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04)
2023(14604)
2022(12707)
2021(12101)
2020(10015)
2019(23235)
2018(23170)
2017(44737)
2016(24115)
2015(27456)
2014(27317)
2013(27371)
2012(25273)
2011(22993)
2010(22751)
2009(20873)
2008(20095)
2007(17424)
2006(15390)
2005(13396)
作者
(68474)
(57607)
(56545)
(54063)
(36088)
(27566)
(25717)
(22690)
(21764)
(20186)
(19381)
(19307)
(18002)
(17879)
(17410)
(17365)
(16909)
(16762)
(16315)
(16014)
(14180)
(14168)
(13711)
(13107)
(12790)
(12759)
(12611)
(12531)
(11477)
(11417)
学科
(104639)
经济(104533)
(68446)
管理(60667)
(49492)
(45678)
企业(45678)
方法(43519)
数学(38213)
数学方法(37880)
农业(32869)
中国(28600)
业经(25865)
地方(23338)
(20688)
(20154)
(19589)
贸易(19578)
(19042)
(18378)
环境(15801)
技术(15757)
(15010)
(14817)
(14216)
银行(14181)
理论(13907)
产业(13752)
(13629)
(13543)
机构
学院(342001)
大学(340840)
(145475)
经济(142660)
管理(136502)
研究(119536)
理学(118844)
理学院(117553)
管理学(115812)
管理学院(115216)
中国(90313)
科学(73105)
(72992)
(69422)
(59894)
(59476)
业大(55285)
研究所(54546)
中心(54251)
农业(53382)
财经(48514)
(48035)
北京(46176)
(45606)
师范(45277)
(44397)
经济学(43309)
(42556)
(39268)
经济学院(39196)
基金
项目(237768)
科学(187450)
研究(177158)
基金(173073)
(150298)
国家(149039)
科学基金(127707)
社会(112792)
社会科(106590)
社会科学(106561)
基金项目(92981)
(91926)
自然(81184)
自然科(79236)
自然科学(79219)
教育(78400)
自然科学基金(77796)
(76506)
编号(72963)
资助(69989)
成果(58240)
(53288)
重点(52750)
(52737)
(49222)
课题(48968)
国家社会(46633)
创新(45909)
教育部(45321)
人文(44622)
期刊
(162121)
经济(162121)
研究(101010)
(70157)
中国(64864)
学报(53127)
科学(51111)
农业(48300)
管理(45451)
(41692)
大学(40859)
学学(38488)
教育(33889)
业经(30647)
(29737)
金融(29737)
技术(28281)
经济研究(24359)
(23504)
问题(22904)
财经(22530)
(19338)
世界(17634)
资源(17521)
图书(17476)
(17059)
科技(16981)
技术经济(16880)
理论(16022)
现代(15773)
共检索到4995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覃成林  李二玲  
目前,学术界对内地农区产业集群的研究还较为薄弱。基于对河南农区产业集群所做的实地调查,初步探讨了内地农区产业集群的形成原因、演变的阶段与机理,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主要结论:内地农区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具有企业家素质的个别农民利用偶然机遇开拓出商业机会,特定地区传统生产工艺与产业文化所决定的产业发展"路径依赖"效应,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人际关系带来的产业发展机遇,打工农民返乡创业所产生的扩散效应。其演化过程可分为手工作坊生产与原始积累,机械化生产与快速发展,内部分工与地方生产系统形成3个阶段。这个过程主要受4种机制的支配,即,创新与模仿的交互作用,促使产业集群不断实现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许家伟  乔家君  李小建  
文章试图以演化的视角和生命周期理论的观点来审视欠发达农区产业集群的发展轨迹,把产业集群的发展分为产生、成长、成熟、跃迁(包含衰退和新的成长)四个阶段,强调了农区产业集群发展中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地方政府的合理干预。地方政府在延迟甚至阻止产业集群的衰退、延长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和新产业集群的培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学鑫  陈世强  薛诺稳  
