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00)
- 2023(11679)
- 2022(9518)
- 2021(8939)
- 2020(7456)
- 2019(16937)
- 2018(16573)
- 2017(31987)
- 2016(17231)
- 2015(19275)
- 2014(18861)
- 2013(18883)
- 2012(17673)
- 2011(15966)
- 2010(16169)
- 2009(15444)
- 2008(15678)
- 2007(14083)
- 2006(12705)
- 2005(11824)
- 学科
- 济(80624)
- 经济(80519)
- 业(78058)
- 企(70232)
- 企业(70232)
- 管理(64006)
- 方法(34792)
- 农(27311)
- 数学(27009)
- 数学方法(26764)
- 业经(26600)
- 财(25843)
- 中国(22620)
- 农业(18798)
- 务(18437)
- 财务(18419)
- 财务管理(18403)
- 策(17695)
- 企业财务(17406)
- 贸(17252)
- 贸易(17243)
- 制(17027)
- 易(16891)
- 技术(16481)
- 和(14516)
- 划(14245)
- 理论(13143)
- 体(12804)
- 银(12178)
- 银行(12162)
- 机构
- 学院(257042)
- 大学(253633)
- 济(120409)
- 经济(118576)
- 管理(102620)
- 研究(88402)
- 理学(87800)
- 理学院(86946)
- 管理学(85889)
- 管理学院(85404)
- 中国(72309)
- 财(56064)
- 京(53373)
- 科学(49289)
- 所(44406)
- 财经(44196)
- 农(42584)
- 经(40421)
- 研究所(39933)
- 江(39267)
- 中心(39039)
- 经济学(37651)
- 业大(34067)
- 北京(34009)
- 经济学院(33983)
- 农业(33472)
- 财经大学(32644)
- 院(31300)
- 范(30150)
- 州(29926)
- 基金
- 项目(161954)
- 科学(131146)
- 基金(122141)
- 研究(121265)
- 家(105043)
- 国家(104115)
- 科学基金(90884)
- 社会(81210)
- 社会科(77188)
- 社会科学(77171)
- 基金项目(63043)
- 省(60526)
- 自然(56929)
- 自然科(55728)
- 自然科学(55711)
- 自然科学基金(54839)
- 教育(54161)
- 划(50832)
- 资助(50666)
- 编号(47122)
- 成果(38442)
- 部(37798)
- 创(36470)
- 业(36228)
- 重点(36046)
- 发(35531)
- 国家社会(34557)
- 创新(33351)
- 教育部(32954)
- 课题(32373)
- 期刊
- 济(137609)
- 经济(137609)
- 研究(81199)
- 中国(50169)
- 财(44792)
- 管理(43333)
- 农(40777)
- 科学(35293)
- 学报(33315)
- 农业(28408)
- 融(27710)
- 金融(27710)
- 大学(26676)
- 学学(25419)
- 财经(22912)
- 经济研究(22888)
- 业经(22718)
- 技术(22448)
- 教育(20974)
- 经(19917)
- 问题(17752)
- 业(17312)
- 贸(16968)
- 世界(16109)
- 技术经济(15532)
- 国际(15310)
- 现代(13200)
- 统计(11858)
- 商业(11698)
- 经济管理(11451)
共检索到3968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空 赵春秀 韩俊文 梁荣华
养猪业发展波动的根本原因在于养猪生产的损益。针对我国养猪业以散养为主的特点,采取节粮型低成本养猪的策略,不仅可使养猪生产者在不利的情况下获得经济效益,而且能够持续稳定地进行生产,也能避免生猪生产的波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芳 陈俊安
近年来,中国养猪业价格波动频繁,对整个宏观经济和城乡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以玉米价格、仔猪价格、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组成的养猪业价格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动态计量方法揭示各种价格之间的引导关系,然后运用有限分布滞后模型分析养猪业价格传导机制。结果表明,中国养猪业上下游价格传导存在着不超过5个月的时滞,养猪业市场纵向整合度较高。因此,政府应当把玉米价格、生猪价格作为价格监控的重点对象,并且要加强对生猪流通领域的宏观调控力度。
关键词:
养猪业 价格 传导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聂爽 吕杰
养猪产业短期市场价格波动传导涉及饲料生产、猪肉生产和猪肉消费各环节,本文以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养猪业产业链各阶段产品(玉米、仔猪、生猪、猪肉)价格月度数据为研究对象,从上、中、下游整个产业链角度分析了养猪业短期市场价格波动传导机制,以便能够适时监测及预警养猪业各阶段产品短期价格波动,通过相应政策调控来减少短期价格波动的频繁发生。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殷国安 蔡保生
养猪业的“推进器”中共东台市委农村工作部殷国安,蔡保生1988年四灶镇成立了母猪养殖协会,牵头组织生产和销售,架起了养猪户通向市场的桥梁,初步形成了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生产格局,有力地促进了养猪业的发展,使“灶种猪的故乡”又闻名全国。目前全镇...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崔海红
