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69)
- 2023(11179)
- 2022(9380)
- 2021(8922)
- 2020(7389)
- 2019(16809)
- 2018(16544)
- 2017(31229)
- 2016(16729)
- 2015(18431)
- 2014(18086)
- 2013(17917)
- 2012(16579)
- 2011(14936)
- 2010(14863)
- 2009(14229)
- 2008(14066)
- 2007(12443)
- 2006(10987)
- 2005(10252)
- 学科
- 济(63591)
- 经济(63486)
- 管理(56754)
- 业(53049)
- 企(45654)
- 企业(45654)
- 方法(25347)
- 财(23166)
- 数学(21989)
- 中国(21972)
- 数学方法(21821)
- 税(21765)
- 税收(20316)
- 收(20146)
- 制(18069)
- 技术(17052)
- 农(16529)
- 业经(15225)
- 贸(14224)
- 贸易(14210)
- 易(13991)
- 银(12960)
- 银行(12949)
- 技术管理(12680)
- 务(12667)
- 财务(12645)
- 财务管理(12619)
- 体(12506)
- 行(12476)
- 融(12311)
- 机构
- 大学(232867)
- 学院(229573)
- 济(106501)
- 经济(104763)
- 管理(89275)
- 研究(80824)
- 理学(76576)
- 理学院(75736)
- 管理学(74959)
- 管理学院(74475)
- 中国(65066)
- 财(56408)
- 京(48564)
- 科学(42897)
- 财经(42826)
- 经(39096)
- 所(39088)
- 中心(35892)
- 经济学(34658)
- 研究所(34656)
- 江(34026)
- 财经大学(31964)
- 北京(31424)
- 经济学院(31129)
- 农(29315)
- 院(29242)
- 范(27594)
- 师范(27372)
- 业大(26830)
- 州(26183)
- 基金
- 项目(149360)
- 科学(121102)
- 研究(114068)
- 基金(112564)
- 家(97314)
- 国家(96556)
- 科学基金(83744)
- 社会(77407)
- 社会科(73653)
- 社会科学(73640)
- 基金项目(58632)
- 省(54371)
- 教育(51856)
- 自然(50442)
- 自然科(49338)
- 自然科学(49326)
- 自然科学基金(48584)
- 划(46682)
- 资助(45003)
- 编号(43473)
- 成果(37360)
- 创(36980)
- 部(35714)
- 制(35095)
- 国家社会(33970)
- 创新(33751)
- 重点(33751)
- 教育部(31747)
- 发(31745)
- 课题(30627)
共检索到3632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马金华 毕学进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统一全国税政,并引导农业税与工商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国家的税制筹备,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进一步调适,擘画了我国的税制蓝图。这一时期的税收探索在性质上呈现出阶级性与建设性二重属性,在思想上则呈现出苏联化与本土化理论特性,在管理上又兼具集权与分权双重特征。契合社会主要矛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实事求是是这一时期税收探索的基本经验。以史为鉴,当前我国税制改革应契合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建立"权""事"相适应的财税体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涵养优质税源,以构建惠及民生、权责清晰又富有活力的税收治理新格局。
关键词:
新中国 国家税收 税收制度 税制改革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誉泽
中国共产党对审计制度的早期探索,在内因上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属性驱动下的必然选择,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清晰的理论发展脉络;在外因上受到当时政治经济环境的深刻影响,特别是经济环境的差异直接推动了审计制度探索路径的多元化。这一时期,审计制度探索形成了一定的历史经验和规律性认识:在目标定位上,审计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经济监督;在运行机制上,较早形成了审计独立和审计公开理念,探索审计机构与财政机构分离设置,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审计结果;在作用功能上,较早发挥了审计反腐功能,有意识地通过审计监督揭示重大贪腐案件;在方式方法上,以账目检查为主,并出现了事前预算审核、事后收支账目检查、集中清查彻查、定期报送检查等多种审计方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皓宇 马金华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展和壮大过程中,财税改革发展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建立和发展与财税制度建设息息相关。党在建立初期,就制定和不断改进党的财税政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项税收制度逐步建立和发展,财税工作深入开展,为党的发展壮大、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财力保障,也为新中国成立以后的财税建设提供了十分可贵的历史经验。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闻德亮 丁宁
在过去百年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高等医学教育始终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以服务人民健康为根本目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独特的中国发展经验。对我党领导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与回顾,对其取得辉煌成就进行总结,并据此对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高等医学教育的创新发展策略进行探讨,希望可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助力。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黎莎 王晓东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建设的百年历程中,发展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在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各个时期的发展后,商品流通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流通体系初步建立并愈益完善。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历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包括持续深化流通市场化改革、统筹推进流通治理现代化、不懈探索中国流通特色创新、发挥流通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等,对于新时代持续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和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商品流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杨灿明
中国共产党对财政经济工作的领导是取得革命战争胜利、维护国家政权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政治保障。百年风雨,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财税改革实践始终与党的生存和发展同呼吸共命运,为民族独立、民族解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保驾护航。值此建党百年之际,本文试图通过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财税改革历程,总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不同时期财税工作的特点,深刻把握党领导下财税实践的改革趋势与发展逻辑,以期为更好发挥党对国家财政的领导,推动建立现代化的大国财政治理体系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北京对外交往"课题组 杨文利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文化对外交往围绕社会主义建设与国家发展需要,创建、开拓、发展对外文化交流事业,中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跃,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内地与港澳台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了祖国统一事业的进程。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取得如此成就是因为对外交流作为新中国外交事业的一翼,受到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不同时期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大都诠释了中国政治模式、文化及与之相连的价值观的优势和魅力,增强了中国模式的吸引力、增强了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增强了和谐世界价值观的吸引力,在营建、维护、增强国家软实力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 文化 对外交往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沈玲
