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80)
2023(13087)
2022(11453)
2021(11015)
2020(9245)
2019(21676)
2018(21411)
2017(40804)
2016(22212)
2015(25181)
2014(25038)
2013(24934)
2012(22789)
2011(20834)
2010(20579)
2009(18792)
2008(18239)
2007(15407)
2006(13418)
2005(11856)
作者
(64000)
(53106)
(52769)
(50262)
(33923)
(25460)
(23988)
(21013)
(20306)
(18834)
(18169)
(18126)
(16956)
(16824)
(16488)
(16392)
(15733)
(15451)
(15233)
(14887)
(13189)
(13035)
(12753)
(11985)
(11925)
(11758)
(11725)
(11520)
(10700)
(10406)
学科
(93832)
经济(93738)
管理(61387)
(55670)
方法(46096)
(45750)
企业(45750)
数学(40818)
数学方法(40250)
中国(25380)
(22993)
(21041)
(19531)
业经(18508)
地方(18411)
(18057)
贸易(18045)
环境(17621)
(17588)
农业(15370)
(15303)
理论(14741)
(14334)
(13451)
技术(13152)
(12737)
银行(12697)
(12676)
金融(12674)
(12158)
机构
大学(317790)
学院(313594)
(129151)
经济(126621)
管理(125480)
研究(110569)
理学(109699)
理学院(108460)
管理学(106325)
管理学院(105783)
中国(81674)
科学(69476)
(68850)
(55503)
(54603)
研究所(51254)
(49666)
中心(48522)
业大(47390)
财经(44967)
北京(44336)
(42145)
(41869)
师范(41517)
(41159)
(40288)
经济学(39102)
农业(38848)
经济学院(35301)
(34732)
基金
项目(222113)
科学(174801)
基金(162913)
研究(159943)
(143122)
国家(142038)
科学基金(121370)
社会(101064)
社会科(95860)
社会科学(95834)
基金项目(86159)
(83809)
自然(80062)
自然科(78140)
自然科学(78120)
自然科学基金(76634)
教育(72824)
(72018)
资助(68521)
编号(63374)
成果(51003)
重点(49928)
(49548)
(47184)
(45504)
课题(43716)
科研(42519)
创新(42494)
教育部(42307)
国家社会(42024)
期刊
(134812)
经济(134812)
研究(91825)
中国(56215)
学报(50868)
科学(47711)
管理(45047)
(44031)
大学(38105)
(38023)
学学(35794)
教育(33092)
农业(31546)
技术(26538)
(22853)
金融(22853)
经济研究(22228)
财经(21032)
业经(20101)
(17959)
问题(17615)
(17387)
图书(16634)
资源(16226)
科技(15656)
技术经济(15497)
统计(14879)
理论(14725)
(14528)
(13862)
共检索到4483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邓小芳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人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但是矿产开采引起的生态破坏已成为当今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我国矿区生态修复引起有关部门和学者的广泛重视和关注,但与国外矿业发达国家生态修复研究相比还相对滞后。文章介绍了国内外生态修复的研究进展、我国典型矿区生态修复研究概况,包括修复规模、修复主体、修复技术、有关法律与政策规定,并从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建立健全管理和执法监督体制、加强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等方面,对我国矿区生态修复研究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袁吉有  欧阳志云  郑华  徐卫华  
我国脆弱生态区分布范围广、类型多,这些地区大都地处偏远,社会环境封闭,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开展脆弱生态区的生态系统管理,是脆弱生态区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本文系统阐述了我国脆弱生态区的现状及特征、管理的目标与原则、管理的组织实施以及管理手段与措施。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冉庆国  杜会永  
城乡一体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本文从产业集群视角出发,根据不同产业集群特征将产业集群区划分为农业基础型、服务业集聚型和工业主导型三种典型,重点分析了这三种典型产业集群地区城乡一体化演进的模式、动力与路径,并据此提出政策设计时需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萌  张佑林  侯祖戎  
加强矿区的生态修复和保护、调整优化矿区的产业结构是确保矿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从矿区的生态经济系统分析切入,建立了矿区产业替代模型,考察矿区生态修复中的产业转型和产业替代的价值转化,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多个替代产业之间的投资分配问题,提出矿区产业结构优化的投资决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霖琳  胡振琪  
