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59)
- 2023(12251)
- 2022(10408)
- 2021(9619)
- 2020(8301)
- 2019(19522)
- 2018(19187)
- 2017(36877)
- 2016(19687)
- 2015(22944)
- 2014(23006)
- 2013(23061)
- 2012(21520)
- 2011(19799)
- 2010(20067)
- 2009(18948)
- 2008(18682)
- 2007(16621)
- 2006(14633)
- 2005(13416)
- 学科
- 济(108253)
- 经济(108152)
- 管理(52948)
- 业(49050)
- 方法(45699)
- 数学(41630)
- 数学方法(41042)
- 企(38389)
- 企业(38389)
- 中国(27041)
- 农(23563)
- 地方(22655)
- 财(19640)
- 贸(19170)
- 贸易(19158)
- 学(19029)
- 业经(18744)
- 易(18601)
- 制(16460)
- 农业(15247)
- 地方经济(14578)
- 融(14035)
- 金融(14033)
- 银(13995)
- 银行(13974)
- 环境(13789)
- 和(13652)
- 行(13453)
- 理论(12725)
- 发(11688)
- 机构
- 大学(297977)
- 学院(296282)
- 济(138798)
- 经济(136302)
- 管理(112735)
- 研究(106247)
- 理学(96830)
- 理学院(95727)
- 管理学(93996)
- 管理学院(93434)
- 中国(81797)
- 京(63105)
- 科学(62010)
- 财(59622)
- 所(54218)
- 研究所(49179)
- 财经(47652)
- 中心(47454)
- 农(46688)
- 经济学(44851)
- 经(43243)
- 江(43171)
- 业大(40851)
- 北京(40683)
- 经济学院(40255)
- 院(37376)
- 范(37366)
- 师范(37058)
- 农业(36644)
- 财经大学(35165)
- 基金
- 项目(191126)
- 科学(151032)
- 基金(140980)
- 研究(138855)
- 家(122382)
- 国家(121466)
- 科学基金(103923)
- 社会(91112)
- 社会科(86503)
- 社会科学(86481)
- 基金项目(72908)
- 省(72442)
- 自然(65227)
- 教育(63788)
- 自然科(63776)
- 自然科学(63758)
- 自然科学基金(62632)
- 划(61297)
- 资助(60150)
- 编号(54557)
- 成果(44515)
- 部(43575)
- 重点(43370)
- 发(42334)
- 创(39078)
- 国家社会(38861)
- 课题(38203)
- 教育部(37682)
- 创新(36848)
- 科研(36707)
- 期刊
- 济(154369)
- 经济(154369)
- 研究(91210)
- 中国(57916)
- 财(45373)
- 学报(43043)
- 农(42174)
- 管理(41509)
- 科学(41308)
- 大学(32750)
- 学学(30933)
- 农业(28663)
- 技术(27209)
- 经济研究(26961)
- 融(26863)
- 金融(26863)
- 教育(26650)
- 财经(24491)
- 业经(21850)
- 经(21231)
- 问题(20216)
- 统计(18986)
- 贸(18154)
- 技术经济(17417)
- 世界(16512)
- 策(16508)
- 业(16500)
- 国际(16141)
- 决策(15233)
- 商业(13743)
共检索到4485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宏
文章针对2000~2008年我国各地区相关数据,首先从参保人数和基金收况两个角度对养老事业规模进行分析,然后采用pooldata模型和横截面模型测度了养老事业规模与区域经济水平的协同性,河北、辽宁、江苏、浙江、山东等10个地区的养老参保人数与GDP呈正相关,而其他22个省份呈负相关,在此结论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养老事业规模发展的一些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丽 原彤 闫浩琳 李恺
本文通过中国经济“双循环”协同发展动力机制的分析发现,内循环和外循环通过人才培养机制、市场竞争机制、政策引导机制、创新机制、文化建设机制、贸易交流机制六大机制实现协同发展。要实现内循环与外循环的协同发展,需要持续加强六大机制建设和发展,因此可通过明确政府职责定位、完善基础服务体系,打造“双循环”协同发展的软硬件环境、优化区域内发展不均衡状态、转变对外发展模式,增强中国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
“双循环” 协同性 动力机制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李硕豪 李文平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拉开了我国高校扩招的序幕。在扩招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迅速。但随之而来的是文凭贬值、学历泡沫、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走势低迷,高等教育规模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在未来十几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若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应保持怎样的发展速度?为了得出科学结论,我们基于未来适龄人口的变化和经济发展趋势,利用时间序列法外推高等教育规模纵向发展模型,将获得的结果与横向人口、经济因素相联系进行回归分析,以5年为一个预测单位,拟合出滚动回归模型。结果显示,2013-2030年高等教育规模年均增长率应控制在1.76%内,2027年左右我国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阶段,到203...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周启清 杨建飞
高铁网络的演化是伴随着内源性与外源性同时发生的两个过程,城市群的演化则是城市演化及城市间产业关联的两个过程。高铁网络通过实现生产要素快流动与高效配置、加深城市间分工与合作水平两大路径推动城市群经济协同发展。实证结果表明,平均来看,高铁开通使城市间经济协同发展水平提高了1.96%。因此,为了提高中国城市群的经济协同性,应该加快高铁建设,优化城市群内交通网络布局,进一步优化城市群内部产业分工布局,进一步发挥知识的溢出效应,构建一个高效的流通体系,加强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横向合作。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天德 陈小凡
笔者运用Markov区制转移模型,对中国内地与香港经济周期的区制状态以及两地经济周期的协同性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一方面,中国内地与香港经济周期均存在显著的三区制性质,即经济周期可划分为“低速”、“适速”和“高速”增长区制;另一方面,中国内地与香港经济周期的协同性水平偏低,并且存在依赖于区制状态的“门限性质”,即在不同的经济周期区制内呈现出不同的协同性水平。
关键词:
经济周期 协同性 区制转移模型 门限性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杨子晖 田磊
本文遵循多层嵌套因子模型思想构建了国际经济周期三层静态因子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包括中国在内的24个主要经济体进行跨国研究,以考察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协同性。研究发现:(1)整体上中国关键宏观经济变量具有明显的跨国共同变动特征,中国经济周期与世界经济周期密切关联;(2)国际共同因子项对中国CPI波动拥有较高的解释份额,国际经济因素对中国物价水平具有明显的外部冲击;(3)在2008年全球金融经济危机期间,国际共同因子项对中国货币供应量M_2的影响力度明显增加,可能是由同一时期中美两国M_2增长率关联程度迅速提高造成;(4)美国经济周期对世界经济周期具有主导作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汪长江
