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72)
2023(15041)
2022(12765)
2021(11954)
2020(10082)
2019(23248)
2018(22861)
2017(44045)
2016(23681)
2015(26646)
2014(26235)
2013(26341)
2012(24093)
2011(21638)
2010(21238)
2009(19929)
2008(19805)
2007(17204)
2006(15177)
2005(13739)
作者
(67594)
(56005)
(55686)
(52866)
(35782)
(26574)
(25265)
(21959)
(21230)
(19978)
(19083)
(19027)
(17949)
(17560)
(17259)
(17030)
(16769)
(16294)
(15968)
(15961)
(13803)
(13772)
(13320)
(12701)
(12441)
(12397)
(12384)
(12303)
(11093)
(11062)
学科
(105812)
经济(105689)
(93186)
(84486)
企业(84486)
管理(82541)
方法(48506)
数学(39152)
数学方法(38824)
业经(32119)
(31235)
(30744)
中国(27245)
(22893)
财务(22833)
财务管理(22811)
企业财务(21623)
农业(21441)
技术(20187)
(19866)
(19690)
贸易(19679)
(19180)
(19005)
(17794)
理论(17771)
地方(17433)
(17263)
(17094)
环境(15867)
机构
学院(343405)
大学(342085)
(148548)
经济(145893)
管理(142914)
理学(123521)
理学院(122313)
管理学(120747)
管理学院(120131)
研究(113074)
中国(88119)
(73040)
科学(66748)
(66214)
(55718)
财经(53692)
(53449)
研究所(50613)
中心(50026)
(49097)
业大(48838)
(48610)
北京(46442)
经济学(44677)
农业(41985)
(41379)
师范(41068)
(40882)
经济学院(40444)
财经大学(39913)
基金
项目(230607)
科学(183778)
研究(171564)
基金(170326)
(147016)
国家(145779)
科学基金(127081)
社会(110865)
社会科(105237)
社会科学(105209)
基金项目(90383)
(87965)
自然(81375)
自然科(79555)
自然科学(79537)
自然科学基金(78180)
教育(76656)
(73261)
资助(69852)
编号(68866)
成果(54568)
(51882)
重点(50669)
(50011)
(49262)
国家社会(46211)
课题(46199)
创新(46051)
教育部(44934)
(44429)
期刊
(163546)
经济(163546)
研究(103464)
中国(60948)
管理(56443)
(52359)
(49183)
学报(47971)
科学(47768)
大学(37141)
学学(35095)
农业(34848)
教育(31528)
技术(30721)
(28658)
金融(28658)
业经(27484)
财经(26809)
经济研究(26351)
(23070)
问题(21305)
(20767)
技术经济(19576)
(17483)
现代(17047)
世界(17000)
科技(16148)
理论(16058)
商业(15493)
图书(15342)
共检索到5034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彭轶丽  
本文通过比较中国内资、外资工业企业的效率指标,全面考察了中国内资工业企业效率的发展状 况及其内在根源。本文发现中国内资工业企业在流动资产管理、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效率在不断提 高,但综合效率水平仍逊于外资工业企业;其主因不是内资的税收负担重,而是资本使用效率低及技术效率没 有提高,这使内资工业企业缺乏发展后劲。本文最后预测今后几年中国内资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将 呈明显下滑趋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志鹏  李子奈  
本文采用最新的2000年的500个工业行业的企业数据 ,对外资影响我国工业企业生产效率的途径进行了经验分析 ,并着重讨论了外资产生的外溢效应。主要结论有:外资参股有助于提高国内企业的生产效率;外溢效应更多地表现在行业内部而非一省内部;外资企业的竞争压力主要来自同行业的外资企业 ,国内企业的威胁很小;外资对我国企业的总体影响为正 ,且该效应超过了企业因自身规模扩大而带来的好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范建双  虞晓芬  赵磊  
根据中国30个省份工业企业2001~2011年的面板数据,基于F(a|¨)rePrimont TFP指数DEA方法,测算各省份国有、私营和外资企业的综合效率、TFP增长及其分解要素,对其发展模式进行类别划分。结果表明,外资和私营企业的综合效率均值始终高于国有企业;工业企业表现出不同的效率优势,私营企业的优势在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国有企业的优势在于技术效率水平低但增长趋势显著,外资企业的优势在于范围经济效率;在研究期内TFP增长均产生了大幅增长,主要原因在于整体技术进步水平的大幅提高。进入高效高速发展模式省份最多的是外资企业,其次依次是私营和国有企业,三类企业地区间两极分化趋势明显。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邵敏  包群  
本文采用1999~2006年中国36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考察外资进入对中国国有工业企业工资扭曲的影响。我们对工资的实际测算结果表明,除了水供应与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外,中国绝大部分工业行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工资向下偏离,即员工实际工资被低估。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工资和劳动条件向下竞争"式的引资竞争普遍存在,并由此加大国内工资向下扭曲度。但在引资力度比较大的行业中,外资进入同时也产生显著的劳动力竞争效应,缓解了国内工资向下扭曲的程度,并且该缓解作用超过引资竞争所致的恶化作用。在引资力度比较小的行业中,该缓解作用较小,使得这类行业中外资进入对国内工资扭曲的作用以恶化效应为主,并最终使得外资进入从总体...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姚洋  章奇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企业技术效率的概念和衡量方法 ,然后结合经济理论 ,利用 1 995年工业普查的数据对影响企业技术效率的各个因素进行了检验。本文的结论主要有 :非国有企业比国有企业的技术效率更高 ;大企业比中小企业的效率更高 ;公共研究机构的R&D支出对企业的效率有负的影响 ,但企业的R&D支出效应正相反 ;FDI的外溢效应主要是通过人员流动等途径而不是技术引进的方式在起作用 ,因而其外溢效应主要体现在一省内部 ,行业内的外溢效应并不明显 ;企业所在各个不同区域对其技术效率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詹宇波  刘荣华  刘畅  
为了从R&D投入和FDI技术扩散两个方面来对中国内资企业的技术创新进行解释,本文利用1998—2007年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省际数据建立动态面板回归模型,运用系统广义矩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主要结论如下:首先,内资企业的R&D投入和FDI对内资企业创新水平的改善有着不同的作用机制;其次,内资企业的R&D投入能够从改善自身创新能力和吸收外资先进技术能力等方面来促进内资企业的技术创新,其中创新能力的效应大于吸收能力的效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洪庆  
