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50)
2023(6793)
2022(5435)
2021(5080)
2020(4097)
2019(9454)
2018(8976)
2017(17127)
2016(9051)
2015(9994)
2014(9705)
2013(9946)
2012(9429)
2011(8789)
2010(8475)
2009(7750)
2008(7588)
2007(6379)
2006(5614)
2005(5310)
作者
(25500)
(21382)
(21336)
(20493)
(13520)
(10218)
(9655)
(8430)
(8190)
(7650)
(7287)
(7219)
(7042)
(6850)
(6802)
(6738)
(6522)
(6166)
(6080)
(5829)
(5531)
(5122)
(5099)
(4843)
(4800)
(4751)
(4614)
(4312)
(4288)
(4201)
学科
(49749)
经济(49715)
管理(20999)
方法(20143)
(19131)
数学(18836)
数学方法(18761)
中国(16132)
(13643)
企业(13643)
地方(11864)
(10969)
(10540)
贸易(10535)
(10317)
(9178)
(8436)
(8371)
地方经济(8137)
业经(7980)
环境(7348)
(7330)
金融(7326)
农业(7277)
(7017)
银行(7009)
(6872)
产业(6748)
(6501)
关系(6463)
机构
大学(135802)
学院(132738)
(68587)
经济(67761)
研究(54681)
管理(47863)
中国(42241)
理学(41669)
理学院(41103)
管理学(40599)
管理学院(40342)
科学(30873)
(29390)
(27776)
(27168)
研究所(25103)
经济学(24059)
中心(23045)
财经(22990)
经济学院(21740)
(21341)
(19928)
(19643)
北京(19025)
(18075)
师范(17920)
财经大学(17420)
(17326)
科学院(17265)
业大(16456)
基金
项目(92585)
科学(75416)
基金(71736)
研究(67141)
(63582)
国家(63183)
科学基金(53692)
社会(47730)
社会科(45558)
社会科学(45551)
基金项目(36924)
自然(32266)
(31710)
自然科(31538)
自然科学(31529)
自然科学基金(31013)
教育(29815)
资助(29487)
(28419)
编号(23934)
(22695)
国家社会(22141)
中国(21868)
重点(21829)
(21607)
教育部(19617)
成果(19302)
(18789)
人文(18168)
发展(18060)
期刊
(70582)
经济(70582)
研究(43609)
中国(24385)
科学(20743)
学报(20206)
(18969)
管理(17426)
(17232)
大学(15544)
学学(14770)
经济研究(13729)
农业(12324)
财经(12206)
(12161)
金融(12161)
(10798)
(10394)
教育(10159)
问题(9948)
世界(9657)
技术(9551)
国际(9304)
业经(8772)
(7566)
资源(7348)
统计(6954)
技术经济(6948)
经济问题(6039)
(6013)
共检索到1966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欧阳金琼  靳佳珠  
推进共同富裕要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厘清共同富裕的区域差异及其原因是实现区域均衡的前提。文章根据2011—2020年31个省份数据,运用熵值法测度了中国共同富裕程度,并结合变异系数、核密度估计、Markov转移矩阵、泰尔指数等方法,分析了中国共同富裕的区域差异。结果发现:中国共同富裕的区域差异已呈缩小趋势,但差异依然较大;各省份共同富裕程度从低水平向高水平转移概率较低,难度较大,部分省份还存在由高水平向低水平转移的风险;根据区域分解结果,中国共同富裕的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较小;根据因素分解结果,中国共同富裕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财富总量差异。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磊   邓紫琪   张川川   刘培林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要求科学阐明共同富裕的学理逻辑并系统测度共同富裕的事实格局。文章从权利配置视角系统阐释共同富裕的生成逻辑,并构建共同富裕测度指数,分析中国共同富裕的演进特征和空间格局。研究发现:(1)全国及各地区共同富裕的权利子系统配置不平衡,参与权和保障权配置相对滞后,各省份之间收入权、保障权子系统差距较大;(2)全国及各地区共同富裕指数逐年提升,但各省份之间差距较大,其中东部省份共同富裕程度最高,中部省份共同富裕程度略高于西部,但西部增速最快,而东北地区共同富裕程度增长后劲最小;(3)全国共同富裕程度的区域差异主要来自区域间而非区域内,尤其是东部与其他三大地区之间的差异最大;(4)全国及四大地区共同富裕程度均呈现“高—高”“低—低”的空间聚集模式,且各省共同富裕滞后指数与邻省指数正相关,存在“先富带后富”的空间辐射效应。本研究为理解和测度共同富裕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从而为因地制宜明确促进共同富裕的行动纲领提供了科学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咏梅   闫晴   李跃  
文章在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下,基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视角,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维度构建共同富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熵值法测度分析了2008—2020年共同富裕水平及其动态演化特征,进一步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对共同富裕区域差异和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整体共同富裕水平不高,共同富裕水平区域差异较大,呈现“东部地区最高、中西部地区次之”的空间分布格局;总体差异呈现下降的良好态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复合系统耦合协调水平总体随时间增长,由失调衰退类提升为过渡发展类,但耦合协调度水平整体偏低,协调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桂兰   刘佳玮  
