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74)
2023(17576)
2022(15049)
2021(14389)
2020(11860)
2019(27757)
2018(26888)
2017(50423)
2016(27455)
2015(30696)
2014(30469)
2013(30203)
2012(27911)
2011(25062)
2010(24995)
2009(22891)
2008(22541)
2007(19003)
2006(16461)
2005(14801)
作者
(76619)
(64175)
(63169)
(60594)
(40945)
(30693)
(28952)
(25068)
(24317)
(22866)
(21949)
(21669)
(20445)
(20216)
(19835)
(19619)
(18818)
(18585)
(18425)
(18240)
(15808)
(15678)
(15314)
(14639)
(14390)
(14136)
(14058)
(13797)
(12801)
(12572)
学科
(115332)
经济(115217)
管理(79049)
(72836)
(57830)
企业(57830)
方法(52887)
数学(47034)
数学方法(46453)
(36629)
中国(33388)
(31595)
地方(26640)
(24301)
(23559)
贸易(23548)
业经(23525)
(22952)
农业(21614)
环境(20344)
(20100)
(19175)
财务(19104)
财务管理(19047)
企业财务(18118)
(17583)
(16495)
金融(16493)
(16491)
银行(16456)
机构
大学(381635)
学院(378349)
(159471)
经济(156496)
管理(149654)
研究(133529)
理学(130268)
理学院(128791)
管理学(126444)
管理学院(125776)
中国(101537)
(82092)
科学(81812)
(76812)
(66876)
研究所(60975)
中心(60524)
(59548)
财经(58726)
(57069)
业大(54937)
(53705)
北京(51809)
(50219)
师范(49800)
经济学(49230)
(48943)
农业(46307)
经济学院(44571)
财经大学(43921)
基金
项目(265276)
科学(209881)
基金(195216)
研究(193198)
(170783)
国家(169439)
科学基金(145544)
社会(124337)
社会科(117984)
社会科学(117953)
基金项目(102723)
(100889)
自然(94002)
自然科(91772)
自然科学(91753)
自然科学基金(90035)
教育(87634)
(85399)
资助(81164)
编号(77024)
成果(62021)
重点(59839)
(59490)
(56810)
(54467)
课题(52642)
国家社会(52477)
教育部(51033)
创新(50938)
科研(50799)
期刊
(168457)
经济(168457)
研究(114425)
中国(74099)
学报(59953)
(59929)
科学(55361)
管理(52938)
(52755)
大学(45424)
学学(42591)
教育(39045)
农业(37397)
(31538)
金融(31538)
技术(31086)
财经(28326)
经济研究(28310)
业经(25388)
(24218)
问题(21862)
(20556)
图书(19992)
(19929)
资源(19043)
技术经济(18304)
统计(18259)
理论(17923)
科技(17766)
世界(17579)
共检索到5627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娜仁  陈艺  万伦来  林春鑫  
本文基于2010—2017年安徽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财政支出的经验数据对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财政支出能否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并对受偿区具有减贫作用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输血型与造血型生态补偿财政支出均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不过后者的减贫作用更大;前者的减贫作用具有双重门槛特征而后者却具有单一门槛特征且越过门槛后一直保持显著的减贫作用。基于此,文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加快建立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财政支出体制机制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娜仁  张晗璐  万伦来  
在厘清生态补偿对受偿区技术创新非线性影响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基于我国首个跨省流域水资源保护生态补偿试点—安徽新安江流域2010—2018年7个区县的经验证据,运用面板门槛模型研究该地区生态补偿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补偿对该地区技术创新影响作用具有显著的单一门槛效应,呈非线性的"U"型曲线特征,即当生态补偿整体资金投入额小于一定数额即门槛值时,生态补偿资金投入对技术创新具有抑制作用,一旦跨越门槛之后则对技术创新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政府应注重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的连续性以促进受偿区技术创新,努力推动经济转型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晖  顾典  吴霜  虞祎  
作为中国治理生态环境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流域生态补偿政策正逐步探索由单一水环境治理向流域综合环境治理的转变之路。现如今,流域补偿政策能否实现碳减排效应,在碳达峰、碳中和双重挑战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2006—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将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视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对受偿地区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政策显著降低黄山市碳排放总量,抑制效应为4.9%;(2)补偿政策的外溢效应与政策效应的作用方向一致,且该溢出效应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衰减;(3)碳减排效应机制分析结果验证“流域生态补偿政策—产业结构转型—推进技术进步—碳排放下降”正向传导机制成立,且该政策并未通过抑制经济增长实现碳减排。最后,从逐步开展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实现补偿模式多元化、警惕污染产业就近转移等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凤平  邵志颖  季英雯  