审计整改制度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建党百年来,不同时期的审计整改制度前后继承并逐步完善;受历史性因素、现实治理需求、执政理念等影响,党对审计整改制度的领导呈现不同样态;随着国家治理需求的变化以及对审计整改认识的深化,党领导的审计整改制度在名称、主体和内容以及整改范围三个方面呈现明显进阶。历史启示是:当下,应巩固和深化对审计整改制度重要性的认识,继续发挥党政联合发文的优势作用,充分借助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支持,进一步加强审计机关的工作。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瑜 娄雨璠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的教育扶贫政策体系始终贯穿着"扶教育之贫"与"依靠教育扶贫"两个相互渗透、互相依存的逻辑内涵,并经历了注重普惠性和补偿性的教育支持时期、强调专项性和实效性的教育帮扶时期、重视全面性和精准性的教育发展时期三个主要变迁阶段。基于集体行动的主导性、政策网络的高密性、制度建设的复杂性三种变迁动力特性,我国教育扶贫政策呈现出稳定的制度特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的改革理念。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谢俐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继续教育事业伴随着中国人民革命运动兴起,百年来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与建设、改革开放等各个历史时期,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已发展成为具有丰富形式与内涵的成熟体系,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做出了巨大贡献。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是我国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取得成就的重要历史经验,在新时代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服务构建全民终身学习方面发挥更重要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戴诗雨
<正>党员需要遵守党的纪律,不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要时刻维护党的形象和利益。纪律强党就像是把党组织锻造成一块坚固的钢铁,经过反复淬火和提纯,才能保证党的决策执行力和战斗力。纪律不仅仅是对党员的严格约束,也是对党员的激励。通过规范的纪律和奖惩制度,激励党员积极进取,为党的事业贡献力量。同时,严格的党纪党规也能够防止党员腐败和违纪行为的发生,保证党的力量不被内部瓦解。纪律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党员们的共同努力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建设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凝聚党心、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重要意义。祝猛昌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一书,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马立政 陆红红
所有制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核心思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秉持马克思主义所有制思想并且实现了中国化。对中国共产党所有制思想的演变进行历史考察,总结其中正反两方面经验与教训,对于当前及未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意义重大。基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所有制思想的演变历程和基本规律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所有制思想在指引中国革命道路、引领社会主义革命政策、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引致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展望未来,中国共产党所有制思想应该主要聚焦于: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所有制思想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并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各类所有制主体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更好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通过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最优所有制结构为牵引不断完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敏 汪勇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并大力推行制度治党。因为制度治党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元逻辑"遵循,也是现代政治发展与政党治理制度化的"功能逻辑"表达。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先后走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孕育与萌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开端与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起步与型构、新时代的发展与完善的艰辛历程。这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化推进提供了镜鉴启示,那就是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理念,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原则,必须坚持中国问题导向,让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辉映伟大新时代。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建党百年 制度治党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敏 汪勇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并大力推行制度治党。因为制度治党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元逻辑"遵循,也是现代政治发展与政党治理制度化的"功能逻辑"表达。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先后走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孕育与萌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开端与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起步与型构、新时代的发展与完善的艰辛历程。这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化推进提供了镜鉴启示,那就是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理念,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原则,必须坚持中国问题导向,让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辉映伟大新时代。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建党百年 制度治党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凝霜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理顺政企关系。那么,百年来经历了怎样的思想演进与实践探索过程?中国共产党对政企关系的建构发展起到了何种作用?相比西方主流经济学中政府"守夜人"的角色界定,我国在认识和处理政企关系上是否积累了独特经验?文章基于对国企与民企的综合考察,按照时间线索系统梳理了党领导政企关系建构的百年思想与实践历程,进而提炼了其中蕴含的宝贵经验。研究表明:(1)党和国家发展的阶段性战略目标转变与经济体制变迁是推动政企关系演进的主要依据,并使之呈现出革命战争局势下(1921-1949年)以保障生产为主导、工业化战略下(1949-1978年)以行政管理为主导、市场化改革目标下(1978-2012年)以激发企业活力为主导、高质量发展主题下(2012年以来)以服务企业创新发展为主导的特征趋势;(2)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我国建立健全政企关系的根本政治保障,党在政企关系问题上遵循"顶层设计-政策制定-实践探索"的基本路径,发挥着"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领导核心作用;(3)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注重"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形成"党-政府与市场-优化企业外部环境"的建构逻辑,有利于推动政企关系健康发展;(4)坚持国企与民企共进发展,充分发挥党在企业内部的利益引导和平衡作用,不断探索党的建设与企业发展有效结合的实现途径,有利于建构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企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