改革开放以来,处于我国沿海地区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相比之下,长三角与珠三角存在差距,主要表现为人均量低、增速慢等方面。研究证明,这种差距是长三角相对于珠三角在人口结构上的不优化等原因造成的。本文认为,其根源是基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状况所形成的“地区亚健康心态”而导致的发展观念上的落伍和发展态度上的缺陷。因此,地区政府必须以一种正确的人口观念,来构建整个地区的健康心态,进而转变发展态度,以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人口结构 经济水平 对比分析 政府人口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薛静静 沈镭 刘立涛 高天明
能源资源的稀缺性和战略性不断增强,社会经济与提高能源效率协调一致发展日益受到重视。论文通过构建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八大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2000年-2010年)和能源效率水平(2000年-2009年)进行系统的评价,借助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对两者发展过程中的时空差异、演变特征及协调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①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和能源效率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和能源效率高水平区都呈线状分布,两者都具有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递减的趋势;②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能源利用效率的协调性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两者之间的协调度越高,高协调度区域表现出沿海、...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黄玖立 李坤望 黎德福
本文考察了1952~2009年中国省区实际周期的协同变化及其决定因素。我们发现,改革前后的周期协同性呈明显的"先下降、后上升"的V型特征,前期的下降是由于中央计划体制的系统性失败和放弃,后期的上升则与改革和市场经济机制的逐步确立一致。回归估计发现,双边距离、经济规模显著地影响了周期协同性,但地区周期波动并没有表现出简单、统一的空间特征。进一步估计显示,各地区在地方政府支出比重和产业结构上的差异阻碍了周期的同步变化,但地区国有经济比重差异对周期协同性的阻滞影响仅限改革前。改革后,无论是用地理区位还是用出口和FDI流入来刻画,地区间的对外开放差异均显著地阻滞了地区周期协同。
关键词:
经济周期 协同性 地区差异 一体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小愉 吴凯 孙焱林
文章从变量指标选取、周期特征估计、协同性测算三个方面提出一种关于经济周期协同性的新估算方法,分别测算了区域与全国的总体协同性以及区域间的双边协同性,一方面,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历程解读省份经济周期协同性的演化趋势,另一方面,探讨以东、中、西部板块的传统思路划分政策区域的合理性。结果表明:省份经济周期分化特征突出,处于同一板块的省份也表现出显著差异,且金融危机过后经济周期的区域分化程度加深;处于不同协同性水平的省份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地理位置分布特征,且大部分经济发达省份与其他区域的协同水平低于平均水平。
关键词:
区域经济周期协同性 双边协同性 区域划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秦跃群 吴巧生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小凡
本文运用Markov区制转移模型,对中国内地与香港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区制依赖特征以及美国对两地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不仅证实两地经济周期的协同性存在依赖于经济周期区制状态的门限性质,而且显示:两地经济周期的正向协同性,隐含了美国作为两地之间经济冲击的传递渠道以及两地共同的外部冲击源的影响;当剥离出美国经济的影响之后,两地经济周期的协同程度较为微弱。在此背景下,促进中国内地与香港经济周期的长期趋同,应科学甄别和合理利用美国经济对两地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金晓斌 张庶
土地整治作为当前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促进土地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平台,日益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到2020年,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不低于5500万亩,全国累计整治的国土面积将超过5%。随着土地整治工作的深入推进,土地整治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和景观受损等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谢品杰 孙飞虎 王绵斌
采用1978—2015年中国电力消费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度数据,基于"三区制"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研究了电力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动态转变过程,识别和划分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力周期和经济周期的阶段,并分析了两者在不同阶段的协同性。结果表明:电力周期和经济周期均具有低速增长期、稳定增长期和高速增长期三个区制转移特征;电力消费在低速增长期和高速增长期的波动性明显高于GDP,而在稳定增长期的波动性则显著小于GDP;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是电力周期和经济周期的静态协同期;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两者处于非协同期;之后,两者处于显著的跨区制动态协同期,且处于协同期的电力周期与经济周期在时间上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谢品杰 孙飞虎 王绵斌
采用1978—2015年中国电力消费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度数据,基于"三区制"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研究了电力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动态转变过程,识别和划分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力周期和经济周期的阶段,并分析了两者在不同阶段的协同性。结果表明:电力周期和经济周期均具有低速增长期、稳定增长期和高速增长期三个区制转移特征;电力消费在低速增长期和高速增长期的波动性明显高于GDP,而在稳定增长期的波动性则显著小于GDP;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是电力周期和经济周期的静态协同期;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两者处于非协同期;之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