基于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的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和三步中介回归分析法,实证检验了实施横向生态补偿政策对工业废水污染物减排和绿色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不仅能在短期内显著抑制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量,从长期来看也能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双重红利,实现绿色发展。中介机制分析表明,实施横向生态补偿政策会倒逼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工业废水污染物减排和绿色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麻智辉  高玫  
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涉及到流域上下游省区间的生态和利益关系,牵涉的范围广,利益主体多,省域之间的协商难度较大,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更难。本文以国家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新安江流域为典型进行实证研究,剖析了跨省流域生态补偿的难点与问题,构建了全新的体系框架,提出了推进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机制的政策建议。这对于化解区域利益冲突、完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推动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在全国展开、促进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文佳   杨柏寒  
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将市场机制引入地方环境协同治理的产权创新。流域生态补偿政策能促进生态系统服务进而提升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已成为当前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在构建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影响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理论框架基础上,采用2007~2020年皖浙两省2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与双重差分法对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影响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效应及其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试点地区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试点政策对上下游地区影响效果不同,对上游地区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没有影响,对下游地区有显著影响,且随时间发展正向效应越来越大。(3)从影响机制来看,试点政策会通过科学技术创新这一途径促进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据此,未来可以通过生态补偿政策的深入推广、创新上下游地区动态合作机制、加大科学技术创新研发及与其他配套政策互动等方面,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从徽州十万大山里磨砺而出,新安江的波涛,带着峰的楞角,绿的色彩奔跑,记录了时代的音容笑貌。一又是一个周二,安徽省休宁县流口村的"生态美超市"门前,村民们排成了长队正忙着兑换,10个矿泉水瓶兑换一包黄酒或一支牙刷,5节旧电池兑换一包盐,60个香烟盒兑换一包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景守武  张捷  
以2011年安徽省和浙江省签订的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作为一次自然实验,利用2004—2018年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对水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政策的实施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的双赢,并且实施效果具有可持续性,政策实施更多地通过效率的改善而非技术进步来提升水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通过改变被解释变量测算方法、变换对照组、剔除直辖市、反事实检验、缩尾截尾检验、增加省份固定效应和改变窗宽等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卢文秀  吴方卫  
本文基于2000—2019年中国典型流域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试点地区面板数据,研究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对受偿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显著缩小了受偿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可以同时提高农村和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2)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能够通过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产业结构高级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未能促进受偿地区产业结构更加合理。(3)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呈“U型”关系,当农业劳动力转移率小于42.5%时,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能够通过农业劳动力转移缩小受偿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反之扩大城乡收入差距。(4)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倒U型”关系,当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大于0.81时,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缩小受偿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本文研究结论对受偿地区地方政府缓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符琳蓉   任以胜   陆林   李天宇  
