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53)
- 2023(17540)
- 2022(14762)
- 2021(14112)
- 2020(11571)
- 2019(26786)
- 2018(26270)
- 2017(49769)
- 2016(27080)
- 2015(30677)
- 2014(30573)
- 2013(30056)
- 2012(27675)
- 2011(25063)
- 2010(25195)
- 2009(23646)
- 2008(22344)
- 2007(19686)
- 2006(17415)
- 2005(15889)
- 学科
- 济(103632)
- 经济(103479)
- 管理(80226)
- 业(73494)
- 企(61905)
- 企业(61905)
- 方法(44620)
- 数学(38437)
- 数学方法(38049)
- 中国(36283)
- 财(30623)
- 融(29262)
- 金融(29254)
- 银(28304)
- 银行(28258)
- 农(28215)
- 行(27232)
- 制(27010)
- 业经(24382)
- 学(22626)
- 地方(20927)
- 贸(20458)
- 贸易(20437)
- 易(19971)
- 务(19155)
- 财务(19076)
- 财务管理(19037)
- 体(18534)
- 农业(18451)
- 理论(18314)
- 机构
- 大学(379898)
- 学院(375658)
- 济(154539)
- 经济(151201)
- 管理(145459)
- 研究(130724)
- 理学(124860)
- 理学院(123450)
- 管理学(121455)
- 管理学院(120772)
- 中国(105527)
- 京(81986)
- 科学(77663)
- 财(74644)
- 所(65165)
- 中心(60568)
- 农(59543)
- 研究所(59161)
- 财经(58606)
- 江(55076)
- 业大(53597)
- 经(53398)
- 北京(52454)
- 范(49164)
- 师范(48681)
- 经济学(47896)
- 院(47469)
- 农业(46518)
- 州(44597)
- 财经大学(43790)
- 基金
- 项目(253805)
- 科学(199794)
- 研究(188637)
- 基金(185103)
- 家(161059)
- 国家(159722)
- 科学基金(136648)
- 社会(119878)
- 社会科(113613)
- 社会科学(113587)
- 基金项目(97247)
- 省(96483)
- 自然(86653)
- 教育(86363)
- 自然科(84603)
- 自然科学(84583)
- 自然科学基金(83069)
- 划(81950)
- 编号(76508)
- 资助(76054)
- 成果(63986)
- 部(57103)
- 重点(56847)
- 发(53709)
- 课题(53238)
- 创(52764)
- 国家社会(50080)
- 教育部(49379)
- 创新(49317)
- 制(49304)
- 期刊
- 济(169315)
- 经济(169315)
- 研究(116975)
- 中国(80939)
- 学报(59469)
- 财(57645)
- 管理(54776)
- 农(54726)
- 科学(54471)
- 融(46447)
- 金融(46447)
- 大学(45727)
- 教育(44698)
- 学学(42691)
- 农业(37212)
- 技术(31454)
- 财经(29351)
- 经济研究(27337)
- 业经(25579)
- 经(25136)
- 问题(21630)
- 图书(19895)
- 业(19392)
- 理论(19170)
- 贸(18099)
- 版(17397)
- 科技(17340)
- 实践(17253)
- 践(17253)
- 技术经济(16849)
共检索到5748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博成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加强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探索进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工作体制。从逻辑图谱审视中国共产党领导金融工作体制的演进历程,可以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金融思想的创新发展。在历史逻辑图谱方面,中国共产党先后以战争动员型、集中资源型、市场化金融和现代金融工作体系服务于不同历史时期中心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重要历史积淀。在理论逻辑图谱方面,中国共产党创建起契合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新型金融工作体制,并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进程中以组织嵌入强化了金融党建工作,实现了从创建金融到金融党建的跃升。在实践逻辑层面,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人民至上、深化改革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理念,全面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话语。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金融工作体制 逻辑图谱
[期刊] 求索
[作者]
卢浪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共产党作出的庄严承诺,更是场、观点和方法出发,在理论、历史、实践的逻辑下系统认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建设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有机统持续发展、创新文明理念的延续。从实践逻辑来看,全面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大力培建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和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必然路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黄林成
中国共产党领导高质量发展,遵循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战略导向与结果导向相统一。坚持问题导向,是百年大党领导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坚持目标导向,是百年大党领导高质量发展的动力遵循。坚持战略导向,是百年大党领导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坚持结果导向,是百年大党领导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归宿。四个导向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构成了百年大党领导高质量发展的思维导图和方法论逻辑。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中国共产党 逻辑理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姜恩来 李勇 覃红霞
在中国高等教育的百年历程中,党对高等教育的领导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从建党初期领导权问题的提出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初步实现党的一元化领导,从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一切"的探索到改革开放后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直到新时代实现党对高等教育的全面领导,党对高等教育的领导从无到有、从区域到全国、从局部到全面,既是对自身执政规律的理论总结,也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化认识的历史成果。在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时代,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完善党对高等教育全面领导的制度保障,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强国。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发展历程 全面领导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琼 孙晓红 赵江山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教师教育的发展历程,从理论逻辑来看,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是理论根基,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教育思想是理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教育和教师的思想是理论基因。从历史逻辑来看,我国教师教育的百年发展经历了在中央苏区、边区与解放区创建人民师范教育;建立独立设置的社会主义师范教育体系;构建开放多元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四个阶段。从实践逻辑看,我国教师教育在体系建设、推进公平、培养模式创新和学科建设等方面体现出了实践创新。教师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主要是,坚持党领导教师教育事业的核心地位,坚守党的师范教育为人民的初心与使命,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教师教育 教育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贠杰
组织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的重要基础,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依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高效的组织领导力是组织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保证。通过构建组织领导力的理论框架,本文探讨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国家治理历史性成就背后的制度性逻辑,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力的思想力、决策力、人事力、执行力和监督力等五大要素的结构功能分析,提出卓越的组织领导力是一个政党最应具备的能力,也是中国共产党治理成就的内在动因和制度逻辑,由此得出"组织常在、制度常在,但高效的组织领导力不常在"的实践总结。本文从新视角揭示了中国发展成就背后的政党制度优势,对深化党的建设内在规律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组织学分析途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亚星 李哲 于水
