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39)
- 2023(14267)
- 2022(11698)
- 2021(11076)
- 2020(9269)
- 2019(20963)
- 2018(20796)
- 2017(39462)
- 2016(21712)
- 2015(24131)
- 2014(23974)
- 2013(23871)
- 2012(21998)
- 2011(19964)
- 2010(20545)
- 2009(19290)
- 2008(19622)
- 2007(17740)
- 2006(16171)
- 2005(15020)
- 学科
- 济(96316)
- 经济(96190)
- 业(93788)
- 企(76358)
- 企业(76358)
- 管理(72463)
- 农(46985)
- 方法(39006)
- 业经(31563)
- 农业(31092)
- 财(30816)
- 数学(30733)
- 数学方法(30477)
- 中国(28816)
- 制(25177)
- 务(20689)
- 财务(20666)
- 财务管理(20635)
- 企业财务(19579)
- 体(18892)
- 贸(18818)
- 贸易(18804)
- 技术(18453)
- 易(18417)
- 策(18295)
- 银(16788)
- 银行(16775)
- 行(16232)
- 地方(16099)
- 划(15842)
- 机构
- 学院(314341)
- 大学(309257)
- 济(143199)
- 经济(140714)
- 管理(123764)
- 研究(108578)
- 理学(105582)
- 理学院(104544)
- 管理学(103284)
- 管理学院(102656)
- 中国(88615)
- 财(67598)
- 京(64969)
- 农(62069)
- 科学(60605)
- 所(54483)
- 财经(52457)
- 江(49884)
- 中心(49237)
- 研究所(48672)
- 经(47717)
- 农业(47310)
- 业大(45703)
- 经济学(43895)
- 北京(41337)
- 经济学院(39515)
- 州(38550)
- 范(38367)
- 财经大学(38343)
- 院(38025)
- 基金
- 项目(197689)
- 科学(158741)
- 研究(149029)
- 基金(146883)
- 家(126593)
- 国家(125366)
- 科学基金(108955)
- 社会(99378)
- 社会科(94052)
- 社会科学(94029)
- 基金项目(76399)
- 省(76128)
- 自然(67332)
- 教育(67217)
- 自然科(65854)
- 自然科学(65837)
- 自然科学基金(64792)
- 划(62730)
- 资助(59712)
- 编号(59480)
- 成果(48333)
- 部(46005)
- 重点(44001)
- 发(43735)
- 创(43501)
- 业(42071)
- 国家社会(42053)
- 课题(40813)
- 性(40460)
- 创新(39965)
- 期刊
- 济(170058)
- 经济(170058)
- 研究(100633)
- 中国(67664)
- 农(63545)
- 财(54639)
- 管理(49569)
- 科学(44641)
- 学报(43867)
- 农业(42500)
- 融(36575)
- 金融(36575)
- 大学(35134)
- 学学(33134)
- 业经(32194)
- 教育(31443)
- 技术(27479)
- 财经(27421)
- 经济研究(26565)
- 经(23785)
- 业(22920)
- 问题(22765)
- 世界(18800)
- 贸(18341)
- 技术经济(17902)
- 国际(15803)
- 农村(15561)
- 村(15561)
- 版(15276)
- 现代(15192)
共检索到4955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占仓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一次革命性提升过程。要充分考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适应"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通过共商、共建、共享,与沿线国家形成更好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关系。面对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性课题,要以科技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支撑与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针对中国人口大国、人均耕地资源偏少的特殊国情,中国农业稳定发展特别重要,特别是要保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基本自给,在进一步发展中要适当调减玉米种植规模,通过建立健全信息系统引导支持畜牧业提高稳定发展水平,对生姜、大蒜、大葱等波动比较大的农产品要加强调控。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大命题,重点要放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上。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结合全国已经进行的试点经验,全面提高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承包地等的市场化配置水平,确实让农村建设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实现"同地同价",让占有土地资源较多的农民通过土地增值适度获得国家经济发展的红利,提高农民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的获得感。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占仓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一次革命性提升过程。要充分考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适应"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通过共商、共建、共享,与沿线国家形成更好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关系。面对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性课题,要以科技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支撑与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针对中国人口大国、人均耕地资源偏少的特殊国情,中国农业稳定发展特别重要,特别是要保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基本自给,在进一步发展中要适当调减玉米种植规模,通过建立健全信息系统引导支持畜牧业提高稳定发展水平,对生姜、大蒜、大葱等波动比较大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国 冯华
学界在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研究成果主要涉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概念界定、重要性、主要内容、思路等方面,但对全国各地实践经验的总结研究、持续性的研究、实证分析的研究和相关国际经验的研究均需要加强,而研究的学科视野也要进一步拓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周振亚 罗其友 刘洋 高明杰 张晴
[目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我国农业主要矛盾,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该研究旨在寻找我国农业供给侧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和政策措施。[方法]文章运用供求平衡分析的方法,将我国农产品产量与平衡膳食条件下我国农产品需求量进行比较,进而确定我国农业供给侧存在问题。[结果]目前我国农业供给侧主要存在"三个过剩、两个不足":玉米生产过剩;蔬菜生产隐性过剩;畜禽肉类生产阶段性过剩;高品质农产品供应不足;国产蛋白饲料和奶类等农产品供应不足。[结论]该文据此提出了"蓄产能、调结构、控产量、
关键词:
农业 供给侧改革 产能 供给 需求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风田
2016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解决农业在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资源环境压力大等问题,必须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调整工作重心,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本文结合本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有关“三农”工作的指示,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心由“量”向“质”转移、产业链重塑、促进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风田
