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696)
2023(19171)
2022(15996)
2021(14854)
2020(12924)
2019(29564)
2018(29337)
2017(55451)
2016(30124)
2015(34213)
2014(34019)
2013(33849)
2012(31139)
2011(28146)
2010(28425)
2009(26871)
2008(26749)
2007(24149)
2006(21271)
2005(19016)
作者
(90102)
(75426)
(75034)
(71433)
(47689)
(36296)
(34122)
(29583)
(28598)
(26979)
(25702)
(25443)
(24190)
(23975)
(23675)
(23309)
(22554)
(22318)
(21855)
(21705)
(18736)
(18720)
(18553)
(17309)
(17045)
(16950)
(16940)
(16723)
(15408)
(15228)
学科
(130765)
经济(130616)
(107185)
管理(93060)
(88098)
企业(88098)
方法(61834)
数学(52014)
数学方法(51211)
(49852)
(36235)
业经(35341)
中国(34451)
农业(32896)
(25565)
(25240)
(24757)
贸易(24742)
(24738)
财务(24670)
财务管理(24621)
(24123)
企业财务(23296)
理论(22151)
技术(21938)
地方(21554)
(21085)
(20283)
(19197)
(18926)
机构
学院(443493)
大学(439188)
(185202)
经济(181611)
管理(172600)
研究(148872)
理学(148871)
理学院(147279)
管理学(144445)
管理学院(143651)
中国(116422)
(93160)
科学(92804)
(88908)
(82944)
(76816)
业大(71194)
研究所(69769)
农业(69484)
中心(68892)
(67296)
财经(66298)
(60257)
北京(58551)
经济学(56278)
(54224)
师范(53555)
(52794)
(52740)
经济学院(50814)
基金
项目(294837)
科学(232463)
基金(215763)
研究(210019)
(190186)
国家(188551)
科学基金(161701)
社会(133966)
社会科(126842)
社会科学(126801)
(115679)
基金项目(112759)
自然(106801)
自然科(104442)
自然科学(104408)
自然科学基金(102586)
(97107)
教育(96631)
资助(90266)
编号(84007)
成果(67040)
重点(66596)
(65214)
(63220)
(62631)
创新(58175)
课题(57846)
科研(57193)
国家社会(55924)
(55379)
期刊
(205822)
经济(205822)
研究(124719)
中国(86557)
(85376)
学报(73042)
科学(67847)
(66472)
管理(65506)
农业(57995)
大学(55663)
学学(52936)
教育(41974)
技术(41354)
(40577)
金融(40577)
业经(37147)
财经(32895)
经济研究(32394)
(31775)
(28394)
问题(27156)
统计(24592)
技术经济(24419)
(22954)
(22146)
世界(21839)
(21616)
科技(20007)
决策(19893)
共检索到6589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霞婷  李强  吴超  马锦怡  
[目的]通过分析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态变化和长期收敛性,为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和缩小地区农业发展差距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文章基于中国29个地区1978-2017年的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在此基础上,运用基于log(t)回归的PS收敛检验分析累积农业TFP增长的收敛性。[结果]农业TFP的动态分析表明,农业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支撑,由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业TFP增长的速度放缓。收敛性检验结果表明,中国1986-2017年的农业累积TFP增长在全国省际层面和东、中、西、东北4大区域层面都发散,但存在6组俱乐部收敛和4个不收敛地区。从收敛速度来看,俱乐部1的收敛速度最快,是唯一的绝对收敛,俱乐部2的收敛速度最慢;根据累积农业TFP增长的差异,可以将收敛俱乐部划分为“高速增长”、“平稳增长”和“低速增长”3种类型。“高速增长”俱乐部(俱乐部1,2)与其他俱乐部(俱乐部3-6)的增长差距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是其他俱乐部之间增长差距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各地区应加强农业先进技术的交流,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资源禀赋与农业科技创新的耦合关系,实现有效创新,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应瑞瑶  潘丹  
现有文献报告的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测算结果存在较大分歧。本文采用Meta回归分析方法,对国内外1982年—2011年46项有关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进行定量综述,试图寻找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不同研究结果的决定性因素。研究发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结果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结于原始文献在估计方法、数据选取以及变量处理等方面的不同:相对于索洛余值法,采用代数指数法的研究倾向于得到更低的农业TFP值,采用SFA方法的研究倾向于得到更高的农业TFP值,而使用DEA方法计算出的农业TFP值和索洛余值法无显著差异;若实证研究选择时间序列数据作为样本,会比面板数据得到更低的农业TFP值;原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史常亮  朱俊峰  揭昌亮  
利用能够把个体效应与非效率项区别开来的固定效应SFA模型,结合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中国31个省份1993-2013年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算,并采用面板单位根法对中国农业tFP增长的地区差异进行随机收敛检验。结果发现:中国农业生产存在明显的效率损失,平均技术效率偏低且处于不断恶化状态;样本期间中国农业tFP增长呈现出先降后升的u型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74%,农业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技术效率下降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各省区农业tFP增长存在比较大的地区差异,并且不存在随机收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玉鸣  李建霞  