资源枯竭矿区在经过了矿产资源的掠夺性开采、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后渐渐走向生命的尽头,对资源枯竭矿区的生态修复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以资源枯竭煤矿区这一典型区域的生态问题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规划准备、方案制定和规划评价三阶段的资源枯竭矿区生态修复规划的编制程式。具体包括生态环境调查、评价和规划三个方面的内容。相应地提出了基于多源多时相遥感及GIS技术和实地调查咨询相结合的生态环境调查方法用于资源枯竭煤矿区生态环境调查;从生态环境损害评价和风险评价两个方面对资源枯竭煤矿区的生态环境进行评定;确立了"生态修复功能区划-景观生态修复区划-生态修复适宜性评价-生态修复技术配置"四步骤的生态环境修复规划...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夏既胜  陈佩妍  蒋顺德  
露天采矿产生的水土流失、次生地质灾害等生态负效应强度受矿山所处的地理环境控制。金沙江流域露天矿区众多,地形复杂,采矿后产生的生态负效应易受脆弱的地理环境放大,因此对流域内露天矿区进行开采条件的生态适宜性评价,对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采用RS、GIS等空间技术,在ArcGIS环境下建立了金沙江流域(云南段)露天矿区的空间数据库,以其中的10个典型露天矿区为研究对象,在对比分析了这些露天矿区的地理环境后,选取了地貌、海拔、坡度、植被覆盖度、植被类型及流域位置等作为评价指标,对典型露天矿区进行开采条件的生态适宜性评价。评价方法涉及专家打分、灰色关联法等。研究得出流域内10个典型露天矿的空间分布特征及...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吴静  钱铭杰  袁春  王绪龙  
复垦潜力评价是编制土地整治规划的基础,对研究区域进行科学合理的复垦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复垦潜力的内涵出发,对矿区废弃地复垦潜力进行了阐释,并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对近年来常用的矿区废弃地复垦潜力评价中的潜力测算方法进行了梳理,并对比分析了新增耕地系数法、极限条件法、指数和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适用范围、优点以及局限性,最后对未来矿区废弃地复垦潜力评价方法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主要集中在矿区废弃地复垦潜力评价的理论研究,评价方法的多元化与模型化研究和评价结果的可持续性研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侯湖平  张绍良  闫艳  郭士永  顿德光  金玉洁  
研究目的:探讨矿区景观生态修复策略和技术,以改善矿区景观格局和矿区生态环境质量,保证矿区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利用RS数据,采用GIS技术和生态景观指标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987—2008年间,斑块连通度、斑块密度、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增大,优势度指数减低,表明景观破碎化程度提高,多样性增大,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但耕地面积和最大斑块指数减小最大,耕地的边缘密度增大和连通度降低;水域用地的面积增大,最大斑块指数增大,斑块边缘密度增大和连通度降低,主要原因是采矿造成农地塌陷、地表积水、部分塌陷地被复垦为鱼塘用地等。为此,提出一系列的生态修复模式和生态修复措施,加大对矿区景观生态的斑块—廊道...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奎奇  史春云  汪应宏  
通过对我国长三角、京津唐、珠三角、武汉、中原、成渝六大城市群306个城镇的住宅地价进行研究,试图发现城市群内城市住宅地价的空间分布规律与机理。综合采用地统计的空间插值、空间差异、空间变异分形、相关性理论方法,以SPSS为统计分析工具,对六大城市群城市住宅地价进行了反距离权重插值、余期望系数、分形测度、自相关等全面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市群住宅地价具有以下特征:地价存在显著的地域特点,东部高、中西部低;城市间地价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群间差异是造成城市住宅地价差异的主要原因;城市群内城市住宅地价符合等级体系特征,且不同特质的城市群具有不同的分维数;由于城市群发展特点与阶段不同,造成群内地价的不同变化趋势;城市群内城市住宅地价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表现在全局性的相关性与局部性的自相关性的空间差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国保  
集体主义、等级思想、和谐、人情、面子是中国典型文化因素,它们可能会促进或者阻碍我国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在13个省份收集数据,以840名企业员工为样本,研究了中国典型文化对员工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员工的集体主义倾向、和谐倾向对一般知识的共享、关键知识的共享均有显著性正向影响作用,人情倾向只对一般知识的共享有显著性正向影响作用,而等级倾向只对关键知识的共享有显著性负向影响作用,面子倾向只对一般知识的共享有显著性负向影响作用。我国管理者充分认识中国典型文化对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雯  张平宇  张小雷  邓伟  杨兆萍  薛俊菲  杜宏茹  李雪梅  刘颖  