基于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城市区位倾向的反思,认为城市尽管提供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如集中的市场、众多的大学、科研机构与支持行业等,但并非是其形成演化的唯一区位选择,农区同样也可以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通过对河南省民权县"画虎村"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分析,发现由血缘、亲缘与地缘关系构成的非贸易性联系、文化传统、偶然历史事件,在我国农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初期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而政府的适时介入则是农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后继发展的"催化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樊新生  李小建  
文章借鉴演化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成果,从随机因素、收益递增机制、路径依赖、闭锁四个环节构建了产业集群演化的分析框架。基于这一分析框架,以河南省长垣县卫生材料产业集群为例,研究了宏观制度、特定地方环境等随机因素对区域内新经济活动的激发作用,并从收益递增机制、路径依赖方面分析了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的机理,最后从企业惯例等方面分析了集群演化中出现的闭锁效应及其造成的问题。基于以上分析,得出一些结论:①特定的政府政策、地方因素以及市场条件等随机因素可以激发区域专业化生产,萌芽产业集群。②由收益递增导致的路径依赖是产业集群形成的经济技术因素,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共同机理。但在这一过程中,地方因素(如政府管理、劳动力、进入市场能力)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具有地域特殊性。③由于收益递增、路径依赖以及企业惯例的惰性,集群在演化过程中可能会陷入低效率的闭锁状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潘霞  范德成  
为了研究中国各省区当前的投资环境状况,本文通过建立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选择中国的31个省(包括4个直辖市和5个自治区)为研究对象,主要依托《中国统计年鉴2006》的相关数据,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评价指标体系的43个指标首先进行了主成份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大陆各省的投资环境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最后对聚类分析结果进行了评价。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崔卫国  李裕瑞  刘彦随  
以黄淮海平原南端的郸城县为例,利用157个农户、63个村干部的问卷调查数据和深度访谈资料,以及村级农业普查数据、县域遥感影像资料及各类统计年鉴数据,分析了我国重点农区农村空心化的基本特征、形成机制和调控策略。研究认为:①产业空心化、基建空心化、人口空心化和宅地空心化是农村空心化的四个主要特征;②农村空心化的形成可理解为特定城乡地域系统内城乡二元制度体系作用于农村"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系统而产生的一种不良演化结果,资源禀赋与地理区位是其资源环境诱因、历史基础与社会文化是其社会经济诱因、城乡二元制度体系是其外源性制度原因,而不同维度农村空心化之间的非线性交互作用也不可忽视;③农村空心化调控的核...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流涛  翟彬  樊鹏飞  
借鉴MA分析思路,构建农户生产行为环境影响机制的分析框架,并在此框架下构建计量经济模型,以河南省传统农区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选择合适的指标,定量分析农户生产对农业环境影响的大小和方向。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农户行为主要是通过农户农业生产投入行为、生计方式、种植结构和规模等方面的传导,通过改变或影响生态环境直接因子对农业环境的变化产生影响;(2)实证结果表明,农户家庭特征(户主年龄、文化程度和劳动力数量)、农户生计方式、种植结构、农户生产规模、细碎化程度和农产品商品化对农业环境影响显著。其中,农户生计方式兼业化加大了农户行为对农业环境的负面影响;农户增收行为,比如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商品化增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更和  陈淑兰  李小建  
对农户打工区位的研究是认识农民工流动空间规律的基础。通过对河南省南阳市三个不同类型典型样本村的实证研究,发现农户打工区位的选择具有明显的打工簇现象,在自然村尺度上,少数的打工簇集中了多数的打工者。其形成主要由打工决策和打工区位选择中打工者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决定,主要基于传统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的关系网络在打工簇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种子打工者和潜在打工者在由关系强度决定的博弈中造成了打工簇的形成和扩散。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更和  刘清臻  乔家君  李小建  
