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28)
- 2023(8262)
- 2022(6943)
- 2021(6693)
- 2020(5547)
- 2019(13282)
- 2018(12720)
- 2017(23333)
- 2016(12078)
- 2015(13713)
- 2014(13291)
- 2013(13217)
- 2012(12493)
- 2011(11704)
- 2010(11543)
- 2009(10823)
- 2008(10805)
- 2007(9479)
- 2006(8550)
- 2005(8022)
- 学科
- 济(56763)
- 经济(56682)
- 管理(32644)
- 业(30353)
- 企(24703)
- 企业(24703)
- 方法(21880)
- 数学(19328)
- 中国(19185)
- 数学方法(19104)
- 贸(13558)
- 贸易(13547)
- 农(13293)
- 易(13236)
- 制(12317)
- 财(11215)
- 地方(10774)
- 业经(10546)
- 学(9654)
- 银(9455)
- 银行(9449)
- 行(9243)
- 关系(9082)
- 融(9008)
- 金融(9007)
- 体(8518)
- 策(8470)
- 农业(8282)
- 划(8015)
- 环境(7709)
- 机构
- 大学(180747)
- 学院(174922)
- 济(83824)
- 经济(82432)
- 研究(68912)
- 管理(64950)
- 理学(55477)
- 理学院(54715)
- 管理学(53931)
- 管理学院(53556)
- 中国(53432)
- 京(39789)
- 科学(37305)
- 财(37272)
- 所(33442)
- 研究所(30228)
- 财经(29636)
- 中心(29417)
- 经济学(27686)
- 经(27231)
- 北京(26064)
- 院(25269)
- 经济学院(24769)
- 范(24669)
- 江(24639)
- 师范(24523)
- 农(23028)
- 财经大学(22155)
- 师范大学(20527)
- 科学院(20199)
- 基金
- 项目(114154)
- 科学(92296)
- 基金(87596)
- 研究(84936)
- 家(76553)
- 国家(76062)
- 科学基金(64915)
- 社会(58185)
- 社会科(55382)
- 社会科学(55373)
- 基金项目(45170)
- 自然(39512)
- 自然科(38663)
- 自然科学(38654)
- 教育(38633)
- 省(38566)
- 自然科学基金(38005)
- 资助(35931)
- 划(34842)
- 编号(31940)
- 部(27538)
- 成果(27421)
- 重点(26283)
- 国家社会(26020)
- 中国(25220)
- 发(25001)
- 教育部(24265)
- 创(23227)
- 课题(22974)
- 人文(22724)
共检索到2766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许德友
中国内部和外部都存在明显的空间梯度发展差异,并由此在亚洲形成了包括中国东、中、西部在内的拓展版"雁阵模型",这客观上要求中国应该实施更均衡、更全面的国内开发政策和对外开放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因此应运而生,它是促进中国内外部开放再平衡的重要载体。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既能对外拓展中国自己的规则圈,又能与国内正在实施的中西部区域开发战略相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蒋小燕
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创造性地将发展国际贸易、产业跨国转移与实现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区域产业梯度转移统筹起来,这不仅有助于改变沿线各国产业发展和世界经济增长格局,更有利于我国经济实现跨越性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将沿线各国的产业结构与我国的产业结构进行对比,将国内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与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对比,结合相关贸易和直接投资情况,发现我国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跨国转移贸易比较劣势产业,同时将贸易优势产业向西部沿边贸易口岸集聚,更好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同时实现国内跨区域的产业梯度转移。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玉柱
"一带一路"体现了共享和联动的发展理念,有助于推动中国和世界实现均衡和可持续增长。"一带一路"本身作为中国再平衡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实施,推动区域发展关系变革。"一带一路"将推动中国与世界生产关系变革,中国成为后危机时代推动新一轮全球化的接力者,推动后危机时代全球价值链的重构和优化,通过"丝绸之路价值链"更好地推动世界经济实现平衡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品宇 朱春聪
"一带一路"战略是新时期国家主导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与发展的国家战略。基于马克思主义地理学视角的不平衡地理发展理论,分析"一带一路"战略的资本流动及其对空间格局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是构建资本转移与流动的地域组织,为资本再地域化提供了社会活动平台。从国内来看,"一带一路"建设使资本加速向国内的边疆地区和内陆地区流动,使得我国原本较为落后的东北、西北、西南和广大内陆地区"嵌入"资本循环网络,实现资本生产与再生产;从国际来看,"一带一路"战略是应对资本积累危机的解决途径,通过尺度重组和地域重构,构建起了国际性资本转移与流动的社会活动平台,促进资本在更大范围内流动和修复资本积累体系,推动了全球化发展的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品宇 朱春聪
一带一路战略是新时期国家主导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与发展的国家战略。基于马克思主义地理学视角的不平衡地理发展理论,分析"一带一路"战略的资本流动及其对空间格局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是构建资本转移与流动的地域组织,为资本再地域化提供了社会活动平台。从国内来看,"一带一路"建设使资本加速向国内的边疆地区和内陆地区流动,使得我国原本较为落后的东北、西北、西南和广大内陆地区"嵌入"资本循环网络,实现资本生产与再生产;从国际来看,"一带一路"战略是应对资本积累危机的解决途径,通过尺度重组和地域重构,构建起了国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慧 叶尔肯·吾扎提 王成龙
"一带一路"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总体方略。建设"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国长期的国家战略,必将对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在分析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现状特点的基础上,从全方位对外开放、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条件改善、能源供应系统的变化、贸易畅通和人文交流与合作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一带一路"战略对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影响途径和方式。重点论述了陆上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建设、海上国际大通道建设等"一带一路"具体行动对区域国土开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一带一路"战略对国土空间格局将产生重要影响,不同国际经济走廊影响的重点区域不同,有助于促进均衡国土空间的形成;2"一带一路"战略将促进内陆地区形成若干个大都市经济区和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同时,强化与"一带一路"国际大通道相对接的国内开发轴线的地位和作用,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国土空间格局;3"一带一路"战略将进一步增强沿海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形成"高效"的国土空间;4"一带一路"战略将加快内陆沿边地区主要口岸和沿边城市的发展,使沿边地区成为重要的国土开发新空间。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玫
