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96)
- 2023(16776)
- 2022(14327)
- 2021(13436)
- 2020(11335)
- 2019(25997)
- 2018(25412)
- 2017(48431)
- 2016(26395)
- 2015(29786)
- 2014(29430)
- 2013(29421)
- 2012(27151)
- 2011(24917)
- 2010(24532)
- 2009(22652)
- 2008(22148)
- 2007(19350)
- 2006(16892)
- 2005(14844)
- 学科
- 济(109434)
- 经济(109292)
- 管理(73486)
- 业(69548)
- 企(56104)
- 企业(56104)
- 方法(48857)
- 数学(42491)
- 数学方法(42043)
- 中国(30625)
- 农(29736)
- 财(24556)
- 学(24507)
- 业经(24385)
- 贸(21949)
- 贸易(21937)
- 易(21357)
- 地方(21245)
- 制(20662)
- 农业(19635)
- 和(17549)
- 环境(17346)
- 技术(16897)
- 银(16258)
- 理论(16251)
- 银行(16186)
- 融(15692)
- 金融(15691)
- 行(15517)
- 产业(15073)
- 机构
- 大学(385539)
- 学院(380937)
- 济(157699)
- 经济(154637)
- 管理(148241)
- 研究(137063)
- 理学(128978)
- 理学院(127482)
- 管理学(125340)
- 管理学院(124656)
- 中国(100553)
- 科学(86550)
- 京(83276)
- 所(70432)
- 农(70005)
- 财(67852)
- 研究所(64900)
- 业大(61785)
- 中心(60562)
- 农业(55486)
- 财经(55238)
- 江(53376)
- 北京(52877)
- 经(50453)
- 范(49740)
- 师范(49175)
- 院(49158)
- 经济学(48096)
- 经济学院(43461)
- 州(43082)
- 基金
- 项目(266859)
- 科学(208560)
- 基金(194564)
- 研究(188817)
- 家(173188)
- 国家(171836)
- 科学基金(145180)
- 社会(120288)
- 社会科(114068)
- 社会科学(114038)
- 基金项目(103391)
- 省(102048)
- 自然(95617)
- 自然科(93288)
- 自然科学(93260)
- 自然科学基金(91624)
- 划(87349)
- 教育(85051)
- 资助(80088)
- 编号(74464)
- 重点(60486)
- 成果(59999)
- 部(58977)
- 发(57492)
- 创(55280)
- 创新(51715)
- 课题(51404)
- 科研(51124)
- 国家社会(50373)
- 教育部(49806)
- 期刊
- 济(168062)
- 经济(168062)
- 研究(110510)
- 中国(72166)
- 学报(69040)
- 农(63176)
- 科学(61267)
- 管理(53290)
- 大学(50748)
- 财(48252)
- 学学(47803)
- 农业(43924)
- 教育(37241)
- 融(29710)
- 金融(29710)
- 技术(29376)
- 经济研究(28079)
- 财经(26878)
- 业经(26744)
- 业(23782)
- 经(23207)
- 问题(22287)
- 图书(20239)
- 科技(19741)
- 贸(18467)
- 资源(18449)
- 版(18434)
- 技术经济(18162)
- 业大(17803)
- 理论(17531)
共检索到5526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健 唐燕 张吉辉
为探寻我国资源再生利用的产业化发展道路,选用产业集中度、区位熵、Gini系数、Hoover系数以及EG系数,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和总体水平上对我国再生资源产业聚集度变动趋势进行了测度,并通过对2004-2009年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检验了各个因素对产业聚集的影响。研究表明:①我国再生资源产业聚集度从2004年开始就处于较高水平,由极高寡占转变为中度寡占市场,趋向合理化发展态势;②浙江、广东、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聚集度较高,属于再生资源产业高水平专业化地区,而湖南省以外的其他内陆地区发展水平均较低;③新古典经济、新经济地理和政策制度三方面因素分别对产业聚集有显著的影响,其中企...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洪焦 孙林岩 吴安波
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经济地理学、新经济地理学以及制度因素,本文建立了产业聚集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并利用EG系数精确计算了1988—2005年中国18个制造行业的聚集度,考察了近20年中国制造业聚集度的变动趋势,最后运用中国宏观时间序列数据检验了各个因素对产业聚集的影响。研究发现,1988—2005年中国制造业聚集度的整体水平一直呈上升趋势,产业聚集现象已经十分明显,特别是自然资源依赖度高和技术含量高的行业;产业聚集度与交通运输条件、平均企业规模、地方保护主义以及经济开放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且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平均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地方保护主义的下降,都将有利于产业聚集。
关键词:
产业聚集 变动趋势 影响因素 制造业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勇
本文利用空间基尼系数对中国旅游产业聚集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国旅游产业已经呈现出较强的聚集性,进一步,本文采用有关指标考察了1999~2006年间中国旅游产业聚集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中国旅游产业的行业区域聚集程度和旅游行业区域共同聚集程度均呈现出上升趋势,为我国旅游产业聚集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的论断提供了稳健的证据。
关键词:
空间基尼系数 区域聚集 区域共同聚集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张红 于渤 鞠立新
本文基于中国1998~2014年度各省住房开发投资数据,运用Moran’s I指标测度了各年度住房开发投资的空间聚集指数,测度结果表明中国的住房开发投资呈现出典型的空间聚集特征,且在不同的年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空间聚集的程度也发生相应的变动。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中国住房开发投资空间聚集变动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率、产业升级、基础设施投资、人口城市化对房地产投资空间聚集水平的变化有着显著的影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曾孟夏 赵彦云
近年来,中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迅速、在东部沿海省市的集聚特征明显,产业发展与区域创新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服务业存在显著的联动效应。文章基于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1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保持递增态势,前景向好。2通过对地理分布的考察,再生资源产业并非在资源禀赋丰裕区域优先发展,与传统资源产业相区别。3根据相关系数,再生资源产业与区域创新和服务业均具有显著正相关,而同时期采矿业与区域创新和服务业均不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再生资源产业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党和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提供了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洪涛 丁云龙
利用LMDI指数分解方法,对中国1995—2006年能源消费密度的变动趋势进行分解和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之前,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共同促进了能源消费密度的下降。2000年之后,受结构效应由负转正和技术效应影响减缓的双重影响,能源消费密度近几年出现了上升趋势。第二产业的重工业化趋势,能源结构中煤炭消费逐渐增加,企业研发投入低,创新能力不足及其在国际价值链中的低端位置等是造成这一趋势的深层原因。扭转这一趋势的政策取向在于促进企业向产业价值链高端攀升,逐步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充分发挥节能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以及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蒲勇健 余显兰 张勇