全要素生产率(TF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和技术进步、管理效率提高的重要标志。运用空间统计的Moran指数以及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 Weighted Regression)模型方法,基于2003年中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工业企业统计数据,对省级区域工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实证测算分析结果发现,空间Moran指数可测算省域工业生产率的空间效应,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也可将影响省域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分解成各省域的局部影响,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在计量检验和测算我国31个省域工业全要素生产率中具有较好效果。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全炯振  
本文使用1978~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非参数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和参数随机前沿函数模型结合起来的SF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测算了中国各省份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化指数,并分析了其时序增长与空间分布特征。本文的结论是:1978~2007年期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为0.7%,其增长主要来自于农业技术进步。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技术诱导型的增长模式、明显的波动性(阶段性)、地区之间增长的不平衡。提高农业技术效率水平是中国未来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潜在动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康亚文  彭博  赵浚夷  刘泠岑  张倩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针对国内外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研究的文献,探究其测算结果的一致性,以期为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测算及其结果提供更为全面、客观、系统的认识与理解。[方法]首先对中英文数据库中已发表的有关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文献进行检索筛选,再对纳入文献进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区域、方法、投入产出指标和年份区间的梳理,进而基于Meta分析定量化地分析各研究中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测算结果之间的异质性,并进行敏感性检验。[结果]结果显示:(1)中国农业TFP增长率测算总体异质性较低(I~(2)=10%),剔除单独省份或地区作为研究区域的文献后,Meta分析结果异质性增大(I~(2)=18%);(2)投入指标方面,劳动力投入指标使用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时的测算结果异质性较高(I~(2)=61%),而使用农林牧渔业从业人数时,测算结果同质性显著(I~(2)=0);(3)测算方法方面,使用DEA方法测算所得结果间同质性显著(I~(2)=0);(4)测算时段方面,各时段内农业TFP增长率测算结果呈现高度异质性,1992—1997、1998—2003、2004—2008、2009—2015各时段下I~(2)结果分别为 94%、89%、68%、87%。[结论](1)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1979—2015年期间年均增长2%是较为准确的测算结果,且单独省份的研究能够一定程度上填补以全国为研究区的文献间的异质性;(2)投入产出指标的遴选对农业TFP增长率测算结果有一定影响;(3)测算方法是农业TFP增长率异质性的主要来源;(4)农业TFP增长率测算中相关指标所选不变基期对长时间跨度测算结果影响不大,但对具体时段内的农业TFP测算结果影响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战伟  
[目的]通过测算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揭示其动态演进趋势及影响因素,从而为推动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文章使用SBM-Global Malmqusi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利用Kernel核密度估计方法刻画了中国农业TFP增长的动态演进,并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中国农业TFP增长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是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的下降是阻碍其增长的主要原因;核密度估计表明各省份之间的农业相对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差距不断扩大,技术效率普遍恶化,而技术进步增长速度显著;农业金融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农业科技水平对中国农业TFP都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外开放水平对中国农业TFP则产生了阻碍作用,农村人力资本则对农业TFP产生的正效应不显著。[结论]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农业现代化.各省份应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措施。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燕  徐妍  
文章根据中国2000-2008年20个制造行业的面板数据,建立了以产业空间集聚水平为门限变量的双门限回归模型,以考察产业空间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产业空间集聚主要促进体现型技术进步,对技术效率的影响较弱;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存在门限效应,其影响力随集聚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减弱,集聚规模存在最佳边界;产业空间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及技术进步的影响在不同门限区间的行业技术梯度特征较明显,资源性和中低技术行业的集聚水平较低但集聚效应较高。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孙致陆  李先德  