基于建党百年来城市工作的史料梳理,发现城市工作在不同阶段具备不同的特征,并受制度内在因素、环境因素和领导者因素的共同驱动,围绕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而不断发展,其中领导者对环境的判断是影响城市工作变迁的关键。新时代以来,党的城市工作体系日趋完善,手段逐步健全,内容日益丰富,不断向着高质量发展迈进,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立足于城市工作变迁特征和当前挑战,提出未来的城市工作应将城市发展普遍规律与地区异质性相结合,将新一轮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数字化转型、区域一体化和乡村振兴实践相结合,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关键词:
建党百年 人民城市 城市工作 城市治理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胡安全
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实践的进程中提出了改革思想。这一思想的产生,缘于对在新科技革命条件下如何激发企业活力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新思考。改革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存在着较为清晰的历史轨迹和内在逻辑,即由企业体制的一步步改革不断地引发对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新认识。这表明,中共的改革思想始终是围绕着如何不断地激发企业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中心课题而演进的。改革思想演进的内在逻辑充分显示出中国改革和中国道路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改革思想 历史 逻辑
[期刊] 求索
[作者]
丁小芳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文化观的构建阶段、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创新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深入推进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具有其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不断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实质、广大人民的鲜活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动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方向。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文化观 演进历程 内在逻辑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建丽
中国工业发展和科技崛起的过程,是中国共产党引领科技创新和工业关键技术不断突破的奋斗历程。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攻关的组织体制经历了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再向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的转变,具体组织模式的演变可划分为五个阶段:(1)1921—1949年,基于战备需要的"革命-生产-科技"三位一体组织模式,该组织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了科研力量高度集中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有机统一;(2)1949—1978年,基于计划经济和国防导向的中央集中组织模式,该组织模式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初步奠定了中国国防工业技术创新的组织基础;(3)1978—2002年,体制改革过程中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攻关项目组织模式,该模式引导了中国科技创新的方向,同时逐步培养了企业创新能力;(4)2002—2012年,面向自主创新战略的市场主导型组织模式,该模式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政府在市场逻辑下更有效发挥作用;(5)2012年以来进入全面创新时代的新型举国体制组织模式,此模式下,科技管理体制着力促进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当前,面临美国技术封锁,中国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需在加强党的领导前提下,进一步推动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科技攻关项目组织方式,提升全社会整体创新效能。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正图 张申 陈祥勤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中国从理论传播开始,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战时经济体制的创建和探索、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创建和运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建、完善和全面深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百年变迁。这一百年变迁,之所以能够形成既定的历史逻辑,是因为始终在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和破解基本矛盾与基本任务、主要矛盾与主要任务客观演进过程基础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核心作用。这一百年变迁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百年变迁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孙霄兵 马雷军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重视领导高等学校,积累了丰富的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坚持党对高等学校的全面领导,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形成了以党的领导为核心的现代大学治理体制。通过不断提升办学质量,高等教育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需要,四次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始终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信任和重视高等学校广大教师,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这些方面体现出党领导高等学校的政治原则、治理体制和发展战略,使高等教育成为中华民族进行革命斗争、改革开放和伟大复兴的重要因素和核心动力。
关键词:
党的领导 高等教育 政治原则 治理体制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钰婷 李新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金融事业发展已历经百年。百年间,我们党领导的金融事业始终以人民为根本,在各个时期为党和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革命战争时期、计划经济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后这三个时期系统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年金融发展历程,缅怀先辈们不屈不挠、勇于创新、不惧牺牲的红色精神,激励我们要继续矢志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借鉴历史中可贵的金融实践经验,在保障金融发展行稳致远的同时利用科技优势大胆进行金融创新,推动金融事业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百年金融 红色精神 金融创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不畏险阻、砥砺前行,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一百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海纳百川、锐意进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成全 姜森
现有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中国经济奇迹取得的原因,只能用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解释。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首先,阐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理,即正确地处理了党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尤其是政党与政府、市场的关系。其次,论述从治理机制出发具体阐明党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而诠释中国经济奇迹。最后,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经济奇迹之间相互作用的重大意义,提出加快构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