全球化带来了世界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但当前"全球化逆转""全球化逆动"等一些热点问题也给理论和实践带来了很多挑战。通过梳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国际背景,指出了"一带一路"现有研究中的误区;提出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路径选择,即蓝海全球化与陆路全球化。最后提出应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分梯度推进全球治理:首先要平稳度过经济周期的调整阶段,提升对外投资和引进外资协同发展的新优势;继而构建由中国主导的话语体系,探索国际认可的全球治理方案;最终提升区域内互联互通,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终目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孙乾坤 李大夜 寇埻
"一带一路"建设是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符合沿线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文章在分析"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一带一路"的重要外部力量、沿线大国、沿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开放战略进行具体研究,并深入探索这些国家的利益诉求及与我国的契合之处,进而详细讨论了其对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曾天山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建设,为深化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机,也为比较教育研究开拓了新视野、提出了新任务。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教育如何推进"民心相通"、助力"互联互通"?为此,4月11日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比较教育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座谈会,参会专家积极建言献策,本刊本期集中发表专家发言,以飨读者。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教育研究作为本刊重点选题,欢迎作者积极提供有深度、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本刊将优先刊发。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华
在我国实施"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过程中,金融发挥着先行作用和主导作用。本文从国际贸易新格局、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等角度阐述了"一带一路"战略的经济学内涵,分析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金融开放的现状,指出"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方向,提出应以伊斯兰金融服务、涉外税收抵免、海外投资保险保护为重点,加强金融对外开放的配套制度建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玥儒
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及其方式转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商贸流通业作为市场的先导性与基础性产业,其发展能够推动产业梯度转移,从而实现产业共生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本文以商贸流通业为研究对象,采用2006-2021年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27个国家细分商贸流通业的面板数据,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贸流通业梯度转移的产业共生效应。研究结果发现:第一,中国在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贸流通产业净转移过程中形成了商贸流通产业共生效应,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商贸流通产业的共生依存度更高;第二,商贸流通产业梯度加强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商贸流通产业净转移对中国产业共生度的正向效应,较高的商贸流通产业梯度更能促进产业转移的共生效应;第三,商贸流通产业梯度对中国产业共生度的调节效应在国家层面均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研究结论为建设“一带一路”商贸流通产业共生格局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一带一路”倡议下更加合理地进行商贸流通产业转移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震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国内外联系日渐紧密,尤其是贸易和投资,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绝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因而本文着重研究企业顺梯度OFDI所引致的经济效应。机理分析表明,企业顺梯度OFDI对其经济效应影响包括成本差距机制、资本反馈机制以及挤出效应机制,前两个机制具有正向效应,第三个机制为负向效应。随后数理模型的建立验证了机理分析所提出的三个假设,实证检验部分借助倾向得分匹配(PSM)研究方法对2014—2016年间微观企业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在这三年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顺梯度OFDI的经济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这一战略构想最早由习近平主席2013年9月、10月分别提出,之后写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一带一路"被列为2015年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之首。"一带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中国-蒙古-俄罗斯草原之路等项目的建设,都属于"一带一路"范畴。目前,该战略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戴翔 张二震
制度型开放主要是指在尊重各方意愿前提下,形成经济全球化通行规则,构建以更加公平、合理和合法的规则为导向的开放型世界经济。作为对全球经济治理规则和体系的补充和完善,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先进理念引领,以"共商、共建、共享"基本原则为遵循,有助于推动中国朝着具有"境内开放""政策协调""规则导向"等内在特性的制度型开放方向转变。高质量的制度型开放也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保障。中国要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契机,实现其与中国制度型开放的良性互动,在提升"一带一路"建设框架下的制度供给水平、对标全球高标准经济规则、"以开放倒逼改革"等方面尽快实现新突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钢 刘倩 孔冬艳 林依硕 黄兵兵
"一带一路"战略自提出以来,其双起点至今尚未明确,现有认识只是尊重和沿袭丝路历史的结果,未必是我国外向型经济空间布局的理想选择。在世界新地缘政治前景下和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要求下,本着"欲外开,先内联"的思路,提出"一带一路"历史起点向东向北延伸与我国全域开放"π"字型骨架经济空间布局构想,介绍了该构想下的四种可能的起点组合方案,并做了战略辨析与前景展望。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引领下的中国全域开放"π"字型骨架以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为主线,更具统领性、开放性、开拓性、包容性和弹性,是我国最高层级的全域开放型经济空间战略,其终极目标是促进中国与全球互联,推动中国全域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