乡村居民从流域生态系统中受益是自然、社会、经济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基于798份新安江流域乡村居民的问卷调查,结合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福祉效应及实现路径的逻辑框架,从流域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和居民福祉满意度分析了流域居民的需求和需求满足状况,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自然生态系统流向福祉的具体过程。结果表明:(1)流域乡村居民以纯农户为主,生计方式对供给服务与调节服务需求较高,因此重要性认知较高,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总体呈略微上升趋势;(2)居民健康福祉满意度较高,自由和选择福祉满意度较低,高阶福祉需求满足状况欠佳且较难实现;(3)福祉实现是居民作为行动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形成良性互动反馈的结果。总结出2条实现路径:(1)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生态认知→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居民福祉;(2)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生态认知→参与意愿→生态环境行为→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居民福祉。文末从居民生态认知提高、可持续生计转型升级、奖惩措施制定、行动主体主观能动性发挥等方面提出了促进福祉实现的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万勇  杨思雅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党中央、国务院从顶层设计层面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其中,流域生态补偿作为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创新手段,被广泛运用于实践并取得积极成效。但随着流域生态补偿试点的加快推进,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为此,必须对症下药,建立一套设计合理、科学系统、顺畅高效的运行机制,推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肖池伟  刘影  李鹏  
借鉴生态补偿研究中生态价值当量的思路,构建森林、草地、农业用地、湿地、河流湖泊和荒地6类不同生态系统指标,对赣江流域的生态经济价值进行测算与分析。结合以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基本依据的生态补偿,引入经济学中的博弈论,以赣江流域上游的赣州市和下游的南昌市为例,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模型。结果表明:基于修正系数下赣江流域2013年的生态价值当量为730.16万,生态经济价值为46.85亿元,各县域的生态价值当量和生态经济价值差异均较大且二者表现高度一致。从生态价值当量看,最小值为赣州市区的2.87万,最大值为宁都县的31.36万;从生态经济价值来看,最大为宁都县的2.04亿元,最小为赣州市区的0.18亿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西琴  高佳  马淑芹  刘子刚  
生态补偿分担比例是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依据流域生态治理阶段,针对跨省重要水源地生态补偿,提出试行阶段、修复阶段、稳定阶段等3个阶段分担比例确定的思路。试行阶段以污染控制和水质改善为目标,补偿资金由流域上游、下游、国家三方共同分担,且在3年期间国家分担比例逐渐降低;修复阶段以生态资源保护为主,补偿目标是水质与水量同时达标,分担比例以上游、下游水量分配作为依据,双方共同承担;稳定阶段以上下游互利双赢、绿色发展为目标,以机会成本的宏观经济指标作为分担依据。通过对九洲江流域鹤地水库生态补偿的实证研究,补偿资金在3年试行阶段上游广西、下游广东、国家三方承担的比例分别为:第一年25.00%、25.00%、50.00%,第二年28.50%、28.50%、43.00%,第三年33.30%、33.30%、33.30%。修复阶段广西、广东、国家分担比例为39.30%、53.60%、7.1%;稳定阶段广西、广东分担比例为48.60%、51.40%。本文为确定九洲江流域生态补偿分担比例提供参考,并可为建立流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提供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晓红  虞锡君  
随着城乡安全饮用水问题的日益严峻,建立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迫在眉睫。本文以钱塘江流域为例,对水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钱塘江流域多数断面不符合浙江省水功能区划要求,跨界水污染现象显著。为改善流域水质,急需建立"污染者付费"的补偿机制。本文依据"治污成本"数据,测算了补偿标准,设计了"功能区目标水质差额法"和"出入境水质差额法"两种补偿方案,并模拟测算了杭州—桐乡断面的年度补偿金额。研究结论对于流域构建水生态补偿机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傅晓华  赵运林  
流域生态补偿是河流综合治理的发展方向。湘江流域水权交接能够有效解决水资源"行政外部性"矛盾,生态补偿可以解决水资源"经济外部性"问题,两者的有机结合的水权交接补偿机制是湘江流域综合治理的有效手段。设计湘江流域水权交接生态补偿机制,还需要针对湘江流域特点,在界定交接点的基础上找准水权交接生态补偿机制的路径与方式,才能有效运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