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89)
- 2023(10605)
- 2022(9103)
- 2021(8678)
- 2020(7560)
- 2019(18274)
- 2018(18127)
- 2017(35527)
- 2016(19151)
- 2015(22031)
- 2014(22065)
- 2013(22124)
- 2012(20637)
- 2011(18768)
- 2010(18945)
- 2009(17816)
- 2008(17600)
- 2007(15649)
- 2006(13479)
- 2005(12296)
- 学科
- 济(89544)
- 经济(89476)
- 管理(49746)
- 业(49328)
- 方法(44875)
- 数学(41052)
- 数学方法(40451)
- 企(38670)
- 企业(38670)
- 中国(24314)
- 农(22479)
- 财(20289)
- 贸(18378)
- 贸易(18370)
- 易(17945)
- 学(17166)
- 制(15714)
- 业经(15668)
- 地方(15389)
- 农业(14648)
- 银(13062)
- 银行(13032)
- 融(12554)
- 金融(12552)
- 行(12449)
- 理论(12076)
- 和(12058)
- 务(11921)
- 财务(11877)
- 财务管理(11845)
- 机构
- 大学(281988)
- 学院(279458)
- 济(125529)
- 经济(123321)
- 管理(106657)
- 研究(98478)
- 理学(92204)
- 理学院(91178)
- 管理学(89433)
- 管理学院(88924)
- 中国(76068)
- 京(60210)
- 科学(58841)
- 财(54691)
- 所(50273)
- 农(46519)
- 研究所(45857)
- 中心(44376)
- 财经(44105)
- 经济学(40611)
- 业大(40465)
- 经(40242)
- 江(40002)
- 北京(38697)
- 经济学院(36785)
- 农业(36710)
- 范(35482)
- 师范(35118)
- 院(35016)
- 财经大学(32782)
- 基金
- 项目(183614)
- 科学(144682)
- 基金(135608)
- 研究(131882)
- 家(118690)
- 国家(117848)
- 科学基金(100305)
- 社会(84894)
- 社会科(80700)
- 社会科学(80677)
- 基金项目(70360)
- 省(69083)
- 自然(64553)
- 自然科(63143)
- 自然科学(63126)
- 自然科学基金(62038)
- 教育(61618)
- 划(59161)
- 资助(58329)
- 编号(52165)
- 成果(42735)
- 部(42436)
- 重点(42013)
- 发(39683)
- 创(37603)
- 教育部(36440)
- 国家社会(36147)
- 课题(36135)
- 科研(35681)
- 创新(35405)
共检索到4111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熊必琳 陈蕊 杨善林
本文从分析1999~2004年国内需求结构的变化趋势入手,指出总需求存在结构问题:投资需求的快速增长在带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引发了诸多问题;消费需求由于其增长的内在性和受政策、体制、改革等因素的影响,增长不明显,但近两年出现扭转趋势。同时,“消费主导”型增长模式所具有的三个优势决定了要保持经济快速、平稳、可持续增长,增长模式就要努力实现从“投资主导”到“消费主导”的转变。笔者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就业、创新供给、稳定预期和扩大消费信贷等宏观层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内需 投资 消费 经济增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卢万青
在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的情况下,中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依靠低成本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但是,由于中国面临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以及中国廉价劳动力优势会逐步削弱,这种传统的增长模式遇到的困难会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需要转变,转为更多依赖于中国自身的自主创新、技术进步以及附加值的提高。
关键词:
经济增长模式 要素价格 技术进步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法珂
随着能源危机的多次爆发,世界各国对国内能源非常重视,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主要靠廉价劳动力和能源消耗来促进国内的经济发展,能源过度消耗给我国带来了很多问题,如环境恶化、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等。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与我国的环境变化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因此,我国必须减少能源的过度消耗,提高其利用率,减少对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要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我们就需要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及时进行生产设备的更新。我们需要使用低碳能源来替代高碳能源,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以提高我国能源的利用率、改变产业结构的方法,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本文对我国能源消耗、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模...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魏雯青
贸易顺差一直以来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常态,它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持久性的贸易顺差却说明一国经济增长模式存在很大问题。本文从贸易顺差的概念入手,分析了中国贸易顺差的现状以及原因,然后从对外贸易的角度探讨了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实现内外平衡的新经济增长模式的途径。新经济增长模式的关键是内外平衡,既要重视外需市场也要重视内需市场,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政府要增强人力资本投入力度和研发投入力度,从根本上实现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业质量、培养消费者的偏好、拉动国内需求层次的提升,才能最终实现内外平衡的新经济增长模式。
关键词:
贸易顺差 内外平衡 新经济增长模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十二
我国已成为贸易大国,但粗放的外贸增长模式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发展问题。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是我国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对外贸易环境重大变化形成的倒逼机制、为解决国内经济失衡而出台的转型升级政策成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拉动力和推动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要考虑其与国内国外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和联系,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以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技术进步、增加就业机会、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平衡收入分配。应充分利用大国非均质性的有
