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37)
- 2023(14493)
- 2022(12530)
- 2021(12009)
- 2020(9970)
- 2019(23506)
- 2018(23018)
- 2017(44429)
- 2016(23909)
- 2015(27134)
- 2014(26830)
- 2013(26718)
- 2012(24536)
- 2011(22245)
- 2010(22070)
- 2009(20208)
- 2008(19642)
- 2007(16740)
- 2006(14712)
- 2005(13125)
- 学科
- 济(99917)
- 经济(99813)
- 管理(63317)
- 业(58663)
- 方法(48444)
- 企(48001)
- 企业(48001)
- 数学(43158)
- 数学方法(42603)
- 中国(29744)
- 农(23425)
- 财(22266)
- 贸(22037)
- 贸易(22024)
- 易(21512)
- 学(21465)
- 制(20142)
- 银(19746)
- 银行(19710)
- 业经(19323)
- 地方(19210)
- 行(18687)
- 农业(15591)
- 融(15513)
- 金融(15512)
- 环境(15421)
- 理论(15272)
- 和(15029)
- 技术(13868)
- 出(13617)
- 机构
- 大学(340552)
- 学院(335056)
- 济(140030)
- 经济(137156)
- 管理(133659)
- 研究(117781)
- 理学(116165)
- 理学院(114822)
- 管理学(112664)
- 管理学院(112066)
- 中国(91951)
- 京(73770)
- 科学(72532)
- 财(61414)
- 所(58618)
- 研究所(53906)
- 农(52681)
- 中心(52627)
- 财经(50157)
- 业大(48733)
- 北京(47163)
- 江(46475)
- 经(45959)
- 范(44430)
- 师范(44056)
- 经济学(43535)
- 院(43114)
- 农业(41480)
- 经济学院(39384)
- 州(38220)
- 基金
- 项目(234866)
- 科学(185931)
- 基金(173797)
- 研究(168872)
- 家(152265)
- 国家(151139)
- 科学基金(129901)
- 社会(107996)
- 社会科(102526)
- 社会科学(102500)
- 基金项目(91981)
- 省(87664)
- 自然(85443)
- 自然科(83536)
- 自然科学(83520)
- 自然科学基金(81976)
- 教育(76988)
- 划(75551)
- 资助(72771)
- 编号(66583)
- 成果(53545)
- 部(52717)
- 重点(52678)
- 发(49570)
- 创(48033)
- 课题(45889)
- 教育部(45278)
- 国家社会(45217)
- 科研(45084)
- 创新(44909)
- 期刊
- 济(143979)
- 经济(143979)
- 研究(103429)
- 中国(60246)
- 学报(52697)
- 科学(50031)
- 管理(47436)
- 农(46453)
- 财(43297)
- 大学(39820)
- 学学(37400)
- 融(35217)
- 金融(35217)
- 教育(33694)
- 农业(31669)
- 技术(27442)
- 经济研究(24248)
- 财经(24083)
- 业经(20731)
- 问题(20649)
- 经(20520)
- 贸(17433)
- 业(17376)
- 图书(17141)
- 理论(16455)
- 技术经济(16282)
- 资源(16063)
- 统计(15982)
- 科技(15832)
- 国际(15336)
共检索到4913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宗巍 张望 陈铭 赵福全
为建立适合不同城市特点的交通体系,并明确定位汽车在其中承担的作用,文章首先从外部环境和交通工具两大维度出发,建立了表征城市整体交通出行情况的多层级评价体系;并基于一级指标的得分,对选取的9座中国典型城市的交通出行特征进行了聚类分析,确定了城市的不同类型;然后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识别了影响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因素;最后通过相关因素变化的情景假设,预测了各城市道路交通效率可能的演变情况,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彭然 刘斐旸 黄雨蝉 段丁
自古以来城市多临江河建立,江河水域对于城市的交通有着显著影响。文章选取武汉、上海、广州、重庆、杭州、长沙、宁波等7个典型临江城市,创新性提出“绕行指数”的概念并建立相应数学模型分析这7个城市的临江交通绕行特征以及影响其绕行的因素。研究包括机动绕行、非机动绕行以及城市公共交通绕行等3个方面,发现江河水面宽度、江河水域密度、跨江河桥梁通航净高以及江河两岸地形地势均对城市的临江交通绕行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此文章提出部分位于城市地理中心的临江地段可能不仅难以具有与其区位优势相匹配的交通便利性,甚至可能成为城市中某种意义上的“交通终端”,进而认为在城市的区域规划中应当对这一问题进行充分考虑并据此优化城市的产业布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郭洪旭 黄莹 赵黛青 肖荣波