期望务工距离反映了农民务工地决策中的距离选择偏好,对其研究有助于在微观层面了解农民工流动的倾向和规律。通过对河南省南阳市三个不同类型样本村的实证研究,发现务工者的期望务工距离整体分散、局部集中,具有"U"型分布规律,同时具有一定惯性,但整体而言仍以本地为主。在期望务工距离选择模型中,年龄、上学年限、家庭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地形等因子达到了显著水平。年龄较大者、学历较低者、家庭人口较多者期望在本地务工的概率较大,经济较发达村和地形起伏度较大村的务工者,期望在本地务工的概率较大,反之亦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家伟  李培蕾  乔家君  何长涛  
以河南省开封县黄龙产业集聚区相邻的王胖庄为研究区域,利用实地调研数据,采用统计方法和SPSS17.0软件计量分析,探讨了村域经济对产业集聚区的响应机制。①产业升级。农户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数增多。同时,粮食作物逐渐转向经济作物。②职业转化。通过务工、自主创业以及外出务工回流的方式实现了村域人口在就业空间上的转移。③思想冲击。耕地的重要程度降低,从事非农产业的积极性提升,生活方式高级化,向往城市生活的愿望强烈。④分化加剧。面对外界刺激,农户逐渐分化为发展型,稳定型和衰退型。⑤农户对产业集聚区的响应程度与核心劳动力年龄、人均耕地面积呈负相关,与劳动力教育年限、劳动力数量呈正相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玉振  周灿  乔家君  
农业创新只有充分地扩散,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其经济效应。本文以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大营村为例,分析了大营村萝卜特色种植的优势条件,借助创新扩散理论揭示其特色种植的空间扩散轨迹,并总结其空间扩散方式、空间结构及影响环境。得出如下结论:①大营村特色萝卜产业选择具有优越的自然资源禀赋、悠久的种植历史、广阔的市场需求等优势;②大营村萝卜种植扩散,在空间上按照渐进式和跳跃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存在一定的距离递减效应;③大营村萝卜种植扩散的空间结构呈现出点轴式模式,种植基地布局具有明显的"杜能圈"印迹;④大营村萝卜种植的空间扩散受到空间距离、地理环境、扩散效益、政府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纪广  李小建  王德  牛宁  
采用典型案例调研法、空间分析方法和图谱法,将西华县乡村按照不同功能分为工业主导型乡村、现代农业主导型乡村和新型社区三种类型,并剖析了传统农区西华县1975—2017年乡村功能演变情况。研究发现不同类型乡村功能演变形式不同,具体表现如下:(1)工业主导型乡村的功能演变主要强调工业化对乡村的影响,即乡村人口向城镇集中,部分农民身份演变为"工厂工人";乡村经济活动具有兼业化趋势,农业生产功能逐渐受到挑战,城乡经济联系发生改变。(2)现代农业主导型乡村的功能演变主要聚焦于乡村生产功能和农民身份的变化,即传统农业生产功能演变为非粮化,部分农民身份演变为"农场工人",乡村经济逐渐向市场转化,农业生产空间增大。(3)新型社区功能演变主要聚焦于乡村功能的多样化和市民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业生产功能逐渐丧失,但乡村的社会交往空间扩大;同时,基层政府功能得以更新和农村社会自治功能提高。(4)工业化是传统乡村功能演变基本动力,不同的发展阶段乡村功能演变的主导因素不同。(5)对乡村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认为工业主导型乡村未来可向工业小镇或工业小区方向演变,现代农业主导型乡村可向旅游型乡村发展,新型社区可借助于中心城镇体系的完善交通形成居住型乡村。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桂堂  
运用金融资产相关率(FIR)指标衡量传统农区金融深化的绩效,以河南省为例考察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相关率之间的关系,并运用ADF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相关率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金融发展是农村经济增长的正相关因素,但与之同时,传统农区的"金融压抑"问题突出,由此引发的金融排斥现象依然是阻碍传统农区金融体系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健全农村政策性金融体系激励农村内生金融体系的创新尤为重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姗姗  
本文运用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对产业集群与县域经济发展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群与县域经济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正相关关系,但是在工业化发展的中前期,二者间相互促进的作用有限,产业集群未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有效方式。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范荣华  
以河南省牛肉制品产业集群为例,通过对河南省162家企业的实地调查,共收回140份有效问卷,经过实证研究与分析,以网络的视角探讨其产业集群存在风险的原因,并提出深化专业化分工、发挥地理临近优势、加强企业相互联系、共享集群溢出效应等对策建议,旨在引起相关政府部门及相关产业集群企业的重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