2016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解决农业在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资源环境压力大等问题,必须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调整工作重心,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本文结合本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有关"三农"工作的指示,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心由"量"向"质"转移、产业链重塑、促进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宋洪远
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几次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特别是在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理念到行动都做出了系统阐述和全面部署,这是中央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的重大决策。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16年1月下发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钱津
我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供给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要点应与现代农业建设相结合。但从改革的战略高度审视,不能单方面从供给侧找问题存在的原因,尤其是要深刻认识为何客观的市场需求不能对供给侧的结构性问题实现有效约束。同时,在战略上,更应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要求是培育新型农民。另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必须依靠农业技术进步才能拓展新动能。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钱津
我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供给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要点应与现代农业建设相结合。但从改革的战略高度审视,不能单方面从供给侧找问题存在的原因,尤其是要深刻认识为何客观的市场需求不能对供给侧的结构性问题实现有效约束。同时,在战略上,更应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要求是培育新型农民。另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必须依靠农业技术进步才能拓展新动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璠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严重的环境资源约束,国内农产品的成本居高不下,主要农产品出现了"三量齐增",部分农产品短缺、部分过剩,大多数农产品质量难以过关等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调结构、降成本、提品质、促改革、强安全、补短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关键词:
农业 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 思考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翁鸣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不是一般性供给侧改革,也不等同于单纯的结构性调整,而是从生产端、供给端入手,采用综合配套改革的办法,破解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促进供给体系和结构优化,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这项改革必然涉及我国农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本文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学内涵、改革方向和主线、供给侧改革与粮食安全以及地方改革实践等,进行了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翁鸣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不是一般性供给侧改革,也不等同于单纯的结构性调整,而是从生产端、供给端入手,采用综合配套改革的办法,破解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促进供给体系和结构优化,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这项改革必然涉及我国农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本文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学内涵、改革方向和主线、供给侧改革与粮食安全以及地方改革实践等,进行了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长云 杜志雄
由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跟不上城乡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农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根基面临严重侵蚀,农产品价格和农业产业组织缺乏竞争力的问题日趋突出,农业在生态和社会上不可持续的问题迅速加剧,以及农业创新要素进入和创新能力成长的难度较大,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迅速凸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走出把农业结构调整简单等同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政府工作部署裁剪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轻视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驱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速战速决等误区。科学选择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即促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农业补贴政策的转型;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和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培育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链接高效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引导涉农平台经济有序发展并发挥对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领航作用;全面深化涉农产权和要素市场改革;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璠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严重的环境资源约束,国内农产品的成本居高不下,主要农产品出现了"三量齐增",部分农产品短缺、部分过剩,大多数农产品质量难以过关等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调结构、降成本、提品质、促改革、强安全、补短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关键词:
农业 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 思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长云 杜志雄
由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跟不上城乡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农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根基面临严重侵蚀,农产品价格和农业产业组织缺乏竞争力的问题日趋突出,农业在生态和社会上不可持续的问题迅速加剧,以及农业创新要素进入和创新能力成长的难度较大,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迅速凸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走出把农业结构调整简单等同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政府工作部署裁剪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轻视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驱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速战速决等误区。科学选择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即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