关键词:
外贸增长 外贸经济 经济增长 市场竞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平 赵志君
本文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内在逻辑和机理,阐明了从乡镇企业大发展到制造业逐步具备全球竞争优势的技术进步路径转变,指出了政府干预在低成本竞争和外向型扩张中的作用。本文的分析表明,随着中国从一个封闭的“小国”逐步成长为“开放”的大国,出现了大国效应和参与国际协调的必要性。作者建议政府为保持宏观政策的自主性,主动改变干预模式、参与国际协调,避免外部的“强制调整”,为此,提出了增长路径转变过程中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
增长路径 技术进步 大国效应 政府干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崔大沪
开放经济中中国产业传统增长模式虽然带来了较高的增长速度,然而这种增长方式产生的弊端与问题也日益显露,在开放经济发展中受国内外环境的制约显著加重。提升中国产业发展的外源性增长质量和内源性增长动因是中国在开放经济中转变战略和提升开放效益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开放经济 产业增长 国际比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江小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年均9.7%的高速度持续增长了30年,经济体制和开放程度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保持了社会总体稳定,这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是一个罕见的成功案例①。本文从总需求的角度,提出大国双引擎增长模式,并从大国优势、开放优势、发展阶段优势和体制优势4个方面,分析这种模式的特点和可持续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陶长琪 周伟贤
本文采用空间面板计量分析方法,考察中国省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动态演化特征。研究发现,中国省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和地区效应。在此基础上,使用空间自相关固定效应模型,对1985~2006年中国省域经济增长的趋同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演化上看,中国经济增长差异呈现先趋同后趋异再趋同的趋势,并表现出两俱乐部趋同;中国省域经济增长存在条件收敛,且收敛速度先减缓后加速。从空间演化上看,经济集聚和省域差距相伴随出现,增长过程中区域外溢显著存在,促进了经济的趋同演化。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趋同 空间面板自相关 区域外溢
[期刊] 改革
[作者]
任泽平 张宝军
中国经济发展所创造的显著成就,以及外向型程度的快速上升,引发了世界各国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广泛关注。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和动力源泉,判断一国经济增长模式,一般看两个重要基准:一是看三大需求对一国总需求的贡献,二是看三大需求拉动的国内增加值对一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相关研究表明,在需求主体方面中国以内需为主,在动力结构方面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具有双轮驱动的典型特征。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内需 外需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林跃勤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铠豪
近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扩大内需,但内需仍然不足,其原因何在?本文通过扩展戴蒙德世代交叠模型构建了总体内需模型,考察了人口结构变化对内需的影响,并利用1991年—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系统广义矩估计和门槛回归结果表明:少儿抚养比对我国内需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其正向影响随着经济发达程度的增加而略微减弱;而老年抚养比对我国内需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其负向影响随着经济发达程度的增加而增强。并发现:适度的人口增长有助于扩大内需,人口城镇化水平与内需呈现正相关关系,而城乡人均收入差距与内需呈现"倒U型"关系,人均收入的提高和地区经济增长对扩大内需均具有积极影响。最终结论表明:我国少儿抚养比的不断下降和老年抚养比的持续上升对内需产生了双重抑制,"少子化"和"老龄化"并存的人口结构新特征是我国内需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有助于实现扩大内需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
少儿抚养比 老年抚养比 扩大内需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铠豪
近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扩大内需,但内需仍然不足,其原因何在?本文通过扩展戴蒙德世代交叠模型构建了总体内需模型,考察了人口结构变化对内需的影响,并利用1991年—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系统广义矩估计和门槛回归结果表明:少儿抚养比对我国内需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其正向影响随着经济发达程度的增加而略微减弱;而老年抚养比对我国内需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其负向影响随着经济发达程度的增加而增强。并发现:适度的人口增长有助于扩大内需,人口城镇化水平与内需呈现正相关关系,而城乡人均收入差距与内需呈现"倒
关键词:
少儿抚养比 老年抚养比 扩大内需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林伯强 张立 伍亚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法和加权平均值法,从国内需求、技术进步和进出口贸易等方面,将中国产业以及金属、电力、建材和化工产业的电力消费增量分解为10种影响因素的加权平均和。结果表明:导致1997~2007年电力消费增长190%的正向影响因素为国内最终需求的成长、出口的成长、原料需求的成长、能源需求的替代和成长,其加权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45.9%、104.3%、23.6%、15.7%和5.3%;负向影响因素为技术进步、原料需求的替代、进口替代、国内最终需求的结构和出口的结构调整,其加权平均贡献率分别为-67.6%、-15.1%、-10.5%、-7.2%和-4.3%。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侯新烁
重拾结构转变引致经济增长论题,收集1978-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审视经济结构互动系统,利用动态空间增长效应模型识别"短期直接与间接效应"、"长期直接与间接效应"矩阵,深入探讨了结构与增长作用关系的机制和内涵。结果表明:空间尺度上,经济结构增长效应存在空间系统关联;时间断面上,结构的长、短期效应差异显著,且样本期内"富者愈富"的空间效应趋向仍然存在,需理顺增长与结构的互促关系;时空维度上,动态空间溢出效应分解指出各经济结构变量的表现更为显著的是短期特征,长期稳定可能还未出现,经济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