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12)
2023(12982)
2022(10890)
2021(10361)
2020(8333)
2019(19269)
2018(18731)
2017(35367)
2016(19207)
2015(21822)
2014(21413)
2013(21373)
2012(20535)
2011(18935)
2010(19171)
2009(18049)
2008(17994)
2007(16197)
2006(14940)
2005(13798)
作者
(55382)
(46829)
(46121)
(44304)
(29796)
(22553)
(20735)
(18102)
(18058)
(16715)
(16082)
(15632)
(15039)
(14999)
(14881)
(14327)
(13712)
(13634)
(13379)
(13343)
(11900)
(11589)
(11400)
(11018)
(10593)
(10593)
(10307)
(10266)
(9681)
(9549)
学科
(86726)
经济(86552)
(56637)
(50975)
管理(47631)
(35775)
企业(35775)
农业(33734)
方法(32523)
中国(28026)
数学(26850)
数学方法(26563)
业经(24291)
(20208)
(19378)
(17594)
贸易(17580)
(17367)
(17235)
地方(16187)
(15727)
(14640)
银行(14616)
(14329)
(14206)
(13559)
金融(13558)
(13399)
理论(13245)
及其(13105)
机构
学院(279299)
大学(279229)
(128172)
经济(125786)
研究(107559)
管理(103934)
理学(88596)
理学院(87604)
中国(86394)
管理学(86284)
管理学院(85769)
(63805)
科学(61439)
(60456)
(58836)
(54940)
研究所(49357)
中心(49249)
农业(48774)
财经(44893)
业大(43695)
(43065)
(41122)
经济学(39523)
北京(38919)
(37761)
师范(37433)
(37333)
经济学院(35332)
(33157)
基金
项目(178282)
科学(141850)
研究(134149)
基金(131977)
(115670)
国家(114588)
科学基金(96964)
社会(89264)
社会科(83399)
社会科学(83376)
基金项目(67828)
(66443)
教育(60009)
自然(59500)
自然科(58089)
自然科学(58069)
自然科学基金(57134)
(56983)
资助(54351)
编号(53897)
成果(45700)
(42287)
重点(40582)
(40225)
国家社会(37702)
课题(37619)
(36378)
教育部(36063)
(35301)
(35217)
期刊
(153576)
经济(153576)
研究(92954)
(67721)
中国(65180)
农业(46066)
学报(44653)
科学(43209)
(42952)
管理(36563)
大学(35430)
(34195)
金融(34195)
学学(33258)
教育(31337)
业经(27423)
财经(23464)
经济研究(23320)
(22262)
技术(21546)
问题(20948)
(20372)
世界(18823)
(17445)
农村(15730)
(15730)
国际(15694)
农业经济(15378)
(15289)
经济问题(13949)
共检索到4527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全生  
革命时期,党将农村社会分层与革命任务紧密结合,对农村社会分层提出了正确理论,针对不同阶段形成了不同的路线和政策。建国后,党依据有关的农村社会分层理论和政策,进一步推进新解放区的土改运动和全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时期,经济分层标准消解,政治分层标准突出。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新的分层结构,党的系统性理论和政策没有提出,但仍有不少针对性政策。党关于农村社会分层形成了许多宝贵经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晓玲  
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先后制定和实施了均分土地、逐渐集体化、家庭承包制、三权分置等农村土地政策,推动了农村土地制度的日臻完善。共产党百年农村土地政策变革的历史经验表明:要坚持尊重农民、依靠农民、为了农民;要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要坚持与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要坚持基层实践与顶层设计相结合。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宋洪远  张益  江帆  
依据《中国共产党简史》关于历史时期的划分,本文以1949年、1978年、1989年、2002年和2012年为节点,将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的"三农"政策实践史划分为6个时期。根据各个历史时期党和政府作出的相关重大决策部署,以"三农"重要事件为主线,以政策实践探索为主题,通过梳理相关重要会议和领导讲话、所出台的相关文件和决定、所实施的相关规划和法律等,客观陈述并评价历史事实。研究表明,一百年来的"三农"政策实践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从改造传统农业到建设现代农业、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到加强农村社会建设、从增加农民经济利益到保障农民民主权利、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到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转变,为"三农"政策的学理分析和理论阐释提供了史实依据;一百年来的"三农"政策创新取得了历史性变革,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科学理论指引与"三农"实践探索相结合、坚持借鉴国际经验与立足中国实际相结合、立足发展阶段确定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注重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为未来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经验启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邹一南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深入研究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历程,系统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其中,党在领导农村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积累的经验,是百年党史上极为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梳理了百年来党领导农村发展的五大历史性成就,将党的百年农村政策的成功经验总结为始终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始终坚持农民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推进农村改革、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农村发展道路。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应继续发扬党的百年农村政策的成功经验,大力推进农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方面的改革和发展,加快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求索  [作者] 段妍  
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并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一贯重视学习和总结历史,一贯重视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进而对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形成了科学的方法论。即坚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科学的辩证思维,这些科学的方法论对于新时代学习党史、总结历史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期刊] 改革  [作者] 唐任伍  唐堂  李楚翘  
乡村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历史使命和发展目标,摒弃"乡村改良"的建设思路,经历"乡村改造""乡村建设""乡村改革""乡村振兴"四个阶段,聚焦"乡村现代化"这一"大历史""大叙事",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内在理论逻辑和理论谱系,即"革命—建设—发展—转型",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戴一帆  周绍东  
如何回溯历史,总结有益经验,探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化路径,以适应新时代农业发展要求,是当下"三农"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运用"史论结合"的分析方法,立足于级差地租Ⅰ和Ⅱ形态的内在逻辑关联,以农村土地各项权能归属划分历史阶段,系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的百年历程,阐明了级差地租Ⅰ经由初步呈现、显著回落、充分实现再向级差地租Ⅱ跨越的发展主线;通过将理论概念的逻辑演化与具体制度的发展历程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演进提供了一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解释架构。研究结论表明:应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质,充分认知政策演进的阶段特征,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合理统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期厘清农村土地制度的问题症结,明晰改革方向,进一步完善政策安排。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许彩玲  