城市密集区、老工业基地、陆疆、山区是中国主要的地域类型,也是人文—经济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形成规律、驱动力和作用机制、演化过程与空间格局的重要对象。伴随全球化、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与自然系统之间的匹配和适应关系正发生着深刻而剧烈的变化,加强上述典型地区的研究既是人文—经济地理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强化学科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服务职能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中国城市密集区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城市老工业区改造,边境城镇集聚扩散的动力机制,山区聚落空间、文化景观及其环境与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在国家重大地域空间规划和战略咨询中发挥的科技支撑作用以及在典型城市密集区可持续发展、老工业基地振兴、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等方面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和产生的社会影响。从学科建设和技术方法层面,提出未来要加强城市密集区发展的社会和生态效应,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与绩效评价,陆疆地域系统演变机理和发展模式,应对气候变化的山区可持续生计选择、动力、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宇昂   李亚桐   杜忠毓   祁新华   侯红   陈光才  
[目的 ]矿业开采导致的受损生态系统因分布范围广、环境污染重、生态功能受损,严重威胁环境质量、生态安全和人民健康。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矿区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是现阶段我国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方法,针对2010—2022年间发表的914篇矿区生态修复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从矿区受损生态系统评价、生态修复技术、碳源/汇潜力及监测技术四个方面对矿区生态修复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结果 ]矿区受损生态系统修复由“工程修复为主”向“系统生态修复”,由“条块化、分裂式”向“区域综合受损生态系统”转变;矿区碳源/汇与区域环境的碳循环机制研究逐渐深入;遥感等新兴技术手段的应用推动矿区修复监测评价体系的发展革新;法律法规和系统管控理念的完善、多学科的融合发展、“三生空间”的权衡博弈共同影响着退化矿区的修复效益。[结论 ]本研究明晰了当前矿区受损生态系统修复与碳汇潜力研究和应用的困境与挑战,展望后续研究的方向与可能,为未来矿区生态修复治理及监测评估提供参考。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俞佳  黄颖  刘云根  王妍  杨思林  张慧娟  
以云南省文山州内跨境河流小白河生态区为研究对象,研究矿区河岸生态区重金属在"水—底质—植物"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综合评估生态恢复的效果.分别于冬、夏两季进行野外采样,对水体、底质、植物中的重金属砷(As)、镉(Cd)、铬(Cr)和锌(Zn)的含量、形态及其转运富集特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生态区底质中As、Cd、Cr和Zn污染程度较严重,平均含量分别是云南省土壤背景值的150.17、52.21、1.33和9.11倍;水体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程度相对较低,As、Cr、Zn含量分别为0.03~0.18、0.05~0.06、0.01~0.16 mg·L~(-1),Cd含量低于检出限;香蒲中的Cd和Zn含量富集最多,芦苇和香蒲中As、Cd和Zn含量均表现为夏季高于冬季.(2)As、Cr和Zn在底质中的赋存形态以残渣态为主,约占所有形态的75%~95%,且残渣态含量在冬、夏季波动较大,河流水位和植物类型是影响底质中重金属形态变化的重要因素.(3)生态区不同植物对于重金属的富集和吸收主要与底质中重金属不同形态的含量占比以及季节变化有关.因此,应综合考虑污染区域的重金属种类和水位变化情况,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和栽种方式进行污染区域的治理和修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佑印  马耀峰  高军  马红丽  褚玉良  
在综合考虑区域代表性、区域旅游产业发展以及区域旅游资源代表性等因素的基础上,界定出16个典型入境旅游省市,并由此组合出中国东西部典型旅游带和六大入境典型旅游区。通过建立消除面积影响的修正区位熵模型,对中国入境旅游企业在全国东西部典型旅游带、典型旅游区之间、典型旅游区内部以及典型旅游省市4个维度上的数量区位熵及收入区位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中国东部沿海旅游带入境旅游企业区位熵值明显高于西部内陆旅游带;入境旅游典型区之间也表现出东部典型旅游区入境旅游企业区位熵值均显著高于西部典型旅游区的态势;典型旅游区内部区位熵值表现出很强的单级现象;典型省市之间的入境旅游企业区位熵表现出明显的经济导向性,即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军以  苏维词  王腊春  
为遏制生态脆弱区的环境退化并实现生态环境恢复及农民脱贫,中国投入巨额资金实施了一系列的大规模生态修复项目。生态修复区往往具有生态环境脆弱和经济落后的双重特征,实施大规模的生态修复建设势必对区域农户生计产生重要影响。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基于可持续性农户生计框架,从农户生态修复的意愿、生态修复对农户生计资本、农户生计策略、农户生产/生活方式和农户环境保护意识/行为的影响五个方面概述了生态修复对农户生计影响研究的主要进展,并结合生态修复与农户生计研究的现状,提出了未来生态修复与农户生计研究中应进一步关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