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49)
- 2023(17429)
- 2022(14603)
- 2021(13643)
- 2020(11708)
- 2019(27007)
- 2018(26610)
- 2017(50889)
- 2016(27589)
- 2015(31416)
- 2014(30709)
- 2013(30788)
- 2012(28419)
- 2011(25779)
- 2010(26347)
- 2009(24918)
- 2008(25431)
- 2007(23178)
- 2006(20358)
- 2005(18360)
- 学科
- 济(123796)
- 经济(123666)
- 业(106176)
- 管理(89735)
- 企(87524)
- 企业(87524)
- 方法(56650)
- 农(49052)
- 数学(47141)
- 数学方法(46475)
- 业经(35043)
- 财(34926)
- 中国(33195)
- 农业(32404)
- 制(25931)
- 贸(23885)
- 贸易(23869)
- 务(23555)
- 财务(23509)
- 财务管理(23470)
- 技术(23280)
- 易(23245)
- 企业财务(22194)
- 学(21535)
- 理论(20557)
- 策(20541)
- 地方(20443)
- 和(19906)
- 银(19556)
- 银行(19517)
- 机构
- 学院(406971)
- 大学(403198)
- 济(177033)
- 经济(173771)
- 管理(162077)
- 理学(139495)
- 理学院(138060)
- 管理学(135777)
- 管理学院(135017)
- 研究(134874)
- 中国(107754)
- 京(84831)
- 财(80475)
- 科学(80423)
- 农(76833)
- 所(68538)
- 财经(63804)
- 江(62374)
- 中心(62224)
- 研究所(61963)
- 业大(60773)
- 农业(59306)
- 经(57943)
- 经济学(54203)
- 北京(53491)
- 范(49946)
- 师范(49510)
- 经济学院(49051)
- 州(48756)
- 院(47375)
- 基金
- 项目(263918)
- 科学(210248)
- 基金(194307)
- 研究(193638)
- 家(168702)
- 国家(167233)
- 科学基金(144666)
- 社会(126237)
- 社会科(119584)
- 社会科学(119550)
- 省(103292)
- 基金项目(102049)
- 自然(92353)
- 自然科(90350)
- 自然科学(90324)
- 自然科学基金(88831)
- 教育(88097)
- 划(85826)
- 资助(79548)
- 编号(77351)
- 成果(62046)
- 部(59620)
- 创(59196)
- 重点(59093)
- 发(57234)
- 创新(54727)
- 课题(53026)
- 国家社会(52809)
- 教育部(51269)
- 业(51209)
- 期刊
- 济(200733)
- 经济(200733)
- 研究(119164)
- 中国(81065)
- 农(75078)
- 财(64870)
- 管理(62436)
- 学报(59957)
- 科学(59183)
- 农业(50489)
- 大学(46435)
- 学学(44023)
- 融(40841)
- 金融(40841)
- 教育(38044)
- 技术(36770)
- 业经(36737)
- 财经(32193)
- 经济研究(31461)
- 业(28380)
- 经(27833)
- 问题(26602)
- 技术经济(23676)
- 贸(21539)
- 统计(21425)
- 世界(21229)
- 策(20127)
- 版(20090)
- 商业(19269)
- 科技(18957)
共检索到6134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郑旭媛 林庆林 周凌晨诺
本文关注中国农业规模经营中经营主体创新性地开展“双规模”经营(即土地规模经营+服务规模经营)的现象,并分析该经营方式的成因与效果。通过构建相应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利用两套多省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分析“双规模”经营方式对经营主体生产经营绩效的影响及其外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双规模”经营方式是在中国要素市场不完全和农地高度细碎化的条件下一种兼顾了经济激励、风险分担和交易成本减少的契约方式,相比于单一规模经营方式,享有较高的收益风险比;且“双规模”经营方式因要素互补、要素利用率提升,不仅对经营主体生产经营绩效的提升产生了有益影响,还对被服务农户的粮食生产效率提升产生了外溢效应。上述研究结论表明,适当鼓励“双规模”经营方式,有利于经营主体提高生产经营绩效,也使得小农户更充分地享有分工经济,进而促进中国农业规模经营平稳有序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高胜 杨俊孝 阿布都热合曼·阿布迪克然木 赵汝婷
[目的]土地规模经营和服务规模经营结合形成的农业“双规模”经营方式是经营主体追求更高收益风险比的创新之举,分析“双规模”经营方式的形成逻辑和效果,对于总结农业规模经营经验,完善相关政策具有深远意义。[方法]基于新疆三地州1366份实地调研数据,通过二阶段回归法、DEA-Malmquist指数模型、调节效应模型探究农业“双规模”经营方式的形成逻辑与效果。[结果](1)在要素市场发育不完全的情况下,风险分担及经济激励会驱动农业经营主体从单一规模经营方式转向“双规模”经营方式;(2)从效果来看,“双规模”经营方式能够通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改善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3)人力资本和农业智能化则会强化“双规模”经营方式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结论]适当鼓励“双规模”经营,能够帮助经营主体分散风险、提升利润,有利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助于边疆地区农业规模经营的稳定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武康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征兵 魏正果
农业经营形式关系到谁是农业经营的主体和动力。农业经营方式则关系到具有积极性的经营者沿什么技术道路前进以达到经营目标。这两方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基于国际社会对石油农业(高度能源集约化)的批评、我国农用物资供应不足及农业内部存在着大量难以短期转移的劳动力,现阶段中国农业经营方式必须是精细密集农业。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邹新月 肖国安
20世纪 80年代初以户为单位的小规模家庭经营模式成为中国农村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 ,农村小规模家庭经营弊端日益凸现。基于此 ,本文运用博弈模型分析了小规模农业经营模式弊端产生的主要原因 ,并结合我国土地集体所有、农户家庭经营的基本制度框架 ,从体制创新、政府支持、科学管理等几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
小规模经营 博弈 制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伟
基于2001-2013年我国3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文章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各个省域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使用0~1邻接权重矩阵、地理距离权重矩阵和嵌套权重矩阵的Moran's I指数分析了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的空间依赖性,并建立空间面板模型分析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空间溢出效应以及城镇化、工业化、农业财政投入、农业科技投入和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对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的影响。基于三种权重矩阵得出研究结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邻近(或地理距离较近、经济特征相似)地区的农业现代化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空间依赖性 城镇化 工业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益 宋洪远