利用协整检验、因果关系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对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与我国内资企业出口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协整检验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积极地促进了我国内资企业的出口;误差修正模型表明,短期来看,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对我国内资企业的出口具有替代效应;格兰杰因果关系表明,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与我国内资企业的出口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文治   任暠凯  
【目的/意义】“双碳”目标下准确测算我国内资和外资企业的碳排放及其驱动因素,有助于合理界定我国的碳排放责任和实现外资与环境的共赢发展。【设计/方法】基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跨国企业活动数据库,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及结构分解法对中国内资与外资企业碳排放进行了测算和分解。【结论/发现】研究期间我国10%~15%碳排放来源于外资企业,生产责任原则高估了中国的碳排放责任;外资进入对我国内资企业碳排放的拉动效应不显著;高碳行业煤炭消耗碳排系数下降显著抑制了内外资企业碳排放的增加;国内内资最终品需求和外资最终品出口显著促进了内外资企业碳排放的上升。总之,清晰界定我国的碳排放责任,促进内资与外资企业碳减排合作和降低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消耗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金焕  陈丽珍  
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文章探究了外资进入与互联网的交互作用如何影响中国内资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结果表明:外资进入本身对内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应很小,但外资进入与互联网的交互作用具有较大的提升效应;异质性分析显示,外商投资进入与互联网的交互作用对内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应远远大于港澳台地区投资进入与互联网的交互作用。外资进入与互联网的交互作用提升了内资企业一般贸易出口产品质量,对加工贸易无明显影响,并且对非国有和高生产率内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应更大;中介效应检验证实外资进入与互联网的交互作用通过提升进口产品质量和促进自主创新,提升了内资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葛新庭  谢建国  
本文基于2000—2015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数据,研究了外资撤离对中国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外资撤离降低了直接关联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这种负面影响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和市场导向型外资。机制分析表明,外资撤离引起企业成本加成下降,改变企业中间品配置,进而削弱企业获取出口附加值的能力。涟漪效应研究发现,外资撤离产生的行业内关联和后向关联有利于本土企业提升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但前向关联会对下游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外资撤离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外资撤离虽然对直接关联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产生了负面影响,但也为行业内和上游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贺聪  尤瑞章  
本文使用索洛剩余法和Malmquist指数法对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估算和拆分后发现,私营工业企业的技术效率要优于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私营企业是企业家主导的企业,相对于国有和外资企业,具有技术效率优势。但是近年来私营工业企业的技术进步率有所下降,导致全要素生产率下降,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创投金融体系不发达,私营企业严重依赖内源融资,资金瓶颈约束导致技术进步率有所退化。最后我们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少华  张天华  
不同所有制企业陆续进入、退出市场以及在市场中展开竞争,是中国渐进式改革在企业层面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借助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1998~2007年),在VDF总量生产率增长分解框架下,测度了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动态演进效率。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在总量上的效率贡献最大,民营企业在增量上的效率贡献则最大。经济总量上,内部效率提升环节对总量生产率贡献最大,而增量上,退出环节对总量生产率贡献最大,表明中国经济已经走上了一条内生增长、创新驱动与优胜劣汰的发展道路。进入环节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效率贡献均为负,说明中国依然是一个进入门槛较高的国家。不同所有制企业对总量生产率的贡献与企业生命周期有关。本文对澄清我国企业改革...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曲直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方法,对2000~2011年中国各省份的国有工业企业的技术效率值进行了估计,计算了技术效率变化指数、技术进步指数、规模变化指数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并对造成技术无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自2000年以来,国有工业企业的技术效率逐渐下降,虽然国有工业企业存在较明显的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但提高的趋势却在逐年减弱,且国企规模经济不显著。增强国有企业的自主研发投入、推进国有企业的集约化改革以及深化地区开放与市场化改革是提高国有工业企业技术效率的有效手段。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炜  
文章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1998~2003年我国全国及各经济区工业企业的效率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这几年我国工业企业发展基本健康,但缺乏突破,东部地区的工业企业效率基本无变化,东北地区、西部地区的工业企业效率有所改进,中部地区情况有所恶化。进一步分析认为,中西部地区的工业企业均存在获利能力差的问题,其中,中部地区的工业企业还存在投入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冯志军  
针对传统的DEA模型没有考虑要素"松弛"和无法合理解决非期望产出存在条件下的效率评价问题,运用DEA-SBM方法建立了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测度新模型,分析比较了中国三十个省级区域及八大经济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绿色创新效率,并将其与传统的DEA-CCR模型得到的不考虑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所产生的能源效益和环境效益,只考虑经济效益的传统创新效率进行对比。实证结果表明:DEA-SBM模型的创新效率测度结果更符合实际;30个省级区域及八大经济区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差异显著;绿色创新效率高的地区都是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大西北、黄河中游地区,绿色创新效率都较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