文章构建了中国共同富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13—2021年的相关数据,通过熵权法进行赋权,运用全局及局部Moran’s I、Dagum基尼系数分析中国共同富裕水平整体差异以及区域差异,依托Dagum基尼系数分解分析其差异来源及大小。结果表明:中国共同富裕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基于空间相关性的角度,中国共同富裕水平全局空间分布存在聚集性,2017年以后,各省份共同富裕水平存在的空间相关性有增强趋势,大部分省份之间存在较强的局部空间自相关性,总体上处于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通过对区域差异来源及大小的比较发现,区域间差异是影响中国共同富裕水平最主要的因素,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内部共同富裕水平的差异呈逐渐缩小趋势,整体共同富裕水平朝着均衡方向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冲   商文莉   殷颂葵   黄涛  
文章首先基于共同富裕的内涵,构建涵盖生产力、发展机会、收入分配、发展保障、人民福祉五个维度的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熵值法对2001—2020年中国共同富裕水平进行动态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借助Dagum基尼系数和方差分解剖析共同富裕水平的空间差异来源和结构差异来源;最后,运用二次指派程序(QAP)实证考察其形成机理。研究发现:我国共同富裕水平虽然总体偏低,但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整体呈现“东部—中部—西部”阶梯式降低以及“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共同富裕水平的差异呈现波动缩小趋势,东西向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南北向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差异;生产力差异和人民福祉差异是我国共同富裕水平差异的主要结构来源;生产力、人民福祉、发展保障、发展机会、收入分配对共同富裕差异的扩大均存在正向影响但影响依次减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史依铭   黎思琦   潘韵婷  
文章基于2011—2019年我国20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测度了共同富裕水平,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核密度估计方法以及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我国共同富裕水平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以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全国及八大综合经济区共同富裕水平的区域内差异均呈现显著的缩小趋势,区域间差异是影响总体差异的主要因素。全国及八大综合经济区的共同富裕水平显著提升,不过各综合经济区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异。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产业结构、工业化水平、劳动力投入以及政府干预对我国共同富裕水平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席华娟   王晓娥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文章利用熵权TOPSIS法,从富裕度、共享度和持续性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统计监测2013—2021年中国共同富裕水平,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分析区域差距,采用核密度估计和马尔可夫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分析动态规律并预测转移概率,研究发现:我国共同富裕的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多数省份富裕度、共享度和持续性的偏离制约了共同富裕的发展;我国共同富裕年均基尼系数为0.213,东部地区区域内差距最大,中部-西部地区区域间差距最小,全国共同富裕差距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距;我国共同富裕存在极化苗头,未来回落风险较大,需要调整共同富裕持续性以校正转移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希刚   陈保启  
文章在梳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共同富裕实现水平测度指标体系,测算了2010—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共同富裕实现水平,利用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等方法对共同富裕实现水平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最后使用QAP方法探讨了共同富裕实现水平空间差异的形成机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措施提升国民抗风险能力,通过落实统一大市场、构建三次分配体系缩小区域、城乡、人群差距,通过推进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形成“以点带面”的新发展格局,通过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人民精神富裕水平,能够有效提升中国共同富裕实现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旺  
文章测算2011—2020年我国共同富裕水平,分析各省份共同富裕水平的区域差异和分布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共同富裕水平整体上偏低但呈递增态势,东部地区遥遥领先,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均在全国均值之下;共同富裕水平存在总体差异但不严峻,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各省份共同富裕水平绝对差异正在缩小,并未出现极化现象;全国、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共同富裕水平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过程,其中,全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显著收敛,中部地区收敛系数为正,共同富裕水平呈现发散状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仲崇阳   马新啸   郑国坚  