本文基于SFA模型对我国19个省市再生资源产业的技术效率值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效率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东、中、西部地区及各省市之间的效率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其中东部省市技术效率水平较高;城镇化水平对再生资源产业技术效率具有负向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对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教育水平与技术效率呈现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关系;工业发展水平对再生资源产业的生产无效率影响并不明显。
关键词:
再生资源产业 技术效率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席艳玲 吉生保
通过对高技术产业地理分布的分析和泰尔指数的测算,发现1997—2010年中国高技术产业集聚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利用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新经济地理理论中的规模经济、交通便利度和人力资本因素均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区域集聚产生显著影响,其中交通便利度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呈倒"U"型,人力资本对高技术产业的促进作用需要一个消化和吸收的过程;技术溢出和外商直接投资也是影响行业集聚的重要因素,前者表现出负的外部性,后者则产生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新经济地理因素对不同区域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有着明显差异。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于永达 陆文香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已经明显呈现出区域化、聚集化的特征。高科技产业通过空间上的聚集产生竞争优势,并进一步细化分工协作,从而提高了生产率。高科技的产业聚集已成为区域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中国高科技产业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逐渐走上以园区为核心,通过技术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文章通过中国30个省市的高科技产业相关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高科技产业聚集优势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发挥我国高科技产业聚集优势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高新科技产业 聚集优势 影响因素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于永达 陆文香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已经明显呈现出区域化、聚集化的特征。高科技产业通过空间上的聚集产生竞争优势,并进一步细化分工协作,从而提高了生产率。高科技的产业聚集已成为区域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中国高科技产业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逐渐走上以园区为核心,通过技术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文章通过中国30个省市的高科技产业相关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高科技产业聚集优势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发挥我国高科技产业聚集优势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高新科技产业 聚集优势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军 段会娟
基于1999-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我国制造业集聚变动的新趋势和影响因素。运用制造业总产值计算表明,2005年制造业集聚的拐点已经开始显现;但运用就业指标计算时发现,东部地区的就业密度一直是增加的,制造业总体上还是向东部沿海地区集中的。这种不一致性可以通过各地区乡镇企业和城市非国有单位在经济中比重的差异进行解释。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的面板回归表明:市场规模和人力资本水平促进了产业集聚,工资成本与运输成本阻碍了产业集聚,环境规制增强长期内有利于产业集聚但统计上不够显著,沿海的地理区位也是有利的,经济开放度则呈现反向作用。
关键词:
产业集聚 产业扩散 产值份额 就业密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安波 孙林岩 李刚 杨洪焦
本文考察我国制造业聚集度的变动趋势,重点研究产业聚集度的决定因素。利用调整后EG系数对我国聚集度水平进行测定,发现行业间聚集度差异水平总体保持上升态势。通过行业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新古典经济、新经济地理和制度因素对产业聚集的综合作用。发现制造业产业聚集十分明显;技术溢出效应和经济开放制度对产业聚集有明显促进作用,地方保护主义对产业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此外内部规模效应逐渐减弱,外部规模效应逐渐增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继良 胡健
对高技术服务业的概念、范围及文献进行梳理,从产业集聚方向、程度视角总结归纳高技术服务业的集聚特征。利用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依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分析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强度高于传统服务业和制造业,其影响集聚的因素与制造业有所不同,市场规模、运输距离作用在弱化,而由研发投入强度与专业技术人员比重构成的区域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本则是影响高技术服务业集聚的主要因素。从区域视角分析,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在交通信息、人力资本、市场化进程上存在显著差异。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影响因素 高技术服务业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娜 陈斐 达庆利
利用2005—2015年中国制造业从业人员的相关数据,利用HOOVER系数、空间基尼系数和EG系数测度此期间中国制造业人力资源区域聚集程度。结果显示:2005—2015年中国制造业人力资源聚集呈倒U形变动趋势,该趋势可从新经济地理因素、经济地理因素和制度因素三个方面进行解释。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对制造业人力资源聚集影响效应大的正因素依次是对外开放程度、沿海省市和企业数量,负因素是地方保护程度,表明以政府政策为主的制度性软环境建设对促进人力资源集聚更具有深远影响。
关键词:
制造业 人力资源聚集
[期刊]
[作者]
曹诗琪
本文梳理了再生资源产业的相关研究,通过DEA方法测度了2010-2015年中国17个省市再生资源产业的技术效率水平,并运用Tobit回归模型对再生资源产业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外部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纯技术效率方面,中东部地区省市再生资源产业占有优势,而在规模效率方面,中西部地区省市表现好于东部地区省市;纯技术效率受到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正向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技术创新水平以及教育水平没有对其产生积极影响;规模效率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技术创新水平的正向影响,而教育水平、工业发展水平和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对其影响是负向的。
关键词:
再生资源产业 技术效率 DEA 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