以我国5个典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应用其2000~2010年的样板数据,分析人口密度与居民出行能耗的关系,并通过STIRPAT模型评估不同人口密度条件下,城市空间形态和居民社会经济属性对居民出行能耗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居民收入是影响我国典型城市居民出行能耗的关键因子,其次是城市空间形态要素。2人口密度与人均出行能耗呈显著负相关,与欧美城市相比,我国典型城市人口密度对居民出行能耗的影响更显著。3当人口密度大于200人/hm2时,其对出行能耗的抑制作用迅速增强,建成区面积对出行能耗的影响不显著,万人公交车保有量的提高会导致居民出行能耗升高。4当人口密度小于200人/hm2时,建成区面积是影响居...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奎奇 史春云 汪应宏
通过对我国长三角、京津唐、珠三角、武汉、中原、成渝六大城市群306个城镇的住宅地价进行研究,试图发现城市群内城市住宅地价的空间分布规律与机理。综合采用地统计的空间插值、空间差异、空间变异分形、相关性理论方法,以SPSS为统计分析工具,对六大城市群城市住宅地价进行了反距离权重插值、余期望系数、分形测度、自相关等全面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市群住宅地价具有以下特征:地价存在显著的地域特点,东部高、中西部低;城市间地价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群间差异是造成城市住宅地价差异的主要原因;城市群内城市住宅地价符合等级体系特征,且不同特质的城市群具有不同的分维数;由于城市群发展特点与阶段不同,造成群内地价的不同变化趋势;城市群内城市住宅地价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表现在全局性的相关性与局部性的自相关性的空间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夏恩君 魏星 石晓阳
基于2004—2016年中国65个地级市交通事故伤亡数据,使用双重差分的方法研究了共享出行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内,"滴滴出行"的出现使得一二线城市道路交通死亡人数显著增加,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显著减少,受伤人数区域间无显著差异;长期来看,"滴滴出行"的出现对道路交通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均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共享出行 交通事故 共享经济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尚勇敏 曾刚 倪外 朱贻文
碳排放控制与经济增长的双重挑战使中国经济增长方式选择成为令人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1997—2011年中国53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通过聚类分析将其分为四类城市,并分析不同类型城市经济增长方式演变的特征与路径选择。研究结果表明:从经济规模与碳排放量的关系来看,经济增长方式呈现出绿色增长、棕色增长和黑色增长三种类型,且不同类型城市经济增长方式演变轨迹上存在较大差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在总体上是一个由黑色增长、棕色增长向绿色增长螺旋式演进的过程;不同城市应综合考虑当前的经济条件和功能定位选择适合自身的经济增长方式。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城市 经济增长方式 绿色增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孙斌栋 潘鑫 吴雅菲
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国内40个交通出行样本数据的计量分析,建立了平均出行距离和出行时耗的多元回归方程,发现城市规模是影响单中心城市平均出行距离和出行时耗的主要因素,公交车分担率的提高相应增加了平均出行时耗,而高密度的城市开发有利于出行距离和出行时耗的降低。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陶新
探讨了中国城市化、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等与城市道路交通碳排放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与动态作用机制,并对中国城市道路交通碳排放进行了预测和情景分析。结果表明:①城市化率、交通能源强度、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和人均GDP对城市道路交通碳排放的长期均衡弹性分别为0.93、0.73、0.68、0.44;②城市道路交通碳排放的最大贡献者在中短期内是交通能源强度,长期内是城市化率;③人均GDP增长率的提高,短期内会促使城市道路交通碳排放增长率提高,而长期又有助于使之降低;④中国城市道路交通碳排放持续增长的趋势在相当长时期内不可避免;⑤不同的发展理念和政策与技术的组合,可以使城市道路交通碳排放发生重大变化。基于研究,提...
