刻画了中国农业TFP增长的动态演进,并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中国农业TFP增长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是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的下降是阻碍其增长的主要原因;核密度估计表明各省份之间的农业相对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差距不断扩大,技术效率普遍恶化,而技术进步增长速度显著;农业金融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农业科技水平对中国农业TFP都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外开放水平对中国农业TFP则产生了阻碍作用,农村人力资本则对农业TFP产生的正效应不显著。[结论]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农业现代化.各省份应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措施。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浩  陈中伟  
通过对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影响因素的规范分析,并利用1986—2010年中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具有不一致性;家庭承包土地经营模式下农业劳动效率的提高是造成二者不一致的重要原因;提高农村劳动力城市就业收入水平及其稳定性有利于二者趋同;较低的地租、较高的城市生活成本和城乡二元制度的约束制约了二者一致进行。为此,根据城乡统筹发展和城市化发展的要求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崔晓  张屹山  
本文运用符合物料守恒条件的环境效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模型,分别对1990~2011年间中国农业环境效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本文主要有以下发现:与传统的技术效率相比,环境效率不仅能体现农业生产中各种要素的利用效率,还能揭示农产品要素投入中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农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在大多数年份慢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这与农作物对生产要素中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增长缓慢密切相关。由于农业技术应用和推广上的缺陷,中国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程度不高,农作物对化肥的吸收效率增速缓慢,导致了农业污染控制难度加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困难等问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杰  苏群  
从土地生产率视角出发,利用201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实证检验了小麦、稻谷、玉米及大豆土地生产率与土地规模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从全国范围来看,小麦土地生产率与土地规模之间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倒"U"型,稻谷土地生产率与土地规模之间呈反向关系,玉米与大豆的土地生产率与土地规模之间可能存在线性的正向关系。对不同地区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中部与西部地区,小麦土地生产率与土地规模之间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倒"U"型;稻谷在中部与西部地区,土地生产率与土地规模之间存在反向关系,但是在东北地区,增加土地规模有助于提高稻谷的土地生产率;玉米在东部地区土地规模较小时,土地生产率较高,但是在西部与东北地区,增加土地...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方福前  张艳丽  
本文以分析中国2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为基础,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首先,根据KS和T检验筛选投入产出指标;然后,利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计算出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构成;最后利用面板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分析了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诸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乡村从业人员对农业生产效率值的影响较为明显;技术进步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区域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较大;财政支农的力度和农业在整体经济中的地位会显著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薛建良  李秉龙  
环境的外部性使包含环境影响的生产率度量一直是个难题,而此类研究对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度量和评估包含环境影响的农业生产率方法,在本研究中,环境的外部性通过定义一个包含市场产出和污染产出的总产出而纳入分析框架,用总产出代替传统TFP计算中的产出,包含环境影响的全要素生产率公式得以建立。利用基于单元的综合调查评价法计算了1990-2008年我国主要农业污染物排放数量,并在此基础上度量了基于环境修正的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表明在1990-2008年间我国经环境调整后的农业生产率增长呈现减小趋势,农业环境污染使农业生产率增长降低0.09%-0.6%,且呈现较大的时期变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白林  万忠  罗其友  林伟君  方伟  
利用1996-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模型,分析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构成即农业技术效率提高(Ech)和农业技术进步(Tch),并解释了不同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分解值的趋同性。研究结果表明:(1)1996-2010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年均增长率为4.1%,其中农业技术进步(Tch)年均增长率为4.8%,农业技术效率(Ech)年均增长率为-0.7%;(2)农业技术效率对全国农业全要素增长率区域差异的解释度分别为58%,剩下的42%则由农业技术进步解释;(3)"九.五"到"十一.五"期间,中西部区域农业技术效率和农业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