农民在我国人口中占比大,解决农民贫困问题是解决中国贫困问题的关键所在。建党百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反贫困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实际,中国共产党对如何消除农民贫困、实现共同富裕问题进行了久久为功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从消除农民土地生产资料绝对贫困到解决农民生活资料绝对贫困,中国实现了全面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的伟大目标,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农村反贫困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农村反贫困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农村反贫困的历程,总结提炼其中的理论结晶、治理方略和宝贵经验,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也可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志勇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税收事业适应不同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需要,为特定目标任务提供保障。这与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税收作用的认识和税收思想不断演进有关。不同的税收思想,表现为不同的税收政策主张。从革命战争年代,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伴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税收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进入新时代,税收要更好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义兵  朱胜晖  刘达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思想为视角,重点探讨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探索和实践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实践中国特色的农民教育政策,不断引领农民走向美好生活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经验。党领导下农民教育政策的演进历程具体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即政治解放与争取获得民主权利阶段(1921—1949年)、社会解放与投身新中国全面建设阶段(1949—1978年)、劳动解放与农村生产力活力释放阶段(1978—2012年)和个性解放与美好生活建设阶段(2012年至今)。回望历史,中国共产党农民教育政策始终坚持党对农民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农民教育根本立场、"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农民教育根本原则、"服务农民全面发展"的农民教育根本目的和"农民作为成人学习者"的农民教育基本规律,其本质上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思想引领中国农民实现解放和全面发展的过程。当前,农民教育应更加关注农民的文化精神成长与内生发展动力激发,通过高质量的农民教育推动形成农民内生性发展文化,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不竭动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万君  李艳军  史清华  
本文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农村经济政策的演进,探讨演进特点与政策创新。新中国成立前,党在占领区尝试实施了局部的农村经济政策。之后,农村经济政策经历了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初期的艰辛探索、改革开放至新世纪之初的妥协调整以及新世纪之初至今的转变提升。中国共产党百年农村经济政策的演进实质是相关主体间博弈互动的结果,主要以实现国强民富为宗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约束,不断修正和调整。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三权分置”等政策创新。本研究为今后农村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孙雪荧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出台了不同内容的农村学前教育政策。在新时代背景下,对百年农村学前教育政策进行研究,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也可为未来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提供借鉴与思考。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农村学前教育政策历经了“幼有所护”的萌芽期、“幼有所托”的生长期、从“全幼有托”到“幼无所托”的波折期、“幼有园(班)入”的复兴期、“幼难入园”的无力期、“幼应有育”的调整期、“幼有所育”的规范期七个阶段。这一过程中,党的领导和各阶段国家战略是其发展的关键影响力量。各阶段中,教育方针、城乡关系、儿童权利、妇女角色的变化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进入新时代,农村学前教育已成为国家战略重点,并逐渐回归教育的本体价值。未来发展中,小环境驱动力将发挥主要作用。为进一步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未来政策应在农村幼儿养育支援服务体系构建、城乡一体化幼师队伍建设、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监管机制建构上予以支持和指导。
[期刊] 改革  [作者] 钟开斌  
各种重大风险挑战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全过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中国共产党生存发展的首要任务。基于政党韧性的研究视角,构建"防备—管控—学习"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周期模型,以揭示中国共产党长盛不衰之谜。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重大风险的表现形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目标定位和行动策略不同,先后经历了以求生存求发展求胜利、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为核心目标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历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艰难复杂的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首先在于它是一个韧性政党,面对各种重大风险挑战善于主动进行防范准备、有效进行管控处理、及时进行学习改进。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杨慧玲  易恩文  
中国共产党基于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理论,以“人民至上”为根本出发点,历史、辩证地分析世界市场的资本主义主导性及其对落后国家发展的作用,把互利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世界市场发展的落脚点,形成党的世界市场理论:世界市场是落后国家配置产品和要素的重要平台,是增进分工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中国在融入世界市场的过程中要主动应对规则、积极参与并引领国际经济治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摆脱世界市场的失衡积累逻辑,有效保障国家发展利益与安全利益;新时代要以党的理论为指导,促进世界市场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互动,形成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茂兴  叶琪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追求"国强民富"的奋斗历程中,广泛汲取了古今中外的治国富民思维,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立足中国特殊的国情,历经百年的探索和完善,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国强民富"思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从革命、工业化、改革、发展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等艰苦卓绝的探索实践,实现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从贫困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的"国强民富"的伟大成就,彰显了"国强民富"思想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理论创新、目标追求中表现出的重要特征。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践行"国强民富"思想也形成了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南、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根本保证、坚持改革开放为必由之路、坚持以人为本为坚强基石、坚持和平稳定为重要支撑等宝贵经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