丹麦养猪业呈现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程度均较高的特点,其生产效率居世界领先地位。同时,丹麦十分重视养猪业的生态环境建设,其大力发展种养循环经济,以及完善的科学饲养体系与严格的准入制度,筑起丹麦猪肉食品的安全屏障。中国虽是养猪大国,但不是养猪强国,在规模化养猪、食品安全与生态养猪、饲料资源、猪场建设等方面仍存在发展空间。基于此,本文对比丹麦养猪业生态建设优势与中国养猪业生态建设劣势,试图借鉴丹麦养猪业的成功经验促进中国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萌 沈祥成 郭熙保 何慧芹 齐振宏 邬兰娅
我国A猪场环境污染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养猪业"畜产公害"问题的广泛关注和深度思考。文章基于A猪场环境污染事件,分析了A猪场环境污染事件发生的背景、危害及原因;探索了养猪业生态环境价值补偿的框架及基本环节;提出了进行养猪业生态环境价值补偿的对策措施:确立养猪业生态环境价值补偿的主体;加快制定生态环境价值补偿标准;采用多种形式的生态补偿模式;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有选择性的补偿方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萌 沈祥成 郭熙保 何慧芹 齐振宏 邬兰娅
我国A猪场环境污染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养猪业"畜产公害"问题的广泛关注和深度思考。文章基于A猪场环境污染事件,分析了A猪场环境污染事件发生的背景、危害及原因;探索了养猪业生态环境价值补偿的框架及基本环节;提出了进行养猪业生态环境价值补偿的对策措施:确立养猪业生态环境价值补偿的主体;加快制定生态环境价值补偿标准;采用多种形式的生态补偿模式;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有选择性的补偿方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顺友 熊远著 邓昌彦
本文通过分析规模化养猪生产波动的内部成因 ,观测养猪生产市场波动的规律性 ,探讨有效规避或化减市场风险的能力的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顺友 张金龙
生猪生产波动的成因及对策陈顺友,张金龙近年来养猪生产的发展呈现出在起伏中推进和适应市场经济转变的新特点。无论是生产规模、技术和产品结构调整,还是产量、质量和效益,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问题。从宏观态势上分析养猪生产现状,主要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岳冬冬
本文选取1980-2009年生猪出栏量数据,利用同步系数法,对区域与全国、区域之间、各省与全国之间生猪生产波动的同步性进行测度,结果为:(1)区域与全国的同步系数平均值达到0.9023,其中,中南地区的测度结果最高为1;(2)各区域之间生产波动的同步性较高,同步系数达到0.7931以上;(3)各省与全国之间也表现出一定的同步性,主产省份的测度结果要高于一般省份。以上分析表明,各区域(间)、各省与全国生猪生产波动均存在较高的同步性,这种突出的"生产联动"现象可以较好地解释我国生猪生产剧烈波动的变化特征。因此,应该从统筹全国生猪生产和加强监测两方面来平抑我国生猪生产剧烈波动。
关键词:
生猪生产 波动 同步系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琴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重大传染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规定的必需报告的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也是我国政府计划消灭的重大动物传染病之一。CSF呈全球分布,目前流行于大部分亚洲(包括中国)、中美洲和南美洲、部分东欧国家、加勒比和非洲国家,偶尔散发于部分中欧和西欧国家。根据OIE截止到2018年5月的报告,已有35个国家、巴
关键词:
非洲猪瘟 猪瘟病毒 养猪业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罗玉子 孙元 王涛 仇华吉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感染家猪和野猪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急性型临床上表现为高热、沉郁、厌食、皮肤发绀、各脏器出血,发病率和病死率可高达100%。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是我国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之一。ASF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意大利撒丁岛、高加索地区以及俄罗斯和东欧部分国家流行,给疫区国家的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冲击畜产品的国际贸易。2018年8月,ASF首次传入我国,随后迅速大范围蔓延,对我国养猪业构成重大威胁,防控形势异常严峻。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ASF呈全球流行态势,持续传入我国的风险极高。鉴于目前无商业化的ASF疫苗,亟需研发可实现现场快速检测的早期诊断技术,做到对疫情早发现、早控制。由于ASFV具有庞大的基因组结构和复杂的免疫逃逸机制,使得研制有效的疫苗十分困难。目前研制的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和核酸疫苗不能提供免疫保护或仅能提供部分保护,而减毒活疫苗和基因缺失疫苗可以诱导完全的同源保护和部分的交叉保护。未来需要深入解析病毒毒力相关基因和免疫保护性相关抗原,并着力研制基因缺失疫苗和弱毒疫苗,解决其安全性、稳定性和免疫效力等难题。本文就ASF的流行病学、诊断技术和疫苗研发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及防控面临的挑战进行综述,并提出防控策略及建议,以期为我国ASF的防控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