本文基于2000~2019年中国大陆除西藏外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面板模型(SDM)实证分析科技创新对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衰减边界。结果发现:(1)以农业专利衡量的科技创新不仅显著促进了本地区农业经济增长,还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地促进了周边地区尤其是技术距离邻近省份的农业经济增长;(2)考虑地理区位因素,科技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都表现的更加突出,而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则不显著;(3)科技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着明显的区域边界,在500公里以内为空间溢出效应的密集区域,超出上述距离范围空间溢出效应迅速衰减直至不显著。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贵如 王双进 李健宏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由此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但由于家庭经营规模小,农户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引导,缺乏进入市场的能力,交易环节受损相当严重。只有降低农民的交易成本,才能真正增加农民收益。基于此,本文在分析农业家庭经营困境的基础上,探讨了农业家庭经营方式的创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子建 陈振亚
根据邓小平关于农业改革发展"两个飞跃"思想,农业社会化经营方式创新,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和工业现代化条件下实施的农业发展第二个飞跃。它具有土地产权的明晰性、生产经营的规模性、组织管理的统一性、农业要素的整合性等特点。实行农业社会化经营对于进一步解放农业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统筹城乡发展和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要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培育经营主体、理顺管理关系和强化政策支持等措施,引导农业社会化经营发展。
关键词:
农业 社会化 经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凤芹
本文采用施蒂格勒的生存检验法,研究了我国农业土地经营规模问题。从理论上和经验上得出如下结论:土地经营并没有确切的最优规模界限和最优生产模式,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下,行为当事人将选择交易费用最低的经济组织形式。中国农民在可兼业的条件下,小规模的个体农户的经营方式是符合规模经济要求的。通过对我国农村要素市场的研究,验证了克莱因、克劳福德和阿尔钦假说,在农村劳动力价格上升和农用机械可以拆分、进行跨区作业的条件下,大的机械化农场就不是规模经济的必然要求,而强调走单纯的大机械化农场的农业发展道路的主张是错误的。
关键词:
农业 土地经营 小块农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邵明伟
面对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给农业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是目前广大农村的现实选择。农业经营方式的概念及其目前的理论研究状况如何?文章通过从农业经营方式内涵、技术条件、权利结构以及组织形式等不同角度,对历史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尽管可以看出我国农业经营方式未来走向,同时也发现了在内涵、系统性、多样性、理论工具创新以及结合农村劳动力转移考察农业经营方式选择等方面,研究还存在不足,这不利于目前农业经营方式灵活创新。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以创新上规模用规范促发展——中国连锁经营方式研究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课题组连锁经营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消费方式的客观要求,通过规模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和标准化服务,实现高效率流通的一种现代营销方式和商业组织形式。发达国家运用连锁经营方式的范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邵明伟
面对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给农业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是目前较现实的选择。什么是农业经营方式?以前仅有的一些研究都没有和农业生产方式相联系来探讨,从而忽略了农业经营方式的丰富内涵。其实,生产方式的复杂性决定了农业经营方式具有农业经营技术条件、农业经营权力结构、农业经营组织形式三层含义的必然性,并且层次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一个特征鲜明的完整系统,为目前农业经营方式的灵活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志新 妙丽英
基于2010—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创新要素集聚对农业绿色技术进步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来看,创新要素集聚对农业绿色技术进步的影响具有明显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不仅驱动本地农业绿色技术进步,还推动邻近地区农业绿色技术进步。创新要素集聚对农业绿色技术进步的空间溢出效应以短期效应为主。从区域来看,沿海、内陆地区创新要素集聚对农业绿色技术进步具有明显空间溢出效应,而沿边地区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对此,可改善创新要素引入制度、优化地区间创新要素互动机制、构建区域间农业绿色技术进步成果互通平台,持续促进农业绿色技术进步,以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志新 妙丽英
基于2010—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创新要素集聚对农业绿色技术进步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来看,创新要素集聚对农业绿色技术进步的影响具有明显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不仅驱动本地农业绿色技术进步,还推动邻近地区农业绿色技术进步。创新要素集聚对农业绿色技术进步的空间溢出效应以短期效应为主。从区域来看,沿海、内陆地区创新要素集聚对农业绿色技术进步具有明显空间溢出效应,而沿边地区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对此,可改善创新要素引入制度、优化地区间创新要素互动机制、构建区域间农业绿色技术进步成果互通平台,持续促进农业绿色技术进步,以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