本文基于Battese and Coelli(1995)提出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构建了农业FDI影响下的面板数据随机前沿函数模型,根据1994-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农业FDI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FDI对中国农业技术效率和农业技术进步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而在总体上促进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农业资源利用、农业劳动力投入质量、农业资本投入和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对中国农业技术效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劳动力投入数量和自然灾害则对中国农业技术效率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中国农业在总体上出现了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下降并存的局面。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宁凌  宋泽明  
基于2007—2017年我国11个沿海省份的有关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分析海洋科技创新、海洋全要素生产率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自我增强机制和双向促进关系,但相互促进效果较小;长期来看,海洋经济发展对海洋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大于对海洋科技创新的影响,而海洋全要素生产率对海洋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基于研究结论,提出通过发挥自我增强机制的提升作用提高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全要素生产率的相互促进效应,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经济质量,促进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海洋强国建设。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崔晓  张屹山  
本文运用符合物料守恒条件的环境效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模型,分别对1990~2011年间中国农业环境效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本文主要有以下发现:与传统的技术效率相比,环境效率不仅能体现农业生产中各种要素的利用效率,还能揭示农产品要素投入中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农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在大多数年份慢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这与农作物对生产要素中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增长缓慢密切相关。由于农业技术应用和推广上的缺陷,中国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程度不高,农作物对化肥的吸收效率增速缓慢,导致了农业污染控制难度加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困难等问题。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闫彦  
本文通过对电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理论特点分析,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某公司九五计划的实际数据进行TFP指数分析和评价,指出了电力企业中推行全要素生产率为目标的管理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方福前  张艳丽  
本文以分析中国2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为基础,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首先,根据KS和T检验筛选投入产出指标;然后,利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计算出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构成;最后利用面板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分析了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诸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乡村从业人员对农业生产效率值的影响较为明显;技术进步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区域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较大;财政支农的力度和农业在整体经济中的地位会显著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刚  杨孟禹  
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为研究对象,在梳理了区域差异与空间效应有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用DEA-Malmquist法测算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结果,从地理邻近、经济社会特征两方面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建立静态、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对中国29个省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关联效应进行考察。研究表明:中国农业生产率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部分区域存在集聚带;在考虑了控制变量和内生性冲击后,地理邻接特征的空间关联效应为0.43,空间距离特征的空间效应为0.35,经济存量特征的空间效应为0.23,人力资本特征的空间效应为0.13;农业TFP在地区间存在以地理区位、经济社会特征的关联效应,且以地理区位为主导,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纠正了静态面板模型过高估计的偏误。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秉镰  李清彬  
利用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分析了中国196个主要城市在1990—2006年期间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该研究发现,1990—2006年期间,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增加了2.8%,主要来源是技术改进,技术效率变化起着拖累作用;选定期间内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呈现三个上升高峰和两个波谷特征,第二高峰期间为1996—1999年,全要素生产率改善值最大,两个下降波谷分别出现在1993—1995年与2002—2003年期间,最近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化重新走上上升趋势,这可能表明了未来几年的走势;重庆市是直辖市中全要素生产率唯一下降的,上海最高,北京次之,天津改善幅度最小;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