关键词:
碳排放 低碳交通 能源消费 城市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立 邓梦
城市交通方式和道路系统的布局对城市的规模和空间结构分布具有重大影响 ,同样它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对外交流通道对城市的发展方向也起着重大的引导作用。本文通过对道路交通的研究 ,揭示了城市的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模式 中心区 城市规模 城市生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曙云 关积珍 李元左
针对交通流流量、占有率和速度3个基本参数,提出一种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道路交通状态特征辨识方法.利用Expectation-Maximization(EM)算法实现对混合模型的参数估计,结合Bayes方法和柯尔莫哥洛夫-斯米尔诺夫检验进行混合模型的选择.应用北京市实际道路交通流参数数据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分析,取得一些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特征指标,并就此方法应用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邓润飞 过秀成
随着我国城市密集区与城市群迅速发展,轨道交通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城市群高强度、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对轨道交通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构建层次清晰、功能明确的城市群轨道交通体系。本文从城市群客运出行空间特点出发,提出了城市群客运轨道交通体系功能层次,并对各层次轨道的服务功能、技术特征以及内外部衔接进行了探讨。以江苏省沿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规划为例进行了实证,并对城市群轨道交通的有序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城市群 出行特征 功能层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杜鹏 杨蕾
交通是旅游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旅游碳足迹的主要来源之一,对气候环境的变化有着巨大的影响。对旅游交通碳足迹的科学测算是研究旅游产业碳排放,实现低碳出游的基础。文章基于自下而上的视角,结合终端消费的特征,首次引入时空差异因子,构建了具有较好开放性的区域旅游交通碳足迹测算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和空间分析。测算结果表明,2011年我国旅游交通碳足迹总量约为132.1×108 kg,各省市区碳足迹结构特征差异明显。最后,认为依靠市场机制,增加低碳交通工具的比重、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加强制度建设和低碳宣传教育将是我国近期出游低碳化发展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
旅游交通 碳足迹 测算模型 低碳旅游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姚江春 柴彦威
利用上海市民消费行为问卷调查资料,研究高档服装购物出行交通方式的结构特征、时空间特征以及居民属性和交通方式的相关性。居民高档服装购物出行总体上以公共交通方式为主,同时存在地区差异;公共交通方式出行的时间敏感程度较低,出行的时空间范围较广;各交通方式出行在空间上存在3个圈层结构;出行方式选择受到居民性别、年龄、收入、家庭结构的影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邱立新 袁赛
本文选取北京、天津、保定、青岛、上海、宁波、重庆、广州等低碳试点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Tapio脱钩模型分析其"十五"至"十二五"期间经济规模与区域碳排放的脱钩状态。结果表明:八个典型城市整体碳强度脱钩状态呈现强脱钩;除北京、青岛在"十二五"期间出现强脱钩外,其他城市碳排放总量呈现弱脱钩,说明碳排放量在经济规模稳定增长的同时也在持续增长,但碳排放增速明显低于经济增速,经济增长方式已从粗放向集约过渡,个别城市仍存在波动性。进一步运用滞后期工具变量法研究经济规模、产业结构等八个影响因素对区域碳排放的作用机制。分析显示中国典型城市区域碳排放EKC假设成立,呈倒"U"型,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对外贸易的扩大还未起到有效降低区域碳排放的作用;城镇化的推进与能耗结构的优化明显有利于典型城市的碳减排目标的实施,而人口数量与技术创新对碳排放作用短期内不显著;各城市均未越过拐点,预计2023年左右实现峰值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