文章基于总体富裕和成果共享两个维度构建共同富裕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2007—2020年中国省域共同富裕水平,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析其空间差异,通过核密度估计方法刻画其分布动态演进,并借助Kaya恒等式与LMDI因素分解方法识别其动态变化的驱动效应。研究发现:(1)全国总体和三大地区的共同富裕水平均显著提升,整体呈“自东向西递减”的分布格局。(2)中国共同富裕发展的总体差异、地区内差异及地区间差异均呈缩小态势,地区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3)三大地区的共同富裕发展均具有强烈的单峰聚集特征,而总体层面呈两极分化态势。(4)经济效应和均衡效应对中国共同富裕水平提升具有明显的正向驱动作用,社会效应和效率效应的驱动力演变趋势总体向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梦宇   马晓君   刘明花   陈瑞敏  
文章基于共同富裕内涵,构建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修正的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法、Markov模型分析中国共同富裕水平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和演进趋势。研究发现:(1)样本期内中国总体和省域共同富裕水平呈上升趋势。2021年东部地区共同富裕水平高于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但中部、东北、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显著高于东部地区。(2)样本期内形成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天津为核心的空间关联网络,此网络通达性较强、等级性较低,网络较为稳定,网络密度上升且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3)中国共同富裕水平的空间关联网络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核心区省份数量增加,边缘区之间的网络密度相对较低。(4)省域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是逐步递进的过程,且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孙豪  曹肖烨  
充分估计中国促进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需要准确测度共同富裕程度。在充分阐释共同富裕内涵的基础上,本文从富裕和共享两个维度构建了共同富裕指标体系。中国省域共同富裕指数结果表明:天津、浙江、江苏、山东、湖北5个省级行政区富裕程度与共享程度的协调发展较好,属于共同富裕型;上海、北京、辽宁、广东4个省级行政区的富裕程度较高但共享程度较低,属于率先富裕型;福建、湖南、陕西等11个省级行政区的富裕程度和共享程度都偏低,属于相对滞后型;重庆、河北、黑龙江等10个省级行政区的共享程度较高但富裕程度较低,属于优先共享型。国际比较视角下,中国共同富裕的客观位置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概处于全球中等水平,富裕程度不高,共享程度较低。因此,中国需要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分阶段、因地制宜地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许珂   周明  
提升全体人民致富能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有机结合的必然要求。致富能力是个体或群体在给定环境中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组合而持续获得收益的能力。本文首先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SL)分析,提出致富能力的结构要素应包含环境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然后以客观致富能力和主观致富能力为评价维度,以致富能力结构要素为一级指标构建出区域致富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并以此作为测度方法,对我国各省区致富能力进行评价测度。最后,针对不同省区在致富能力四大结构要素的测量结果和表现,提出针对性的提升策略,以助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若石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共同富裕纳入二〇三五年的远景目标,提出要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当前,制约我国共同富裕的主要问题仍然表现在城乡间、区域间与行业间。本文从区域间的发展因素与地区制度因素两方面分解影响我国居民地区收入差距的成因。结果显示:地区的制度性因素是制约区域间收入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城乡二元结构分割对收入扩大的平均影响程度约为50%左右。因此,要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城乡统筹水平,缩小我国居民地区收入差距,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冯帅   林光彬  
对中国共同富裕水平测度和动态演变的深入分析有利于实质推进共同富裕。文章基于富裕度与共同度,构建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指数,用2006—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中国省级共同富裕程度,并运用系统聚类、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Markov链等方法探讨中国各省份共同富裕的分布动态和演进趋势。研究发现:一是全国和各省份的共同富裕综合水平稳步提升,其中主要得益于富裕度的快速提高,而共同度提升速度缓慢;二是中国共同富裕指数总体差异有所改善,同时区域内相邻省份共同富裕指数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但是相关性系数逐渐降低,发达省份的空间辐射作用在减弱,区域内分化现象增加;三是全国省域间共同富裕指数呈现分化趋势,“先富”地区与“后富”地区的分类基本固定,不同类别省份间的平均转移概率低于0.15,这意味着存在一定的固化现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